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漢寶德.


【曾旭正】
 在大埔爭議中,漢寶德先生在報端發表質疑大埔四戶拒絕搬遷的文章,自承對政府處理過程不甚了解,但結論卻過度天真地相信本案符合公共利益而支持政府處理最後四戶。漢先生為建築界大老,一向有開明敢言形象,但此次為文顯未充分掌握資訊,恐有混淆之憾!

 漢先生所論的私權與公共利益之爭,並不是此次大埔爭議再起的核心問題,因為它在三年前就已處理了。

 三年前,府院強烈感受到農民為土地問題走上凱道的社會壓力,遂由行政院長吳敦義出面處理,提示集中劃地還農與房屋原位置保留的基本原則並交代具有政大地政博士學位的林中森祕書長負責協議處理方案。一個月後,處理方案出爐,乃邀請地主及學者確認方案內容,其後並形諸文字成為會議紀錄發函給苗栗縣政府等。其處理方式是「建物及基地採原位置保留;…以專案讓售方式辦理。」作法上則要求內政部持續督促苗栗縣政府「配合辦理變更都市計畫、調整區段徵收計畫及依規定報請行政院同意讓售等」。

 亦即,經過相關單位協商後,政府單位確認可以透過變更都市計畫及調整區段徵收計畫的手段,達到建物及基地原位置保留的目的。如果苗栗縣政府願意依此積極作為,甚至直接將異議的基地剔除於特定區計畫之外,私權與計畫衝突的問題早就消弭於無形。此次民眾抗議的乃是執政者失信於民,且行政上怠惰拖延,讓小民承受猶如凌遲一般的對待。如今的解決之道是,苗栗縣政府立刻重啟都市計畫變更程序一一處理;或者,內政部也可以引用都市計畫第二十七條「必要時得逕為變更」,讓新的計畫排除所剩的四件爭議。

 拜網路之賜,如今上網即可輕易蒐尋到該特定區計畫的內容,稍加解讀即可判斷該計畫是否符合公共利益。這個特定區計畫號稱配合竹科之竹南基地發展而擴大特定區規模,理應以科技園區之土地需求為主,但實際上在一六五公頃的新訂都市計畫範圍內,僅僅劃設不到廿八公頃的「園區事業專用區」,卻劃設了將近七十公頃的住宅區和商業區。顯然是一個典型的把農地加工為建地的手段。劉政鴻縣長也在議會直言這個計畫可以創造廿億的土地增值。

 一個利用科學園區招牌大肆變更農地的計畫,為土地炒作添加柴火,果真具有公共利益?

 (作者為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台灣農村陣線成員)





今年漢寶德先生80大壽他的學生們慶祝的方式很多......。

我很幸運1972年春有機會與建築系同學到漢先生的家受師母款待

另外印象深刻的是在2008年初夏,羅時瑋博士邀請我一起參觀漢寶德先生的『寫藝人間』展。之後我們還到漢先生的新辦公室去聊天。真是妙, 我還記得1971年9月初的新生入門(orientation)時,漢先生聽到郭東耀主任用「真善美」來說明工學院三系(化工工工建築)的主導理念時,他的有點「害羞」的神情呢……

漢先生近十來年的美育和設計理念的普及,以及世界建築文化的教誨,嘉惠整個華文世界



多寫一些吧
漢先生近年出書速度似乎很快我的blog來不及更新連回憶錄築人間都可以在出版十年之後出增訂本很了不起第一版時我的學長張忠樸先生(1950-2002)都給它出書摘 (網路版和紀念版)可見漢先生在東海非建築系人的份量能夠向漢先生這樣平實地面對生平碰到的許多官僚機關的事的人可能還不多呢

漢先生的譯筆很好可惜沒人談這70年代初期建築系的學生讀他的建築的精神向度.洏我們外系的人喜歡他翻譯的合理的設計原則他翻譯的路易斯》,讓我曉得近日某本翻譯之錯誤BBC的著名節目人類的躍升可能是他翻譯書單的末座
去年我太太和趙建中先生(1949-2013)等人去訪問漢先生漢先生心中一定很驚訝趙先生的健康狀況他當然為趙先生的《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寫序

今年我的一位天下的記者去訪問漢先生他們的企劃是一條街的故事恰巧漢先生在那兒住過四十多年那位記者說漢先生建議用昔日的照相
****



河西著自由的思想海外學人訪談錄漢寶德建築乃大地的文章北京三聯2009150- 61 (2009.4.24訪問)

這篇對我新奇的是漢先生說他翻譯過許多書,大部分都沒有出版。翻譯是他深入學習別人思想的笨方式,很管用。
此篇末段是漢寶德是民進黨政府的國策顧問,2008年國民黨政府的總統府資政,我通常都不好意思告訴我有這樣一個頭銜。






*****

我剛剛回Ih-Cheng Lai FB的照片  


      Outer Peristyle,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at the Getty Villa 等處我還沒去過. 漢寶德先生寫過. 他們對該區的建設出版過書:Making Architecture: The Getty Center http://hccart.blogspot.tw/2013/03/making-architecture-getty-center.html


想簡單說些”漢寶德先生沒教給 (無法教)學生的一些事”來壽先生八十
現在只說”寫作的紀律”一事
漢先生一向很重視文字功夫---我不是指他文字多好而是養成有計畫的觀摩和學習並能進而將所見所想訴之文字
舉凡世界重要的建築或有緣參觀的地方都要求自己寫出來與社會分享經數十年來的累積成績大可觀
我自己只能說漢先生的功夫和成績都很不錯讓我們這些後輩慚愧……譬如說東京Okura大飯店附設的小博物館我參觀多次卻沒有一篇而漢先生則所見必錄呢很了不起…….



2012.8.9 在往台東的車上

設計型思考
作者:漢寶德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
作者序
卷一
創意的理性與感性
設計成事的條件
設計就是不能認命
設計與計畫之間
天生的設計師
設計型人格
設計就是解決問題
目標:你想做什麼
大架構思考
不斷評估的觀念
卷二
科博館規劃案
台南藝術學院規劃案
兩個失焦的文化政策
故宮南院的困境
分析文建會的生活美學運動

作者序
  過去幾十年前間,我因緣際會,為國家做了幾件事情,得到各界的讚賞。退休之後,反省 過往的一切,覺得自己並無過人的才能,只是機運不錯而已。如果一定要找出自己的成事的條件,其實只有兩項,其一,鍥而不捨,堅持把事情做完的個性;其二, 系統性思考的做事方法,謀定而後動的工作習慣。這似乎都與我的建築學習背景相關。
  我觀察世事,包括政府各層級的工作,卻覺漫無章法,費 力而無顯著成效。原因很多,但都可以簡單的用一句俗話來論斷:「腦筋不清楚」。其實成大功立大業居高位的人,大都是絕頂聰明的人,所謂天縱英明,豈有腦筋 不清楚的道理,只是在社會上實際做事的人,都是像我一樣的中等資質的人,屬於學而知之,困而知之的一群,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訓練,頭腦不免會糊塗的。所以 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你看如何利用頭腦。
  很可惜,我們的教育傳統,只知道灌輸知識,教孩子們背誦,學習通過考試的技巧,沒有教他們系統的思考方法,如何把自己變得更聰明些。年輕人學習了得到職位的方法,卻沒有學到如何把事情做好,他們的頭腦都用到爭權奪利,勾心鬥角之類的小聰明上去了。
   因此我多年來一直想向公眾推動設計師的思考方法,卻有不知如何下手之困難。由於我的另一個興趣是全民美育,美育的意義比較容易為人所理解,就把精力放在 那邊去了。我知道只是美感素養的推廣已經不容易見效了,早已把設計型思考一事淡忘。直到去年,與一位出版界領袖談到政府官員的顢頇無能,才不經意的流出系 統性創意思考的重要性,他提醒我可以寫出來,盡我一份心意。
  我利用閒暇,以輕鬆的筆調,就設計思考理念相關的一些觀察,寫成成篇獨立的 小文章,原意是在報章雜誌上發表,一些這樣的文章何處會有興趣呢?想不通,遲遲沒有出手,忽忽間已經積了十幾篇,幾乎可以出書了。這時候我又用系統思考分 析了「生活美學」運動的前因後果,就決心試試有無出版社願意出版。
  聯經的林載爵發行人還沒有看到稿件一口就答應了,因為他們已出過幾本 與設計方法相關的書,是譯本,他看過以後,覺得「生活美學」相關的文章可以獨立成篇,建議我把過去成事的經驗當作實例來說明。這樣做不免有自我吹噓之嫌, 但仔細想想,敝帚自珍,為了把設計型思考用腦筋的方法說清楚,讀者們應該可以原諒我,因此就把我籌建自然科學博物館與籌設台南藝術學院的歷程中,與設計思 考相關再摘要說明。同時,我對政府的文化政策中推動的幾件事時常表示意見,如今藉此機會,加以歸納,用邏輯思考的方式加以分析,一方面為引起讀者們的興 趣,也有誘導讀者朋友們動腦筋的用意,請大家不吝賜教。
漢寶德 於空間文化書屋


2012.7.28 小燕一群東海建築的(畢業)師生要去與漢先生敘舊一小時
我說上回親見他是2008他的書法展
1971年新生訓練時初次見他  之後還跟建築系的同學到他的家過呢.....
整理此網頁 補一些回憶錄因為忠樸兄11年前做的書摘可能早已退出網站.....

