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王永慶 Y. C. Wang, 善舉。The World Seeks an End to Plastic Pollution at Talks in South Korea


The World Seeks an End to Plastic Pollution at Talks in South Korea

Many nations hope to reduce the half a billion tons of plastic made each year. But pushback from plastic and oil producers, and Donald Trump’s election, could scuttle an agreement.


Two people gathering trash on a beach, with a city in the background.
Volunteers collecting plastic waste in Manila last year.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produce nearly half a billion tons of plastic each year, more than double the amount from two decades ago.Credit...Ezra Acayan/Getty Images


A worker in a small forklift moving bales of plastic.
Bales of recycled plastic bottles at a factory in Kasama, Japan, last month.Credit...Yuichi Yamazaki/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I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wealth and most resources take a pass, it’s an inequitable burden shift,” Mr. Clare said. “It’s dumping, quite literally and figuratively, on poorer downstream countries.”




王永慶



2012年春節 我處理去年的一則郵件
王永慶先生捐義耳的善舉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呢
可見善舉真能遺愛人間而不是他未處理的遺產稅百來億

☆ 長庚醫院麻煩您將這個消息傳遞出去 ☆


王永慶董事長已走了,他對社會的貢獻是你我都要學習讚佩的,

這封信雖流傳已久且多次,還是希望需要的人可以受益。

長庚醫院接受王永慶董事長捐贈二億元,購置人工電子耳,
嘉惠失聰民眾;如果你的同事或朋友當中有這方面的需請與長庚醫院連絡;

所有申請的個案,長庚醫院將委由社會服務處,依申請人家庭之經濟狀況評估其補助的額度,以確實嘉惠民眾!

長庚醫院聯絡人是
林惠珍 小姐
聯絡電話:03-328-1200 分機 2064
院內呼叫器: 4550

麻煩您盡量地 Forward 給你的友人!



有些失聰的小朋友在裝了人工電子耳後,逐漸補抓到美妙的聲音,



平衡也進步了;散播你的熱心與熱誠,讓人間有愛!

如果您收到別人分享給您的好文章,不要吝嗇,請您繼續分享給您的好友,


當我們用心對人時,有心人將以熱情回報你,希望我們都是用心的人,也是有心的人!
祝福 順心

---

Y. C. Wang, Billionaire Who Led Formosa Plastics, Is Dead at 91



Published: October 16, 2008

TAIPEI, Taiwan (AP) — Wang Yung-ching, who built his Formosa Plastics Group into Taiwan’s biggest and most profitable manufacturing conglomerate, died Wednesday in New Jersey while on a business trip. He was 91.
Skip to next paragraph

Sam Yeh/AFP — Getty Images, 2000
Wang Yung-ching

His death was announced in a statement by Formosa Plastics.
A farmer’s son with only an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Mr. Wang set up a rice store with his two brothers in his early 20s. He then established the Formosa Plastics Corporation in 1954 with a loan from a United States aid program.
Forbes listed Mr. Wang as the island’s second-wealthiest person this year, with a personal fortune estimated at $6.8 billion.
Known widely as the God of Management, Mr. Wang expanded his plastics and petrochemicals empire and diversified into electronics, cosmetics, hospitals and car manufacturing.
A strong proponent of closer economic ties with rival China, Mr. Wang invested in power plants and plastics factorie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Formosa Plastics also set up chemical compan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wns several oil wells and properties rich in natural gas in Texas.
Mr. Wang is said to have lived an austere life, staying in an apartment inside his group’s headquarters in downtown Taipei. The group’s immense success is partly attributed to a corporate culture emphasizing thrift and hard work.
Formosa Plastics was accused in 1998 of dumping 3,000 tons of waste contaminated with high levels of mercury near the Cambodian port city of Sihanoukville, causing a local panic. The company later agreed to ship the waste back to Taiwan.
Formosa Plastics said Mr. Wang assigned seven senior managers to run the group in 2006 and they will continue to oversee operations collectively after his death.
Mr. Wang is survived by his wife, Lee Pao-chu; two sons; seven daughters; four sisters; and one brother. His son, Winston Wang, runs Grace T.H.W., a group active in petrochemicals and electronics in China. His daughter Cher Wang and her husband, Chen Wen-chi, run the chip developer VIA Technologies.

