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與托爾斯泰
1.1契訶夫感嘆托爾斯泰身邊沒有類似愛克爾曼(Johann Peter Eckermann)記《哥德對話錄》 (中文版本:周學普/朱光潛/楊武能/洪天富/.....) Conversations Of Goethe. "把這位老哲人敏銳的,突然閃現的,往往互相矛盾的話仔細的記錄下來。"《淡淡的幽默--契訶夫回憶》 588~589
1.2 契訶夫低潮時,會認為:托爾斯泰死後,作品也多不傳;他自己更是死後一年就被完全忘記。
2.契訶夫很重視見托爾斯泰時穿的衣服,花一個小時準備。
3. 托爾斯泰讚美 契訶夫,經常被引用:
3.1
3.2 契訶夫是散文中的普希金。 《淡淡的幽默--契訶夫回憶》565)
3.3托爾斯泰很調皮,契訶夫離開時希望 契訶夫吻別,然後靠耳輕輕地說,"您的劇本我還是受不了!莎士比亞寫得遭!您寫得還要糟!"《淡淡的幽默--契訶夫回憶》607
托爾斯泰 《復活》Resurrection
復活
系列名:新潮世界文學39
ISBN13:9789575453718
出版社: 志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紀彩讓(1986)=草櫻(1983) 《復活》(上海:上海譯文)
作者:托爾斯泰
裝訂:精裝
出版日:1986
此書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晚年苦心經營,耗時十年,幾經修改重寫,然後完成的長篇小說,是一個在愛與悲憫的懺悔中得救的故事,羅曼羅蘭說:「《復活》這部小說比其他作品更能看到托爾斯泰清澈、率直、穿透靈魂的眼光。」
および同作を原作としたイタリア、アメリカ合衆国等の映画の日本語タイトルおよび日本の映画である。トルストイの小説は、彼の代表作の一つに数えられる。1899年、雑誌への連載で発表。若い貴族とかつて恋人だった女の、贖罪と魂の救済を描き、それを通じて社会の偽善を告発する。 目次. [非表示]. 1 略歴・概要; 2 あらすじ; 3 映画; 4 日本における受容. 4.1 テレビドラマ; 4.2 宝塚歌劇; 4.3 主な日本語訳. 5 註. 略歴・
復活
系列名:新潮世界文學39
ISBN13:9789575453718
出版社: 志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紀彩讓(1986)=草櫻(1983) 《復活》(上海:上海譯文)
作者:托爾斯泰
裝訂:精裝
出版日:1986
此書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晚年苦心經營,耗時十年,幾經修改重寫,然後完成的長篇小說,是一個在愛與悲憫的懺悔中得救的故事,羅曼羅蘭說:「《復活》這部小說比其他作品更能看到托爾斯泰清澈、率直、穿透靈魂的眼光。」
The Resurrection (Tolstoy) - Wikisource, the free online library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The_Resurrection_
Translations[edit]
This work is available in multiple free translations.
- The Awakening: The Resurrection, as translated by William E. Smith in 1900*
- Resurrection (Maude translation) by Louise Maude, 1899
- Resurrection (Bernstein translation) by Herman Bernstein
- Resurrection (Archibald John Wolfe) by Archibald John Wolfe, 1920 空
Adjust Your Vision: Tolstoy's Last And Darkest Novel : NPR
https://www.npr.org/.../adjust-your-vision-tolstoys-last-and-darkest-... - このページを訳す
2013/01/06 - Resurrection, Tolstory's last and perhaps least-read novel, is also his most bleak. Author George Saunders writes that it opened his eyes to the plight of the disenfranchised — in Tolstoy'sRussia and the modern world.復活 (小説) - Wikipedia
https://ja.wikipedia.org/wiki/復活_(小説)
復活』(ふっかつ、ロシア語: Воскресение)は、レフ・トルストイの晩年の長編小説、托爾斯泰經典全集:戰爭與和平(志文)+安娜卡列尼娜(名家)+復活(遠景)
*
"Then came Peter to Him, and said, Lord, how oft shall my brother sin against me, and I forgive him? till seven times?"—Matthew, c. xviii.; v. 21."Jesus saith unto him, I say not unto thee, Until seven times: but until seventy times seven."—Idem, v. 22."And why beholdest thou the mote that is in thy brother's eye, but considerest not the beam that is in thine own eye!"—Idem, c. vii.; v. 3.
"He that is without sin among you, let him first cast a stone at her."—John, c. viii.; v. 7.
"The disciple is not above his master: but every one that is perfect shall be as his master."—Luke, c. vi.; v. 40. 思高版無此條?
Book One[edit]
Book Two[edit]
Book Three[edit]
Gallery of Illustrations[edit]
托爾斯泰《懺悔錄》A Confession
A Confession (Russian: Исповедь [Ispoved']), or My Confession, is a short work on the subject of melancholia,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by the acclaimed Russian novelist Leo Tolstoy. It was written in 1879 to 1880, when Tolstoy was of late-middle age.[1]
Contents
[hide] 1Content
2History
3References
4External links
懺悔錄
作者: (俄羅斯)列夫·托爾斯泰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托爾斯泰《懺悔錄》與奧古斯丁、盧梭《懺悔錄》齊名,並稱”世界三大《懺悔錄》 ”。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從而永恆的意義?”列夫·托爾斯泰在凌亂的書桌上寫上重重一筆。
在創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將結束時,因不堪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托爾斯泰思想出現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尋找生命意義,並記錄下這段精神活動的過程,取名《懺悔錄》。
托爾斯泰《懺悔錄》深刻探討生命意義,與人生、命運、信仰有關。
生命向我們隱瞞了什麼?
如何坦然面對死亡?
如何讓短暫的人生具有永恆價值?
這些有關人生命運的深刻問題,都將在閱讀本書中得到啟發。
目錄
第一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第二章 嘩眾取寵的作家圈
第三章 我過得不太好
第四章 野獸、巨龍、老鼠和蜂蜜
第五章 簡單的問題不好答
第六章 生命向我們隱瞞了什麼
第七章 四種擺脫困境的方式
第八章 我像一只蹲在井底的青蛙
第九章 尋找生命的根
第十章 平凡的人們握有天機
第十一章 劊子手、醉鬼、瘋子眼中的生命
第十二章 尋找我自己的上帝
第十三章 信仰是生命的絕響
第十四章 咽不下去的屈服
第十五章 在矛與盾的邊緣
第十六章 尾聲,和我的夢
附錄 托爾斯泰經歷了什麼
收回
序
《懺悔錄》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最著名的自傳作品,位列世界三大《懺悔錄》之一。1879年,在創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將結束時,因受到長期的精神困擾,作者發生思想波動,世界觀劇變,寫下影響了幾代人的不朽名作《懺悔錄》,它探討的核心問題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9月出生於俄國貴族家庭,童年不幸父母雙亡,轉由姑媽撫養。1840年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但逃避科班教育,喜歡自由求知,閱讀大量文學作品。后參軍入伍,初嘗文學創作便一舉成功。退伍后回到家鄉庄園居住,長期致力於農奴制改革和文學創作,其作品反映當時俄國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批判統治階級的殘暴腐朽,被當時和后世俄羅斯人稱頌。托爾斯泰因此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