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追書時報 08】奮鬥與愛的故事:半世紀的風華——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 (長笛篇)《孤獨行路終不悔—賴德和的音樂人生》《德和青青: 浪漫主義的愛情樂在在》;羅芳華 (Dr. Juanelva Rose)來台60年( 2025): 永遠青春2024 永遠芳華2025 。《東海大學音樂學報》第一期 1975?.... (我就是所有我讀過的作家,所有我遇到的人,所有我愛過的女人,所有我到訪過的城市。)撰寫回憶錄的一些反思 (胡適鼓吹寫傳記的信徒 VS Bauhaus 的校長 W. GROPIUS 的說法也很有道哩,說明回憶錄能力有限..... )蕭菊貞 矽谷的首映日,一天內近1500名觀眾進入電影院看《造山者》,還有很多人買不到票⋯⋯ 放映的電影院地點很特別,對面就是矽谷半導體的誕生地「391 San Antonio Road」,附近還有一塊小型紀念碑 寫著”Birthplace of Silicon Valley” 就連我們住的飯店,進門的第一面牆也是「14-Si-28.086」矽元素表 台灣的科技奮鬥故事能踏上這裡,也是寫下歷史吧!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 A Chip Odyssey ),讀蕭菊貞導演"矽谷的首映日,一天內近1500名觀眾進入電影院看《造山者》,還有很多人買不到票⋯⋯"

 



佩服的話

Jorge Luis Borges // "I am not sure that I exist, actually. I am all the writers that I have read, all the people that I have met, all the women that I have loved; all the cities I have visited."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 “其實,我並不確定自己是否存在。我就是所有我讀過的作家,所有我遇到的人,所有我愛過的女人,所有我到訪過的城市。”



1975畢業紀念冊音樂系有賴德和老師。張己任是學長

半世紀的風華——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 (長笛篇)

當代長笛之聲×臺灣作曲大師×雙城巡禮

從音樂劇場感極強的許常惠《盲》、具象徵性地融合東西方語法的馬水龍《長笛幻想曲》,到詩意低迴的蕭泰然《湖畔孤影》、節奏結構精密的賴德和《4–2–1》,再到實驗精神與音響詩學兼具的潘皇龍《迷宫逍遙遊》、融合民間風格的張己任《笛韻》與楊聰賢《讚竹》,以及本次唯一委託創作、並於高雄場首演的蕭慶瑜《共生》,八首作品串起臺灣當代音樂的時間軸與審美光譜。



 

從《盲》的原始吟唱到《共生》的跨文化協奏,臺灣當代音樂走過半世紀的創作歷程——從土地出發,融匯世界語法,逐步開展出屬於自己的聲音篇章。

 《半世紀風華——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是一場為臺灣愛樂人量身打造的音樂旅程,串起八位作曲家的代表之作,橫跨二十世紀後半至今日,於臺北與高雄雙城演出,讓南北觀眾一同傾聽這段豐沛的創作傳統與當代延續。

策劃者楊智越,旅法長笛演奏家,集結張翠琳、黃貞瑛、胡志瑋、林尚蓉、馬曉珮等國內優秀長笛演奏名家,並邀請琵琶演奏家黃立騰與鋼琴家黃楚涵、共同參與,透過長笛為主軸的多重編制,展現臺灣當代音樂在音色、語言與精神上的深層魅力。

 

 【八首作品×八位作曲家×八種視野】

從音樂劇場感極強的許常惠《盲》、具象徵性地融合東西方語法的馬水龍《長笛幻想曲》,到詩意低迴的蕭泰然《湖畔孤影》、節奏結構精密的賴德和《4–2–1》,再到實驗精神與音響詩學兼具的潘皇龍《迷宫逍遙遊》、融合民間風格的張己任《笛韻》與楊聰賢《讚竹》,以及本次唯一委託創作、並於高雄場首演的蕭慶瑜《共生》,八首作品串起臺灣當代音樂的時間軸與審美光譜。

這不只是曲目的排列,而是一種敘事的編織:一段從實驗到抒情、從民族轉化到聲音共生的聲響書寫。

 

