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0月14日* 周一 9點~12點
*William Edwards Deming (October 14, 1900 – December 20, 1993)
發表 (每人15~30分):
王晃三:三一微功夫。「職場溝通微功夫」課程 2019; 2025「學習腳蹤」感言認真深刻,指導他們有許多學習心裡非常開心,
2019 王晃三:三一微功夫:戴明會怎麼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r4tYCSDs&t=479s
2025
之3
。「職場溝通微功夫」課程已經錄製開播四五年了,近日來收到學員們上傳的「學習腳蹤」,看到他們寫來的感言認真深刻,指導他們有許多學習心裡非常開心,畢竟對下一代發揮了一點影響力。
---「好事之徒」是晃三兄近半世紀的自介謙虛語。2025「好事之徒」已經有了「俠客」新名稱。
之5
辦了一場「王景立回來了」的活動,吸引了一筆景仰他的「好事之徒」精神的學弟妹,聆聽他座談。「好事之徒」已經有了「俠客」新名稱。
推廣「俠客」是我在生命這階段中的最重要任務。
鍾漢清 2019年戴明哲學的學習 (背課講課組織思考)心得/或從報紙 The Economist 等的"看圖研究"
中原大學錄影多年
2025
WWWWW
餐桌上的兩個小瓷罐,
一個放鹽巴、一個放胡椒兩個相依為命,有時互相擁抱,有時分離,彼此互動,非常有趣。
三呆老師說故事2022. 2025 漢清講堂:王晃三(80s),《呆爸的家書》徐歷昌(60s)和我(70s),起碼;相信愛情親情友誼文字。 “The World Has Need of You”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75735735101039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75735735101039
王晃三 (王三呆)
1,240 位位朋友 •
27 位共同朋友 https://www.facebook.com/WangSundye
王晃三 (王三呆)
1,240 位位朋友 •
27 位共同朋友 朋友
簡介
之前在中原大學擔任榮譽退休教授
之前在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擔任理事長
之前在台灣飛利浦建元電子擔任 Manager
就讀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就讀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Electronics 系
就讀台灣大學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系
曾就讀
彰化高中 現居
中壢區 來自
中壢區 ---
Min-te Zhao 王晃三 2024年5月6日 生日快樂!!!
近來,老同學們的歡然重聚越來越難了。道理很簡單:我們都相當老了。前一陣,我們所尊敬的一位師母以92歲的高齡仙去,在台的同學能去的人只有5位。所以,當我讀到白居易的這首詩時,感覺是十分強烈的。
《梦微之》(唐朝詩人元稹(779-831),字微之,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爲終生詩友。)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3e3el-hVQ&t=10s
---
台湾の宝 施翠峰さん(多才多藝)施翠峰回憶錄 日本通 ( 大華晚報連載《日韓琉之旅》1967;《扶桑拾穗》1959 ) 9位名家訪談:井上靖、武者小路實篤Saneatsu Mushanokōji 1885-1976
《傻瓜阿一的夢》武者小路實篤
宇野重吉演 同1988年12月には
三越劇場 で自ら演出の『馬鹿一の夢』に主演するが、これが宇野にとって最後の舞台となった。
武者小路實篤 武者小路 実篤武者小路 実篤 人間愛に満ちた武者小路実篤の名作が、70年の時を経て新装版で登場! 「この世は美しいものでいっぱいなので、醜いものをみる暇はない」――他人に 馬鹿 にされ ... 宇野重吉が最後に演じた( 馬鹿一 )は武者小路実篤の書いた(他人に 馬鹿 にされながらも何の変哲もない石や花を描く男)は病を押してでも演じたい役柄だったので ...
武者小路實篤的傑作,飽含人間愛意,時隔70年再版發行! 「這個世界充滿美好的事物,所以沒有時間去看醜陋的事物」——一個被嘲笑的男人…
宇野十吉飾演的最後一個角色是武者小路實篤(一個即使被人嘲笑,也畫著平凡的石頭和花朵的男人)創作的《はかちゃん》,這是一個即使生病也想飾演的角色…
『愛妻物語 』(1951年)右は乙羽信子 。
Baka ichi (Kadokawa bunko) Paperback Bunko – jūn 13, 2023 ningen ai ni michita mushanokōji saneatsu no meisaku ga, 70-nen no toki o hete shinsō-ban de tōjō! `Konoyo wa utsukushī monode ippainanode, minikui mono o miru hima wanai'―― tanin ni baka ni sa renagara mo, nan no hentetsumonai ishi ya kusa o kaki tsudzukeru gaka baka ichi. Kesshite jōzu to wa ienai ga, shizen o aisuru sunaona hitogara ga arawareru kare no e wa, fushigi to shūi no me o hikitsukeru ――. Jidai o koete yomi tsuga reru mushanokōji saneatsu no daihyō-saku “Mari sensei” no tōjō jinbutsu ga orinasu, akarui chie to ningen ai ni michita meisaku tanpen-shū.