*****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f=24&t=19686&start=15
附錄 關於漢寶德的著作、作品及相關資料
郭肇立、郭文亮、袁興言60

漢寶德
筆名也行。
山東省日照縣皋陸鎮人,1934年生。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士,1958 
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1965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碩士,1967 
美國波士頓都市重建局都市設計師,1965–66
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兼主任,1967–77
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長,1977-198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暨館長,1981–95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劃籌備處主任暨院長,1986–2000
名譽職國策顧問,2000 –迄今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2001-2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2002 –2008
第十屆國家文藝獎,2006。
台灣大學人文學榮譽博士,2008


1. 書藉

1969 《明清建築二論》,台中:境與象出版社
1971 《建築之精神向度》,台中:境與象出版社;台北: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再版
1973 《斗拱的起源與發展》,台北:境與象出版社
1975 《建築、社會與文化》,台北:境與象出版社
1975 《龍套的哲學 [也行]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
1977 《化外靈手》,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8 《域外抒情 ——一個建築人的歐洲遊記》,台北:洪範書店
1983 《都市的幻影》,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
1983 《古蹟的維護》,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5 《為建築看相》,烏日: 明道文藝雜誌社;台北:藝術家雜誌社
1986 《生活的觸擊——文化轉型中的傳統與現代》,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
1986 《名藝名家》,嘉義:嘉義縣政府
1990 《風情與文物》,台北:九歌文化事業
1990 《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台北:幼獅文化事業
1994 《建築藝術》,台北:圖文出版社
1994 《台灣的傳統建築》,台北:臺灣史蹟源流研習會。
1995 《建築與文化近思錄,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6 《科學與美感》,台北:九歌
1997 《認識中國建築》,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7 《金玉緣》,台北:聯經
1998 《不耐平凡》,台北:天下雜誌
1998 《風水與環境》,台北:聯經出版社
2000 《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2000 《博物館管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2001 《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台北:天下遠見
2002 《透視建築》,台北:藝術家雜誌社
2003 《細說建築》,黃健敏攝影,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漢寶德談美》,台北:聯經出版社


2. 建築論文、會議論文與評論

1957 <關於建築講話> [以筆名「寶德」發表],《百葉窗》,第 1 卷,第 2 期;收於:成大建築叢書 01:《百葉窗》,1972,頁:111。
1957 <殼形建築的審美觀>,《百葉窗》,第 2 卷,第 6 期;收於: 成大建築叢書 01:《百葉窗》,1972,頁:210 - 215。
1963 <看吳著中印建築>,《建築雙月刊》,第 9 期,8月號,頁:46 - 47。
1963 <建築與工藝設計>,《建築雙月刊》,第 6 期,2月號,頁:24 - 27。
1963 <從結構與形式看我國建築斗拱之演變 [一]>,《建築雙月刊》,第8期,6月號,頁:10 - 16。
1964 <形態世界 [一] ── 數學形態>,《建築雙月刊》,第13期,4月號,頁:40。
1964 <形態世界 [二] ── 物理形態>,《建築雙月刊》,第14期,6月號,頁:47。
1965 <忠實的紀錄與輕率的批評,看徐敬直的古今之中國建築>,《建築雙月刊》,第15期,1965年6月號,頁:33 - 35。
1971 <大草原上的雅典>,《境與象》,1971年,4月號,頁:6 - 17。
1971 <金門傳統建築一瞥>,《境與象》,1971年,4月號,頁:24 - 31。
1971 <幾何形設計的邏輯>,《境與象》,1971年,6月號,頁:8 - 17。
1972 <在理性與表現之間>,《境與象》,1972年,6月號,頁:6 - 21。
1973 <板橋林宅之空間與形式>,《境與象》,1973年,2月號,頁:11 - 27。
1973 <運動:動態建築的因素>,《境與象》,1973年,10月號,頁:6 - 16。
1974 <斯提令與英國建築傳統>,《境與象》,1974年,4月號,頁:6 - 11。
1974 <一個以常識為基礎的設計方法 [上]>,《境與象》,1974年,6月號,頁:8 - 23。
1974 <一個以常識為基礎的設計方法 [下]>,《境與象》,1974年,8月號,頁: 8 - 21。
1974 <大眾建築的意象>,《境與象》,1974年,10月號,頁:6 - 20。
1975 <仙女巫婆與加州建築>,《境與象》,1975 年, 2 月號,頁: 4 - 12。
1975 <紀念性形式之商榷>,《境與象》,1975年,4月號,頁:4 - 19。
<人與自然>,《境與象》,1975年,12月號,頁:4 - 13。
1976 <實與空>,《境與象》,1976年,2月號,頁:3 - 15。
1982 <清院畫‘十二月令圖’中的空間觀念>,收入文崇一等 [1987],《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1983 <風水 ── 中國人的環境觀念架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二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二年六月,頁:123 - 150。
1987 <中國傳統建築的人文精神>,收入漢寶德等 [1987],《中國美學論集》,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頁:1 – 21。
1988 <為政治的花朵培根>,收入高英茂 [1988],《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成立紀念論文集》,台北: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
1990 <大乘的建築觀>,收入賀陳詞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賀陳詞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台北:詹氏書局,頁:5-19。
1991 <台灣當前建築藝術之評估>,收於入徐佳士等 [1991],《民國七十九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29 - 177。
1992 <中國建築傳統的延續>,收入季羨林等 [1992],《中華文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華書局八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香港:中華書局,頁:477 - 493
1995 <我與東海建築系>,收入林載爵,文庭漱訪問,文庭漱整理,王亢沛等 [1995],《東海風——東海大學創校四十週年特刊》,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頁:196 – 199。
1996 <與懷碩論抽象>,《中國時報》,1996年,3月12 – 14日,第 39 版。
1996 <學校與校園>,《中國時報》,1996年12月27日,第 39 版。
1997 <校園建築的古點與浪漫>,《聯合報》,1997年7月11 – 12日,第41版。(亦刊於《建築師》,1997年,8月號,頁:74 - 75。)
1998 <社會轉變期之建築師與業主間之互動>,《自立晚報》,1998 年 5 月 7 日,第 21 版。
1999 <審美教育與生活文化>,收入漢寶德等 [1999],《審美教育與生活文化》 [洪敏隆先生人文紀念講座系列之六] ,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頁:13 – 38。
1999 <人文的科學,科學的人文>,收入李賢文等[1999],《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34 – 39。
2000 <情境的建築>,《聯合報》,2000年,3月2 5 – 27日,第 37 版。(亦收於:《建築之心》,東海建築學系陳格理編,台北:田園城市文化,頁:11 – 25。)
2001 <建築的情境主義——大乘觀的一種詮釋>,《台灣建築報導》,2001年5月,頁:61 - 66。
2003 <藝術教育救國論>,《聯合報》,2003年,6月,3 – 4 日,第 37 版。
2004  <建築文化與知識份子>,《文訊月刊》,第219期,一月, 2004,頁:26 - 29。


3. 古蹟保存與修復的專業報告

1971 《板橋林家花園研究》,台北縣板橋市
1973 《板橋林家花園調查與修護計劃》,台北: 境與象出版社
1975 《鹿港古風貌之研究》,彰化縣
1977 《彰化孔子廟》,彰化市
1980 《鹿港古風貌維護區之研究》,彰化縣
1982 《彰化元清觀》,彰化縣
1982 《彰化關帝廟》,彰化縣
1984 《大肚磺溪書院文昌祠修護研究》,台中市
1984 《秀水益源古厝》,彰化縣秀水鄉馬興村
1985 《嘉義吳鳳廟紀念園展示規劃》,嘉義縣
1985 《草屯登瀛書院》,南投縣
1985 《新竹進士第》,新竹市
1985 《鄭氏家廟》,新竹市
1985 《新竹蘇氏張氏節孝坊》,新竹市
1985 《金門奎閣》,金門縣
1985 《澎湖二崁聚落保存及民俗村規劃》,澎湖縣
1986 《鹿港龍山寺修復研究報告》,台中:境與象出版社
1986 《屏東牡丹事件紀念館規劃報告》,屏東縣牡丹鄉
1986 《二級古蹟恆春古城修護規劃》,屏東縣
1986 《二級古蹟草屯龍德廟修護研究》,南投縣草屯
1986 《澎湖進士第》,澎湖縣
1986 《澎湖文澳城隍廟》,澎湖縣
1987 《板橋林本源園邸施工記錄》,台北縣板橋市
1987 《三級古蹟嘉義半天岩紫雲寺修護研究》,嘉義縣番路鄉
1987 《金門瓊林蔡氏祠堂》,金門縣
1987 《淡水滬尾砲台》,台北縣淡水鎮
1987 《台北吳沙廟》,台北縣
1987 《西螺振文書院施工報告書製作》,雲林縣
1988 《林本源庭園復舊工程紀錄與研究工作報告書》,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8 《員林興賢書院》,彰化縣
1988 《新竹市古蹟東門城調查研究》,新竹市
1989 《二級古蹟彰化聖王廟修護研究》,彰化縣
1989 《磺溪書院施工記錄》,台中市
1990 《二級古蹟恆春古城第一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暨施工記錄》,屏東縣恆春
1990 《二級古蹟新竹鄭用錫墓整修計劃調查研究》,新竹市
1990 《新竹楊氏節孝坊及李錫金孝子坊》,新竹市
1990 《台灣省立博物館修復研究》,台北市
1990 《屏東古蹟簡介》,屏東市
1991 《三級古蹟二林仁和宮修護研究》,彰化縣二林鎮
1991 《三級古蹟桃園壽山巖觀音寺修護研究》,桃園縣
1991 《三級古蹟陳悅記祖宅之調查研究修護(台北老師府)》,台北市
1991 《三級古蹟澎湖施公祠及萬壽井規劃研究》,澎湖縣
1991 《二級古蹟澎湖漁翁島燈塔(西嶼燈塔)規劃研》,澎湖縣西嶼鄉
1991 《金門瓊林聚落保存》,金門縣
1992 《臺灣省立博物館展示研究計畫報告書》,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992 《三級古蹟桃園五福宮修護研究》,桃園縣蘆竹鄉
1992 《三級古蹟瀰濃庄敬字亭調查研究》,高雄縣
1992 《三級古蹟南投藍田書院修護研究》,南投縣
1992 《一級古蹟西嶼東台修復研究》,澎湖縣西嶼
1992 《澎湖文澳城隍廟工作報告書暨施工記錄》,澎湖縣文澳
1992 《新竹金山施工記錄》,新竹縣
1992 《三級古蹟媽宮觀音亭修復研究》,澎湖縣
1993 《三級古蹟媽宮城隍廟修護研究》,澎湖縣
1993 《三級古蹟金字碑之研究與修護》,台北縣
1993 《二級古蹟廣福宮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記錄》,台北縣新莊市
1994 《三級古蹟林宗祠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記錄》,台中市
1995 《三級古蹟二崁陳宅文物陳列展示規劃》,澎湖縣二崁


