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美)賀蕭 Gail Hershatter 二三本《危險的愉悅: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代性》2003/2022 《婦女與中國革命》2024 :鳥瞰式研究不容易有深度。 索引中易卜生 胡適等頁數似有問題羅 婦女與中國革命.Sen. Lisa Murkowski, R-Alaska,

 

Sen. Lisa Murkowski, R-Alaska, said this week that the threat of political "retaliation is real" under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s she expressed concerns about the administration's policies.
While speaking to nonprofit leaders at a summit in Anchorage on Monday, she was asked about her message to Alaskans who are afraid.
"We are all afraid," Murkowski said. After pausing for a time, she continued, "It’s quite a statement. But we are in a time and a place where, I don't know, I certainly have not– I have not been here before."
Murkowski has been one of the few outspoken Trump critics in the Republican Party, expressing concern about the president's tariffs and th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s work to slash the federal workforce and dismantle agencies.
"I’m oftentimes very anxious myself about using my voice because retaliation is real," she said. "And that’s not right. But that's what you've asked me to do. And so I'm going to use my voice to the best of my ability."
可能是 1 人和顯示的文字是「 PBS NEWS "I'll tell you, I'm oftentimes very anxious myself about using my voice, because retaliation is real. And that's not right. But that's what you've asked me to do. I've got to figure out how I can do my best to help the many who are so anxious and are so afraid." -Sen. Lisa Murkowski, R-Alaska April 14, 2025 」的圖像

阿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麗莎·穆爾科斯基本週表示,在唐納德·川普總統的領導下,政治「報復」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她對政府的政策表示擔憂。週一,在安克雷奇舉行的峰會上,當她向非營利組織領導人發表講話時,有人問她想對那些感到恐懼的阿拉斯加人說些什麼。「我們都很害怕,」穆爾科斯基說。停頓片刻後,她繼續說道:“這的確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但我們所處的時代和地點,我不知道,我當然沒有——我以前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穆爾科斯基是共和黨內少數直言不諱的川普批評者之一,他對總統的關稅政策以及政府效率部削減聯邦勞動力和解散機構的做法表示擔憂。她說:“我自己也常常對發出自己的聲音感到非常焦慮,因為報復是真實存在的。” “這不對。但這是你們要求我做的。所以我會盡我所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阿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麗莎·穆爾科斯基本週表示,在唐納德·川普總統的領導下,政治「報復」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她對政府的政策表示擔憂。

週一,在安克雷奇舉行的峰會上,當她向非營利組織領導人發表講話時,有人問她想對那些感到恐懼的阿拉斯加人說些什麼。

「我們都很害怕,」穆爾科斯基說。停頓片刻後,她繼續說道:“這的確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但我們所處的時代和地點,我不知道,我當然沒有——我以前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穆爾科斯基是共和黨內少數直言不諱的川普批評者之一,他對總統的關稅政策以及政府效率部削減聯邦勞動力和解散機構的做法表示擔憂。

她說:“我自己也常常對發出自己的聲音感到非常焦慮,因為報復是真實存在的。” “這不對。但這是你們要求我做的。所以我會盡我所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婦女與中國革命

Women and China’s Revolutions

內容簡介

  若我們把女性放到過去兩個世紀中國的敘事核心,
  這會如何改變我們既有的理解?
 
  本書依循常見的中國史時序,逐章探索女性勞動與「女性象徵」,並以兩大主軸貫穿全書:其一是探究女性在居家與公共空間中可見與隱性勞動之重要性,及其形塑中國女性自帝制、共和民國、社會主義到崛起中資本強權的轉變過程;其二則是關注性別本身所展現的象徵作用,及其如何與女性生命與利益交織在一起。此外,本書亦探討將性別應用於組織勞動力、闡明權力關係及制定變革議題時,我們對於中國歷史脈絡之理解又將有何轉變。
 
