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孫運璿神話: 1948年《臺灣全省電力系統圖》(林炳炎、楊燁)



提不出存款證明的孫運璿院長夫人
==>
今天看到整修行政院長
官邸的新聞, 想跟各位分享這篇~

                                                         〖旅行社經理生命感悟〗

有幸能為孫院長安排他一生唯一陪伴孫夫人到歐洲的純旅行... 當時在旅行社擔任業務經理.. 受天下雜誌殷允芃小姐委託.. 安排院長到奧地利與法國18天.. 辦理簽證需要存款證明...

從他家回到辦公室接到孫夫人電話告知 提出存款證明有困難, 若因此無法取得簽證便考慮不能成行.. 讓人感動!

行政院長職位 等於古時候的宰相,幹了六年⋯竟然連存款證明都提不出來, 讓我不敢置信⋯又倘若連10萬存款證明都沒有, 此行費用又怎能支付?

將此事回報後方知此行肇因.. 讓人感動鼻酸~當年他從奈及利亞聯合國建電廠工作結束 ,聯合國挽留續聘, 但當時國內某位院長尊敬的長輩一通電話, 因為國家的需要 ~便在結束後,婉拒聘約返台, 時自西非返台須經法國轉機, 第一站是蔚藍海岸的尼斯.. 過境時 孫夫人從過境室看到外面風光明媚, 說好想去一趟.. 孫院長當時承諾"一生一定要帶她遊尼斯一次"!

沒想到返台後,一路公職不曾間斷, 承諾之事只得放在一邊.. 直到一度二度中風.. 終於退下公職但行動已不便.. 加上積蓄有限 便不了了之...

此事被天下殷允芃得知, 甚是感動!⋯因為當時天下出了全台灣第一本 "人尚在世" 的傳記「孫運璿傳 」一賣就賣了100版。原本應由孫院長提取的版稅 因為簽約時, 孫院長要求將他所有版稅全部捐出公益.. 而傳記雖賣的多, 但孫院長卻無分毫進入私人囊袋...

因此, 當得知孫院長有此心願未了;天下便提出由天下負擔支出, 安排他夫妻前往歐洲圓夢.. 因緣際會 我就是承辦人..

多次因此進入當時位在重慶南路的家, 與院長夫妻洽談.. 家裡陳設與我家差不多...

每次去院長一定西裝筆挺地坐在輪椅上表達感謝之意, 縱使剛做完辛苦復健後, 也堅持一定要出面致謝.. 而我才只是全台灣2000家旅行社裏一個經理..

為了不讓簽證取得成為孫家夫婦不能成行的原因 我馬上寫了兩封英文信分別給奧地利與法國駐台簽證官...

內容為 "孫先生是前任行政院長 為全國人民所尊敬者 此次欲往貴國私人旅行 至盼惠予禮遇簽證是祈".. 信送入兩國簽證處..
奧地利簽證辦事處看過後當場要我提示孫先生夫婦護照 20分鐘內核發簽證...

法國簽證處一向給人難搞的印象.. 信在上午送進簽證處 當天下午3時許 接到簽證官用很濃的法國口音英文詢問 通知在4點前將護照送進簽證處 次日早上領件... 速度超快 完全免費... 後安排前往維也納和Salzkammergut湖區 (真善美電影拍攝區) 並在歐洲之星旅行社老闆 Jenny Wu 張春娟和導遊 文以莊小姐 (現為 德國漢堡歌劇院聲樂家) 以及 法國旅行社UTA的協力下 18天遊玩了維也納 Salzkammergut湖區 法國蔚藍海岸的尼斯 以及 I巴黎... 完成了孫院長夫婦的心願...

當年院長壽80 其子孫一鶴為了慶祝其父生日 特請了80位長輩 各寫一篇文章記下他們眼中的孫運璿.. 集結成冊 出版了 孫運璿80生日書(正確書名已忘)... 總共印製 100本...

為了表示謝意 便送了我一本.. 拿回公司報告總經理 Scott Hsu許文馨.. 總經理便拿去看看 沒想到一借去看就借了20年沒還.. 到現在我都還沒看過該書內容.. 20年已過 不知那本書許總經理是否還能找得到....

期間也遇到其女孫璐西教授共同參加行程討論 也多次和遠在倫敦的另一位女公子通電話討論.. 此次經驗 永生難忘..

偉人 , 如此平凡...……
讓我也描述一下親身經歷。約30年前,我在《龍潭小人國》當業務主管。有一天,園內傳來騷動,竟是已退休的孫院長已在園區內參觀,被民眾發現。

心想票口的同仁認識電影明星,竟不認識孫院長?!……慚愧之餘,拉著董事長,進園區迎向院長。
院長拗不過董事長盛情,進了貴賓室,但說有自備簡餐,堅持不接受午宴邀請。……我靠到院長旁邊……院長,我們沒發現您光臨,如您再推辭在這裡用餐,我們所有員工,今天會很難過……院長接受了,但要求隨扈,把帶來的簡餐當午餐,不可浪費(隨扈們其實都是高階警官,自願追隨院長,也推辭我安排的桌餐,僅接受熱湯,飲料)。
餐後,院長仍堅持付費,董事長堅持不收,最後是把付的餐費,給當天所有的服務人員當小費,圓滿解決。……然而最感人的事在後頭,《拍紀念照》!……

院長中風,當時坐著輪椅,照相前說:大家都站著,我坐著不禮貌,大家給我幾分鐘……就看院長拄著拐杖,慢慢的,一點一點,奮力從輪椅上站起來,而站在身旁的我,看到院長汗水從鬢角一絲一絲地冒出來,不由得讓我眼眶泛溼…

