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全英梅是薩維爾街上的中國女裁縫。 林鄧璐德 (Ruth Duncan 1920-2015)。 蔣培坤 ( 1933?-2015 )、丁子霖、蔣捷連

人物特寫:倫敦薩維爾街的中國女裁縫

  • 2015年 9月 29日


  • 2015年 9月 29日
全英梅
Image caption全英梅是薩維爾街上的百年品牌的合伙人
9月下旬照例是全英梅最忙碌的季節,這個東北女孩從倫敦趕赴中國的7到9座城市為客戶完成成衣高級定制服務。
站在眼前的80後女孩全英梅,留著幹練的短髮,英姿颯爽的青春氣息很難讓人相信,她已經是高定頂級代表的倫敦薩維爾街上唯一的中國老闆。
經全英梅剪裁出品的高定成衣可以說是件件精品,她說:「做成衣,比對的是假人模特的身形,高定並非只有舒適,它像女裝中的鯨骨,改變穿著者的身材。高定和成衣的不同,在於你定制的衣服穿在別人身上,一文不值。它是有生命的,如果沒有你,它不會誕生。」
學徒生涯
全英梅
Image caption全英梅獲得金剪刀獎
當年,把全英梅領入服裝界的是她的馬來西亞籍男友。2000年,全英梅懷揣家裏為她拼湊的僅有的學費,從中國東北老家飛到倫敦,入讀本地的語言學校,為之後的深造打基礎。
隨後全英梅進入英國頂尖的中央聖馬丁學院學設計,臨近畢業時,男友把她推薦進Kilgour(英國最著名的高定店之一)做學徒裁縫。
在薩維爾街,你要成為頂級的裁縫只有著名學府的畢業證書是完全不夠的,這裏有自己的一套裁縫培養機制,也就是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的「學徒制」,如何使用一個頂針甚至比其他技藝都來得重要,要花更多時間研磨學習。
師傅手把手的教,全英梅認真投入的學,考驗的不僅僅是如何剪裁、料盡其用這樣的腦力,還有長時間工作、手上技藝精湛的體力。
三個月的學徒工作出師後,全英梅輾轉到倫敦金融城的裁縫店工作,接觸到了不同的客戶,和迥異的服務理念。
獲得「金剪刀」獎
「金剪刀」大獎是歐洲裁剪大師們競相角逐的獎項。1575年,意大利的裁縫師們成立了意大利國家裁縫師學會,這是意大利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成立的裁縫師交流協會。經過近200年的沉澱和發展,於1953年學會開始舉辦「金剪刀」大獎賽。這個含金量極高的獎項每兩年才產生一位,評委會分別對選手的縫製和設計進行評分,分數最高者才能贏得「金剪刀」大獎這份殊榮。
全英梅
2009年,全英梅決定進軍這個獎項。這一年全英梅的參賽方案是做「最英國」的軍裝。正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幫助全英梅一起設計參賽方案的男友被查出罹患癌症。
本應全力以赴參賽的小全此時為了照顧病重的男友不得不減少工作時間、減少收入,還要利用深夜的時間進行設計創作。
完成了設計還沒有開始縫製的時候,男友離開了她。她不睡不休整整6天,終於完成了作品。這一次小全只進入了提名,沒有拿到大獎。
2011年,小全捲土重來,她憑借一件剪裁難度極大的女士大衣,終於贏得了金剪刀大獎。她的獲獎也贏得了英國主流媒體的關注,稱她打破了由男人壟斷的高級定制行業。
當老闆再出發
眼下,小全已經成為了薩維爾街上的百年品牌Welsh & Jefferies的合伙人。面對成衣業對高級定制的巨大衝擊,小全仍然堅持手工製作的理念。
店裏也仍然堅持傳統的學徒制,小全招收了幾名學徒進店學習,傳授給他們的仍然是最傳統的手工剪裁技藝。
眼下,雖然每隔幾個月,小全都會到中國為客戶提供高級定制服務,但她始終堅持所有的製作和工藝必須在英國的理念。她說,這才是高級定制的靈魂所在。
(責編:友義)




