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全祖望《陽曲傅先生事略》。傅山(1607—1684); 鹿田太守问予不出之意何其决也笑而答之( 44歲)"傅先生:傅山(1607—1684)傅青主是明清之際思想家,博通經史諸子佛道之學,會詩文,會書畫,會金石,連醫學都會。"

 



董橋:我的朋友余英時

其一

傅山傅青主是明清之際思想家,博通經史諸子佛道之學,會詩文,會書畫,會金石,連醫學都會。明亡後衣朱衣,居土穴,侍母至孝,康熙中徵舉博學鴻詞受迫舁至北京,拒不應試,特授中書舍人,托病辭歸。我只讀過他的《霜紅龕集》,喜歡他的詩。2020年香港政局一夜鉅變之際,我想起傅青主一首五絕:「一燈續日月,不寐照煩惱;不生不死間,如何為懷抱」。我更想起陳寅恪感題其後的那首七絕:

不生不死最堪傷,猶說扶餘海外王。
同入興亡煩惱夢,霜紅一枕已滄桑!

我同時更忘不了余英時先生點出傅山這首〈望海〉望的是鄭成功在臺灣延續的朱明政權,陳寅恪終於跟傅青主一起沉入興亡煩惱之夢了。余先生說「一燈續日月」的「日月」固然是「明」朝的代號,字面上日和月和燈又是佛家典故,萬一清廷找茬他大可托辭遁入釋門。我不是余英時的學生,在我心中余英時卻永遠是我的老師。2010年牛津大學出版社要出版余先生新編的《中國文化史通釋》,余先生命我寫一篇序文,我不敢不寫,惶恐之下寫了一篇〈余英時新書付梓誌喜〉,聊以道喜減卻我心中忐忑。余先生在香港新亞書院跟錢穆先生讀書的時候我還在南洋讀中學。余先生留學美國的年代我還在臺南讀成大。余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又當副校長又授課那幾年,我還在英倫半工半讀看了余先生許多著述,好幾次聽劉殿爵教授和兩位教歷史的老師閒談余先生的一些論說。我和余先生結交通信匆匆相見已經是八十年代我回香港主編《明報月刊》的時期,那是機緣的湊泊平生的樂事。我喜歡歷史而涉獵浮泛,讀當代歷史學家的著作但覺滿樹棗子只合遠觀無從品嚐。


老先生說他在拍賣場上還見過毛姆,說毛姆真的口吃,許多話都是貼身秘書替他回答:「書比人風趣多了!」

胡適之先生的世界blog 20多年有感: 2025才深入點。
例子2則。 清代:全祖望《陽曲傅先生事略》傅山(1607—1684);
 鹿田太守问予不出之意何其决也笑而答之( 44歲)



鹿田太守问予不出之意何其决也笑而答之 44歲

清代全祖望

 https://www.facebook.com/su.jin.kun.699682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561313693998612&set=p.3561313693998612&type=3


3. 蘇錦坤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哪不減無情野 野 不 藏 類 情 堪 愛 敵 十 万 人 蘋 樣 返 信, 賞 水 家 全 隊 دا 如 霖 爭 鎮 敵 演 年 第 生 - 鄭 山 商 補 光 金 頭 蔻 書 行 江 慶 普 郭 謝 一一 生 多 作 上, 之胡 胡 天 ま 邦道 的 懒 顔 其 早 古 奈 史 但 诗 给 頒 愛 歡 サ 見 白 睡 也 白睡地佳山 佳 山‎」‎的圖像


野人家住在鄞江上,但見山清而水寒。
一行作吏少佳趣,十年讀書多古歡。
也識敵貧如敵寇,其奈愛睡不愛官。
況復頭顱早頒白,那堪逐隊爭金

幱 OFFICIAL DRESS

鮚埼亭詩集·卷第七》:...愛官況復頭顱早頒白●堪逐隊爭金
健忘日甚東東潛



《陽曲傅先生事略》傅山(1607—1684)

天下大定[39],自是始以黄冠自放[40],稍稍出土穴与客接。然间有问学者,则告之曰:“老夫学庄列者也[41],于此间诸仁义事,实羞道之,即强言之,亦不工。”又雅不喜欧公以后之文[42],曰:“是所谓江南之文也[43]。”平定张际者[44],亦遗民也,以不谨得疾死。先生抚其尸哭之曰:“今世之醇酒妇人以求必死者,有几人哉!鸣呼,张生!是与沙场之痛等也。”又自叹曰:“弯强跃骏之骨[45],而以占毕朽之[46],是则埋吾血千年而碧不可灭者矣[47]!”或强以宋诸儒之学问[48],则曰 :“必不得已,否取同甫[49]。”














作品注释
播报
编辑
[1]傅先生:傅山(1607—1684),阳曲(今属山西)人,明遗民,别字、别号有二十多个。通经史诸子及佛道之学,工诗文、书画及金石篆刻,精医学,尤擅妇科。
[2]别署:另外署名,即别号。
[3]家世:即家庭几代人的状况。师表:表率,榜样。这里作动词用。晋中:指古晋国之地,山西省。







