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學人:饒宗頤 -2018《文化之旅》等等





饒宗頤:《梵學集》《畫(寧頁)》《澄心論萃》《文化之旅》《饒宗頤研究》《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文化藝術之旅──池田大作、饒宗頤、孫立川鼎談集》

https://hcbooks.blogspot.tw/2010/04/blog-post_5671.html


《文化之旅》,初版,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本書是著名學者饒宗頤先生的文化散文集。
饒先生乃當世大學問家,學術淵博,著述等身。所論尤能於細微處見其精大。曾獲世界多間高等學府及研究機構授以高級學位和文化勳章,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高級研究員,並兼任多家學術機構學術顧問,年前獲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授予歷史性首個榮譽人文科學國家博士。
著述主要包括:《選堂集林》(1982)、《甲骨文通檢》(第一卷1989,第二卷1994)、《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悉曇學緒論》(1990)、《梵學集》(1993)、《饒宗頤史學論著選》(1993)
饒先生觀世如史,超於象外,閒時喜寫札記,文章所及,隨事而變化,為文如元代吳萊所說的,史文如畫筆,經文如化工。堪值後學細嚼回味。


《文化之旅》1997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1年,由北京中華出版"插圖珍藏版",3個月賣完6000本.....
然而,核心,即凡爾賽郊外的靜室、埃及金字塔、佛教聖地、維也納鐘錶博物館等等地方的生死之思想。人類的渺小等,都保留。
饒宗頤早期對地方志、遷移史等都下過功夫,所以1948年訪問高雄潮州,比較日本時期(1926:134800人)和民國時期(1946:189900人)的潮州移民,可知約有5萬多人從中國"撤退"....
澄心論萃》胡曉明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 ,178則/共435頁,第54則 頁132-35
討論syllogism的翻譯, 指出嚴復將其格義為"連珠,"是錯誤的。
《文化之旅》有篇"由Orchid 說到蘭",指出千年來已多人指出,現在通稱的蘭花,與詩經楚辭等的蘭,根本不一樣.......
"《文化之旅》以文化遊記為主,寫巴黎郊外的皇門靜室、埃及金字塔、佛教聖地、維也納鐘錶博物館、屈原故里、武夷山、法門寺、獅子林等等,都見常人所未見,思俗子所未思,其中〈關聖與鹽〉、〈玉泉山,關陵〉、〈新加坡五虎祠--談到關學在四裔〉都是談關公,先後刊登於《明報月刊》,其中兩篇又曾附錄於俄羅斯學者李福清(B. Riftin)的專著《關公傳說與三國演義》(1997,漢忠出版社)。三篇關帝研究文章可以作為例子,一談《文化之旅》引人入勝之處。
《三國演義》在明代成書,與三國相隔一千多年,其間關公的名氣必然有起有跌。饒公在〈關聖與鹽〉一文提出「關公自漢季至隋,被人冷落了許多年」,南宋僧人志磐在《佛祖統記》描寫關公「玉泉山顯聖」,關公神化一往直前(到了元代,與關公同宗的關漢卿創作了雜劇《關大王單刀會》,對關公名聲想必也有幫助)。饒公點出,明人雜劇《關雲長大破蚩尤》中,傳說蚩尤被黃帝殺後,屍身葬於鹽池。蚩尤作祟,令宋徽宗時期鹽產下跌,張天師委派關公驅除蚩尤,鹽池恢復如初。雜劇後面的題記肯定,因為鹽池一役,關公的地位大為提高了。
〈玉泉山,關陵〉是文化遊記散文,沿長江三峽,遊玉泉山古剎,從清代學者阮元的石刻「玉泉顯聖見唐人碑文」,連繫到志磐在《佛祖統記》所述玉泉山開基造寺之事,現存古跡與書本文字,互相引證。〈新加坡五虎祠--談到關學在四裔〉就移師新加坡,從以關公為首的社公廟,談到移民史和秘密會社,關公的「足跡竟能遍及海內外,連新疆、蒙古亦有關帝聖跡出現」,更何況新加坡甚至香港。
港人自小從小說、廟宇和影視作品認識關公,潛在保存了中華傳統命脈,包括忠義人物的精神價值,但對關公傳說的演變,卻未必一清二楚,讀〈關聖與鹽〉就可知大概了。從三篇關帝研究文章可看出,饒公綜合了一些資料,重塑其成聖過程,也有實地考察和海外附筆,提出了一個「以小見大」的有趣角度,探討民間信仰的形成和影響。
以小見大十分重要,《文化之旅》一書中,饒公雖沒直接提到香港,但從他的觀察方法,也可見香港的文化本色。從地理而言,香港面積細小,但小中藏大、兼收並蓄,容納了中西不同視野,閱畢全書,但覺每篇文章雖短,但都博大精深,平實的文筆樸實無華,自有大學問的光采。"







文化之旅
作者: 饒宗頤
漢學大師饒宗頤說他平生喜歡寫札記,零葉寸箋,塗鴉滿紙,這本「文化之旅」的小品,就是這類不修篇幅的短文,作者本人未必很重親,但讀者喜之愛之。
記得元代文家吳萊說過:「史文如畫筆,經文如化工。惟其隨事而變化,則史外傳心之要典,聖人時中之大權也」。饒公十分欣賞這幾句話,因為吳萊指出史和經不同的地方,聖者折衷群言。史家如畫筆,只能鈎勒大略,經文則精義入神,賦予新的微旨,奧妙難測。
這些短文,「隨事而變化」,抓問題反而搔到癢處。作者一向觀世如史,保持着「超於象外」的心態,從高處向下看,不跼促於一草一木,四維空間,還有上下,「小中見大」。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淩晨去世,享年100歲。
饒宗頤1917年生於廣東潮州,字伯濂,號選堂,又號固庵,至今共有70多種著作,超過900百多篇論文,被喻為國學大師,精於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敦煌學、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過往曾於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任教。
2000年,他獲港府頒發大紫荊勳章,在2011年10月,編號為10017的小行星更獲命名為「饒宗頤星」,以肯定他的卓越成就。
本社有幸出版過饒公的著作。如今書冊仍在,饒公已逝。在饒公逝世之際,我們奉上哀思。





#訃聞: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享嵩壽100歲】
據新華社報導,國學大師饒宗頤於今日凌晨在香港逝世,享嵩壽100歲。饒宗頤家屬已確認消息。去年8月,饒宗頤剛剛過完百歲生日。
饒宗頤於1917年生於廣東潮州,長期致力學術研究,精通甲骨文、古文字及上古史等。在港素有國學大師稱號,與已故的大陸學者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饒宗頤從事學術研究及教學工作超過80年,歷來著作約有70多種,論文900多篇。他也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在詩詞、書畫、音樂的創作上別樹一幟。
圖為2012年6月28日,饒宗頤教授上海書畫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
攝:Imagine China
============================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
加入會員 ➤ http://bit.ly/2lG8JeA
#端傳媒


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MP.WEIXIN.QQ.COM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