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Walter Benjamin 漢清講堂138 簡介 Walter Benjamin 及其 The Arcades Project 鍾漢清 2017-01-21 巴黎的故事:歌德談話錄4



     漢清講堂138 簡介 Walter Benjamin 及其 The Arcades Project 鍾漢清 2017-01-21 巴黎的故事:歌德談話錄4





48:14
138 簡介 Walter Benjamin 及其 The Arcades Project 鍾漢清 2017-01-21
hc iTaiwan forum
42 views10 months ago
2017年1月18日

自己寫過的,不見得記住:
W. Benjamin在1931年4月的對青少年廣播稿{巴士底監獄};{浮士德博士} (從第一本到歌德的 (看過街頭木偶戲的,30歲前構思,80歲再完成......),經250年.....)




浮士德與特洛伊木馬的時代故事(The Legacy) 2017-09-21 漢清講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z2H4HOby4&feature=push-u-sub&attr_tag…
HANCHINGCHUNG.BLOGSPOT.COM

關於The Arcades Project的簡報之致謝詞
在還沒開始講【Walt er Benjamin 及其The Arcades Project】這講題之前,可以說說我們Simon University (討論翻譯的blog。設在PC Home新聞台,約2004-2006)的朋友與此講題的交集。
The Arcades Project 是本筆記大書,基本上關於19世紀法國文明史基礎的人物、思想、建設等等的筆記 (這樣太簡略,必須參考該書的Expose of 1939 的導論部分 (在我的slides上有簡說)。
我覺得大家應該思考梁永安先生翻譯過的 ,Peter Gay 的Schnitzler's Century
它的副標題為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涵蓋的時間與The Arcades Project略似,主題也略似,不過兩本書幾乎有"天壤之別"。為何會這樣?
我昨天在Facebook上貼小讀者 (鄭明萱女士)生前幫我查1948年胡適致李宗仁癮的【保羅遺書】*......我的講題與她翻譯過的名著From Dawn to Decadence: 1500 to the Present-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By Jacques Barzun 有關,譬如說,該書的"Cross Section
The View from Paris Around 1830"很有意思呢。