Show more
Translation results Translation result 馬凱一(角川文庫)平裝本 – 2023年6月13日
武者小路實篤的傑作,飽含人間情懷,時隔70年,終於迎來了新版!
「這個世界充滿了美好的事物,所以沒有時間去看醜陋的事物。」——馬凱一,一位即使被嘲笑,卻依然堅持描繪平凡石頭和草木的畫家。 他的畫作技藝雖不精湛,卻展現了他率真的性格和對自然的熱愛,神奇地吸引了周圍的目光。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人間情懷的短篇小說集,由武者小路實篤的名作《麻里老師》中的人物編織而成,這部作品流傳至今。
2023
馬鹿一 (角川文庫) Paperback Bunko – June 13, 2023 人間愛に満ちた武者小路実篤の名作が、70年の時を経て新装版で登場! 「この世は美しいものでいっぱいなので、醜いものをみる暇はない」――他人に馬鹿にされながらも、なんの変哲もない石や草を描き続ける画家・馬鹿一。決して上手とは言えないが、自然を愛する素直な人柄が表れる彼の絵は、不思議と周囲の眼を引きつける――。時代を超えて読み継がれる武者小路実篤の代表作『真理先生』の登場人物が織りなす、明るい知恵と人間愛に満ちた名作短篇集。
Baka ichi (Kadokawa bunko) Paperback Bunko – jūn 13, 2023 ningen ai ni michita mushanokōji saneatsu no meisaku ga, 70-nen no toki o hete shinsō-ban de tōjō! `Konoyo wa utsukushī monode ippainanode, minikui mono o miru hima wanai'―― tanin ni baka ni sa renagara mo, nan no hentetsumonai ishi ya kusa o kaki tsudzukeru gaka baka ichi. Kesshite jōzu to wa ienai ga, shizen o aisuru sunaona hitogara ga arawareru kare no e wa, fushigi to shūi no me o hikitsukeru ――. Jidai o koete yomi tsuga reru mushanokōji saneatsu no daihyō-saku “Mari sensei” no tōjō jinbutsu ga orinasu, akarui chie to ningen ai ni michita meisaku tanpen-shū.
Show more
Translation results Translation result 馬凱一(角川文庫)平裝本 – 2023年6月13日
武者小路實篤的傑作,飽含人間情懷,時隔70年,終於迎來了新版!
「這個世界充滿了美好的事物,所以沒有時間去看醜陋的事物。」——馬凱一,一位即使被嘲笑,卻依然堅持描繪平凡石頭和草木的畫家。 他的畫作技藝雖不精湛,卻展現了他率真的性格和對自然的熱愛,神奇地吸引了周圍的目光。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人間情懷的短篇小說集,由武者小路實篤的名作《麻里老師》中的人物編織而成,這部作品流傳至今。
馬鹿一 (新潮文庫 草 57-10) Paperback Bunko – March 1, 1970 by 武者小路 実篤 (著)
1955年(昭和30年)、70歳で 調布市 仙川 に移住、亡くなるまでこの地で過ごした。 実篤公園 [ 編集 ] 晩年の20年間居住した調布市の自宅敷地および建物が、没後に「実篤公園」[ 11] 「調布市武者小路実篤記念館」[ 12] として公開されている。主屋は2018年11月2日付で国の登録有形文化財 となった[ 13]
54
圖書
人生論 : 六十四篇精闢且充滿智慧之作 / 武者小路實篤著 ; 梁祥美譯 可在 總圖書館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 191 1349 1984) 獲得 52
圖書