高雄×臺北雙城亮點|雙場不同的詮釋視角,一致的當代致敬

🌟雙城兩場演出,演出呈現八位作曲家代表之作,橫跨半世紀臺灣創作風景

 從許常惠、馬水龍、蕭泰然等經典之聲,到楊聰賢、蕭慶瑜等當代回應,雙場完整呈現八首作品,深描臺灣音樂創作從土地出發、轉化世界語法的歷程。


🌟臺北場|11.15(六)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

➤四位長笛演奏者跨世代協作,靈活交錯組合,展現作品多樣風格語法與聲響質地:楊智越、張翠琳、黃貞瑛、胡志瑋於不同曲目中接力登場,詮釋橫跨半世紀的創作面貌。

➤精緻空間中的當代表演設計,營造聲音與場域互動的劇場感聆聽經驗:以貼近聽者的距離,開展音色與空間流動之間的細緻對話。

➤蕭慶瑜《共生》——世界首演:長笛與琵琶的首次交會,由黃立騰與楊智越共同演繹,開啟跨文化聲響的當代表述。


🌟高雄場|11.18(二)衛武營表演廳

 ➤南臺灣長笛名家演出陣容登場,融合新生代與中堅力量:楊智越攜手馬曉珮、林尚蓉、胡志瑋四位長笛演奏家,重新構築多聲部作品。

 ➤重點作品以四長笛重奏形式演繹,透過不同組合詮釋展現多元聲響層次與詮釋視野:《4–2–1》《迷宫逍遙遊》在高雄場由楊智越攜手馬曉珮、林尚蓉、胡志瑋共同演出,以四長笛編制展現多層次聲響結構。不同於臺北場的詮釋組合,高雄場將帶來另一種聲音動態與音色平衡的現場感知。



顏綠芬《孤獨行路終不悔—賴德和的音樂人生》2022 ( 陳忠信送的書)。賴德和 <咬舌詩>合唱版已由台北室內合唱團出版於《合唱無設限四》。邱坤良《德和青青: 浪漫主義的愛情樂在在》 《文訊雜誌》2014年10月號No.348. pp.13~19. Dolly Parton

https://hcpeople.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28.html

//高齡的音樂系主任ROSE(sic)?(我自己搞錯)出席接受學校的感恩致意。//
永遠芳華影片,水準……

不只是文理大道創校時跟現在很不一樣。

我們在校期間:《東海大學音樂學報》第一期 1975?....

事實上,我有收集一些她與東海的故事:

羅芳華 (Dr. Juanelva Rose)來台59年( 2024): 永遠青春2024 。

羅芳華 (Dr. Juanelva Rose)來台59年( 2024): 永遠青春2024 。2023年 3月21日沿著鷹架階梯,爬到最高點拍照留影。 Malala Yousafzai (16歲 20)。「純金」大提琴家萊昂納德‧羅斯(Leonard Rose)逝世40週年 ""

一方面,我是胡適鼓吹寫傳記的信徒,何況《造山者》內多工研院電子所老友,長官等。

另一方面,Bauhaus 的校長 W. GROPIUS 的說法也很有道哩,說明回憶錄能力有限.....



蕭菊貞

矽谷的首映日,一天內近1500名觀眾進入電影院看《造山者》,還有很多人買不到票⋯⋯

放映的電影院地點很特別,對面就是矽谷半導體的誕生地「391 San Antonio Road」,附近還有一塊小型紀念碑 寫著”Birthplace of Silicon Valley”

就連我們住的飯店,進門的第一面牆也是「14-Si-28.086」矽元素表

台灣的科技奮鬥故事能踏上這裡,也是寫下歷史吧!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 A Chip Odyssey




 此次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的粉絲營(各地高三同學),1990年,主持人是吳鑄陶學長,他說,同學都很喜歡您。

我的主題是跟他們介紹產業界如何應用工業工程。當時我是杜邦電子的品管兼工程部經理。
"Connectors 產業是20世紀產業中的新興者。主要的美日歐廠商中,都在下半葉與台灣有緣。
80年代中,台灣的PC產業大興,杜邦 (BERG)、Molex、AMP等在台灣設廠,Foxconn 剛起步。
我1987年加入AMP,到日本AMP廠/本部受訓。1988年中,我當DuPont公司內壢廠 (60年代末就開始,對台灣該產業人才的培育有貢獻)的工程部和品管部經理。
約89年初,我決定成立產品開發小組,從事SIMM (單列直插式記憶體模組* 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縮寫SIMM )插座 (Berg) 產品和生產系統的開發......"
(我在21世紀初,有機會到台大的工業工程研究所演講,地點在當年"救國團"的國際學生宿舍。然而,該演講沒有"東西"留下"來.....)
我的這一天
8 年前

照此張相時,有點吃驚,因為記得的是擺台大工管系的,怎換成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呢?或許前者之"面"有點"腐蝕".....
邀請我的老師是留日的博士。各位應該知道,80年代初,日本各大營建商都努力取得"戴明獎"了,換句話說,日本營建業已發展出成熟的"品質管理"實務心得---譬如說,從設計階段就講究"顧客之聲"的掌握等......
東道主還熟讀我社的所有出版品,譬如說,J. M. Juran的【品質三部曲】,能夠說出Juran的思路和用語之精確等等,一句話,我很佩服,也很感謝.....
我比較擔憂的是工科學生如何看待"品質管理"。
在此,謝謝教授,約1999年......
我的這一天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