王永慶的「勤勞、節儉、務實」是台塑集團從上到下一致的精神指標,早年王永慶為了讓員工健康,還自創「毛巾操」運動、及每年台塑運動會上帶領員工跑完5000公尺的馬拉松,都是當年國人運動養生的參考指標。


王永慶早年還曾上電視接受綜藝節目訪問,當時還曾傳授他節省的小秘方,如,家中肥皂用到最後時、絕對不能丟掉、只要加水融合還可貼在新肥皂上一起使用,完全不浪費。


面對龐大的事業體,王永慶對時間管理有其獨特之處。清晨2點,大家還窩在棉被裡時,王永慶已經醒了,開始一個小時打坐,並做他拿手的毛巾操,之後還能享受寂靜的清晨時分,在書房伏案寫作、構思事業大計。
6時半到8點多,王永慶習慣性補眠睡個「回籠覺」,對他而 言,「回籠覺」睡時香甜、醒來後頭腦特別清明,也是維持一天神清氣爽的利器。
在隨扈陪同下王永慶每天會步行到住家樓下的辦公室上班,早幾年中午吃飯,還會召集員工開會、吃便當,之後多半回樓上住家吃飯、休息一下,但吃的是簡單的半碗飯、半個魚頭、半根香蕉,清淡又簡單。


除了生活簡樸,吃的清淡、生活簡約,一般人爭相搶時髦的愛車,一如王永慶的個性,20多年來始終不變,王永慶那台1988年份的Cadillac Brougham加長型領袖座駕,5000cc V8引擎、車身長近6000mm、光空車的重量就重達2000kg,安全 防護及其行進中的穩定,加上140匹馬力和34.8kgm扭力,都 展現了Cadillac Brougham加長型的領袖風範。
20年如一日,王永慶那台「天字第一號」老車,儼然成了王永慶出外最具代表的「分身」,王永慶過世前幾年因鮮少出門、減少下南部巡廠次數,只有台塑集團運動會或特殊場合送機、接機,才能見到王永慶這台古董車,看得出王永慶對物品的珍藏、節省。
王永慶,貧苦茶農之子,15歲離家闖天下,以200元的創業資金白手起家,憑著獨到的眼光,一路披荊斬棘,打造了「台塑王國」傳奇。
王永慶家族祖籍福建泉州府安溪縣金田鄉,曾祖父王天來是在清道光年間,跨越「黑水溝(即台灣海峽)」,移居到台灣目前的台北縣新店直潭。
王永慶祖父王添泉,是王天來的四子;父親王長庚,是王添泉的次子。王家在臺早期主要以種茶為生,到了王長庚這一輩仍是個貧苦茶農,整年辛苦勞動,卻只能勉強度日。1917年1月9日,王永慶就出生在這樣的窮苦茶農家庭。
王永慶在年紀僅5歲時,就得跟著父母一起上山,撿煤賣錢補貼家用;雖然7歲就開始上小學,但每天上學前還得先幫家裏做好多事,其中將水缸的水打滿是必做工作;後來母親生了妹妹,王永慶每天放學後,還得扛一袋重達50斤重的飼料回家餵豬。
小學畢業後,由於家裏供不起他繼續上學,王永慶就在父親的茶田裏打雜。1931年,年僅15歲的王永慶,在叔叔幫助下,在嘉義找到一家米店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資40元。