《鮚埼𠅘集》      九

《鮚埼亭集卷第二十六》

盧木齋
藏書清華
大學
圖書
館𡒉北平木齋
圖書
舘臧書

  鄞 全祖望紹衣譔  餘姚史夢蛟竹房校

 狀畧




《陽曲傅先生事略》

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先生也
初字靑竹尋改字靑主或別署曰公之它亦曰石道人又字嗇廬
家世以學行師表晉中先生
六歲啖黄精不樂穀食強之
乃復飯 少讀書上口數過卽成誦
顧任俠見天下且喪亂諸號為薦紳先生者多腐惡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肎少與時媕娿提學袁公繼咸為巡按張孫振所誣孫振故奄黨也先生約其同學曹公良直等詣匭使三上書訟之不得達乃伏闕陳情時撫軍吳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聞天下馬文忠公世奇為作傳以為裴瑜魏劭復出巳而曹公任在兵科貽之書日諫官當言天下第一等事以不負故人之期曹公瞿然卽疏劾首輔宜興及駱錦衣養性直聲大震先生少長晉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氣思以濟世自見而不屑為空言于是蔡忠襄公撫晉時寇巳亟講學於三立書院亦及軍政軍器之屬先生往聽之曰迂哉蔡公之言非可以起而行者也甲申夢天帝賜之黃冠乃衣朱衣居土穴以養母次年袁公自九江羈於燕邸以難中詩貽先生曰晉士惟門下知我最深葢棺不遠斷不敢負知巳使異日羞稱友生也先生得書慟哭曰公乎吾亦安敢負公哉甲午以連染遭刑戮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為不如速死之為愈而其仰視天俛畫地者竝未嘗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黃冠自放稍稍出土穴與客接然間有問學者則吿之曰老夫學莊列者也於此間諸仁義事實羞道之卽強言之亦不工又雅不喜歐公以後之文曰是所謂江南之文也平定張際者亦遺民也以不謹得疾死先生撫其尸哭之曰今世之醇酒婦人以求必死者有幾人哉嗚呼張生是與沙場之痛等也又自歎曰彎強躍駿之骨而以佔畢朽之是則埋吾血千年而碧不可滅者矣或強以宋諸儒之學問則曰必不得巳吾取同甫先生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嘗自論其書曰:弱冠學晉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山墨蹟愛其員轉流麗稍臨之則遂亂眞矣已而乃媿之曰是如學正人君子者毎覺其觚稜難近降與匪人遊不覺其日親者松雪曷嘗不學右軍而結果淺俗至類駒王之無骨心術壞而手隨之也於是復學顏太師因語人學書之法寧拙母巧寧醜母媚寧支離母輕滑寧眞率母安排君子以為先生非止言書也先生旣絕世事而家傳故有禁方乃資以自活其子曰眉字壽髦能養志毎日樵於山中置書擔上休擔則取書讀之中州有吏部郞者故名士訪先生旣見問曰郞君安往先生荅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負薪而歸者先生呼曰孺子來前肅客吏部頗驚抵暮先生令伴客寢則與敘中州之文獻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盡荅也詰朝謝先生曰吾甚慙於郞君先生故喜苦酒自稱老蘗禪眉乃自稱曰小蘗禪或出遊眉與子共輓車暮宿逆旅仍篝燈課讀經史騷選諸書詰旦必成誦始行否則予杖故先生之家學大河以北莫能窺其藩者嘗批歐公集古錄曰吾今乃知此老眞不讀書也戊午
天子有大科之命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以先生薦時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辭有司不可先生稱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牀以行二孫侍旣至京師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於是益都馮公首過之公卿畢至先生臥牀不具迎送禮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聞
詔免試許放還山時徵士中報罷而年老者
恩賜以官益都密請以先生與杜徵君紫峰雖皆未豫試然人望也於是亦
特加中書舍人以寵之益都乃詣先生曰
恩命出自格外雖病其為我強入一謝先生不可益都令其賓客百輩說之遂稱疾篤乃使人舁以入望見
午門淚涔涔下益都強掖之使謝則仆於地蔚州進曰止止是卽謝矣次日遽歸大學士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歎曰自今以還其脫然無累哉旣而又曰使後世或妄以劉因輩賢我且死不瞑目矣聞者咋舌及卒以朱衣黃冠殮著述之僅傳者曰霜紅龕集十二卷眉之詩亦附焉眉詩名我詩集同邑人張君刻之宜興先生嘗走平定山中為人視疾失足墮崩崖僕夫驚哭曰死矣先生旁皇四顧見有風峪甚深中通天光一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則高齊所書佛經也摩挲視之終日而出欣然忘食葢其嗜奇如此惟顧亭林之稱先生曰蕭然物外自得天機予則以為是特先生晩年之踪跡而尚非其眞性所在卓爾堪曰青主葢時時懷翟義之志者可謂知先生者矣吾友周君景柱守太原以先生之行述請乃作事略一篇致之使上之史館予固知先生之不以靜修自屈者其文當不為先生之所唾但所媿者未免為江南之文爾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