專家推薦
 
  本書運用「女性勞動」與「性別作為象徵」兩個視角,彙整19世紀以來中國的變局與婦女/性別之關係,內容涉及清帝國的瓦解、民國的建立、外力的威脅、各種革命、資本主義與全球化,可說是一部貫穿近兩百年來中國婦女與政治社會發展的專著。全書將婦女史與大時代緊密連結,並顧及階級、地域、城鄉之差異,綱舉目張,選材精心,對於有心探究近現代、當代中國以及婦女/性別史的師生來說,是一本重要的基礎專著。───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婦女與中國革命》提出性別研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婦女史如何貫穿我們所理解的大歷史,及其如何改變歷史?賀蕭運用自己數十年的開創性研究,統整了大量廣泛的文獻與方法來回答此問題。本書採用富啟發且前所未有方式,結合城鄉發展及社會與文化方法學,其見解鞭辟入裡且讀來生動有趣。───季家珍(Joan Judge,加拿大約克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基於對各類參考文獻的嫻熟,與對現代中國女性史和性別史的深刻認識,賀蕭透過一種聚焦婦女勞動,及成為國家強盛與社會轉型象徵論戰的「女性」形象,來追溯1800年以來兩個世紀的女性生活。賀蕭精闢的分析,呈現出如何以婦女和性別視角來對中國現代史主流敘事提出新問。本書內容斐然成章且深入淺出,無其他品能出其右,實屬所有研究中國現代史學生必讀之作。───Harriet Evans(英國西敏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教授)
  
  寫出這本書需要罕見的學術勇氣與知識廣度。賀蕭聚焦於女性和性別的敘述,改變我們所知的現代中國史;本書以中國過去和現在婦女勞動為中心之論證,讀來扣人心弦、令人信服且無以辯駁。這是一本適合教學用的教材、一本可讀性高的書,一本批判當前全球動盪不安的時代之作。───Rebecca E. Karl(紐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這本創新且具挑戰性的書,透過性別視來重新檢視1800年以降的中國。本書立論清晰且詳盡,給予我們許多新穎的觀點,可作為相關課程之主要核心教材,且探究議題之深,亦讓知名學者重新思索長久以來的既定觀點。從戰爭到流行文化、從經濟到文學、從家庭生活到群眾運動——各式主題任君挑選,賀蕭將循循善誘讀者,重構這段歷史。───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芝加哥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賀蕭(Gail Hershatter)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歷史系特聘教授、前亞洲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主席,著有《天津工人》(The Workers of Tianjin, 1986;中文版2016年)、Personal Voices: China Women in the 1980s ( 1988,與Emily Honig合著)、《危險的愉悅: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代性》(Dangerous Pleasures: Prostitution and Modernity in 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 1997;中文版2003年)、《記憶的性別:農村婦女與中國集體化歷史》(The Gender of Memory: Rural Women and China's Collective Past, 2011;中文版2017年)。
 
譯者簡介
 
謝一誼
 
  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研究員。
 
陳明宗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與文明研究所博士生。
 

目錄

推薦序/游鑑明
中文版序
致謝
圖片目次
導論
1 帝制中國性別化勞動(1800-1840)
2 變動(1840-1900)
3 革命浪潮(1895-1912)
4 不同的想像未來(1912-1927):五四史話
5 訓政體制(1928-1937)
6 戰時女性(1928-1941)
7 戰時女性(1935-1949)
8 社會主義建設下的女性(1949-1978)
9 資本主義女性(1978-)
徵引文獻
索引
 

中文版序
 
  經過本書譯者和編輯多年嚴謹細心的努力,我非常高興在此向中文讀者介紹Women and China’s Revolutions的中文版《婦女與中國革命》。在進行現代中國婦女和性別研究幾十年後,我深知英語世界雖對這些主題有興趣,但華語世界還有更多熟悉這些議題且予以關注的讀者。在此意義上,這本中文版的出版,就像是回家一樣親切。
 
  然而,本書亦為歐美女性主義學界特定時期之產物,因此我扼要說明其起源。十多年前,某家出版社跟我洽談,寫本涵蓋過去兩世紀、適用大學生和研究生教學的中國婦女史。我過去曾多次回絕此類提案,但這次出於學術與教學理由便答應撰寫本書。
 
  我在1970年代開始踏上中國史學術研究之路,當時關於中國婦女和性別研究的英語專書屈指可數。曾經某次,有位比我年紀稍長的同事兼好友,告訴在我們這領域中某位資深學者,說她打算寫本帝國晚期婦女史時,對方嚴肅看著她說:「若有足夠材料為據,那會是不錯的主意,但沒有吧」。(後來我這位同事寫出兩本獲獎且充分引證之作。)在我學術研究生涯中,此領域拓展如此迅速,以至於每年有許多出色專書出版,還有數十、數百篇論文發表。
 
  我認為,在歷經過去幾十年的學術工作後,該是做個總結的時候。而我曾參與開創的中國婦女史領域已發展到何種程度?我們常喜歡說,要認真考慮將女性納入我們對中國史之理解,那不像是「加點婦女這類香料後再拌炒」,反而是從根本上改變此領域。我們這些學者是否能不負眾望?而我們最希望學生能學到,對自己思考過去與當下所處世界有所幫助的是什麼?
 