臨上車前,問了問隨扈,各位怎不事先跟龍潭分局打招呼說一下?
隨扈回說,會挨院長罵,去任何地方,每次都是院長讓他們先去買好票,再推院長進去參觀。…………《哲人已遠,典範長存》。

看到現在紛亂的政壇,那一個政客不是億萬富翁,那一個政客參選不是為了領每票30元的納稅錢,那一個政客不是為選上而選,全都不是為增進人民福祉,全都是為政黨利益,為個人官位,甚至不惜操控媒體造假,反正只要能當選一切都可改變,改變的是人民跟著政客搞詐騙,卻改變不了人民經濟困頓的深淵。





1948年《臺灣全省電力系統圖》臺北市部分









楊燁


上個月才獲林炳炎前輩贈送1948年《臺灣全省電力系統圖》彩印,喜孜孜覺得這張地圖真不錯,沒想到日昨便接到某大收藏家要出清這張地圖原件,迫不及待今天便進城內拿圖,這二‧二八次年所發行的地圖,是打破臺灣〝光復〞後國府建設臺灣電力神話的文獻。

林炳炎 其實我看過1937年與這相同的地圖, 很大一張, 我請朋友拍照, 但照片無法展示其大
1952年台電才完成戰爭破壞之搶修工作!!!有一本台電復興史??(名字需要確認)

林炳炎 這一張也打破孫運璿神話!!!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巴奈回家。加油!Ze Yang 陳默安。BIOS,季刊薰風 等談巴奈

 


蔣勳

我一直是巴奈的粉絲。

從她在女巫店演唱,到台東的鐵花村,我都聽著她的歌聲,像聽到島嶼海洋孤獨、深沈、悠遠的波濤。


我不完全理解巴奈聲音裡某種熱烈卻又無奈的心事。

她唱著「你知道你是誰嗎?」我忽然也覺得我不完全知道我是誰。


歌聲或許比許多振振有詞的論辯要誠實。

傲慢時總是振振有詞,謙遜寬容就有了歌聲。


2016年在鐵花村,第一次知道「內本鹿」這個名字。

我們對於島嶼的歷史有多麼陌生?

名字還叫「柯美黛」時,巴奈也不清楚「內本鹿」吧?

然後她找回自己的名字「巴奈」,一束土地裡長出來的稻穗。


這本書一口氣讀完,許多地方會停下來,泫然欲泣。

巴奈是愛哭的,我終於知道,如果我是長久連母語和名字都沒有的族群,除了哭,我還能做什麼?


「巴奈回家」很好看,我一路哭著讀完,感謝好朋友徐璐用三年的時間紀錄「巴奈回家」。

感謝巴奈、那布,用七年的時間,2644天,持續用最和平的方式告訴我們島嶼的故事⋯⋯

「你知道你是誰嗎」阿佑說,他要在這一集podcast 唱這首巴奈的歌-⋯⋯

。。。。

20 歲那年,流浪在各處民歌餐廳駐唱的 #巴奈 被李宗盛簽進滾石唱片。本來以為音樂是自己唯一的說話方式,沒想到卻仍舊失語。

在充滿玉女的主流唱片公司裡,沒有人知道要怎麼處理這一把前所未見的聲音。錄過一張專輯,但始終沒有發行,因為怎麼聽都奇怪。最終她的名字只出現在滾石合輯裡的邊邊角角,僅有 4 首正式發行的歌全是翻唱,這就是在滾石空耗六年的全部,連她自己都厭棄。

合約到期的前兩年,公司帶著她去找魔岩唱片的創辦人張培仁喝咖啡,二人坐定,張培仁問她,「妳都寫什麼歌啊?」她說,就是愛情啊。

他說,「那妳有沒有想過原住民,在這個社會是什麼處境?」

「我那時候聽到這個問題——你是咧講啥?我的生命在那個時候,是沒有能力思考這件事情,我的家庭背景,跟我身邊會接觸到的,從來沒有人跟我講過這些話。」

聽不懂,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不得了的問題,它打開了我的世界。就為了這句話,我覺得我的人生被改寫。」

「我回去以後就很認真想——什麼是原住民?原住民的處境是什麼?我就是原住民啊,那我有什麼感覺?我是什麼處境?那是什麼意思?我有怎樣嗎?」

三個禮拜後,她一口氣寫了三首歌,〈流浪記〉〈浮沉〉〈更好的理由〉。歌曲無關於愛,而是關於自己是誰。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VmEHfr

後來滾石合約期滿,巴奈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原舞者,追趕那些被耽誤和錯置的人生,重新認識身為原住民的自己,也一邊感嘆自己不曾用族語交談。

而她沒發現自己同時正在丟失台語。那是她最初說話的語言。

作為失去母語的第一代原住民,卑南族爸爸和阿美族媽媽各自說族語,但在女兒面前卻自動切換成台語聲道,那是個不說族語比較好活下去的年代。上小學後回到部落,母親的舌頭再一次被馴化,從此只說華語,連台語都不說了。

「因為華語就是一個優勢的語言,它有一個瞧不起其他語言的優越感——我比較會,你們講族語的、講台語的比較不會。所以我很長的時間都用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語言在思考,其實自己什麼都不會,族語也不會,台語也不會。」