王永慶邊幹活邊學習,每天關門後看老闆怎麼記賬、如何核算成本。他每晚睡覺時就想一天所做過的事,並回想老闆的每個動作、每句話,就這樣在春節回家前,王永慶就籌劃自己要開米店。1932年,他在父母親戚的支援下,帶著家裏湊足的200元和兩個弟弟,到嘉義開米店。
經營米店,賺進並積累一些資金,他遂購進碾米設備,在嘉義建了一家碾米廠,但是1941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人實施「共進共販」,王永慶的碾米廠和米店都被迫關門。
碾米廠和米店關門後,王永慶開過兩個磚廠,但因污染稻米等原因,被迫關門。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永慶發現鄉下每戶人家養的雞、鴨、鵝,因糧食短缺沒有足夠的食物,都骨瘦如柴故沒人願意收購。王永慶就試著用菜根和粗葉,再去碾米廠買些碎米和稻殼,磨碎了混在一起餵鵝,結果成功了。
於是王永慶大量向農戶收購瘦鵝,集中飼養兩個月後,等成了有七、八斤重的肥鵝再出售,結果發了一筆小財。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1946年初王永慶在嘉義車站附近投資興建台灣最大的碾米廠。
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發生,國民政府加強在台灣軍事統治,對糧食等重要物資嚴加控制,嚴禁越區運輸糧食;1947年3月11日,王永慶在運回了一車稻穀後被警局以越區運糧的罪名,拘禁29天。出獄後決定放棄米生意。
此後,王永慶開始轉換經營起木材生意,初期由於缺乏經驗,落得血本無歸,幸好在林姓友人的相助下,才得以度過難關,並從原來的木材買賣發展為收購原木與委託加工經營業務。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全力建設台灣,木材價格飛漲,王永慶充分利用機會,迅速發展,從一個小商人發展成為大商人。不過,這時候他也查覺到,繼續做木材生意的風險和危機,所以開始積極準備把資金投入工業。
1953年,國民政府設立「經濟安全委員會」,負責擬定玻璃、紡織、人造纖維、塑膠原料、水泥等建設計劃,並獲得美國政府答應援助5000萬美元用於建設。當時王永慶想申請的項目都別人先給佔了,最後只剩下塑膠廠項目可選擇。
1954年,王永慶登記設立「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是「台塑集團」發跡的開始。
往年台塑運動大會上,王永慶會帶領所有員工跑完5000公尺長跑。但2001年起,王永慶在醫生建議下,不再參加5000公尺長跑,改為鳴槍。
報系資料照片

王永慶對財富的看法很直接:錢取之於社會,要還給社會,錢要想辦法用掉,不能留下來。有需要就用,做有用的事。這個用錢也是很重要,有必要用的就用,沒必要浪費。如果在古代舖橋造路、施粥佈施的人被稱為大善人,在現代,捐獎學金、辦音樂會的企業就是好企業。
王永慶更是開風氣之先,從1976年開長庚醫院開始,王永慶雖是台灣首富,但也是台灣捐款最多的人。
興學、養生文化村、廚餘回收、大陸長庚醫院是王永慶的四個公益理想,而他在公益作法上也有獨到的想法和見解!

近年來慈善捐款似乎已經在全球富人園裡蔚為一股風潮。
哈佛大學商學院策略大師麥克.波特曾表示,公益團體爆發的醜聞都跟員工支領薪水過高或親友掌控組織有關,但他認為,真正的危機是在有多少錢是花在完全沒有 實際效果的活動,他認為,好幾十億美元都浪費在效率不彰的慈善事業上。這是因為全球慈善事業在有效運用資金這方面落後現代企業好幾十年。他認為,如果慈善 機構能向企業看齊,就能確保龐大的捐款獲得妥善運用。許多新一代慈善家也同意波特的看法,他們認為,未來二十年慈善事業將有機會變得更有效率。
許多新一代慈善家想要將追求獲利的企業界存在的一些元素應用到慈善事業上,希望藉此帶來一場「生產力革命」。他們敦促慈善機構採用一些企業界熟悉的術語,例如「社會投資」、「創投慈善事業」和「市場導向」。