  所以,我答應該出版社會寫這本書。這本書結果成為我曾撰寫過最為困難的學術作品。通常,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但現在,我覺得有無數的評審,每個人都在看著。一方面在於,歐美、中國及其他地方學界在大約過去半世紀所產出的婦女和性別史研究。當然,我在書中運用自己的研究,但也引用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我是否正確理解這些內容?是否公平處理這些研究材料?
 
  另一方面,我能感受到我的學生,一眼看著書、另一眼正遊移在Snapchat(或幾年後飄到Tiktok、Discord,或Metaverse或ChatGPT等社群媒體)。我近年來的學生是與數位科技一起長大,他們習慣把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眾多競逐的內容之中。有鑒於眾多誘人奪目的內容,所以我問問自己,我是否能寫出一句句引發學生繼續讀下去的文句內容?
 
  我不知道,也有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我在學生端這方是否已成功。Women and China's Revolutions於2019年出版,而隨後幾年過去的教學活動中斷。我們且看長期下來本書是否能對學生產生助益。
 
  如今,臺灣的華語讀者能閱讀到這本中文版。我期望會有新的問題出現,而我想在此提出一個問題。一如我在導論中提及,本書尚未充分關注華語世界之區域變異和思想流通。我一直期盼,這可作為對本書及其他中國性別史研究之回應,學者會進一步考慮當地現況之特殊性,且不忘跨域聯繫。當然,臺灣也曾屬於帝制中國邊陲一隅,且過去有半世紀曾為日本帝國一部分,其政治發展有別於中國大陸,並在1949年後再次脫離。然而,性別思想和實踐在政治界限間之流通,對形塑本書涵蓋時期的臺灣事件至關重要。因此,我特別想問:本書所陳述之主題,是否有益於理解過去與當代的臺灣?
 
  與此相關的問題是,學界如何與行動主義產生關聯。正如有色人種女性主義人士一直以來提醒美國白人女性主義人士,沒有一個次級群體能替每個人發聲。臺灣有屬於自己活躍發展的女性主義學界與運動群體。我希望本書所提及之事件與論點,能對促成全球多元女性主義運動間的互動,產生出令人深思之討論。
 
  最後,在此謹以個人表示致意。本書英文版謹獻給Delia Davin、Margery Wolf和Marilyn Young這三位女性主義先驅學者,其協助在英語世界中開創出中國婦女和革命研究領域。而在撰寫此中文版序時,我正在悼念最近離世的同事、合著者兼好友Emily Honig,我們兩人從研究生時期就開始探索中國婦女史。我謹以此中文版獻給她。
 
推薦序
 
游鑑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對研究近現代史的臺灣女性史學者來說,賀蕭(Gail Hershatter)的著作幾乎無人不曉,可惜的是,她的中文版鉅著都在中國大陸出版,2019年Women and China’s Revolutions出版不久,我即詢問賀蕭,這本書能否在臺灣出版?她欣然同意,經由臺大出版中心審查通過,隨即展開版權取得、翻譯等工作,由於翻譯人才難得,再加上賀蕭非常重視譯文的準確度,每一章節都仔細檢視,於是這本翻譯書《婦女與中國革命》花費4年才完成,書的可讀性,自不待言。臺灣讀者也因此得以先睹為快。
 
  全書分成9章及46張珍貴照片,處理過去兩個世紀的歷史,是一件極大的工程,但透過作者純熟的寫作經驗,把全書駕馭地讓人歎為觀止,從第1章開始,我就被一段段故事吸引,而且急切地想知道接下來作者想鋪陳甚麼樣的故事?儘管全書最精采的是作者的拿手好菜:娼妓的故事(散見全書)、中共建國以及改革開放後的種種歷史(第8和第9章),但作者的功力不止於此,全書在作者呼風喚雨下,是如此炫麗且互為呼應。
 