4. 譯著

1957 《建築講話》,[以筆名「寶德」發表,與 王 綽、鄭至雄 合譯],《百葉窗》,第1卷,第2、3、4期,1957 – 1958年;收於:成大建築叢書 01:《百葉窗》,1972,頁:112 - 142。
1957 《城市文化》(Lewis Mumford, The Culture of City )未出版。
1962 《雕刻之藝術》(Herbert Read原著),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1962 <建築的美學>(Herbert Read原著),《建築雙月刊》,第1期,1962年4月號,頁:10 - 29。
1964 《勒‧柯比意》,台北:建築與計劃雜誌社。
1970 《合理之設計原則》,台中:境與象出版社;台北: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1970 《體驗建築》(Steen Eiler Rasmussen, Experiencing Architecture )台北:大陸書局;台北:臺隆書店。
1971 《美國建築的新方向》(Robert Stern, New Directions in American Architecture), 台中: 境與象出版社。
1973 《日本建築的新方向》(Andrew Boyd, New Directions in Japanese Architecture),台中: 境與象出版社。
1973 <整體建築總論>(Walter Gropius, “Total Scope of Architecture”, Walter Gropius [1984]),《新建築與包浩斯》,王錦堂 等譯,台北:臺隆書店。
1973 《環境心理學——建築之行為研究》( H. M. Proshanaky et. al.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台北: 境與象出版社。
1973 《路易士‧康》(Vincent Scully, Louis I Kahn),台中:境與象出版社。
1976 《文明的躍昇》(Jacob Bronowski, The Ascent of Man),台北:景象出版社。


5. 負責建築期刊編輯

1957 - 61, 《百頁窗》,主編
1962 - 64, 《建築雙月刊》,主編
1969 - 71, 《建築與計劃》, 主編
1971 - 76, 《境與象》,主編


6. 訪談

胡衍南,2002,<美的建築師: 專訪漢寶德教授>,《文訊月刊》,第205期,十一月, 2002,頁:85 - 92。
郭肇立,2004,<從大乘到情境的建築觀>,《築夢者》,頁:26 – 39,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7. 關於漢寶德的相關研究

黃俊昇,1996,《1950 – 60 年代台灣學院建築論述之形構——金長銘 / 盧毓駿 / 漢寶德》,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志梧指導。
林芳正,1996,《台灣現代建築論述之形構——以七○年代漢寶德為例》,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志梧指導。
張晴文等,2000a,<漢寶德專輯>,《藝術觀點》,第七期,頁:6 - 25。
───,2000b,<漢寶德的成長歷程概略——從文學、藝術養成的建築藝術家>,《藝術觀點》,第七期,頁:8 - 11。
陳文瑤,2000,<評論是一種思想過程——漢寶德的評論視野>,《藝術觀點》,第七期,頁:12 - 15。
高子衿,2000,<漢寶德的建築藝術——創造前所未有的空間經驗>,《藝術觀點》,第七期,頁:16 - 21。
吳婉如,2000,<博物館應該要有公眾的感覺——漢寶德的博物館經營理念>,《藝術觀點》,第七期,頁:22 - 25。
廖建彰,2000,《建築神話—戰後台灣“現代中國建築”論述的建構(1940中~1990年代末)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夏鑄九指導。
趙建中,2001,<十年東海風,1967–1977>,《建築向度——設計與理論學刊》,第三期 [東海建築系創系四十周年專刊 / 東海建築人物思潮與作品 • 一],頁:12 - 14。
董伯南、陳永松、羅時瑋,2001,<我們的師長: 漢寶德先生>,《建築向度——設計與理論學刊》,第三期 [東海建築系創系四十周年專刊 / 東海建築人物思潮與作品(一),頁:20 - 27。
羅時瑋,2001,<回看來時路¬: 東海建築教學經驗的傳承,1960–1990>,《建築向度——設計與理論學刊》,第三期 [東海建築系創系四十周年專刊 / 東海建築人物思潮與作品 • 一],頁: 8 - 11。
羅時瑋,2001,<築人間讀後,再看境與象——一生扮演臺灣社會轉型的人文導師>,《建築師》,27卷,第10 期,頁:132 - 135。
登琨豔,2001,<瓜賣老王>,《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頁:8 - 14,台北: 天下遠見。(亦刊於《聯合報》,2001年8月22日,第 37 版。)
王俊雄,2001,<屬於1970 年代與屬於漢寶德的>,《建築Dialogue》, 第64期,十一月,頁:51 - 58。
夏鑄九,2004,<現代性的移植與轉化—論現代建築在台灣的論述形構與漢寶德的建築省思>,《建築Dialogue》,九月。
郭肇立,2004,<築夢者>,《築夢者》,頁:12 – 25,台北: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 設計作品

1968 民族晚報,台北市昆明街
1968 陳立夫住宅,台北市陽明山
1968 衡陽路土地銀行增建競圖案,台北
1968 光泉牛奶廠房,中壢
1968 台富餅乾工廠,中壢
1969 國立藝專,板橋
1969 明志工專,泰山
1969 救國團台中學苑,台中
1970 中山堂競圖案,高雄
1970 辭修高中,三峽
1971 國民就業輔導中心,中壢
1971 北區職訓中心,內壢
1971 台灣銀行中山分行,台北市中山北路
1971 救國團洛韶山莊,洛紹
1972 土地銀行中壢分行,中壢
1972 東海大學視聽教室,台中
1972 東海大學男生宿舍,台中
1973 中心診所,台北市忠孝東路
1973 嘉義農專學生宿舍,嘉義
1973 公教住宅,台北內湖
1974 台中基督教會集會所,台中
1974 救國團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溪頭
1975 東海大學建築系館,台中
1975 高雄中正紀念堂競圖案,高雄
1976 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天祥
1978 救國團澎湖金龍洞青年活動中心,澎湖
1978 鍾外科診所,花蓮
1980 聯合報第二大樓,台北市忠孝東路
1980 三總門診中心,台北
1980 中山大學校園規劃競圖案,高雄
1983 大台北華城,新店
1980 康乃馨公寓,花蓮
1980 青苑室內設計,台北市羅斯福路
1982 蓮苑,台北市武昌街
1982 救國團花蓮學苑,花蓮
1982 救國團台北學苑,台北
1983 救國團溪頭青年活動中心,
1983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高雄墾丁
1983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彰化市
1984 吳鳳紀念公園,嘉義市
1984 救國團澎湖觀音亭青年活動中心,澎湖
1985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台北南港
1985 聯合報南園,桃園
1986 仁愛之家,台北
1993 自然科學博物館規劃,台中市
1989 鴻禧大溪社區,桃園大溪
1992 李登輝總統住宅,桃園大溪
1992 高雄師大活動中心,高雄市
1996 台南藝術學院校園規劃及圖書館設計,台南縣官田鄉
1996 星海灣國貿大樓,大連
1996 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大樓,新竹
1999 人權紀念碑,蘭嶼
2000 台灣歷史博物館規劃案,台南


9. 古蹟修復工程

1977 彰化孔子廟,彰化縣
1978 屏東孔子廟,屏東縣
1980 鹿港文開書院,彰化縣
1984 金門朱子祠修復工程,金門縣
1984 彰化元清觀,彰化縣
1984 彰化關帝廟,彰化縣
1985 金門奎閣,金門縣
1985 大溪磺溪書院文昌祠修復工程,台中縣大肚鄉
1985 集集明新書院修復工程,南投縣
1985 新竹鄭氏宅及第及張氏蘇氏節孝坊調查研究,新竹市
1985 草屯登瀛書院,南投縣
1986 鹿港龍山寺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彰化縣鹿港鎮
1986 三級古蹟新莊廣福宮修復工程,台北縣新莊市
1987 新竹孔子廟,新竹市
1987 鹿港龍山寺修復工程,彰化縣鹿港鎮
1987 三級古蹟蔡進士第修復工程,澎湖縣
1987 鹿港南瑤宮牌樓興建工程,彰化縣
1987 三級古蹟半天岩紫雲寺,嘉義縣番路鄉
1987 西螺振文書院,雲林縣西螺鎮
1987 鹿港古蹟保存區第一期修復工程,彰化縣鹿港鎮
1987 鹿港古蹟保存區第一期修復工程追加,彰化縣鹿港鎮
1987 鹿港古蹟保存區第二期修復工程,彰化縣鹿港鎮
1987 鹿港古蹟保存區第三期修復工程,彰化縣鹿港鎮
1987 和美道東書院,彰化縣和美鎮
1988 彰化南瑤宮觀音殿整修工程,彰化市
1988 鹽寮公園入口區景觀建設工程,台北縣
1989 馬公順承門,澎湖縣馬公市
1989 二級古蹟恆春古城,屏東縣
1989 二級古蹟淡水滬尾砲台,台北縣淡水鎮
1989 鹿港古市街金門館,彰化縣鹿港鎮
1989 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遊客中心新建工程,基隆市
1989 草嶺虎字碑護管所地區景觀景觀興建工程,台北縣貢寮鄉
1990 三級古蹟懷忠祠修復工程,彰化市
1990 三級古蹟六堆天后宮修復工程,屏東縣
1990 二級古蹟金門瓊林蔡氏祠堂修復工程,金門縣
1990 彰化南瑤宮零星修復工程,彰化市
1990 新竹金山寺,新竹縣
1990 板橋林本源園邸第二期工程,台北縣板橋市
1990 台北吳沙廟,台北縣
1991 三級古蹟半天岩紫雲寺修護工程施工記錄,嘉義縣番路鄉
1991 草屯龍德廟,台中縣
1991 澎湖文澳城隍廟,澎湖縣文澳
1991 彰化西門福德寺,彰化縣
1992 三級古蹟陳悅記祖宅整修工程設計監造,台北市
1992 三級古蹟台廈郊會館整修工程,澎湖縣
1992 屏東牡丹事件紀念館申請開發許可及展示軟體規劃,屏東縣牡丹鄉
1993 三級古蹟瀰濃庄敬字亭修復工程,高雄縣
1993 三級古蹟林氏宗祠修復工程,台中市
1993 三級古蹟二崁陳宅修復工程,澎湖縣二崁
1993 台灣省立博物館火車頭陳列展示整修,台北市
1994 三級古蹟二崁陳宅修復工作報告書暨施工記錄,澎湖縣二崁
1994 三級古蹟蘆竹五福宮修復工程,桃園縣蘆竹鄉
1994 三級古蹟藍田書院修護設計監造,南投縣
1994 二級古蹟朱子祠調查研究,金門縣
1994 一級古蹟西嶼東台修復工程
1994 台灣省立博物館館舍修護工程,台北市
1995 三級古蹟國姓鄉北港溪石橋(糯米橋)修護研究,南投縣
1995 二級古蹟林本源園邸修護工程,台北縣板橋市
1995 二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第二期修護工程,金門縣瓊林鄉
1995 二級古蹟鄭用錫墓整修工程,新竹市
1995 澎湖縣赤崁張宅設計監造,湖縣
1995 燕山塔陵設計規劃,遵化市