大自然是我自己 / 武者小路實篤著 ; 陳應偉譯 可在 總圖書館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 861.6 1349) 獲得 一個青年的夢 今代圖書公司 , 1966 - 284 頁
YOUTUBE.COM
233 台湾の宝 施翠峰さん(多才多藝)2018-06-17 曹永洋 鍾漢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Cna8sLizQ&t=38s
台湾の宝 施翠峰さん(多才多藝)2018-06-17 曹永洋 鍾漢清 施翠峰(1925-2018), 本名施振樞,.彰化鹿港人, 畢業於台中一中(日治時期), 師範大學藝術科,… 繪畫五十年等。
早在孩童時代,就有人說我最像我的父親,但我自己並不那麼覺得。
等到成年以後,看著鏡子中自己的面孔,才開始覺得我和他還真有點像。
例如:我們個性都很溫和,不太容易被激怒(至少不會顯露出來)。他做事認真、要求完美、主動積極、好管閑事(外面的閑事),我也差不多。
在我的生命中,有三位家人影響我性格塑造的模樣,其中提供性格原型的,就是他。
在這裡,我很想進一步談談我的父親。讓我從1941談起。
那年,我出生,他30歲,在彰化商工會議所任職,應該是他一生最順遂的時候。
1945,大戰結束,台灣光復,他卻失業了。為了維持生計,他在城裡租用馬車,夫妻倆一起賣地瓜。
次年,搬到鄉下耕地種田,直到八七水災重創家園,賣出祖產田地,回到城裡,前後共15年。
失業四年之後,得到彰化士紳吳爾涼先生推薦,進入彰化工職服務,直到退休。
為了感謝這份恩情,逢年過節,他總會拿著自家養的雞鴨鵝當作節禮,登門表示謝意,年年如此,我多次陪行,印象深刻,成為我的感恩品格榜樣。
他做事仔細,在職場的工作不是會計,就是出納,全是經管金錢的重任,這使他經常神經緊繃。
他的體質敏感,患有神經衰弱症、睡眠不安穩。在深夜,他從惡夢驚醒,日語大喊
強盜,大家一起來捉賊,或是突然從床上爬起來,要檢查鑰匙串是否還在西服的口袋裡…,一次次把睡在榻榻米大通舖的我們吵醒,這種事經常發生,成為我們家中笑談的話題。
不過,我很感念他重視教育的理念,在那個極為艱苦的年代,他堅持再辛苦也要讓孩子上學讀書。
在農人眼中,孩子上小學是義務,畢了業,唯有傻瓜才會花錢讓孩子去讀書,真是有夠傻。再加上他本就像是個文弱書生,更因此成為人人取笑的對象。
他自己是讀過書的人,深知讀書的重要,不只堅持每個孩子都要上學,還堅持孩子們要上最好的學校,為了讓我們就讀中山國小(男校)和民生國小(女校),他把我們的戶籍借放他的好友(彰化兒科名醫蘇錫小兒科)的住處。
我們住在彰化的西郊,中山國小是在東邊八卦山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就得光腳,來回各走一小時的路程上學。我的腳力和耐性是這樣練出來的。(想想,冬天清早光腳走在沙石路上的感覺!)
我的閱讀習慣,是他給我的最大遺贈。
搬到鄉下時,兩個書櫃留下來了。下雨天不用去田裡工作的日子,我常窩在那個角落,翻閱那些日文書籍,不過,只能憑著插圖和所知不多的漢字,帶著想像力,闖入書的世界尋寶。
在那艱困的日子,父親的同事們有個創意作法,他們合資訂閱兩份日文雜誌:讀者文摘和主婦之友,按表輪流帶回家傳閱,母親受過日語教育,當然也一起享受這個精神食糧,而且還轉身供應我們這些孩子們。
為我啟蒙,愛上閱讀的就是父親。約在十歲時,他從學校圖書室借回來一些書,打開了我的閱讀之窗。我讀的第一本書,是美國黑人教育家喬治華盛頓卡弗的傳記,另有一本是有關紅番印第安人的英勇故事。對我影響最深遠的,則是義大利名著「愛的教育」,書中的「萬里尋親記」,至今記憶猶新。我後來會走上教育這條路,應是受到這本書的影響。
約小學三四年級時,先有一本「讀書」雜誌按月寄到家裡。雜誌的卷頭語:「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就已成為我拓展視野的標竿。
後來,「學友」漫畫雜誌也曾經在家裡出現,到了初中時代,「拾穗」成為按月收到的雜誌(好像是二哥訂閱的)。
雜誌文章,內容包羅萬象,各篇篇幅不長,很適合在農事家事課業之餘,偷空碎片閱讀。從這些具有啟發性、多元性,兼具時代性的雜誌讀物,我得以接觸到廣大的知識,使得我和別人相比,常識比較豐富。
在1950年代,家裡收入有限,又要交學費,經濟相當艱困,我實在不明白,父母親何以捨得把錢「浪費」在這樣的地方?
