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Neil Harbisson : A first cyborg artist;李鴻源(2):合宜住宅 無法抑制房價;服貿公聽會不是溝通;當政者對政策要有明確的看法,先做好專業分析,決策公開透明,


《江部長任內政績》 李鴻源︰合宜住宅 無法抑制房價
2014-06-02 〔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受訪表示,依目前興建合宜住宅的規劃,「真正需要的人還是買不起」,也無法抑制房價,因此他當初才會推 「防災型都更計畫」,把合宜住宅放在計畫內。離開官場重返教職的李鴻源強調,現在是善盡一個告知的義務,他認為應重新檢討合宜住宅政策,並加快腳步做。

曾被立委虧「江規李不隨」

對於葉世文涉收賄,李鴻源說,過去他當部長、葉世文當營建署長時,和葉談防災等問題,葉都很快在第一時間做出來,對他的印象是「非常能幹的人,做事能力很強」;因此聽到葉的新聞,讓他「震驚、遺憾」。
合宜住宅是江宜樺內政部長任內積極推動的政策,但接任的李鴻源持保留態度,在立法院備詢時還曾被民進黨立委虧「江規李不隨」,李在任內也積極規劃「防災型都更」,把合宜住宅放在計畫內,但最後因李被迫離職無疾而終。
李鴻源昨說明,社會住宅的需求約十九萬戶,而合宜住宅規定只有十%戶數做為社會住宅,等於需要興建一九○萬戶才能滿足社會需求,但要蓋在哪?要花多少錢?且一說要蓋,「鄰避效應」就出現,大家都不要蓋在自己家旁邊。
李 鴻源指出,過去內政部拿了三十二億元,在雙北找了五塊土地興建社會住宅,以BOT方式處理,結果僅比市價低兩成,真正需要的人還是住不起,但三十二億元已 花掉,未來政府還有多少個三十二億元?還有多少土地?李鴻源表示,因為國家地震中心警告,大台北若發生六級地震,會有四千戶老舊公寓的房子倒塌,他不能坐 視不管,才會推動防災型都更。
他舉例,當時他打算把台北市一○一大樓旁的「軍保廠」九公頃土地做防災型都更地點之一,已與國防部談好,不花 錢買土地,而是把房子蓋好後折價給國防部,一部分做合宜住宅,再把附近的老舊建築帶進來,「這樣房價我們可以自己訂,若品質相同房子,我們訂一坪八十萬 元,誰會去買一○一旁的房子?這樣我們對房價就有發言權與主導權」,且「不花一毛錢,就能創造多贏局面」。

"I can have phone calls to my head," says Neil Harbisson. Dangling over his forehead is an antenna that curves over from the back of his skull. The device, which he calls an "eyeborg", was recently upgraded, meaning his skull is now Bluetooth-enabled. "I can either connect to devices that are near me," he says, "or I can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So I can actually connect to anywhere in the world"
Thanks to the antenna implanted in his skull, Neil Harbisson can hear images and paint sounds. The world's first cyborg artist tells Stuart Jeffries why ringtones are green and Amy Winehouse is red and pink
The Guardian|由 Stuart Jeffries 上傳
服貿公聽會不是溝通;當政者對政策要有明確的看法,先做好專業分析,決策公開透明,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6日指出,台灣政府一直都缺乏專業分析,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技術官僚組成的智庫來輔助決策者,但台灣政府的智庫卻用在選舉而非施政。圖:台北之音提供
新頭殼newtalk2014.05.06 謝莉慧/台北報導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今(6)日在接受廣播專訪時坦承,馬政府用了太多學者,所以民調低,而政府政策只想討好人、只為少數幾個人轉彎,最後就變成四不像,至於執政黨的智庫只是為了選舉而存在。

李鴻源剛上任時就適逢大埔案,因此,他今天以土地徵收為例表示,他曾問過部會首長「台灣到底需要多少科學園區?」但沒有人能回答。李鴻源認為,如果沒有人 知道台灣是不是真的需要這麼多科學園區,政府憑什麼要去圈人家的地?李鴻源進一步指出,台灣政府一直都缺乏專業分析,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技術官僚組成的智庫 來輔助決策者,但台灣政府的智庫卻用在選舉而非施政,政府官員也缺乏尊重專業的傳統,至今如此。

李鴻源還透露,馬政府的決策太注重民調,甚至看了50台到56台的政論節目,政策的節奏就變了,「熬不過那2、3個月,一個對的政策到最後都四不像。」李鴻源也質疑,「政府要做對的事情?還是做討好民眾的事情?」

李鴻源也憂心,經過反服貿、反核四等街頭運動後,社會對立將越來越嚴重,「台灣這條小船禁不起這樣折騰」,當政者對政策要有明確的看法,先做好專業分析,決策公開透明,然後,和不同意見的人溝通,「要有自己的節奏往前走」。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今(6)日接受廣播專訪,他以自身曾參加多場公聽會為例指出,服貿及核四的公聽會不是溝通,是溝而不通、各自表述、流於形式。圖:台北之音提供
新頭殼newtalk2014.05.06 謝莉慧/台北報導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今(6)日接受廣播專訪,對於近來民眾對於多項政策失去信心、衍生街頭衝突,而《經濟學人》甚至報導台灣的未來要在街頭決定,他以自身曾 參加過的公聽會表示,服貿及核四的公聽會不是溝通,是溝而不通、各自表述、流於形式,這種公聽會只是浪費時間跟資源,假如一開始沒做好溝通及分析,抗爭是 必然的。

重返杏壇的李鴻源談到,他在任內參加過數場服貿公聽會,但那不是溝通,而是雙方立場對立的人各說各話,從第1場到最後1場氛圍都沒有改變。李鴻源卸任後, 陸續有街頭抗爭發生,他指出,「有人說我運氣好」,事實上,如果剛開始沒有做好分析溝通,抗爭是必然,反核是很多人的信仰。

而有關核四的問題,李鴻源認為,政府不是談論到底要不要核四,而是要討論台灣的能源政策,政府需要思考假如沒有核四的替代能源在哪?並設定短、中、長期的階段規劃完成再來公投。他也斷言,在這種情況下,召開全國能源會議是不會有結果的。

談到近來的街頭運動,李鴻源說,政府推動政策應該要有專業分析在背後支撐,並且有讓步的底線,不應該由街頭主導政策,以太陽花學運為例,應該在3月18日 就進行危機處理,而不是等到後續效應發酵後,讓武裝鎮壓拉大政府與民間的隔閡,造成無法挽回的撕裂。而如今再度重回校園的他也表示,學生不應該全都跑上街 頭表達訴求,仍要用功唸書,成為未來可以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的中堅分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李鴻源從2011年4月擔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入閣,直到今年2月底從內政部長職務卸任,返回台大任教。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