60 2005年製作,已經由袁興言更新。
*****

2011.5.18  此文的錯誤相當多 待改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寶德 ( Han Pao-teh, 1934年8月19日- )


學歷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畢業 1958
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1965
美國普林斯頓藝術研究所碩士 1967

經歷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1967-1977
國立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1977-198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1981-1987.04.0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1987.04.02-1995.07.01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籌備處主任 1995.07.01-1996.07.01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校長 1996.07.01-2000.02.01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1998-2001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2000.07.08-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二屆)董事長 2001.02.01-2001.09.15
當代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1.05.20-
當代藝術館館長 2001.07-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03-2008


漢寶德(1934年8月19日-)中華民國臺灣知名建築教育學者。山東省日照人,1960年至1970年1967-1977 曾任台灣東海大學建築系的系主任。
目錄
1 生平
2 建築作品 2.1 1960年代2.2 1970年代2.3 1980年代2.4 1990年~2000年2.5 古蹟修復工程

3 主要著作4 外部連結 [編輯] 生平 臺灣省立工學院建築系(現國立成功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主任及第一任館長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籌備處主任及創校校長兼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2009年出初兼任臺灣大學城鄉所



建築作品
東海大學建築系新系館??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圖資大樓
1960年代 民族晚報 臺北市(1968年)
陳立夫住宅 臺北市(1968年)
救國團台中學苑 臺中市(1969年)

1970年代
洛韶山莊 花蓮縣秀林鄉(1972年)
東海大學視聽教室 臺中(1972年)
天祥青年活動中心 花蓮縣秀林鄉(1978年)

1980年代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彰化市(1981)

1990年~2000年
[編輯] 古蹟修復工程 彰化孔廟 板橋林家花園 鹿港古市街:鹿港龍山寺等 [編輯]



主要著作

《建築的精神向度》台中:境與象雜誌 1969
《斗拱的起源》
《明清建築二論》
《建築社會與文化〉

《透視建築》
《細說建築》藝術與生活叢書。

《不耐平凡》
《博物館管理》
《博物館展示規劃》


《風情與文物》台北:九歌 1990
《漢寶德談美》
《建築與文化近思錄》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5
《漢寶德談文化》

2008年初夏,羅時瑋博士邀請我一起參觀漢寶德先生的『寫藝人間』展。
漢寶德先生的『寫藝人間』展



翻譯
路易士.康》台中:境與象雜誌 1972
《合理的設計原則》 台中:境與象雜誌 1970/1972?
 《人類的躍昇》台北:景象1976

研究:

情境與心象:漢寶德 (作者:羅時瑋)
生命之歌 從[情境與心象:漢寶德] 出發



****2012年有增訂版
《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 2001

 第 頁
 這是一本個人自傳:也是戰後台灣空間設計、建築教育、美學藝術與博物館發展歷程的
傳記二年一月漢寶德自台南藝術學院校長退休後,即執筆記錄一路走來的重要事蹟,辦
學校、建博物館、改革建築教育、修復文化古蹟、辦雜誌寫專攔,倡導市民美學,延伸 ...
其中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台南藝術學院的創建,從無到有,完成了百年功業,影響
台灣人文與科技發展深遠。從大荸時期創辦《百葉窗〉開始,辦雜誌、寫評論專襴,漢寶
德的文字事業豎碩。除了《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靈〉、《境與象〉,他的著作甚豐,有( ...



第 9 頁

我在發愁,去問他,他居然還趕我走;我只好拜託他求他搬到上海,閉門重寫中國建築史
和中國美術史,那是他未來最想要做的兩件大事,要不然,就乖乖地跟我一起做建築
設計工作。我們師徒聯手天下無敵,有歷史爲證:當年我還在他事務所工作的時候,台灣 ...


我們師徒聯手天下無敵,有歷史爲證:當年我還在他事務所工作的時候,台灣建築師獎
從第一屆到第七屆,除了有一屆因爲他是評審之外,哪一屆不是金牌、銀牌的呢!我師父
爲人謙沖低調,他在回憶錄裡只提了澎湖的第一個救國團靑年活動中心得 ^1 案,吿訴 ...


我是被人家讚美得欣欣得意,尾巴都快翹起來了,他老兄就是這般無趣。還好,他心口不
一,只有我看得出來,他害羞得很,不敢當著別人的面賣我這顆自家後院特殊栽培的土
瓜,這就是我師父。當然,也都快三十年了,我也被罵皮了,被訓皮了。有時候,太久沒聽他 ...

第 11 頁
... 文化價値觀沒有根本的改變。比如當時認爲最藝術化的大師,密斯,范得羅先生,他的
建築論自古希臘的神廟 -文化震撼 1 哈佛卡本特中心。 

愛的是師父敎了我一身本事,能文能武,十八般武藝樣樣通,叫我做什麼我都行,做建築
規劃、建築設計,或做室內設計、庭園景觀設計,乃至要我做公共藝術設計、平面設計
舞台設計,甚至揷花等等,只要跟設計美學、生活美學有關的創造設計或執行,我眞的是 ...




第 14 頁
這天要塌下來了,師父那一天,他打了個電話給我,要我幫他的回憶錄寫篇文章,講完就
想掛電話,也更有發展的美國一樣。這就是我的師父漢寶德。然讓我留在上海是師父的
鼓勵與應許,如同他寧可孤單一人,卻極力把兒女趕去所學師一起競爭,我才來勁。
 第 16 頁
我最我個人非常欽佩漢館長非凡的洞察力,對於博物館以及與博物館相關的每個環
奠基於漢館長的洞見與力行,他是不折不扣的領航人。博物館學硏究所 ... 於今,台灣的
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實凝聚國內博物館人共同耕耘,引領現代博物館的思潮。後來他
...
 第 19 頁
但對漢校長來說,早在大學時代就與同學創辦了建築藝術季刊《百葉窗》,及至東海大學
任敎時,私下又與好友出版了《建築》與《建築計畫》兩本雙月刊,之後又出版了以建築爲
主且包含美術層面探討的《境與象》雜誌。總的來說,漢先生的評論是從「辦雜誌」開始 ..

 第 23 頁
然而身爲建築師的使命呼召,又讓漢先生的浪漫有別於藝術工作者,在《建築與文化
近思錄》裡,他曾企圖架構「大乘的建築觀」。是的,漢先生渡衆之心是殷切的,他試著
思考將現


直到近年出版的《不耐平凡》中,漢先生痛下結論:「明、淸以來,在中國是極少人的
天地,對於一般百姓,甚至王公大臣,富貴、華麗斯爲,不再是精神的範疇。」眼見著
台灣已逐漸錯過「富而好美」的時機,在經濟奇蹟的全民亢奮期間,多少鄉村變成都市, ...


 第 35 頁
 年或長輩過生日,已經廢除磕頭這種禮節了,也不發紅包;所以來到台灣,發現大家敎
小孩磕頭要紅包,不能想像進步開明的南方,家庭敎育反而落後,這是中國文化中見
錢眼開,見權勢就卑躬屈膝的病根啊!我長大成人後,堅持人格的獨立自主,是從小養成
...

 第 38 頁
開始時尙可以在村子裡童年的膿包記號質,有些人暗中盼望僞軍來佔領,但太平洋戰爭
爆發,日本人已自顧不暇了。是仍然風聲鶴唳,父親在當時,隨時都準備逃難。

生活在緊張中,人人都有些神經對於這些游擊隊,通常可以用金錢擺平,地方的代表
主要就是湊錢應付他們,但國,卻更怕這些土匪,日子難過可想而知。從來沒有打過一次
硬仗。日本人走了,他們就來耀武揚威,要農民納糧,農民即使愛脅不了日本人。日軍
只要 ...



 第 40 頁
漢寶德回憶錄 漢寶德 第一章記憶 3 東漢家化知道人類有自私、貪婪與欺壓的天性;
同時我也學到,沒有愛與關懷的環境,感情很享用,我只能嚐一點。他的兒子所受的寵愛
看在我的眼裡,又聽到一些冷言冷語,才要我坐在坑下,吃工人的食物。使我無法接受的 ...



第 53 頁
我們全家搭了一艘待修的軍艦到了舟山群島,停下來等待時局的發展。父親則仍回靑
島海軍醫院上班。到了舟山,找到了住處,父親首先想到的是我要上學。時局不穩,我們
在此落腳,停多久都不知道。而且初來南方,語言不通,風俗迥異,短時間內很難進入情況 ...

我家屬於悲觀派,要逃就向更安全的地方跑,決定來台灣。因此在對遙遠的台灣一無所
知的情形下,就決心到台灣了。那是民國三十七年的年初。父親在海軍服務,發現有
一個方便,就是可以舉家免費乘艦隻到台灣,因此在一一月間,全家都上了船,等待開航
...
... 門牆外話〉、《建築社會與文化〉、《風情與文物〉、《斗拱的起源與發展〉、《域外抒情〉、《建築的精神向度〉、《不耐平凡〉等等。封面照片提供漢寶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觀點》编輯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封面人物攝影劉振祥封面題字乂漢竇德封面設計 ...

玉緣》等,他像是一個美感的傳敎《爲建築看相》到《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從《化外
的靈手》到《風情與文物》漢先生的上百萬字著作,從《建築的精神向度》到《建築,社會與
文化》,從一個時空,漢先生卻還想登高一呼:「渴望美的同胞們,跟我來!」觀時,往往必須 ...

第 61 頁
 在馬中的同班同學中,老是與我爭第一名的是一位本地同學 II 鄭紹良。他好像是
澎湖的世家子弟,住日式房子,讀日文書,熟悉日本歷史,對世局常有看法。有一次參加
澎湖防衛部辦的活動,由防衛司令主持,縣長陪在一邊,他慨嘆地說,在亂世,軍人就是
一切。

 第 64 頁

大門外是一條鳳凰木掩映不需要東跑西奔,是一種近乎文科的工程,沒想到眞的要學
建築了。了,今天想來,一定是我運氣不錯。中學的老師曾吿訴我們,建築是一種土木
工程,我糊里糊塗地考上四個學校,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就這樣考進台南工學院的
建築系 ...