直到 2008 年,她介紹好客樂團的冠宇和柯智豪,到台東池上萬安社區學種稻。柯智豪到達池上已是半夜,稻田一片漆黑,卻還有風吹過的聲音。那一晚他動筆寫下的台語歌〈入漿〉,15 年後成了巴奈台語專輯《夜婆Iā-Pô》的開場曲。

同時,巴奈一時起心動念告訴柯智豪:好想唱台語歌。

想唱台語歌,是為了這份回憶裡的美。「因為我可以直接欣賞這個語言很迷人、很美的地方——但它就要消失了欸!好像沒有發生過。我很捨不得,覺得很可惜。」

 

▍完整全文請閱|➤➤ https://bit.ly/3VmEHfr

❏ 撰稿_ 陳劭任

❒ 攝影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巴奈 給孩子們,非核家園|#夜婆|#BIOS專訪

作為獨書祭活動的一環,今晩在pipe live music將有一場跨文學與音樂的演出,由巴奈和我擔綱。我不淸楚,巴奈上場將會唱哪些新歌老歌(猜想該會有即日發行的台語新專輯《夜婆》),作為老粉絲,我早早準備好了洗耳恭聽,溶入(不惜溶化)現場,好好享受久違的演唱會氛圍與歌聲。
作為文學人兼老友,受邀參加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演出,除了有機會和老朋友巴奈在台上敍敘舊,聊聊詩與歌的化學或煉金術反應,主要是朗讀一首詩。
這是一首四百行長詩,好幾年前,我為巴奈和那布在凱道紮營滿整整一百天而作,當下曾發表於聯合副刊,如今,為了維護原住民傳統領域,他們持續紮營中,已逼近兩仟伍百天!
和巴奈聊活著,和她的野溪之歌
a.
活著
一個人
年輕的時候
巴奈
你一定會同意
就光是活著
快樂不快樂
爽或不爽
在地表上
委屈,他媽的
或不委屈
光榮或不光榮
愛或不愛
流浪或不流浪
活著
想到
唱唱歌
就馬上
順手抱來
一把木吉他
低低地
用你那天生
半是慵懶
半是叛逆的調
清唱起
平常
你也會唱給
舊情人
或老友
聽的歌
青春太狂
愛神呀太痴
活著
晃悠悠的愛著
壓根兒
從沒想過
一定要搞得
像別人認定的
成大名
賺進大把
大把新台幣
純真
愛流浪
你獨獨
否認不了
在月光下散步
看海
笑或不笑
哭或不哭
牽手或不牽手
才是
對你而言
最驚心動魄
浪漫嚴肅
最最要緊的事
b.
活著
光是活著
在今天
就是無奈的事
好久沒見
這回
我遠遠地
望著你們
在廣場紮營
再度唱起
那些老掉牙的
沙啞的歌
涼風襲來
恍惚間
竟有份錯覺
你和那布
你的戰友
你的夫婿
如此這般
好戰成性
一戰再戰
屈指算來
怕已揮霍了
在傍人眼中
至少好幾個
長長的一生!
那布和你
你和那布
如今雖說
略顯老態
至少
我眼見為憑
一直是
過去現在未來
來自部落
來自東海岸
那片大地
最好看
也最好樣的
公獅母獅!
我深深
以你們,他媽的
好戰的光榮
或不光榮
為榮
(愛上了你們
宛如那神獸
狻猊的雄姿
雲霄直上的
怒吼聲!)
但我又
何嘗不樂見
你們快快
得勝歸去
揮別這夜都市
揮別今夕
速速地迎來
載馳呀載奔
載歌呀載舞
重返那山海
大地的明天...
c.
活著
什麼也不做
在那一片
山和海永遠
環抱的河口
活著
欣欣然
活著
什麼也不想
吹著太平洋的風
與世無忤
你和你的族人
巴奈
為什麼不
鎮日唱唱歌
跳跳舞就好
為什麼
一定要
鬧得風風雨雨
無辜漢人說話了
搞得你們夷將
日子不好過
執勤警伯
出入交通
不方便呢
無辜漢人
開口說話了
瞠目結舌
他們從來
不解你們
到底一逕
是在鬧個
什麼勁?
為什麼不
學習漢人
士農工商
朝九晚五
努力工作
以期振興
他媽的,急待
振衰起弊的
本島經濟?
為什麼不
加把勁
一舉就把
你們身上
某個猶殘存的
前現代遺物——
那條大地的
臍帶呀
狠狠給切了...
d.
夢中畫面
是這樣的:
一路跋涉
從西海岸
到東海岸
一支
三兩成群的
繞境隊伍
緩緩朝著
那海邊走
獨缺了
報馬仔
頭旗仙旗
開路鼓一路
咚咚咚那套
望中只見
那小瘦個兒
一馬當先
手上打把
黃黃油紙傘
(夢中
難以確定的
那傘是開或闔
是油紙傘呢
還是油布傘?
而傘下那人
一襲破唐衫
舉止斯文
卻是一目微眇
的孤苦相)
夢中畫面
是這樣的
巴奈
我赫然發現
你和那布
一人揹相機
一人扛角架
置身隊伍中
來來回回地
前後跑
更奇的是
這支低調
再低調的
進香隊伍裡
風塵奇俠般
竟藏有幾張
眾人熟悉的
本島文壇
過去現在未來
立馬叫得出
名號響亮的臉
是啊巴奈
是啊那布
他們都來了
Kimbo 胡德夫
Haruo 黃春明⋯
他們都來了
太平洋的風
徐徐吹著
在夢境中
我激動地
吶喊
這可是聖靈
何其滿溢的
一場夢
怪咖陳達
作先鋒
兩大奇俠
充後衛
他們都到了
月琴響起
這是一條
迢遙的路
卻也是
給人子走的
回家的路⋯
e.
太平洋的風
徐徐吹來
大武山
是美麗的媽媽
站在暮色中
喊你們回家。
是啊巴奈
是啊那布
大地是家
也是路
山海是路
也是家
而荒野呢
漫無人跡的
每座荒山
每條野溪
何嘗不都是
塵世樂園的一部分?
太平洋的風
徐徐吹來
吹上人臉
吹落在
大地臉上
峰野平台
美麗的山谷
還有那 Kimbo
率先吟唱過的
椰子國度
檳榔村莊
太平洋的風
徐徐地吹
輕快地吹
高峰疊翠
野溪競奔
東海岸11號公路
蜿蜒而至
帶我重回
這無邊界的
地上樂園
何其美
何其壯濶
的山海家鄉
11號公路
蜿蜒而至
海水浪浪
河水淙淙
蟬聲在上
蛙鳴在下
不自覺
就走進了
你們從來
比誰都妙
更感人
也更奔放的
音樂河流域:
檳榔兄弟南王姊妹花
動力火車 Matzka
還有阿妹龍哥張震嶽
舒米恩桑布伊
莫言達卡鬧⋯
巴奈
有關活著
我記得
莊子說了
不少有趣的話
(就我所知
他絶不僅是
最早對天籟
對廢材漂流木
提出看法的第一人
光憑鼓盆
而歌這檔事
莊子不就也堪稱
地表最老牌的
重金屬搖滾咖?)
莊子說(這裡
只引幾句
好送給那些
光有幾個臭錢
而沒臍帶的人)
畸人者,畸於人
而侔於天;
故曰天之小人
人之君子
人之君子,天之
小人也。
巴奈
有關活著
有關音樂
當一切變得
如此無奈
且不可信
請繼續相信
不,迷信
太平洋的風
還有音樂
和那童年的
野溪
教給你們的事
到頭來
我盼望
有一天
島上所有人
都會懂得
去維護
去保存
進而
去推崇
一條東海岸
野溪之必要⋯
f.
第一百天。
低音大提琴般
漠漠響起
從長草過膝的
野溪這頭
到不遠處
高高的天邊
那頭
山腰小鳥飛過
風雲變色
天空漏斗
頃刻降下
好大一場
熱帶午後的
雷暴雨
大大小小
遠遠近近
有名字
沒有名字
所有的野溪
還有
散落在
縱谷上方
更遠
更深處
所有的瀑布
相信此刻
也都默默
聽到了:
今年夏天
掩埋在
東海岸
地層下
溫柔
憂傷
卻又是
何其呀
憤憤
不平的
祖靈之音⋯⋯
後記:〈太平洋的風〉,〈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是胡德夫學長的兩首歌,我在不同場合時空中聽過許多許多回,每回都是沒保留感動。我又很懷念,最早拍《芬芳寶島》記錄片,編寫《鄉土組曲》時期的黃春明大哥(雖然當時不相識),因此把他也大膽寫進詩中,總之希望兩位大哥不覺得老弟唐突就好。
巴奈加油!
那布加油!