王永慶作事講究合理,他作善事更是採取自償性做法,簡單的說,他不是給人魚吃,他給人釣竿。他不只是捐錢,他捐錢成立財團法人(醫院、大學)、公司,這些機構可以自謀生計,無須再伸手要錢或是「吃米不知米價」。
在王永慶的四個公益理想中,以養生文化村興建跨入銀髪熟年市場受到媒體各界的矚目也造成一時的話題。2004年,台塑集團推出長庚養生文化村,王永慶登 台,大大宣傳。由於進駐養生村,一個月一個人必須付1.8萬元,跟其他養生機構來比,只是行情價,無法看出有公益色彩。不過,縱使是營利事業,王永慶也不 是以賺錢為出發點。因此我們把養生文化村歸類於王永慶的四個公益大夢。

養生文化村的源起,是因1990年在於王永慶有一次到長庚醫院視察,發現急診室排隊住院的病患怎麼這麼多,一問之下,原來很多都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碰到問題一定要解決的王永慶,於是指示長庚醫院桃園分院成立以治療慢性病患為主的慢性病專科醫院,和照顧長期臥床病患的護理之家,希望能藉此經解急診室排 隊的人潮。在這個過程中,王永慶又看到很多老人家失能的問題,因此他覺得除了基本的醫療之外,還要有進一步的老人安養照護。於是「想到哪、做到哪」的王永 慶,立即指示下屬開始研究先進國家的老人照護體系,決心自行發展一套嶄新的老人照護方式。

王永慶很喜歡談養生文化村的事情,因為這是他一手推出,並一路監督的事業。
2004年10月24日,王永慶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們的採訪,詳細說明台塑集團為何進軍養生村市場人類文明進步驅動各類維生設備發達,加上營養、環境改 善,人類生命越來越長壽。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人口比率約9.4%,照這個速度下去,2020時內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0%。養生文化村設立的目的,不但 是要讓老年人能安心享受退休生活,達到「養生」的效果,特別強調「文化」目的。文化就是要讓老年人的經驗能夠累積下來,老年人的各種文化都能貢獻給社會。
建立養生文化村,就是讓老人可以自己照顧自己,透過養生村裡便利、完善的設施,讓老人可以在一起交流,不論以前是寫文章的文人,或是來自工業、政治領域, 老人家們可以在養生村裡一起交流,把寶貴經驗留下紀錄。老人可以繼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老人腦筋要活動,透過這樣的交流,腦筋就可以多活動活動。
王永慶心目中的養生文化村不是安養院,因此,進住的銀髮族必須有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的能力。
為了養生文化村,王永慶常每隔一、兩個禮拜就去視察,也以他自己使用的經驗,提供許多意見,像是他覺得老人家冬天洗澡還要自己調冷熱水很不方便,於是他指 示改用定溫的熱水器,即使預算會因此而增加不少;而在一次視察後,發現房間裡怎麼沒有冰箱,於是他自掏腰包,花了數百萬元為住戶添購了冰箱。
除了他常去看外,他也請一些朋友去參觀,之後還會詢問他們的意見,王永慶如此用心經營養生村,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創造一個「老人安養的典範」,進而創造住進 老人安養機構,不是被家人拋棄,而是積極地營造自己晚年生活的新價值觀;長庚養生文化村替日益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提供一個解決之道。