主課是美術,有炭筆素描與鉛筆速寫,這原是我小時候喜歡建築系一年級的課在共同科
之外,主要是美術與畫圖。還是自大陸帶來的,學自在機械系的後面,有一座木造的樓房,
是建築系一年級臨時上課的地方。並沒有系館。那就是工學院的五個基本單元, ...




 第 65 頁
... 但是我上學不容易,不能使父母失望,只好硬撑下去,我的功課成績差是自然的了。熬
到第一一學期,開始與高年級同學接觸,了解了一點建築。當時系上出版了一份用藍圖(
當時工程圖樣使用的藍底白線的圖紙)呈現的雜誌,第一期介紹了貝聿銘先 67 抗戰。

 第 70 頁
開始努力讀系館裡爲數不多的外國建築雜誌,希望從中得到答案。說的話很深奧,不
容易聽懂,同班同學並不很喜歡他;但是他激起我多讀書的意趣,先生的助敎,喜歡讀書,
熟知國際知名的大師及作品,很受敎授們器重。他在改圖時計課,也就是開始用到腦筋
...

 第 72 頁
他們自不同的角 1^ ,以及在法國的柯必意〈 1 ^〔0418〖20 ,就是被大家所崇拜的四
大師。例。他舉出的美國的萊特,德國的葛羅培〔 XV , 031 ^與范得羅〔\ | ; 2 311 ^空的
理論來說明現代建築美學的依據,並舉出領導現代運動的幾位大建築師的作品爲作者
...

 第 77 頁
翻了兩章,因事忙,交給文化學院畢業,來東海希望爲我工作的彭培根繼續,他把我的
譯文弄丟了。彭後來去了加拿大,又轉去大陸,開了大陸第一家建築師事務所。回校
擔任助敎畢業對我來說並不是非常歡樂的事,先要忙著考高考,然後要打聽工作的機會

 第 79 頁
後來我敎建築史,學生的反應不錯,那是因爲我回國前,到歐洲旅遊,拍攝了很多幻燈片,
又在外國學習了他們的敎法,加上文化史的資料,才有那一點成績。在台大兼課,曾有一
年被學生推爲最受歡迎的老師呢!可是做助敎時,對西方建築沒有親身體驗,又沒有 ...


 第 83 頁
東海大學的校園是貝聿銘先生規劃的,陳(其寬)先生與張肇康先生是自美國奉派來台灣,按
規劃的精神,設計並督導工程之進行。初期工程完成並開學後,張先生就回了美國,陳
先生仍留在學校,進行一些小型建築的設計與施工。這時候就理所當然地出面籌設
建築系 ...
第 85 頁
陳先生並不甚了解包浩斯的眞義,他是自美國敎學的經驗中,直接學來的,因此更爲
實際可行。包浩斯是一九二〇年代在德國威瑪〖設立的新式建築學院,倡導手腦並用
的工藝美學,打破建築與美術的界線,主張反映時代精神,是西方新建築改革的精神
領袖, ...

第 90 頁
現代大師柯比意說「建築是生活的機器」這句話成爲大家奉行的圭臬,他老人家自己是
工具而已,談不上藝術。由於現代建築太過強調功能,也就是太過以工具自居了。傳
後世;一一是建築形式的象徵價値,足以爲後人所傳誦。沒有紀念性的要求,建築只領域, ...
 從來不遵守這句話,可是追隨他的可上當了。 ... 傳後世;一一是建築形式的象徵價値,
足以爲後所傳誦。 ... 我認爲人類蓋房子原是爲了遮風蔽雨,一且想使它超越居住
功能,進入精神也許是受他的影響,我對建築的紀念性特別感興趣,而且把它視爲人文 ...
第 94 頁
... 戀愛是沒有結論的。但是磨出來的一點感情,不像一見鍾情那樣容易副呆板的表情,
也徒呼奈何,不免意興闌珊了。是能討人喜歡的人,不會說奉承話。這個小學妹雖平時
很崇拜我,看我見了她家人一親是中級的工程官員,南方人,對我還好,母親就極爲冷淡, ...

 第 101 頁
沒有事先連絡,只有地址,旅館的服務人員說,在東京找人最快的辦法是打電報。我的
同學是一對恩愛夫婦。林永全拉得一手好提琴,已經是結構工程師,陳慧玉在念東大的
建築博士,十分體貼可人。他們帶我看了幾個景點,包括後來被拆除的,萊特設計的,經得 ...


第 102 頁
它旣沒有東部那麼認眞與嚴肅的文化氣我很失望,原來美國的新建築是平凡的。北
加州的灣區山海 ... 整體說來,舊金山一帶並沒有世界知名的建築,專業雜誌上也少
介紹到這一帶的建築,所以方法,我儘量利用時間去了解美國的建築。熟悉一下美國
環境。
 第 103 頁
... 所以在對話中,回答的是與否,乃以對方所述的事實是否正確而應對的。因此有些
簡單的應對,常常誤用是否,造成誤會 0 我住的樓上,可以自窗子看到對面的住家門口。
每天早上,先生上班,太太送出大門,親吻送別,並把一杯咖啡遞上,先生帶這杯咖啡上車

 第 105 頁
當時的建築系館是一座兩層樓的建築,門前與進廳的牆上嵌著歐洲古代的建築碎片,樓
上的地板有時會吱吱作響。很難想像世界聞名的哈佛設計學院是如此的衰老模樣。進
到哈佛建築系,我並不滿意。在六〇年代的初期,美國建築的風潮已經開始轉向了。
第 106 頁
影響國際現代建築聯盟〔 01 八 2 〕呼地認爲都市更新就是都巿淸除,美國的城市眼看
就要被現代建築所害死了。現代建築先驅們所追求的陽光、空氣與綠地,大家很不滿意
。因此有些作者,大聲疾原住在市中心的低收入市民,住到高樓上,失掉了社區感,出現 ...
第 110 頁
這座建築在紅磚砌成,殖民時代風意,他在美國沒有受到應有的注意,只在哈佛校園建
了一座小型的建築,名爲卡賓特在這裡,沒有人提到大師的名字。當時世界上最有影響
力的建築家仍然是柯比在哈佛那略嫌擁擠的古老建築裡,我經驗到建築批評的相對性
 第 121 頁
 到了週末與晚上,我仍然繼續中國藝術與建築史的硏究,準備有朝一日回到台灣
可以用得上。在當時,大陸的很多建設活動與考古發掘,對台灣都是禁書,在美國卻可以
隨意閱讀。我工作時照樣可以經由中行借書出來,認眞地抄寫卡片,撰寫感想。旣然有
...

旣然有了工作,生活也穩定了,雖然對未來仍是一片茫然,卻決定先結婚再說。中行的
父親是當時的土地銀行董事長蕭錚先生,是土地問題專家,對台灣的土改有著貢獻。他
有兒女十人,對中行並不特別喜歡,因而造成她一些心理上的障礙。可是談到結婚,卻又
十分重視,因爲在幾十年前,面子是很重要的問題。他聽說女兒在外國要嫁給一個窮
小子,曾派人到住在梧棲海軍醫院眷舍的我家探望,以了解實情,大概派去的是表哥, ...

第 122 頁
她雖在心理上略有障礙,卻全心地愛我,在日後的三十年間,支持我,幫助我,快的性格;
不是才女,卻有盤算管理的本領。尤其重要的是,願把整個生命奉獻給婚我常常回想,
上天把中行賜給我,實在待我太寬厚了。她不是美女,卻有令人愉父母都沒有出席。上
幾個 ...



 第 123 頁
... 因此不久後就轉到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去做講座敎授了。我們的蜜月旅行到紐約,
也是到處走走,完全以觀光客的身分到觀光點轉了一圈,就轉到離開紐約一個多小時的
普林斯頓大學去了。在普大,李祖原在建築學院表 得意的論文。這位先生是法國人 築 ...


他的小說以鹿橋爲筆名發表,早已在國內享有盛名,是一位興趣很廣,很懂得生活情趣,
結合學問、生活與創作爲一體的學者。他住的地方在紐海文〈 263 11 ^郊外,稱爲「延
陵乙園」。其中的園林與建築都是自己家人與學生動手建造的,所以過的是與自然融爲 ...
第 124 頁
那是一篇以老子的思想解釋建築空間的文章,寫得很有說服上借讀了該校畢業的張
先生的論文〈可見與不可見的空間〉,因爲論文不長,我爲了其實普大的建築博士我也早
有所聞。在成大做助敎的時候,曾自金長銘先生的手學位與創作先生。白說我不淸楚。

 因此我去見了當時普大建築 ... 如何讀一個創作的博士學位,坦可是就我在哈佛所了解的建築,
實在不知道念博士代表的意義是甚麼。如果轉爲積極地慫恿我去普大讀博士。學位


第 125 頁

 得意的論文。這位先生是法國人,自己並無敎育背景,而是柯必意的得意門徒,在柯氏
工作室多年。他自三 0 年代就到普大敎書,敎書的方法結合了巴黎學院精神與現代
建築,在美國敎育界別樹一格。可是在現代建築盛行的年代,他是無法與在哈佛的葛羅
...



他表示很願意接受我爲博士生。他認爲美國文化很膚淺,需要歐洲或中國文化去塡補
空白。 ... 我回到波士頓不久,收到普大建築學院的一封信,要我立刻入學,這樣可以在一
年半之內把博士學位給我。拉巴特先生對我太好了,但是我能接受這樣的善意嗎?


 風水輪流轉,到了六〇年代的初期,現代建築氣燄漸衰,古典風氣有復興跡象時,他的
學生忽然受到敎育界的重視。也可以說,是他把建築思想重新與建築創作相結合,超越
了包浩斯的純視覺主義的美學觀。這一點,恰與如日中天的路易士.康〖 1.2118 ^ 3 在 ...

 在路線上相當接近,只是拉氏是敎育家,沒有個人的強烈觀點而已。他表示很願意接受我爲博士生。他認爲美國文化很膚淺
,需要歐洲或中國文化去塡補空白。但是有一個困難,他即將返休,恐怕沒有辦法送我 ...

 第 126 頁
們輪流開車,到了離普大不遠處,天色已暗,車子居然壞了,只好在附近的汽車旅館車子,
向南蹣跚前行。當時我並沒有駕照,中行開車是我敎的,但卻考上了駕照。我好同意我
到紐澤西了。因此到一九六六年的秋天,我們收拾行李,開了那部紅色的舊多讀些書總 .