奉獻台灣醫療50年 林鄧璐德永別了

2015-09-29

嫁作台灣媳婦 一生以正港台灣人為榮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美國女醫療宣教師林鄧璐德來台半世紀,投身醫療傳道工作,更嫁作台灣媳婦,一生以成為正港台灣人為榮,並與夫婿林澄輝奉獻近二億元資金與大批土地投入社福志業,打造臨安與璐德兩家養護中心,造福長輩、弱勢兒少家庭與身障者,璐德女士日前辭世,昨天在南門教會舉行舉行感恩告別禮拜,歸返天家。
  • 林鄧璐德年輕時擔任護理師的亮麗模樣。 (圖:林澄輝社福基金會提供)
    林鄧璐德年輕時擔任護理師的亮麗模樣。 (圖:林澄輝社福基金會提供)
  • 林鄧璐德生前創設、捐助的五個基金會代表為其靈柩覆旗。 (記者王俊忠攝)
    林鄧璐德生前創設、捐助的五個基金會代表為其靈柩覆旗。 (記者王俊忠攝)

昨舉行感恩告別禮拜 三百多人追思

告別禮拜上,昔日受過璐德女士夫妻照顧的孩子們、五個基金會人員與教友、其美國親友等三百多人參與,典禮過程莊嚴肅穆,不少女性追思者頻頻拭淚、甚至放聲哭泣,感念璐德女士情懷之深,令人鼻酸、動容。
本名Ruth Duncan的林鄧璐德於一九五二年以美國德州醫療宣教師身分到台灣,為當時連家人都棄絕的「麻瘋病患者」提供醫療及服務,從樂生、樂山療養院醫療服務開始,後來並協助設立嘉義、台南特別皮膚科,這些醫院專收麻瘋病患,卻不以 「麻瘋醫院」為名,為的是避免引起民眾的恐慌及反彈,她用愛與理性,呵護了為病所困的靈魂。

與夫婿捐近二億與土地 設兩養護中心

這位美籍護理師在一九六一年與林澄輝先生結為連理,她以能成為台灣媳婦為榮,婚後與夫婿陸續設立南市基督教敬老協會,為小兒麻痺患者成立「光明敬業院」,提供職訓與就學服務;夫婦更關懷基督教宣教工作,設立臨安教會、美好教會、林珠托兒所及橄欖山青年靈修營地等,透過這些事工榮耀神的名。
二○○五年,林鄧璐德捐出自己住所與六千萬元給南市YMCA社福基金會建造臨安養護中心。鑒於台灣老人照顧問題日益重要,她與夫婿又在二○一一年捐出大部分土地與一億三千萬元資產興建林澄輝紀念大樓、設立璐德養護中心,提供在地長者優質照顧服務。
兩夫妻為讓福音、醫療及社福服務工作能永續經營,更成立恩惠基金會、林澄輝社福基金會。由於林鄧璐德與夫婿對台灣貢獻良多,二○○七年,夫婦獲陳水扁總統頒贈三等景星勳章及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璐德女士也獲移民署頒贈公民證與南市府賴清德市長頒榮譽市民、行政院醫療貢獻獎及厚生基金會醫療貢獻獎等殊榮。
林澄輝社福基金會董事長黃德成表示,璐德女士與夫婿一生克勤克儉,她常向人說「我是台灣人」,基於愛台灣的心,除了以自己醫療專業服務台灣人,更將她一生財富貢獻在台灣土地上。今年九月十六日凌晨,她闔上了眼、享壽九十五歲,完成上帝託付她在世間的使命,留下美好典範,成為大家永遠的思念。

美国之音中文网分享了 1 條連結

据香港NOW新闻台报道,9月27日,中国“六四”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丁子霖的先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前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蒋培坤在家乡江苏无锡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2岁。
VOACHINESE.COM|由斯洋上傳



王丹网站 Wang Dan's Page
一早起來,驚悉天安門母親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人民大學原美學研究所所長,丁子霖老師的丈夫蔣培坤老師,因病逝世,內心無比沉痛。
26年來,丁子霖,蔣培坤兩位老師相互扶持,在艱難的環境下頑強抗爭。,為了尋找“六四”死難家屬,為了把家屬們組織起來,為了協助受難者家屬度過生活難關,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而且成就非凡。
他們還未成年的,唯一的獨生子,蔣捷連,1989年6月4日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士兵槍殺在長安街上。這是蔣老師一生的痛,也是他和丁老師的勇氣的來源。
蔣老師走了,祈願丁老師節哀,保重身體為上。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