我的 slides這樣摘要:
July 27 – France: The July Revolution begins (see also 1830 in France)
On August 2, 1830, Eckermann Conversations with Goethe: The news that the July Revolution... Cuvier und Geofiiroy de Saint-Hilaire…
August 9 – France: Louis Philippe becomes King of the French.
September 18 – William Hazlitt, British essayist (b. 1778)
由於它一開始就談雨果的Hernani ,我順便"八卦"一下 Charles Baudelaire 對他Hugo的文人相輕:
Victor Hugo's Hernani causes a riot in Paris took a large step towards a more realistic theatre and made him a rich man
Poisonous pen … detail from portrait of Charles Baudelaire by Gustave Courbet (1847). Photograph: De Agostini/Getty Images
我記得去年或前年,
繆詠華分享了 John d'Orbigny Immobilier 的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Victor Hugo est mort! 1885年5月22日維克多雨果撒手人寰
以下摘自拙作《長眠在巴黎》《巴黎文學地圖》(我這兩本書還真好用,我說真的啦,對法國人文,舉凡文學、電影、藝術,對巴黎人文地景有興趣者,卡緊去買!你們不買的話,我的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第N本就沒著落了啦!嗚嗚嗚~)
雨果Hugo, Victor(1802.2.26~1885.5.22)
浪漫主義文學家代表。《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作者,因肺栓塞而辭世。
C’est ici le combat du jour et de la nuit. Je vois de la lumière noire.
日與夜便是在此交戰。我看到黑色的光。 ~雨果
若是你問法國人「誰是法蘭西最偉大的文學家?」十個有九個都會說「維克多‧雨果!」
若是你問所有人「誰是法蘭西最偉大的文學家?」十個有九個都會說「維克多‧雨果」!
沒錯,雨果這位一代大文豪就是跟凡夫俗子不一樣。雨果就連死......都死得這麼文學。
遺囑的最後一段,雨果寫道:
我將閉上肉體的眼睛,但精神的眼睛會一直睜得比任何時候都大。
當他感到死神即將降臨時,雨果說:
歡迎她。
過世前晚,雨果說:
人活著,就是在奮鬥。最沉重的負擔就是雖然活著,卻行屍走肉。
雨果接著又說:
愛,就是行動。
就連彌留之際,留在人世的最後一句話也是那麼地富有詩意,雨果說:
日與夜在此戰鬥。我看到黑色的光。
雨果是法蘭西唯一一位生前便享有以其名命名街道殊榮的人物。紀念牌上寫道:「1881年2月26日,舉國歡慶雨果八十大壽,不久之後,雨果當時居住的avenue d'Eylau便改名為雨果大道,朋友寫信給他時紛紛寫道:『收件地址為維克多‧雨果先生大道』。
雨果於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點二十七分過世(紅粉知己茱莉葉早雨果兩年過世),享年八十三歲。從雨果大道一二四號門前巴黎市政府所豎立的紀念牌上可以看到,「雨果逝世時風雨交加,雷電大作,草木同悲,天地共泣,法蘭西痛失偉人!」這令我們想起六十年後,當住在附近的詩人瓦雷里(Paul Valéry)於一九四五年過世時,也是風雲變色,狂風暴雨驟起,看樣子那一區的氣候不太好,大人物過世就狂飆暴風雨乃當地之傳統也。
六月一日盛大舉行國葬,超過兩百萬人走上街頭同聲哀悼,恭送雨果奉殮於先賢祠。而自一七八九年竣工以來,功能一直不明確(始終遊走於「教堂」和「埋葬法蘭西偉人」的陵墓之間)的先賢祠,正是因為雨果大殮於此,這才終於成為恭奉偉人靈柩的先賢祠,此後不再更動。
雨果病逝於雨果大道第124號(124, Avenue Victor Hugo, Victor Hugo)。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劉北城譯 (2013年新版),翻譯自英文本。
就某些單字,譬如說,《巴黎,19世紀的首都(1935年提綱) 》很前面的 marble-paneled,2本《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都翻譯成大理石地板。只有劉北城譯的"用大理石做護牆板" (p.4) 比較正確。
 更多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 《巴黎,19世紀的首都 ...
HCBOOKS.BLOGSPOT.COM

2018.3.27

蘋論:中國人挺不直的脊樑

2490
出版時間:2018/03/27

習近平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的當時,堂堂14億人口,竟無一人敢於據理力爭,讓人頗有「十萬將士齊解甲,中無一人是男兒」的感慨。國民黨雖打不贏共產黨,但老蔣不停連任時還是有直言反對的諤諤之士;老蔣雖憤怒卻也沒有嚴刑峻法伺候,就這點來看,老國民黨在文明程度上超越共產黨。

「拒犬儒」被辭職

一直到最近,媒體才透露出三位北京學者曾在宣布修憲之後,為文反對而遭到「被辭職」。原來全中國還是有3位脊樑骨硬挺的漢子,雖然是14億分之3,稀釋的屍骨無存,也好過一個反對的人都沒有。 
談到脊樑骨,國民政府時代的新儒家學者梁漱溟,在中共建政後直言批判老毛,被尊稱為「中國的脊樑」。習的政治能量無法跟老毛比,取消任期制這種公然破壞《憲法》和集體領導的體制,沒有人敢於反對嗎?是他比老毛更可怕,還是今天中國知識份子比他們當年前輩更懦弱、更貪戀富貴? 
三位批判習近平的學者,其中主要的北大元培學院副院長李沉簡,美國普渡大學神經生物與分子遺傳博士,在該學院的微博上發表「挺直脊樑拒做犬儒」的文章,強調「自由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有骨氣的人們付出沉重代價換來的。」40分鐘後該微博被關閉。 
文章中指出,老北大校長蔡元培留給北大的精神火炬是「兼容並包,思想自由」,並因抗議張勳復辟清朝,首度請辭校長,接續因營救學生、抗議軍閥政府踐踏人權、鎮壓學生和司法獨立等理由七次辭職。「他付出極大的個人犧牲,才使得當時的北大空前活躍。」然而,「有脊樑的畢竟少數,更多是軟骨頭甚至為虎作倀」、「高級知識份子裡的無恥之徒絲毫不比普羅大眾少」。 