第 129 頁
 可是我大體上也知道,他希望在退休後指導我的要求,已被院裡否決。
新的行政方針是廢掉建築博士,改授都市計畫博士。我要繼續念下去,非改行不可了。
一九六七年的春天,東海大學的吳德耀校長來到普大神學院進修半年。我遇到他,承他
約我回東海擔任建築系主任。東海建築系在我離開時,陳其寬先生同時辭去系主任
職務 ...

第 131 頁
我的畢業課題答辯過後,即得到美術碩士學位。但建築學院要我 ... 我向拉巴特敎授
辭行時,向他請敎下一步應如何做,並向他致他請我們夫婦吃飯,在喝了一小瓶紅酒
之後,表示很對不起我,因爲我旣在哈佛得了碩士學位,來普大似沒有意義。博士論文之
事, ...

 第 136 頁
當時的我很窮,無法事先訂好飯店,無觀光巴士帶我走,使我的歐洲之旅,收穫非常自己
尋找住處,自己當導遊,是了解異國城市與風土人情最好的方法。我很高興而且
別有風味。 1^ ,一是《哈佛學生歐洲旅行手册》。從手册上可以找到省錢的住處與飮食
場所, ...


 我躺著、趴著,照了不少相,按圖索驥,中行陪著我,自大型的聖保〔\\^813111813 這座
先後建了幾百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大敎堂,它本身就是英國可是我的首要目標是先把
重要古建築看過。因此到了倫敦,先去西敏豐碩。對倫敦、巴黎的城市組織與動線
也有 ...
 第 137 頁
然而我們深爲感動的不是建築,而是英國人的待人接物的態度。我體會到何爲文明人。
當我們夫婦拿著地圖,走在小街小巷中,曾不只一次有人與我們打招呼,問我們的去向,
希望可以幫忙。街上的英國人與機場的英國移民官的嘴臉是完全不同的。這使我感受 ...

 138
 .. 一一世紀風自拉丁區一個小巷的小旅館裡出來,沒有幾步就走到河邊,前面就是令人
動容的麗,一副世界藝術之都的面貌,予人以美不勝收之感。巴黎就完全不同了。塞納
河〈 1.3 5011 - 6 : !的兩岸是歷史建築集中的所在,華貴壯巴黎建築風光.


139 在主軸上由雕像圍繞著的噴水池,散發出無比的氣勢,是西方人征服全世界的壯志吧!
我並不十分欣賞這種富麗與華美。也許來自被帝國主義者欺壓的東方,在心理上無法
調適吧!即使是優色里大道,氣勢壯闊,可是沒有了帝國的馬隊,就顯得乾澀與 一 11
虛無 ...

149 「何爲」的問題。,是古希臘的立國精神吧!在坎坷不平的、裸露石塊的廣場
地面上,我看到一一千五百年的歲月。在廣場邊一些柱頭、柱身的殘件上,我看到用
來表達宗敎信念的精神。我爲這些殘件照相,用手撫摸那些精緻大理石的曲線表面,有
一種 ...
第 159 頁
159 建築的主軸課程是設計。基本設計實際上綜合了審美的敎育與環境認知的敎育,
然後反映在視覺造型的創造上。現代建築的美學,自包浩斯以來,是透過這門課傳授的
。建築設計是一種習作課,學生歷來都是自習作中學習成長。在十九世紀的學院派系統

第 162 頁

  因此當時的美國用透視圖來設計是創造畫意,用紙板模型來設計是創造空間,用膠泥
模型來做設是當時的大師路易士,康所常用的。不適合於學生使用,但在紀念性建築的
構思時使用,便於用雕塑的手法表現造型。這特別是在造型的硏究上,膠泥的模型更
有用 ...
更方便。膠泥沒有辦法做出內部空間,用紙
板與刀思考,因爲它比較接近孩子玩堆積木的遊戲,我也敎他們用膠泥做模型。我向來 ...

第 163 頁
... 沒有關係。所以我動口,先肯定學生的思考方向。換言之,我希望他們學習到思考的
方法,而不是設計的技法。對於大膽思考的學生,在技法上不成熟,我會鼓勵。我的學生,
後來靑出於藍者,如姚仁祿、姚仁喜兄弟,大多 系上課。園左為仁葛。
第 164 頁
 系上課。園左為仁葛。 165 欣賞我這種敎學方法。資質. 一九
七四年,東海大學建築.
第 182 頁
到現有的規模。古建築保存以現況保存最適當,因此建議只在現有範圍內恢復孔門、
白沙書院,敎諭署、昭倫堂等縣學的附屬建築,但經數次修復縮小,到昭和七年已縮第一
是整修範圍以現況爲準,不再擴大。彰化孔廟原有的建築範圍很遼闊,包括在研究報吿 ...
第 185 頁
可是只有彰化孔廟自修復以來 1 一十餘年不需要再做檢修。九二一大地震,完成不久
的鹿港龍山寺與剛完工的霧峰林宅均不堪一擊,彰化孔廟則受損甚微。很高興的是,
經過這次災難,古蹟界不得不覺悟了。文資法因而修訂,抽掉了使用原有工法與材料的 ...
第 186 頁
第七章領導^古蹟修復^鹿港的女作家施叔靑女士,對於故鄉的
風貌有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南管音樂。她最完美的古建築了。味。尤其是手工藝與演唱
藝術,都以傳統的方式保存著,其中如龍山寺,可說是全台小鎭裡,除了日本人破壞了「 ...
第 188 頁
我們在維護計畫中首次提到購買民宅,或轉移空權〔即容積率轉移)及土地交換修復的
準備,接著出版了鹿港古市街的維護計畫。 ... 在建築上仍由我負責,分別完成了鹿港
山寺、文開書院與武廟的硏究,做了這一次要對鹿港市街做維護計畫,同時對個別的 ...
第 189 頁
實在因爲當政者對文化之事沒有深入了解也。事隔若干年,我已在國立自然科學
博物館任館長,辜濂松打電話給我,因有人吿到省府。我希望辜家能拿這點錢出來,可保
偉甫先生淸譽,且可對傳統工藝維護做一點事情,可是他敷衍我幾句就算了。鹿港的計
畫是 ...


第 191 頁
曙建築設計作品:澎湖青年活動中心(一九八四年,遷館後)。
建築設計作品:中研院民族所(一九八四. 【慮 1《 1.



 建築設計作品:《聯合報》南園(一九八五年)。
第 194 頁
... 一部小車,每週都花四政府在政策上不支持,沒有成立,所以事務所除了做一些零零
碎碎的小案子,爲蕭家原期望外國顧問建議的住宅公司成立,可以做一些我最有興趣的
國民住宅;可是約因規模太小,就被拆掉了。目前只剩下施工時的兩張照片。變化,表面 ...

 第 196 頁
... 主義的現代建築提升到宗敎層次。幾次演講,不甚動人,但他的文章卻簡短有力,
發人深省,我回國後,譯出他的幾篇當時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大師是路易士,康〈 1X218 1.
1^。我在普林斯頓聽過他有生命的建築.

 第 200 頁
一部分,到今天,西風東漸,面對西洋畫風的強力侵襲,我們沒有招架的力量,也不在美術
上也有同樣的問題,國畫與書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成爲中國文人生活的世紀。而此一
問題已探討了近一個世紀,並沒有答案。風潮;但是這些東西在改革派看來,是食古不化 ...
第 201 頁
... 再不著形跡地反映在現代建築上。所以在當時,有人問我傳統與現代化問題,我的
回答就是暫不考慮。在東海時,這兩條路,我是分頭走的,一方面在設計新建築上推廣
合理的設計方法;一方面則主張古建築的保存,維護古老的風貌。可是在美術界的幾個
朋友, ...
第 202 頁
數年間,只見過三、四次,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說,他也毫不介意。該中心完成後也
從善如流的縣長,在那個時代就有這種心胸廣闊、光明正大的地方首長。我與他相處妨
。我們轉到在孔廟不遠處八卦山下的一個球場,就很快定案了;我從來沒見過這樣郊的
一個 ...

第 207 頁
設計墾丁活動中心由於是以民俗村爲基本構想,就必然是使用現代技術來復原傳統
建築了。我就沿海岸線劃了幾個方格,把一條道路直對靑蛙石,在這樣的架構上組合了
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三落院等,再復原了幾座已消失的古建築,就形成一個頗像樣
...
第 208 頁

  第八章巧思^藝術建築 3 8 假我去探望在美國的中行,安排了
一個集會,與幾位年輕朋友聊天,談談我硏究風水我與必立相識是在美國洛杉磯內弟蕭
經家裡。他們是留日時期的好朋友,那年暑生的推薦,得到《聯合報》系王惕吾先生的
全力 ...

到台南藝術學院看我,才把這個感覺吿訴我。他原希望與我合作爲南投縣做點事,沒心
後,才覺得有了方向,一直希望與我見面。而一直到十年後的一九九九年春,他來深景觀
大師 201 ! 38 先生於八〇年代應邀來台,南北走一趟,只有在看到墾丁活動中.

 第 210 頁
... 處山巒層疊,頗合乎風水吉地之自山谷中回來,我表示以當時的情況,面積甚大,爲
農田與水果樹所覆蓋,建造假。當時自新埔進入山谷,極費周章。點建個小小的集會用
的建築,也許可以在附近弄幾間竹籬茅舍,讓高級職員來此度息的地方;在各方協助下,
找到 ...

 第 215 頁
南園完成的那一年,也就是我一生主要的事業,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一期準備開館的
那一年。我怎麼會去籌劃博物館呢?這要自我離開東海大學說起。我在東海服務,出國
前爲三年,回國後是十年,其中有一年是到美國加州科技大學去敎書。前半段在敎育、 ...
 第 216 頁
所以那幾年,我利用空閒在《聯合報》上寫了不少文外來者的身分領導他們,實在無發揮
的空間〖中興沒有建築系,其都市計畫硏究所在部不睦,同仁間勾心鬥角,學術水準不
高,地處台中,要請好的敎授又不容易。我以當時的中興大學是很保守的,仍以農學院爲 ...