*****



季刊薰風

「不等了,這張台語專輯《夜婆》卻發行了。犯睏午後點開,好像又回到河岸、回到女巫的店、回到好啤氣、回到每一個引頸期盼的舞台下。」







陳默安
·

以前若有 spotify,我的年度播放最多藝人必定是巴奈。
巴奈是鬼,震得人魂飛魄散六神無主,只能像孤魂一逕地哭;巴奈是神,她嚎啕的唱像一對羽翼,將人間所有悲傷收攏進去。
大學某位學長教我聽巴奈,而他提起他一位朋友,也形容道:「就是他教我聽巴奈的。」
巴奈的引門人,似乎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意義。他把鑰匙交給你,讓你聽見世界上有人唱出生命深層的哀痛逾恆。
你驚呆,從此《泥娃娃》、《勇士與稻穗》不斷輪播,還有流連 YT 一次又一次聽〈台東人〉。
年少就是追著巴奈跑,好多年前在河岸留言就聽她唱〈恬恬〉,她說這是用牛的視角寫的歌,說她要發一張全台語專輯。
我一直在等,等到後來忘記在等,也忘記聽歌。
後來工作時常會經過新公園她抗爭夜宿的紮營,而我似乎老得難以成為誰的歌迷,只是每次經過,都會想起過去每每在她聲音裡哭成一灘不成形的鼻涕。
鍾愛的每個歌手,都有其階段性任務。巴奈在我靈魂骨折的時期將其撞得更加粉碎而後捏起重新塑形。她的歌不再悲傷得如引發一場大火,我也慢慢變成更有用的人,忘記為一首歌流淚的鹹淡。
還是偶爾注意她動向,只是傷感難道多年前她口中的台語專輯此生不復相見。
不等了,這張台語專輯《夜婆》卻發行了。犯睏午後點開,好像又回到河岸、回到女巫的店、回到好啤氣、回到每一個引頸期盼的舞台下。
已屆中年,許多人只能是神只能是鬼,更多的,只是陌生影子。
唯巴奈,仍是鬼神。
(照片攝於 2011/7/23 河岸留言)
#巴奈
#夜婆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林洋港: 司法改革;翡翠水庫/碑文;鐵路局局長等; 董萍回憶錄