  賀蕭告訴我,這本書的每一章都曾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生討論、修改而完成,其用心良苦,深令人感佩。最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把女性放到中國過去兩個世紀的敘事核心,將會如何改變既有的理解?二是女性是否有過中國革命?面對中國歷經帝國瓦解、民族建構、外強侵略、革命再到共產黨掌控資本全球化的徹底轉變,本書不只是關注重大政治事件,還包括背後複雜的社會、文化與經濟變遷,因此,每一章節採用豐富的檔案文獻、二手史料,以故事夾雜歷史敘事(或歷史敘事夾雜故事)去架設歷史背景,去思考如何定位女性。
  
  本書強調,「女性」並非是同質團體,區域、世代、階級、族群、城鄉、教育以及特定歷史情境等因素對性別差異的認知理解,都至關重要。這項說法已經普遍被婦女與性別史學者認同,但受限於史料與個人研究主題,很少學者能像賀蕭一樣,在同一歷史背景既注意城市女性又關心農村婦女、既重視知識女性又不偏忽底層婦女,讓讀者的眼球跟著她的敘述流轉。
 
  作者提到,有兩大主題反覆出現貫穿在這本書中:一個是女性勞動的重要性,無論是可見與不可見的勞動,另一個是性別本身所展現的象徵作用,其與女性的生命與利益交織在一起,從19世紀初到現在,始終存在。舉個簡單例子,當我們串聯全書,讀到晚清女性仿效秋瑾出走、五四時期取法娜拉甩門離家,以及改革開放後到底層工作的離村女姓,應該了然於心。
 
  女性和家庭、婚姻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擺在兩百年的歷史大洪流裡,女性最大的糾結是和政黨(政府)、知識分子的「愛恨情仇」。這本書告訴我們,女國民、女學生、摩登女性、賢妻良母、女戰士、女勞模等形象的產生,除來自女性本人、教會、西方文化、媒體、教育之外,國家(政黨或政府)、知識分子的力量更不容小覷,與女性之間形成拉鋸,既期待獲得解放的女性,能改造中國社會,卻又擔心女性不願回歸家庭,兩世紀來不斷反覆出現。
 
  至於由公權力介入的婦女政策,作者認為在訓政時期、中日戰爭期間、改革開放時期充滿矛盾,然而,作者也不否認女性透過日常活動,在歷經大歷史事件期間與各事件之間,拓展自己可能的空間。
 
  無論如何,這本書最大的貢獻是引領讀者去認識更多的歷史故事,特別是把女性放在分析的核心。作者謙虛地表示,本書只是一個初步的探索,也是一封邀請函,期盼其他有志者能加入拓展相關研究視野之列,因此拋出一些留待讀者思考或本書未竟之語。
 
  針對賀蕭提問:「本書所陳述之主題,是否有益於理解過去與當代的臺灣?」身為研究中國與臺灣女性史的我,似乎不能迴避賀蕭的問題,在《日本殖民下的她們:展現能力,引領臺灣女性就業的職場女先鋒》書中,我的許多關懷和書寫方式與賀蕭不乏雷同,但根據我對1949年以降的研究,我認為這段臺灣女性史固然不能與中國大陸的歷史勾連,但也不可被當前的政黨話術綁架,臺灣是多元族群與種族共生的島嶼,這裡的女性生命故事錯綜複雜,不能一言以蔽之。此外,臺灣的女性史學者(包括我在內)必須省思,我們做了許多精湛的中國或臺灣女性史研究,是否被看見?是否與中國大陸或國外的女性史學者對話?還有,我們之中,有誰把農村婦女、底層女性,和其他女性放到同一歷史平台審視?無論如何,這本書有如醍醐灌頂,也試圖打通讀者的任督二脈。

危險的愉悅: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代性


20世紀的上海,人們對娼妓業有着各種不同的理解:愉悅、危險、寡廉鮮恥、痛苦的經濟選擇、關係到國家的衰落……娼妓業不僅是婦女在其中討生活的場所,也是一個隱喻,是表達思想情感的媒介。《危險的愉悅》是一部20世紀上海娼妓業史話,在對史料的追溯與爬梳之外,作者對那段歷史進行了創造性重構,跨越了虛構與非虛構文字的界限,將處於失語狀態的娼妓重新置於各種歷史情境之中,探究她們身上的印跡,從而呈現出人們如何通過“性”這個媒介展開有關政治權力、文化轉型、國民性和文化歸依感等問題的討論。

《危險的愉悅》獲得美國歷史學會瓊·凱利婦女史著作紀念獎,這是美國歷史學會首次將此獎項授予寫美國以外地區婦女歷史的作品。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