第 218 頁
 第九章擘畫^學術展館^ 8 組合,而當時陳敎授辦的一份《自然》
雜誌,幾乎每期都談科學博物館。從自然科學隱約可以看出陳敎授的影響力:三個
博物館分別由中興、成大、海洋學院負責籌劃的不了這些問題,在敎育部官員的心目中
,可能 ...
第 219 頁
 博物館開始,就,是從中興開始,也就是要陳敎授打頭陣。施啓揚打電話給我,要我
擔任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籌備處主任時,說明可以請陳敎授協助規劃。我並沒有立即
答應,但立即表明要我承擔責任,我就要做主。他說那是當然。我在建築上已小有成就,
而且 ...
 第 225 頁
 經過籌備處同仁多次的商討,顧問委員會的審議通過,工作的方向有了一個輪廓,不出
四個月,就有了建館的哲學理念,有了闡釋的目標,及涵蓋的科學領域。

建館的總主題是「與自然」。建館的三個闡釋範圍是: 1 .萬物之靈的人類 1 ,對人類
軀體與心靈的闡釋。 2 ^偉大的自然界, ,對自然界與自然現象的闡釋。 1 與自然的
和諧關係:對與自然關係的闡釋。這是經多次討論,由我整理寫下來的。這樣的內容 ...

 第 228 頁
籌備期的展示結合部分數理科學,部分天文氣象,合稱科學中心的原因。不將計就計 ...
這就是把第一歡的,可是本不應設在自然科學館,應設在科工館才是。然而旣然是 ...
就把他最早的科學館的構想說出來了,希望可以讓學生學到基本的科學原理。君山來 ...


 第 230 頁
回國前到日本看了五藤的演示,其效果不及西德,但與東德相到舊金山去看科學院
博物館的毛利生〔 203.15 〕星象儀。這是戰後自創,後來由東德與西德星象儀的故障率
幾乎接近於零。比兹設備的效果。在表演星象動作的時候,居然無法啓動,證實了日本
人的 ...
 第 241 頁
我在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大會上査詢了幾位英國專家,知道他受到英國同行的尊敬,是
英國五位皇家設計師之一。我如約到他在倫敦北區的家裡,就知道他是我要找的人了。
在他的客廳兼辦公室裡,陳列了他設計的各種 243 得很滿意。第一一期的 
第 247 頁
... 不甚合理的設限了。這塊地甚小,台中市政府可以出得起錢購買,可是省政府的地政
處反對。反對的理由是,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的土地依法只能賣給使用土地的博物館,市
政府沒有權力購買,而市政府不可以出錢爲博物館買地。這是死結。國有財產局的官員 ...
第 255 頁
若照原定計劃請精工舍做水鐘,必然會受到中國的科學由日本人復原的譏諷。我衡量
一下時間,決定自行 ... 我放棄日本人的計畫,原因之一是在該計畫遇到學者挑剔的
時候,負責硏究的日本京都大學的學者,像縮頭的烏龜,不敢拍胸脯。我對他們失掉了
信心。

第 262 頁
事實上,藝術學院與其他大學在性質上完全不同,它是天才敎因爲台南有愛好西樂的
傳統,我向他建議設立一所音樂學院。可是他不贊成,而且強我當時的看法,實在覺得
烏山頭離開城市太遠,成立藝術學院有脫離社會之嫌。他要我以藝術大學的規模去
構思。
第 263 頁
因爲在歐洲,藝術學院都是單科學院,如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等爲主,亦有應用藝術學院
之類。大陸沿襲了俄國的制度,也都是單科學院。美國的藝術專業敎育比較自由,但在
東部,仍然以歐洲的單科制度爲主,如紐約有名的朱麗葉音樂學院。在西部,才有少數 ...
 第 268 頁
台灣,敎育部的學審會很保守,他們只承認博士學台灣的藝術敎育上,有一個問題
一直困擾著大家,使創造性學科找不到優秀的敎大學敎師資格認定有與文理科博士
學位相近似的資格,其成績優異者,可以在藝術學院敎書。性藝術頒授美術碩士〈 2 ?



第 283 頁
 ... 一天,我外出參觀古建築,回來時她已昏迷,住進港大的瑪利醫中行的意外是在香港
發生的。我在香港大學建築系敎書的學生王維仁,爲我安排妻之痛.


爲了排除痛,我努力從事學校的籌劃工作,常去敎育部與郭部長商討設校的細節
。女兒回來陪了我一段時間,兒子更休學在台陪我,處理中行過世後的事務,使我的
逐漸平復。八十五年一一月,行政院通過我的設校計畫。第一年成立四個硏究所、 ...


第一年成立四個硏究所、一貫制音樂系,雖把郭部長請到會場,也沒法說服行政院的
官員,因無法源而被擱置。我第一次感受到政府官員對「法源」觀念的固執。我認爲法律
是用來限制某些不適當的行爲,或用來作爲編列經費的依據。法律未規定者應該用
命令 ...

第 285 頁
我就請他與我一起切蛋糕,慶祝台南藝術學院這値得紀念的一天。我一直懷念這樣
素樸的學校生活,回憶師生在泥濘中共同成長的日子。陳縣長是台南藝術學院的眞
朋友。除了前文提到他一上任就去科博館看我之外,他支持我們不遺餘力。後來爲了在
學校 ...
 第 286 頁
前文說過,我去東說到這對金鳳凰,是另一段故事。有鳳來儀面的一對金鳳凰,已經在
陽光下閃著動人的光輝了。了附近村落的幾位太太爲我們煮飯。這時候,中央廣場尙在
施工,可是圖書館大樓正勵大家以學校爲家,建立一個第一流的藝術學府。這裡也是師 ...


第 287 頁
在主建築的正面與天際線相接處,做金鳳一對,以示「有鳳來儀」,以象徵本校師生的高
尙情操。下以唐草襯托。正門立一石坊,刻唐式天王,門廊兩側飾以磚雕。廣場地面則以
漢鏡鳳凰圖案飾之。都直接與建築相結合。按文建會的規定,委託創作要經過評選, ...

 第 298 頁

第十三章撫拓^有情歲月^ 8 自意大利北部搭車回到法國,在
巴黎附近訪問鄰近的鎭市,蒐集哥德大敎堂的資所看的幾乎都是詩情畫意的中世紀的
天成之作。雖然寂寞,卻感到心靈的充實。〈 7521 ^〕的幾個美麗的小城。經佛羅倫斯到
...

 中行必須回美工作並照們合作花了一個多小時拓印了一張,至今仍懸掛在台南藝術
學院的辦公室裡。我們自蘭、自德國進入北歐。經魯比克時,在一座小敎堂裡發現一只
大型的紀念性銅版,我發,訪問上次沒有走過的地區。中行自舊金山前來會我,我們自
英國 ...


 第 301 頁
 憂心文化轉型在當時我確實很憂心台灣的文化。七十年前後,十項建設完成,台灣
正進入經濟快速發展期,可是轉變期間,文化的不適調症已提前來臨。首先我憂心的是
農村文化的敗壞。質樸的、傳統的、純眞的農村受到新財富觀念的影響,價値觀產生 ...



傳統的儀典中固然有些迷信的成份,如乩童等,但基本上是民俗藝術爲主的活動。這
時候,脫衣舞孃、電子花車等市街上的三流文化取代了民俗藝術,令人痛心。在鄉下,
色情之猖狂超過市區。另外,我感覺到都市中一直設法建立起新的秩序。違章建築氾濫 ...
第 304 頁
漢寶德回憶錄 漢寶德. 漢簧德的古玩興致:唐'陶馬。漢賣德拍攝的宋銘雕塑作品。 305
文化有了深層的認識。這時候. 第十三章撫拓^有情歲月^
第 305 頁
接觸古玉使我了解了古代中國文化中精緻的一面,了解了古人的思考與審美的觀點,
甚至了解他們的空間觀念,我開始有探究古文化形式美學的打算。有朝一日,如果有閒
有錢,我要寫一本中國形式美學的書,以補今日學者硏究的盲點。 書法是中國第一藝術, ...
第 306 頁
我自從進入大學以來就沒有寫過毛筆字了,把他的話視到上海去闖天下的登琨艷,於九
〇年代初開始帶些大陸的紙筆來,要我練習毛筆寫書法修養心性看來,只有書畫才是
他們的藝術。有一套邏輯,對其推演不加理解,是無法掌握中國文化的全面的。因爲自 ...
第 308 頁
 第十三章撫拓^有情歲月^ 8 幾年之後,我還是耐不住寂寞,決定
排除萬難,再度結婚。在這期間,在董陽孜再度結婚女性,與她們建立可以談心的朋友
關係,是不可能的。女性之間有排斥性。間,即使只是一般的來往,不涉感情,也要有固定
...
第 309 頁
孫校長以淸廉聞名,返休後就靠寧瑜以微薄的薪水養家,並以自己的勞力侍奉,已一一
十餘年。寧瑜面貌淸秀,思想敏捷,心智細密,待人以誠,勤奮負責,是學校裡很受歡迎的
老師。在忙碌中不忘讀書,所以能升任爲副敎授。爲了父母,她原不打算結婚了,可是在
...
第 313 頁
我在台南藝術學院退休,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些同仁聽說了,一定也要爲我辦
一次惜別會。我固辭不獲,就在我尙未離校前的一月一一十日到台中赴約,他們安排在
吳俊賢技士開的飯館裡集會,場面十分溫馨,他們知道我的懷錶失靈,就送我一只近似
的, ...
 我感受到同仁們對我離校的依依之情,他們爲我收拾行李,在台北、台南兩個
辦公室中及台南宿舍裡,整理了幾十箱的書籍與雜物。到了我離校的時刻,他們鋪了紅
毯,列隊送我出門。有些同仁紅著眼送我上車,使我受到很大的感動。寧瑜陪著我,也
感受到 ...


最近幾年,他因在生意上被騙,只好滯留上海。但也賣了房子,慢慢還淸債務。可是正
因爲如此,在彼岸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開始有所發展。他在台灣仍保留了辦公室,就在
民生社區我家的附近。其中主要的一間,面對院子裡的荷花池,是爲我保留的。因此我
...

 第 317 頁
一九六一 I 年,創《建築》雙月刊,虞曰鎮為發行人,胡宏述為社長。寫發刊辭〈我國當前
建築之自覺運動〉。 0 譯雷德《雕刻之藝術》,大中國出版。 I 九六三年,寫首篇古蹟保存
之社論。 V 為陳其寬先生設計高雄基督教新村。 I 九六四年,留美,於柏克莱停留兩個
月, ...