他個性木訥,加上接受的是日式教育,不擅用語言表達他的感受,我和他沒有多少談心的機會。我最難忘的是,他多次對我說,只要我讀得上去,他一定支持我到底。
他因為平常要上班,下班後又得照管田地,大多只有在年節時候,才會上菜市場買菜,有幾次他帶著我一起去。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常會買顆糖果遞到我的手中。這種事,是母親不會做的。
我因此發現,普通人家裡對於嚴父和慈母的定位,在我家並不適用,我覺得我的父親,不像一位嚴父,而是更像一位慈父!。
樹森是他的本名,在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皇民化政策時,在1941我出生那年全家改姓大森,他的全名就變成大森正義(直到台灣光復)。因此,森這個字,可說是他的代表字。
加上他的神經質性格,我斗膽以「森然」兩字形容他的形象。
因此,我以「大樹森然慈父心」,作為我對父親的印象。
王三呆(晃三)寫於2019/06/02,增補改寫於2021/7/11
補記:
1992四月,我和周逸衡為了國科會的專案,一同去歐洲研究調查,在踏上歸程之際,撥空打了一通越洋電話回彰化老家,接電話的是二伯,他告訴我:父親已經在我出門沒幾天就去世了,此前,他已經臥病多年,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驚聞惡耗,一路上心情澎湃不已。不能守在床邊告別,略盡孝道,是我的憾事一樁。
回到老家,二伯告訴我一件事,讓我很安慰。
原來,在臨終病床上,他進入彌留狀態時,二伯在牧師的提醒下,一再催問他是否願意歸信耶穌,如此反覆多次,原來已經接近靜止的腦波監測儀,一時恢復波動,再過幾分鐘才平息。
他們相信父親在最後時刻決定信耶穌。兄弟姐妹們決定用基督教儀式為他安葬。
回想在1963,我在大學畢業之際,決定受洗歸信基督,心裡明白要取得雙親同意並不容易,決定先斬後奏,再寫信告訴他們,接著就直接前往軍中報到。
那時二伯來信告訴我,父親相當生氣,還說看我還敢不敢回家。
三個月,軍官訓練結束時,我帶著忐忑的心回到彰化,這時,他的氣已經消了,原來是有母親緩頰。
多年後,他看到我的生命有極大的改變,也開始認同基督信仰,也曾一度在我的勸說之下決定信耶穌,不過又反悔了,原因無他,他還在看母親的臉色,他的年紀小一歲,是個奉行「聽某嘴,大富貴」(台語)的男人。
他去世那一年的感恩節,母親也受洗歸信基督了,我心中的擔子終於可以放下。
周四1205 下午二點半,漢清講堂:王晃三(80s),徐歷昌(60s)和我(70s),起碼;相信愛情親情友誼文字。 “The World Has Need of You”
比較完整的讀書報告有二:曹永洋先生除指出4處錯字之外,又寫了兩頁的各篇讀後感。
林公孚先生近日也寫篇讀後感,還用電腦繪圖重畫王晃三先生的像。
對我而言,他們台大電機搬開Zoom 同學的會議紀錄,最能啟發我。我就在班上的Line 群組提案我們也來 Zoom 一下,仿效他們。今晨11點,十幾位分散在美、加、紐西蘭、台灣的同學聊了約1小時,大 家都覺得不錯,要"每季開一次會",並擴大規模。
很好的建議。二小時前,我在”1975回娘家‘’報導本次ZOOM 同學會,以及建築系的兩次同學會,聚餐等。下次也可開放給IE 之友参加呢。 我將設法給朋友王晃三(80歲)他們的ZOOM 會議記錄。我們都該將主要發言寫下,很有意思的。江君定兄雖然剛聚會過,此次自我介紹很有趣,豐富,脫線也然。 我則該報導許邦雄兄等。寫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