*****
 一年後我再度拜訪,端上咖啡後王老前輩直接問我是否同意他最近關閉一家工廠 資遣員工的做法。「當然!」我也直接了當地回答,同時說:「不然會拖累相關企業;而且,讓原廠苟延殘喘到頭來大家更難過。」他接著說:「那些陳情的員工都 非常好,都很善良,我很感動。」隨後他又問我:「我是不是捐獻太少?」我說:「企業家根本不必捐獻,因為企業家最大的貢獻是創造就業機會。提供一萬個就業 機會就是養活一萬個家庭,又間接養活許多商店、學校、機關,以及各類服務單位,等於養活了一個有水、有電、有交通、有教育、有文化、有治安的五萬人以上小 城市。因此,打拚第一,捐獻的事可以等到不能創造就業機會時再做不遲。」接下來,我舉美國在二十世紀前後大企業家們將美國帶進強國作為例子,說明當時全美 的財富集中在少數傑出、睿智的企業家手中。我認為,要國家有跳躍式的進步必須集中財富資源交給能人;如果所託非人,則國家沉淪衰敗。王老前輩靜靜地聽我發 表看法。接著他要我隨興發表意見,我在聲明班門弄斧與恭敬不如從命之後,磘述我在大陸與美國的經驗心得。和德高望重的台灣老前輩們一般,他在傾聽時會靜閉 雙目如養神狀,同意時則會搖動頭部如吟詩狀,非常認真肅穆。
   王永慶先生對政治沒有興趣,但是有立場。他會對喜愛認同的人與事全力支持。對台灣,他有私心與溺愛;對大陸,他不分「你們」與「我們」,甚至認為大陸是 我們的;對事業,他不以台灣或大陸為己限,全世界才是他的舞台。在八十五歲時,他還興致勃勃地對一位創業者說:「我有護照和台胞證,隨時都可以走,讓我們 一起去做pioneer的sales(先鋒行銷者)。」
  回憶過往,歷歷在目,我珍惜這段難得可貴的友情,也為這位活潑敬業、才氣驚人的老前輩驟然逝去而喟然太息。
  作於二○○八年十二月八日,加州洛杉磯
(作者是先鋒生物醫學公司總裁。)
訪王永慶先生紀實 (丘福隆)
王永慶

  我對王永慶先生的認識是片面的,和他的交往也是短暫的,然而,那段近乎筆友的情誼,卻充滿著深刻與奇特的經驗。
  和一九七○年代的窮留學生一般,在通過留學考試與繁瑣的出國手續後,我提著從台北西門町中華商場買來的皮箱赴美,一頭栽進寂寞又辛苦的留學生生涯。第一次聽到王永慶先生的名字是在一九七五年,此後也從未刻意深入了解王先生的身世與事業。
  自一九九六年開始寫作後,我偶爾會把文章傳真給王先生參考。很意外地,他在一年後邀我面談,於是趁返台省親之便欣然前往拜訪。
初晤談話直接了當
   由於經驗與事業落差甚大,首次見面該談什麼,很令我傷腦筋。當時台灣正逢縣市長選舉,於是藉此評論「當下候選人似乎很少有人提出政見並進行辯論」。豈料 王先生竟然直接了當地說:「發表政見要有程度內涵才說得出來。」使我立刻感到他以文人待我,而且讓我沒有說廢話的餘地。於是,我便選擇科技與經濟性的話題 ——從養豬成本與全球經濟的關聯開談。
   王老前輩沒有打斷我的簡述,反而自此之後輕鬆地和我天南地北閒聊。他對我經營公司的方式提出意見,並且客氣地說:「我的看法不一定對,但是一般這樣才合 理。」他也說:「那些住在海邊的窮苦人並不是沒有我們的能力,只是沒有我們的機會。」當時我只覺得他很抬舉我,尤其是那年我並沒有把公司經營得很好,如今 我才知道王先生閱人無數,見過許多聰明博學的笨瓜,他已建立起「外國人能我們也能」的信念,同時他也認為終身學習的分量遠過於學校學習。
  兩小時很快地過去了。此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前輩有很強的求知欲,而且很容易交談;八十出頭的高齡竟然有如五十多歲美國公司的執行長一般,思路敏捷,虎虎生風,使人覺得他的成就是經長年努力累積,絕非僥倖;他在七十年前便運用常識與邏輯一路走來,太厲害了。
對政治沒興趣、有立場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