系統培養撒謊者

李還表示,中國沒出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師的第一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系統性地培養精明乖巧的撒謊者,而不是真理的捍衛者」,對敢言者持續絞殺,「人們甚至被剝奪沉默的權利,而被迫加入諂媚奉承的大合唱」。他呼籲北大人「至少做到不出賣人的起碼尊嚴和思想獨立」。最後,以「諸君拒做犬儒、師生挺直脊樑」作為忠告。
另外兩位傳被請辭的北大教授是:加大洛杉磯分校的數學博士鄂維南;美國杜克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張旭東。此三君子今後下落需全世界關懷。 






2017 年新春心得分享與討論會發表者: 蘇錦坤、梁永安、繆詠華、 羅文森、鍾漢清參加討論者:蘇錦坤、梁永安、繆詠華、 曹永洋、羅文森、


Walter Benjamin 講19世紀的巴黎"群眾",引的卻是恩格斯談倫敦的人潮,Poe 的小說中的倫敦.....正史說當時英國農村生產力是法國的2.5倍(法國又遠超中歐等國),所以城市多"工人".....倫敦數百萬人中沒有Flâneur?應該去重溫【法國中尉的女人】中談倫敦Hay Market的興起?...




Hanching Chung 新增了 2 張相片

試試shared images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A. S. Byatt 在《論歷史與故事》中說, Walter Benjamin的 《The Storyteller》中說,"一個人的人生從他死去的那一刻變成故事。"---我讀過Benjamin的這篇論文,剛過世的John Berger同名的書。可是,"通通忘了。
年紀稍大,還記得的"故事":
父親生前的幾次落淚。

胡適之先生學生時代讀《新約聖經》落淚。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劉北城譯 (2013年新版),翻譯自英文本。
就某些單字,譬如說,《巴黎,19世紀的首都(1935年提綱) 》很前面的 marble-paneled,2本《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都翻譯成大理石地板。只有劉北城譯的"用大理石做護牆板" (p.4) 比較正確。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7/01/219.html
Walter Benjamin本雅明 : 2本《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張旭東等3人譯、《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劉北城譯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 《巴黎,19世紀的首都 ...
HCBOOKS.BLOGSPOT.COM


我還要感謝陳健邦先生,他2016年年底送我一本趙武平的書評集子,《閱人應似閱書多》(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書中有篇《本雅明的幻滅》(頁339-344)***,這篇書評對象是:
《莫斯科日記·柏林紀事》(潘小松譯,東方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252頁,16.50元)
該篇提到很多相關的書籍和文章,很能幫助我們了解W. Benjamin。
很幸運,這篇在網路上找得到,所以我也複製一份。......





卡萊爾 Carlyle by A.L.Le Quesne 

卡萊爾 聯經,1986 ;Carlyle by A.L.Le Quesne ,OUP,1982



在沒網路、Wikipedia等時代,翻譯參考資料缺,尤其一般史地。  
例如,第78頁:
".....步行到城裡去看示威,他走到柏林敦大道 (Burlington Arcade)時遇雨,便乘公共馬車折回...."。

現在,我們很容易查出那是1819年建成的'伯靈頓拱廊街'。

Thomas Carlyle (1795-1881) was a Scottish philosopher, satirical writer, essayist, historian and teacher. ......








【星期三專題】廣泛使用鐵的思考
//The Arcades Project(《商店街研究》)是一項有關19世紀的研究計劃,但班雅明的研究重點不在於19世紀發生過的事件,也不在於19世紀的重要人物或他們的豐功偉績,而在於被主流歷史學家忽視的事物:F(The Use of Iron)檔案討論的課題便是好例子。歐洲在19世紀廣泛使用鐵在建築上,班雅明在F檔案探討的是廣泛使用鐵在建築上的社會影響。〔F1, 1〕是F檔案的第一段筆記,班雅明在這段筆記首先指出要探討鋼鐵建築的辯證歸納(dialectical deduction of iron construction),然後他抄錄一段比較古希臘建築和使用鐵的新建築類型。這段文字來自一部於1906年出版的著作,作者指出日後的建築必定使用鐵作屋頂,作者更預測使用鐵作屋頂將會產生各種變化〔F1, 1〕。//