翡翠水庫在民國95年11月設立的碑文上寫著,前臺北市長林洋港在民國66年任內,為了解決市民缺水之苦,下定決心建造翡翠水庫。但由於翡翠水庫距離市區僅30公里,提案遭受巨大反對聲浪,若戰爭爆發受攻擊,恐將潰堤,危害臺北市民安全。
碑文上更寫著,林洋港當時遭陰謀論惡意攻訐是中共同路人,意圖水淹大臺北,但林洋港高瞻遠矚,力排眾議,堅持蓋水庫,並獲得蔣經國支持,歷經了李登輝、邵恩新、楊金欉與許水德共五位北市長接力完成。
碑文末段也感謝林洋港造福人群的睿智決策,以及後續四位市長努力才能興建完成,北市府因此特別立此碑文紀念。
根據《ET新聞雲》報導,翡翠水庫管理局表示,當年興建水庫時,社會上確實出現過這些反對聲浪,建設過程也遭受到極大阻力,但林洋港始終堅持,才能有今日翡翠水庫。
翡翠水庫二十周年碑文上,特別感謝前臺北市長林洋港堅持興建的功勞。
劉益宏
(圖/翡翠水庫管理局)
***
Windson Chen 新增了 2 張新相片


台灣史上大小事/溫紳專欄 
「阿港伯」林洋港出生 ( 一九二七年六月十日 )
台大政治系畢業的林洋港,確是從基層一路爬起,「阿港伯」首份工作是在一九五一年到台南稅捐處當稽查員,然後換跑道回老家南投當民政局科員,之後在一九五三年當上局長九年再轉到省府擔任黃杰省主席秘書,隨後官運亨通返鄉擔任縣長及出任省建設廳長,表現不錯,當時曾被譽為「台灣除了基隆、高雄、花蓮三大港之外,還有林洋港」!可見各界有口皆碑~


台灣史上大小事/溫紳專欄 「阿港伯」林洋港出生2013-06-10

TWTIMES.COM.TW

今為阿港伯88「米壽」冥誕日…回顧這位政壇長青樹當年座車車牌刻意挑了「9595」(意即九五至尊)!結果.1995年表態參選總統後、他的宿舍馬上被當局收回並剷平!與隔鄰之首任省主席魏道明宿舍還完好形成了極大對比!


游常山

拙作,約四個月前,刊登於天下雜誌


台北市往南,省道台一線沿途,車過三重、新莊, 會經過二重疏洪道。
在半世紀前,這裡是個敏感的政治場域。

一九六三年的葛樂禮颱風水淹首都,當時政府爆破淡水河出口最窄處的獅子頭隘口屏障「鳥踏石」,結果適得其反,反而引來海水倒灌。

這是解嚴前台北的「水的政治」,牽涉不只是民生安全,更有中央與地方的政治角力。

一九七九年,行政院會通過「淡水河系二重疏洪道第一期防洪計畫」,施工在即,時任台灣省主席的林洋港,卻態度強硬,希望行政院以安置拆遷戶為優先。

行政院會中,林洋港和當時的閣揆孫運璿,僵持不下,雙方在行政院院會動氣,林洋港最後留下一句:「將我的話列入會議記錄,」當時主跑林洋港新聞的中國時報政治組記者陳守國記得。

行政院的政策還是施行了。洲仔尾(今新北市五股區的部分土地)被徵收為洩洪區而廢村,警力驅趕居民,強制搬遷,引爆激烈抗爭。

「接任林洋港的李登輝,一上任就公開喊話,『公權力不容挑戰!』而且親臨二重拆遷現場,結果李登輝的西裝都被撕破了!」陳守國回憶。

最後違建居民和侵佔國土的農民,被遷至蘆洲灰磘重劃區。

四月十三日辭世的政壇大老林洋港,在這則歷史裡,留下如此鮮明「為人民說話」的形象。

林洋港還有個「建設首長」的稱號,許多台灣人習以為常的建設,都有他的影子。

一九六七年,四十歲的林洋港擔任南投縣長,就以建設為施政重心。南投縣兩個重大的農地重劃:中興、營盤,奠定下省府中興新村的都市規劃基礎;中潭公路(台中到日月潭),則是他在省府建設廳長任內的里程碑。

台北市翡翠水庫、長達五公里的北市建國高架路,是他在台北市長的政績。
而大安森林公園、第二都心信義計畫區等都市更新計畫,「則是他當台北市長任內規劃,而在繼任的李登輝手上完成的,」專研台灣地方政治的台大副校長、政治系教授趙永茂指出。

省主席任內,他主導二重疏洪道、第二高速公路的擘畫。從用水、道路到都市更新,從台北、南投到南台灣,林洋港遺留不少硬體資產。

而每一個位置,若硬體不能著力,他就針對軟體面做制度改革。一九八一年到八四年,三年內政部長任內,他推動「勞動基準法」立法通過,並將台灣基本工資,從每一個月三千元台幣,一下子激增一倍,到六千元。

重大民生設施、基礎建設,是林洋港對台灣最卓著的貢獻,而他的第二個貢獻則是加速司法改革。

一九八七年,他轉任司法院長,七年三個月的任期內,首度召開「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因為這個凝聚全民共識的司法改革會議,鼓動輿論,形塑改革大環境,為後繼二任司法院長施啟揚、翁岳生鋪路,接連召開「全國司法改革會議」。

三任司法院長的接棒改革,終於讓今天的司法院成立自我督促課責的「司改策進會」:一方面隔絕政治部門,較可確保審判獨立;另一方面與審判體系分離,回應社會要求「司法獨立」與「司法公正」等最基本的審判體系運作。

