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

齊柏林(1964-2017)《看見台灣》致劉克襄 2008。蔡明介/聯發科技,蕭白1925-2014


齊柏林(1964年12月27日-2017年6月10日)


【《看見台灣》齊柏林罹難:每逢生死交關,我都告訴自己別拍了】
齊柏林 曾是普通的公務員,卻在退休前三年,毅然決定辭職,放棄即將到手的退休金,投入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空拍記錄片計畫。鏡頭下只有一個主角:台灣。
他曾說,「每遇到一次生死交關的事件,我都會告訴自己:別拍了,不要再冒生命危險做這種沒有任何報償的事了!可是,一覺醒來,我又忍不住想要飛了。血液裡那個瘋狂的因子又再度被喚起。」

----

劉克襄 (照片為齊柏林提供,供我教學時描述他的攝影理念。)
52 分鐘前
■■齊柏林寫給我的兩封信
今天電視仍在播報柏林的空難,
但都是悲傷的訊息為多,
柏林是樂觀的人,不見得喜歡這樣的報導角度。
以下公佈兩封十年前他寫給我的信
(未經他同意,希望他原諒),
不知為何,它們竟然保留下來。
今天重新搜尋文件,意外找到。
我一邊讀愈加難過,唉
希望透過此兩封信,大家更能認識,
還沒拍攝《看見台灣》前的他。
那是我們初次見面不久,
他興奮寫給我的,
或許透過此二封原文不動的信,
大家會更認識這位真性情的老弟。
1.第一封
剛開始覺得自己像美國大兵
每一次直升機開著艙門起飛
如同去叢林搜索作戰ㄧ般
很臭屁
作品開始發表後獲得許多朋友、讀者的鼓勵
每次的飛行都感覺自己像隻老鷹
很用力的在看台灣的土地、攫取大地的影像
很驕傲
後來更多飛高山大海的機會
看到自己搭乘直升機的渺小影子
在不穩定的壞氣流中搖晃飛行
讓我感覺像隻小蜜蜂無法掌握飛行的方向且心生恐懼
從921到敏督利
更敬畏大自然的力量
我開始領悟要以虔誠謙卑的心來紀錄台灣
把這份工作當成自己一輩子的使命
遇到強風亂流雖然害怕
就把它當作是風的SPA
很高興被您稱為老弟的柏林 敬上
2.第二封
老師好
感謝您計畫對我的攝影工作為文
受寵若驚啊~
我實在是一個沒啥故事的人
記得是高中開始看到大自然季刊
對許多山林蟲鳥的攝影作品產生極大的興趣
遂開始刷油漆打工存錢
買了Nikon FM2單眼相機
如今回想這個過程仍記憶猶新
當旅鳥的驛站一書出版時
我再去打工買了ㄧ顆500mm反射式的長鏡頭
並將此書當作我模仿學習的範本
平時就放在攝影包包裡 想跟著您的足跡在淡水河系拍鳥
很慚愧的是後來去當兵就沒有繼續拍鳥ㄌ
主要原因是由於視力欠佳 每每拍鳥對焦特別吃力
回家搭公車連車上的號碼牌都看不見~很瞎啊
 如果當年鏡頭有自動對焦就好ㄌ~呵呵
收到老師來信趕緊將旅鳥又找ㄌ出來回憶一番
尤其封底的攝鳥英姿可讓我崇拜不已
學生時代懵懂無知
也沒人教導什麼是自然生態
是您的攝影圖片引領我進入影像的世界
自知自己不是做學問研究的料
卻也夢想可以當個作者出本書
我想攝影是個機會吧
於是在專科讀書時即立志從事攝影工作
念書只是為滿足父母對我學歷的期望罷了
坦白說那個時候對台灣的自然生態和土地根本沒有想法
但是旅鳥一書及大自然雜誌悄悄注入了生態教育的觀念
一直在我的心中
進入職場以攝影為業飛上天空只是一種商業的行為
但飛行天際拍照時我開始懷疑台灣是個寶島
因為我在空中看不到美麗的福爾摩沙
這個疑惑讓我暗暗下了決心要記錄台灣
我希望讓更多人可以看見台灣土地的真實面貌
才會去珍愛台灣
我深信旅鳥的驛站在當時對我的未來提供ㄌ指引的方向
希望有機會再與您見面
因為您是小弟的偶像嘛~哈哈
________兩封信大概都在2008年五月三日左右