......系統培養撒謊者
李還表示,中國沒出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師的第一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系統性地培養精明乖巧的撒謊者,而不是真理的捍衛者」,對敢言者持續絞殺,「人們甚至被剝奪沉默的權利,而被迫加入諂媚奉承的大合唱」。他呼籲北大人「至少做到不出賣人的起碼尊嚴和思想獨立」。最後,以「諸君拒做犬儒、師生挺直脊樑」作為忠告。
另外兩位傳被請辭的北大教授是:加大洛杉磯分校的數學博士鄂維南;美國杜克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張旭東。此三君子今後下落需全世界關懷。
蘋論:中國人挺不直的脊樑
2490出版時間:2018/03/27
----
2017年1月11日 21:15 ·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劉北城譯 (2013年新版),翻譯自英文本。
就某些單字,譬如說,《巴黎,19世紀的首都(1935年提綱) 》很前面的 marble-paneled,2本《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都翻譯成大理石地板。只有劉北城譯的"用大理石做護牆板" (p.4) 比較正確。
更多
Walter Benjamin本雅明 : 2本《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張旭東等3人譯、《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劉北城譯
就我所知,中國有三本內容類似的本雅明書。 以張旭東等2人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最先 (1989),可能翻譯自法文,2010年有台灣版;接下來是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王才勇譯,南京:江蘇人民,2005,翻義自德文本;2006年, 《巴黎,19世紀的首都 ...
2018.3.27
原"書海微瀾"。 2017.3.25 改題。
HCBOOKS.BLOGSPOT.TW





 Walter Benjamin
(born July 15, 1892, Berlin, Ger. — died Sept. 27?, 1940, near Port-Bou, Spain) German literary critic. Born into a prosperous Jewish family, Benjamin studied philosophy and worked as a literary critic and translator in Berlin from 1920 until 1933, when he fled to France to avoid persecution. The Nazi takeover of France led him to flee again in 1940; he committed suicide at the Spanish border on hearing that he would be turned over to the Gestapo. Posthumous publication of his essays has won him a reputation as the leading German literary critic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he was also one of the first serious writers about film and photography. His independence and originality are evident in the essays collected in Illuminations (1961) and Reflections (1979). His writings on art reflect his reading of Karl Marx and his friendships with Bertolt Brecht and Theodor Adorno.
【張讓】...... 班雅明偏愛小筆記本,有的口袋書大 小,有的只有巴掌大。他是個天生的檔案家,搜集相片、明信片,各種片語隻字、一鱗半爪。短短一生孜孜記錄和蒐集,除了保存歷史,好像也預為身後儲備自己的 檔案。像普魯斯特,他特別喜歡13這個數字,譬如寫了〈作家寫作技巧13條〉。他不喜歡關在房裡做筆記,喜歡在咖啡館裡,在街頭,在旅行途中隨時隨地記下見聞。
 他有些話我抄在了筆記本裡,這裡附上我的旁白:
 「幸福就是能認清自己而不覺驚恐。」與其說是幸福,這裡恐怕智慧更要貼切。
 「但凡稱得上美的東西,都有種似是而非的東西在起作用。」里爾克好像也說過,一切美都帶了某種恐怖。
 「在城市裡不辨方向沒什麼。但讓自己在城市裡迷失,像在森林裡那樣迷失,卻需要訓練。」是說能身在城市而卻讓耳目回到天真未鑿的狀態嗎?那就真的需要訓練。
 「作品是寫作計劃的死亡面具。」是說一旦作品完成便定型死亡嗎?
 誰是班雅明?學院以外,現在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對那些不知而有興趣的人,我且約略說明:「華特.班雅明,德國猶太人,生於二十世紀末(sic ), 是個奇特的文學和文化評論家,敏感、浪漫而又犀利、知性。1940年為逃避納粹到了西班牙,在那裡自殺。一生漂泊貧困,最後畢竟無家可歸。」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