這漫長的二十六年司改過程,負責司改第一棒的林洋港,大幅度提高司法官待遇,以高薪、建官舍等基本保障,以「養廉」來為司法官「除弊」。

林洋港更進一步提高執法者的尊嚴,一面對社會喊出「司法就像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的名言,一面又從司法行政體系下手,要求司法官自律,奠定了日後司法改革的基礎。

林洋港被蔣經國總統刻意安排歷練,在那個「吹台青」(指蔣經國總統重用本省籍菁英,陸續任命要職)的年代,他的年紀雖然比李登輝總統小四歲,但是實際上,從政資歷更久。

起跑雖早,並不能保證贏得比賽。

一九九六年,台灣開放第一次總統全民直選,他以第三高票競選總統失敗,輸給李登輝,正式宣佈退休。

十七年來謹守「退休」承諾,不問政治, 這也是他留給台灣的第三個貢獻:一個「進則勇於任事,退則不伎不求」的從政典範。


*****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已故前司法院長林洋港對司法的貢獻,為法界稱頌,前最高法院院長王甲乙、前大法官張特生等法界重量級耆宿,在最近一期司法週刊撰文緬懷林洋港,讓人了解阿港伯的司法人生。
王甲乙、張特生推崇司改貢獻
林 洋港擔任司法院長期間,王甲乙(曾任司法院秘書長)是林的左右手,王的文章以「一位開疆闢土的司法改革者」稱呼林洋港。他指出,林洋港是「提高司法地位的 強者」,細數林在院長任內推動的司法改革,如為維護審判獨立,廢除裁判書送閱制度,還有廣設簡易庭、建立認罪協商制度、修正司法院組織法、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司法資訊電腦化等司改措施,都有重要貢獻。
對於林洋港領導統御風格,王甲乙認為,林洋港是與部屬共同成長,也很有魄力解決問題的院長,比如當時為籌設簡易庭,林洋港召集相關司法首長討論可能涉及的問題,遇到經費預算、取得土地有問題時,林一定會出面協助解決。
前大法官張特生則以「談笑人生的阿港伯」為題,描述林洋港不凡的一生,如從一位農村子弟,力爭上游、勤勉不懈,而能夠歷任內政部長、台灣省主席等要職,讚許林有「功在國家」的不凡成就。
張特生認為,林洋港不僅任職司法院長達七年四個月,為我國司法史所罕見,文中也談及司改方面,如強調司法獨立的重要、減輕法官負擔提高裁判品質、設立憲法法庭等重要貢獻。
曾是林洋港重要司改執行者的前司法院司法行政廳長白文漳,日前也對林洋港的司改貢獻表示欽佩,指林非常關心部屬,很多人感念他的關懷之情;前最高法院院長葛義才也推崇林洋港謙沖自抑、圓融處事的為人。





司馬觀點:阿港伯永留人間(江春男)


更多專欄文章
林洋港與李登輝一前一後,出任台北巿長和台灣省主席,當時阿港伯的社會聲望遠遠高過李登輝,他以省主席身分在日本訪問時,受到的歡迎盛況,甚至引起功高震主的疑慮,蔣經國選擇老李當副總統,可能與此有關,他幾乎改寫了台灣歷史。

90年代初期,從蔣經國逝世到96大選,台灣政治暗潮洶湧,外有剛被解放的政治和社會力量,不斷衝撞萬年國會和戒嚴體制;內有保守派元老派的勾心鬥角,想要掌控國民黨。當時上演的二月政爭和八大老,都是以林洋港與李登輝為主角的宮廷大戲。
林洋港一身鄉土親切,為人厚道,講話慢慢的台灣腔國語,很有味道。尤其他思考靈敏,機智中充滿幽默,辯才無礙,有他在,永遠笑聲不斷,他的魅力,不分國籍省籍黨籍,似乎均無法抵擋。
他喝酒談「表面張力」,把酒品酒風和人品融合於一爐,我在天津街的王子料理店被他調教多年,可惜早已成為絕響。

捲入政爭身不由己

其實林洋港想強調的是做人要光明正大,不虛偽狡猾,不玩弄權謀,但政治是特殊行業,尋找一位誠信政客,常常和尋找誠實小偷一樣困難。
捲入主流與非主流政爭,阿港伯有身不由己的痛苦,他是唯一可與老李一戰的本省政客,但是與蔣緯國和郝柏村牽拖,卻是令人扼腕嘆息。
當時第三波民主潮席捲東歐,而蔣郝兩人分別象徵蔣家和戒嚴體制。阿港伯可能為了誠信而戰,但這種組合在政治上可說是死亡之吻。
林洋港做事幹練,知人善任,為官清廉,假日戴斗笠爬山,有時下田工作,他夫人十分樸實,在官舍內養鴨種菜,不論世事如何變化,他的生活和魚池鄉社頭村的老農一樣樸實真誠,他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