-----

【綜合報導】曾拍攝提倡環境保育紀錄片《看見台灣》的知名導演齊柏林,前天遭北市動保處會同保七總隊查獲其家中非法飼養保育類烏龜,包括食蛇龜11隻與柴棺龜2隻,皆屬二級保育類動物,保育龜已帶回動保處保管;若確認飼主是齊柏林且非法持有,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開罰1到5萬元不等罰鍰。齊柏林昨回應,是父親爬山撿回家養,不知為保育類,因未同住不清楚細節。
民眾劉先生昨向《蘋果》投訴,今年7月25日齊柏林在臉書po自家水池照,眼尖網友看見疑有保育類烏龜,蒐集照片後請專家鑑定烏龜種類,確定是保育類的柴棺龜,遂向保七總隊檢舉。劉先生批,齊身為環保名人,養保育龜的行徑與本人形象表裡不一。 

齊柏林:父親養的

保七總隊和北市動保處昨都說,前天會同查訪齊柏林家,發現飼養保育類的食蛇龜11隻、柴棺龜2隻,已帶回動保處保管,齊柏林當時不在國內,由家中長輩接待,將再約談他或齊父釐清誰是飼主,若確定齊柏林是飼主、屬非法持有,將依《動保法》第51條,處1萬元到5萬元不等罰鍰,並沒收保育龜。
北市動保處產業保育組長許萌芳說,飼養保育類動物要向動保處申請,須有科學研究等目的,若養了沒申請就違法。現查獲的烏龜屬成龜,身體狀況不錯。
齊柏林昨回應,那是父親養了十幾年的,父親爬山會撿些小動物回來養。他們不知是保育類,因沒跟父親同住,昨父親致電說很難過烏龜被帶走。 

搜出食蛇龜柴棺龜

農委會林務局昨說,食蛇龜為陸棲淡水龜,並不吃蛇,以植物果實及蚯蚓等屍體為食;柴棺龜則為半水棲性,以小蝦、水生昆蟲等為食,兩者都因大量人為獵捕、棲地遭破壞,數量大減瀕危,都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
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說,中國時興吃龜補身,龜殼則做成中藥龜膠,便從台灣高價收購上述兩龜種,作為頂級養身食材,一台斤要價數千元台幣。林管處從2011年至今,統計最大宗的食蛇龜查獲6864隻,沒入後野放,2013年在台北翡翠水庫劃定食蛇龜保護區。 

學者:做最壞示範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昨批,齊柏林關心環境,但忽略野生動物也是環境不可或缺的一環,食蛇龜、柴棺龜近年常被當作中藥材,走私到中國,現已被列為保育類動物,齊家竟飼養,做最壞示範。
民眾陳義豐說,齊柏林愛台灣環境卻違法養保育龜,相當諷刺。民眾李先生說,齊應該是養好玩的,不會把烏龜拿去做中藥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楊泮池校長今日3月8日上午親自主持臺大企業博覽會開幕式,邀請聯發科技董事長暨執行長蔡明介先生為企業代表蒞臨致詞。蔡董事長為臺大電機系校友,曾連續兩屆獲得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全球百大CEO”之一。







游常山
我想我是那種old timer族群,老是抱著老東西不放。
畫家、散文家、蕭白先生近幾個月以高齡過世,不知怎的,我很悵惘。
我買過他的 山鳥集 浮雕 花郎,三部散文集。
還有人記得他嗎?畫家、散文家。他的散文,其實是現代詩。
我告訴自己,不要忘了「當代」,也就是我們呼吸、飲食的此刻。
這是二十一世紀印刷文字版本備受電子資訊文本挑戰的時代,所有人的閱讀習慣都在改變中,請問,忙著為稻粱謀的我,為何記起一位過世的作家?
誰會在乎一個過去的人過去的舊的文章?I do.