 第 318 頁
初會詩人瘂弦於普大。,遇吳德耀校長於普大,承邀回國接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
研究佛教建築空間,擭藝術碩士學位。,擭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支援,經加拿大,過歐洲
旅行。,年底,開設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與潘有光,漢寅德合作。第一個業務為一小型廠房, ...
第 319 頁
 救國圑台中總幹事王生年邀請設計台中育樂中心建築,為回國後第一座正式
建築之設計,開始了與救國團合作之關係。



1970 中心診所擬成立財圑法人,張院長邀設計忠孝束路該院新廈,是國內開放
院落空間為公共空間之首例。,出版《合理之設計原則》譯本,介紹現代設計之方法。,冬,
政府推薦去西柏林參加研討會一個月,考察德國都巿發展產生之弊端。九七 I 年,辭《 ...

九七 I 年,辭《建築與計畫》編務,創《境與象》雙月刊,自任發行人。^初識高信疆夫婦。夏
鑄九來校為助教,參與《境與象》編輯。,出版文集《建築的精神向度》。,台北縣土木課長
來訪,邀約調査林家花園古蹟現沉。九七一|年#秋,代表東海大學去韓國參加基督教
大學教育研討會。,開始寫副刊文章,受高信疆邀約,以「也行」筆名寫專欄於《中國時報 ... ...

 第 320 頁
秋,應聘去美加州科大教書。,為東海大學建築系新系館構思。,舂,接受基督教聯合
董事會支助,去倫敦大學研討都巿發展三個月,與林將財同班。,返國,設計溪頭救國團
青年中心。以木屋與杉木林相協調,次年完成,一時備受大衆喜愛。,進行彰化孔廟之
研究與 ...


第 322 頁
委託宗邁建築師事務所進行科博館第一期之建築設計。和美道東書院修復。林家花困
修復工作開始。完成救國團台北學苑、花蓮學苑。完成彰化縣文化中心,得建築師雜誌
獎。完成救國 8 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開始設計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進行大台北 ...

開始設計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進行大台北華城之住宅設計。完成科學博物館
經營管理計畫。出國訪二期設計師。科博館第一期發包,六月動工。開發國內第一個
電腦益智展示系統 0 與英國皇家設計師葛登納簽約,進行二期展示之設計。澎湖青年
活動 ...


 第 329 頁
0 十月率師生去敦煌,可凡與焉,途中看法門、麥積山。到蘭州看炳靈而昏迷住院。
奮起完成旅程,為敦煌莫高窟之美所動。 0 年底,兒子漢述祖與高慧真訂婚。 0 《認識
中國建築》出版。 0 到巴黎,看其新博物館展示設計;到德國,看媒體藝術展示;過科隆, ...


第 331 頁
V 應邀偕事瑜去南京博物院,慶新廈開館,有新氣象。既去上海,宿瑞金賓馆,登琨艷等為
我慶六十五歲生日。 0 為南投免费設計臨時辦公室為未來辦大學之用,縣長不用,體驗
地方政治之奥妙。 0 參觀貝聿銘之 21110 美術館。看崴山紅葉。 0 校內聘審會中, ...


訪米蘭美術學院、威尼斯院、巴塞隆納大學,參觀畢爾包古根翰美術館,到英國訪倫
大 001&31111 院,到肯特訪 223812 - 0 院,轉比利時布魯塞爾拉布萊院。 I 九
二一地震,談南投再發展計畫,地方阻力多,未入手。 0 應邀去馬來西亞演講,看麻六甲
...

第 341 頁
從自然科學博物館到台南藝術學院,他的使命感構築了人文與科技的事業:從溪頭活動
中心到南園的建築設計,他走出個人獨特的建築風格之路:從《百葉窗》創刊到如今的
專欄寫作,他一秉文人情懷,針砭俗世弊病閱讀漢寶德,除了一窺建築世界的堂奧,更
體會 ...



演講

中國建築文化講座  作 者: 漢寶德 著出版社:台北:聯經??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06-1-1 

建築是技術、藝術與人生的綜合。建築物雖然是實體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卻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為它不但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技術與科學水準,那個時代的精神,當時的審美觀念,而且忠實地記錄了當時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  建築是生活的舞台。人生離不開建築,大部分具有精神價值的物品都以某種形態連結在建築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藝術品,如果沒有建築空間的架構為基礎,就顯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輝,而論為美麗的古董。中國建築在本質上是一種人生的建築。中國建築是以人為主的,是沒有理論的人本建築。簡單地說,中國文化在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純樸的精神,把建築看成一種工具,一種象徵。中國人從來沒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築,造成式樣的改變,卻也不受建築傳統的過分約束,常適度地預以修改​​。因此中國建築幾千年來,就順著中國文化的漸變而漸變,它忠實地反映了中國人的過去;知識分子怎樣在世界上求心靈的安頓,統治階級怎樣展示其權力的象徵,殷商巨賈如何追求生活的逸樂,都能表現在簡單而幾近原始的建築空間架構上——這真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蹟。 

簡介這不是一部中國建築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於寫一部中國建築史,而是從文化的角度切入,對中國建築進行深度省思。作者根據多年來對中國建築梳理、研究的成果,給予文化上的詮釋。通過對中國文化特質的了解,更深刻地認識中國的建築,更生動地欣賞中國建築空間中包容的生活。從建築與文化的交互對照中,把握中國建築的意義與價值。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漢寶德,(1934--) 建築學專家。 1934年生於山東日照。1958年自成大建築系業後,留校任助教。 1961年轉任東海大學建築系講師。 1964-67 年赴美取得哈佛大學及普林大學碩士學位後,返國接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接掌建築系的十年間,調整建築教育課程與國外主流的體系同步,培育眾多建築人才,在國內外均有傑出成就。  1977年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1981年起轉任公職,擔任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續接任館長;投入科博館十五年間,始終秉持遠而廣的視野及對品質的堅持,成功地跨越了島內長久以來理念與執行之間的鴻溝,為島內的博物館及文藝事業樹立了嶄新的典範。 1995年7月又接任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至2001年2月在校長任內退休,正式告別二十的公職生涯。現為"總統府國策顧問"、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歷年來的建築設計作品有洛韶、天祥、溪頭、澎湖、墾丁的青年活動中心,"南園"聯合報員工休假中心、彰化縣立文化中心、"中研院"民族所等。著作有《建築的精神向度》、《建築、社會與文化》、《明、清建築二論》、《斗拱的起源與發展》、《為建築看相》、《域外抒情》、《鹿港古風貌之研究》、《建築與文化近思錄》、《金玉緣》、《認識中國建築》、《風水與環境》、《風情與文物》、《科學與美感》、《不耐平凡》、 《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等,譯有《雕刻的藝術》、《合理的設計原則》、《文明的耀升--人類文明發展史》等書。曾先後投入建築教育、建築設計、古蹟修護、博物館經營等領域。在每一工作中,均為島內當時的現況帶入了新的觀念,並付諸實行,為其後島內的專業領域奠定較宏廣的根基。東海建築係是如此;中國傳統建築的研究如此;科博館及南藝的創設更是如此。堪稱島內文化界少有的"學者兼實行家",對島內的建築及文化發展有相當長遠的影響。編輯本段目錄  序  第一編 中國的建築與文化  第一講 建築文化的基礎  建築與文化的關係  包裝的原始文化  生命的建築  人本的精神  務實的觀念  結語第二講自文化看中國建築的三個段落  中國的古典時代  中世紀,佛教支配的時代  近世期,俗世文化支配的時代  第三講 中國人的空間觀  單純的文化  棒棒文化  軸線也是一個棒棒  平面文化  正負的空間觀  第四講 古典中國的空間課題  單與雙  方與圓  簡與繁  第五講 文字、文學與建築  價值的意會  語音的暗示  形通意同  文學的空間意象  文學中的空間觀念  第二編 認識中國建築  第一講 人生的建築  宗教情緒談薄  家族至上的觀念  現世主義的生活  第二講 自建築看文化  建築的空間  建築的形式  建築的結構[1]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建築大師漢寶德對美別有體悟,他的書法自成一格,近日舉辦第一次書法展。 記者王忠明/攝影
漢寶德擁有一個稀有的姓。「漢」和他本人散發的氣質極為貼切,漢寶德卻說,這個姓老是讓他被誤認為是旗人(滿洲人有漢旗)、蒙古人;寫專欄時,甚至被認為是外國漢學家。大家似乎認定,如果是漢人就不必在姓氏上表明。

「也許我的姓與眾不同,使我老覺得自己很特別。所以從小時候起,就不喜歡人云亦云。很妙的是,在意見上,我永遠是與眾不同的少數。」

漢寶德一輩子都在做「與眾不同」的事:念建築系時,同學專心畫圖,他卻熱中辦雜誌、寫文章;擔任東海建築系系主任時,他把台灣建築教育系統整個轉了彎。

漢寶德喜歡收藏古玩,尤其是古玉。 本報資料照片
他收登琨豔為徒的故事,也是建築界津津樂道的傳奇。只憑一張用毛筆寫的求師信,漢寶德便收了只有農專學歷的登琨豔做「入室弟子」,他把他帶到家裡,從畫圖一直教到做人處世。這是中國那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學徒制,在現代社會絕了種的。

漢寶德喜歡收藏古玩,尤其是古玉。每次採訪結束,他總會從身旁的抽屜、櫃子掏出一兩個古玩,細細把玩,露出癡迷的表情。

漢寶德就像這些古玉,流動著一種溫厚的貴族氣質,彷彿從另一個年代走出來,學生姚仁喜形容他「整個人泡在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他應該是出身世家大族吧?

「我是標準的鄉下人。」漢寶德是山東日照縣皋陸村人,八歲跟著父母逃來台灣。漢家經商,卻訓令子孫要做讀書人。他到現在還記得,老家門上的紅色對聯永遠是八個字:「耕讀為業,勤儉持家」。亂世中連守著一畝田也是奢望,那個「讀」字卻掛在漢寶德的心門上,一輩子都沒摘下。

「如果我生在和平的盛世,也許會成為小說家。」對漢寶德來說,建築是一場意外。

在鄉下時,漢寶德常陪伴在寡居的三祖母身邊,聽她講大家族的勾心鬥角,小小心靈就發現人性的複雜,「這使我從讀小說以來,就有寫小說的打算。」漢寶德愛看雜書、作文常拿滿分,考大學前,老師也都認為他該選文史科,漢寶德卻猶豫了。

逃到台灣的漢家兩手空空、食指浩繁。漢寶德身為長子,雖然父母思想開明,他卻自認對家計有責任。

責任最後戰勝感情,他臨時決定報考陌生的理工組,就這樣糊里糊塗進了台南工學院建築系。

【2009/02/13 聯合報】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