王健壯:順走,阿港伯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5/article/280
.......我這個世代跑政治新聞的人,大概很少有人不被林洋港的政治魅力所吸引。但他的政治魅力跟酒的表面張力無關,卻跟他的土直有關。土是他的本質,直是他的風格。
在蔣經國「吹台青」的那幾年,被他提拔的人個個都是省籍精英,不土者幾希。但許多人僅徒具「土形」,很少人像林洋港那樣形土神也土。若用現在的語言來形容,他的土能讓你體會到所謂「本土」這兩個字究竟意所何指。
而且,搞政治的人通常都是心眼比針眼小,記仇比記帳還清楚,但林洋港卻直到不像政治中人。別人勸他少喝點酒,免得耽誤前程,他卻依然到處表面張力;別人勸他行事低調點,否則會被扣上功高震主的帽子,他卻仍然到處高調走透透。當然,他的直,更表現在他對政敵的態度上。
一九九0年國民黨爆發二月政爭後,林洋港被迫黯然退選,如果以瑜亮情結來比喻的話,那時候的林洋港是「瑜」,李登輝卻成了「亮」。換了任何一個「瑜」,大概都會對「亮」掛恨記仇久久難忘。但林洋港卻在政爭一年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了這樣幾段話:
「去年二月聽到一些批評,認為經國先生過世後,李總統在黨政兩方面似乎比較獨斷獨行;他領導台灣復興基地何去何從,大家也有疑惑。」
「可是我覺得他後來做了很好的調整,將近一年來不再聽到這些批評。他現在無論黨政方面,都能集思廣益,形成決策,而且他要帶台灣邁向什麼目標,大家也不再質疑。」
「李總統現在把行政院和總統府的幕僚群合為一體,也有助於府院腳步一致…不至於有協調不足的情形,更不會產生對立了,這是很好的作法。」
政爭僅僅過了一年,林洋港就能恩怨冰消至此,可見他直到什麼程度,也天真到什麼地步。也許有人會說他講的祇是場面話,但哪有人連場面話都會講得那麼具體、那麼落落長?
其實不祇是林洋港對政敵李登輝如此,跟李登輝從「肝膽相照」到「肝膽俱裂」的郝柏村,也是如此。
尹 清楓命案引爆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軍購醜聞後,外界有關總統府介入的傳聞不斷。但當郝柏村被人問到李登輝是否曾介入此事時,他卻斬釘截鐵表示「憑良心講,我 不相信李登輝會介入」,而且還特別加了一句「李登輝從不曾干預軍購決策」。郝柏村是因鬥爭才辭去閣揆,但他即使跟李登輝決裂,在軍購弊案上他卻替李登輝背 書,既不模稜兩可以對,也未趁機落井下石。跟政敵的政見雖如寇讎,但卻是非分明,郝柏村這一點跟林洋港很像,都是老派作風。
直是美德,但若直到近乎迂,卻是致命弱點;林洋港就曾經迂到竟然相信別人會信守對他的承諾。
九 0年他在八大老斡旋下退選時,勸退他的蔡鴻文曾經當著李登輝的面向他保證「這次你讓李總統,下次(總統選舉)李總統承諾支持你」。但九六年李登輝卻宣布競 選連任,讓林洋港氣得以李登輝有失誠信的理由決定出馬角逐總統;但結果他祇拿了接近百分之十五的選票,大敗落選;這就是他直到迂的後果。
在 當年那批因「吹台青」而崛起的政治人物中,不論在政治資歷、民意聲望、議會表現或為官幹練上,林洋港毫無疑問都排名第一,連李登輝也瞠乎其後,當年更沒人 懷疑他在後蔣時代有更上層樓的可能。但在二月政爭那場權鬥中,林洋港卻暴露了他作為政治人物的最大弱點:他的主觀意志太弱,弱到遠遠不如李登輝。
二 月政爭的決戰關鍵日,是當月十一日在陽明山中山樓召開的國民黨臨中全會。日本學者中島嶺雄曾回憶李登輝向他透露過一段秘辛:「二月十一日清晨,我發動『拂 曉召集』,制止了軍方與非主流派結合想改變總統、副總統提名人選的計畫」;但相對於李登輝旺盛的戰鬥意志,林洋港卻因欠缺鬥志而在當天的決戰中慘敗。
臨中全會當時分成兩派,一派是支持李登輝的「起立派」,另一派是支持林洋港的「票選派」。如果正副總統提名採取不記名票選表決,李登輝的勝算一定比採取起立表決要低很多;而且,票選比起立民主,李登輝很難拒絕。
但當林洋港提出休會動議,並要求秘書處趕印選票,再交由中央委員投票決定提名應採票選或起立辦法時,主持會議的謝東閔卻未依議事規則優先處理休會動議,而讓「票選派」失去最後一搏機會。
事 後有人問林洋港,當天為何不堅持要求優先處理休會動議,而放棄可能改寫歷史的機會?他的回答竟然是:「求公(謝東閔)與我情感深厚,他卻能夠摒除私人情 誼,為了國家安定,決定支持李(登輝)先生,故意不處理我的休會動議,我做晚輩的怎麼可以堅持優先處理,讓求公下不了台呢?」意猶未盡,他還補了這樣一句 話:「我當時告訴自己,政治上的得失,遠不如做人重要」。
林洋港是票選派主帥,但主帥鬥志卻低落到在決戰關鍵時刻竟然不計得失,非主流陣營 焉能不敗?更何況,政爭期間林洋港又常把「候而不選」這句話天天掛在嘴邊,別人拂曉攻擊,他卻戰鼓三竭,政爭勝負不問可知。再加上客觀時勢當時也站在李登 輝那邊,李登輝是承繼正統的主流,林洋港卻是意圖奪權的非主流。以今視昔,其實在臨中全會結束那天,林洋港的政治生命已經走到終點,九六年他賈其餘勇參選 總統,祇不過是又一次逆勢而為罷了。
官場就是如此險惡,政治就是這樣殘酷,林洋港自隱居大坑後,之所以從此不再過問政治,想必也是因為有此覺悟吧。
認識林洋港的人應該都記得一個畫面:過去他每次餐敘後在門口送客時,總會用台語向朋友說「順走」;許多人在回憶他時,大概也會在心裡默念一聲:「順走,阿港伯」,向他以及他的時代告別。