作家書目
《多色河畔》,台北:新亞出版社,19657月。
《藍季》,台中:光啟出版社,19676月。
《山鳥集》,台北: 19684月。
《白鷺之歌》,台中:光啟出版社,19687月。
《絮語》,台北:金字塔出版社,19695月。
《靈畫》,台北:仙人掌出版社,19704月。
《葉笛》,台北:清流出版社,19708月。
《摘雲集》,台北:阿波羅出版社,197011月。
《無花果集》,台北:華欣文化中心,19743月。
《弦外集》,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46月。
《花廊》,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47月。
《響在心中的水聲》,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75月。
《蕭白散文精選集》,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81月。
《一槳燈影》,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4月。
《大濂洛溪》,台北:環球書社,19789月。
《野煙》,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91月。
《浮雕》,台北:九歌出版社,197910月。
《燭光裡的古代》,台北:采風出版社,19801月。
《當時正年少》,台北:文鏡文化公司,19823月。
《山窗絮語》,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832月。
《石級上的歲月》,台北:文鏡文化公司,19845月。
《兒時成追憶》,台北:采風出版社,198511月。
《白屋手記》,台北:九歌出版社,19865月。
《風吹響一樹葉子》,廣州:花城出版社,1989年。
《破曉》,自印,19524月。
《輕煙》,香港:海天文化服務社,19611月。
《三月》,台南:晨光出版社,196510月。
《雪朝》,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11月。
《伊甸園外》,台北:博愛圖書公司,19686月。
《彩虹上的人們》,台北:清流出版社,196810月。
《河上的霧》,台北:皇冠雜誌社,19697月。
《瑪瑙杯子》,台北:晚蟬書店,196911月。
《翡翠谷》,台北:陸軍總司令部,19708月。
《時間的蹄聲》,台北:國防部,19718月。
《春晴》,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25月。
《壁上的魚》,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66 小說
《雨季》,台北:文鏡文化公司,19849月。
《小龍王》,香港:兒童樂園半月刊社,19638月。
《蕭白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12月。




*******

搭直升機《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吳念真批:我們都是共犯

  • 2013-10-24
  • 中國時報
  • 張士達、謝明祚/高雄報導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右)和旁白吳念真昨體驗空拍台灣的感受。

↑珊瑚潭與月世界的美景,從空中鳥瞰格外震撼。(張士達攝)

 首部空拍台灣的紀錄片《看見台灣》,23日晚在高雄巨蛋首映,7000人先睹為快。導演齊柏林昨帶旁白吳念真搭直升機從台北飛高雄,讓他沿著海 岸親自體驗片中空拍的懾人美景,珊瑚潭與月世界等絕美景觀盡入眼簾,過度開發的大地傷痕卻更讓人痛心。吳念真沉痛提醒:「當我們把住民宿、喝高山茶、吃高 山蔬菜當成時髦的休閒,我們其實都是破壞這塊土地的共犯。」 

 需1億票房才能打平
 《看見台灣》光高雄首映票房已達210萬,但該片耗資9000萬,一半有企業贊助,票房仍得到1億才能打平。高雄市長陳菊昨率先簽署意向書,承諾 將購買該片公播版在中小學播放。吳念真昨空中親眼見證片中視野,提及10幾年前也曾搭機俯瞰,但如今更發現台灣西部的過度開發,從高空看來格外怵目驚心, 不斷可看到新的大型工地。

 原生樹遭檳榔樹取代
 齊柏林說:「現在大多人嘴上說愛台灣,生活上其實並不這麼做。」他記得小時候課本上都說,阿里山搭小火車上山,沿路可陸續看到闊葉林、混合林與針 葉林,但如今卻先看到檳榔樹,然後看到茶葉,好不容易看到針葉,旁邊卻是驚人的崩塌。吳則說,齊導幾年前先給他看片段,問他這影片「可以賣嗎」:「我跟他 說可以賣,因為我相信台灣人是愛台灣的。當你看到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你會不捨。」




砍數學必修時數 蔡明介:科技業未來十年找不到人


2014-06-12  10:37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近來國教爭議不斷,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在今天股東會特別開炮,蔡明介表示,國教有意推動高中數學必修時數減少,這個改變非常嚴重,將讓台灣科技業在未來10年、20年找不到人才。
  • 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對近期國教有意減少高中數學時數一事,非常反對。(記者卓怡君攝) 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對近期國教有意減少高中數學時數一事,非常反對。(記者卓怡君攝)
蔡明介說,數學是基礎教育,台灣科技業過去30-40年可以發展到現在成果,就是以科學教育為基礎,未來科技技術只會更複雜,政府基礎教育不好好做,還要反其道而行,讓數學學習越來越簡單, 這對台灣科技業發展將造成嚴重問題。
蔡明介還特別準備資料解釋,降低數學必修時數,會影響未來台灣人才競爭力,蔡明介指出,台灣小國寡民,缺乏資源與市場,競爭力來自高素質人才與環境,卻有逐漸劣化趨勢,新科技採用緩慢,4G LTE網路營運為亞洲倒數國家。
蔡明介對於降低高中數學必修時數一事相當重視,他表示,將投書到四大報,讓大家重視這個變化對台灣未來造成的衝擊。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