 -----

傍晚才知道林洋港過世。 我記得曾讀過林洋港先生的書,很樸實,要點也變成一般的記憶。誠信「阿港伯」林洋港從政風範受人敬重



現在寫些臨時想到的小事:


我高一1969到父親在南投的工地打工, 知道一 林洋港些縣長的故事和傳說 (林洋港號稱「千杯不醉」: 林洋港喝酒鼓勵乾杯,杯子要倒到滿(差點滿出來的境界),也就是「表面張力」)。

去年出書,記陳寬仁老師敬佩的領導: 

另一領導者是誰?他答是中正理工學院院長董萍中將。講到林洋港先生將「院長外職調任鐵路局局長」(1980) 時,先生上任前,微服訪問各地的平交道管理員,這是典型的到第一線去了解系統問題的好辦法。網路上有將軍和將軍的資料,如《董萍將軍訪談》等,也可參考。當然,最好聽的逸事和當事者的語氣及神情,請設法找老師來說故事。
1996年 林洋港和郝柏村搭檔參與首次總統直接民選,我們沒投這對要爭一口氣的「林郝配」,他們落選。


走過關鍵年代: 戎馬倥傯到投身建設 : 董萍回憶錄

這本書出版資料不全

林洋港生平大事記


17:35:54
(中央社台北14日電)前總統府資政林洋港13日晚間病逝台中大坑寓所,享壽87歲。林洋港歷任黨政要職,政績卓著,包括總統馬英九等均表示哀悼。以下為林洋港生平大事記:

--民國16年6月10日,出生於南投縣魚池鄉。

--民國40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後,考上公職,擔任台南市稅捐處稽查員。

--1967/民國56年2月,南投縣長(第5屆、第6屆)。
我高一到父親在南投的工地打工  知道一些縣長的故事和傳說

--1976/民國65年6月,擔任台北市市長,任內決定興建翡翠水庫定案報審,使大台北地區免於缺水之苦。

翡翠水庫的開發主要目的是做為臺北地區長期水源,是臺北區自來水第四期建設計畫中之水源工程,開始規劃於1971年,並於1972年完成初步研究報告,1974年完成可行性報告,1978年完成定案研究報告,並由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翡翠水庫建設委員會負責計畫推動,工程部分委託臺灣電力公司辦理,並由當時中興工程顧問社設計監造,榮民事業工程處負責施工,共蓋了八年。
翡翠水庫於1979年8月開工,並在集水後,陸續淹沒了北勢溪原有的翡翠谷鷺鷥潭鸕鷀潭鯉魚潭濛濛谷太陽谷火燒樟溪許多景點,因居民不多,遷村容易,工程隨即於1987年6月完工。完工後由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負責運轉及維護。

翡翠水庫興建前反對聲音很大. 30年後許多人認為這是高瞻遠見....


影響

翡翠水庫選址於北勢溪上游,原有的旅遊景點也因沉於水中而消失。同時,翡翠水庫也淹沒了烏來杜鵑的唯一野外棲地。烏來杜鵑雖因原地、異地復育等搶救措施而免於絕種,但當地已30年無採集記錄,自然原生的烏來杜鵑可說完全消失,最後經過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和復育人士的共同努力,才又恢復原樣。
1980年代初,我的朋友廖文通家裡取得翡翠水庫保留地的土地償金,得以在台北買樓....

--1978 /民國67年6月,擔任台灣省省主席,任內試辦漁民平安保險,全面改善鐵路平交道,以及完成新竹市、嘉義市由縣轄市升格為省轄市等。



--民國70年11月,內政部部長,任內積極整頓治安。

--民國73年5月,行政院副院長。

--民國76年5月,司法院院長,任內推動司法改革,包括提高法官待遇、防範司法黃牛等,勉勵法務人員「司法像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

--民國82年,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民國83年,總統府資政。

--民國84年12月,為新黨候選人助選,遭國民黨撤銷黨籍。

--民國85年3月,和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搭檔參與首次總統直接民選,「林郝配」落選。

--1998/民國87年5月,以中華台海兩岸和平發展策進會會長身分,率領參訪團登陸訪問,據報導曾會晤當時的中共領導人江澤民、錢其琛等人。

--民國94年2月,回復國民黨籍,獲聘為中央評議委員主席團主席。

--民國102年4月13日,病逝台中大坑寓所。1020414

******

我一直認為,阿港伯是位”不合時宜”的政治人物。當大家都往上留意關愛的眼神時,他卻在意黎民的生計,當大家在詭譎政局中講謀略,用詐術時,他還抱著一本“菜根譚“,談誠信,重然諾。他離開政壇是種人地不宜的歷史宿命。但經過了多年政局的腥風血雨,阿港伯土土的口音,直直的作風,溫暖的笑容,竟強烈地令人懷念不已



另一領導者是誰?他答是中正理工學院院長董萍中將。講到林洋港先生將「院長外職調任鐵路局局長」(1980) 時,先生上任前,微服訪問各地的平交道管理員,這是典型的到第一線去了解系統問題的好辦法。網路上有將軍和將軍的資料,如《董萍將軍訪談》等,也可參考。當然,最好聽的逸事和當事者的語氣及神情,請設法找老師來說故事。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