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理解這場被喻為「新軸心國」的豪華派對,一位資深中國通的戲劇化逆轉,以及他的兩本書,提供某種獨特視角。我講的是陸克文(Kevin Rudd),活躍澳洲政壇近30年,兩度擔任總理,期間不乏爭議,目前是澳洲駐美國大使。陸克文自小對政治產生興趣,大學主修中國歷史與文學,曾來台灣師大學習中文。他在澳洲駐北京使館工作時,專責分析政經形勢,撰寫多份有關「改革開放」的報告,對於中國發展充滿樂觀。後來,陸克文一度在政界失利,轉戰商界,專門遊走媒合澳洲公司,前往中國發展。首次出任總理期間,陸克文曾為中國人權問題辯護,澳媒諷刺他是「中國駐澳大使」。他上任後,退出美、澳、日、印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轉與中國交好;又與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澳洲簽訂鉅額貿易協定,進一步強化「親中派」形象。下台後,他甚至註冊微博帳號,且常在中國電視節目曝光。第二任總理生涯短命結束,陸克文以「中國通」身分在全球演講,曾斥責「中國崩潰論」是無稽之談,堅信中國會成為世界強權,那是2015年。然而,隨著習近平執政進入第二任,並修憲延任,陸克文逐漸改觀。先是2017年,他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博士,以習近平為主題,運用熟悉中文的優勢,大量蒐集第一手資料,深入研究習近平的性格與世界觀。他一前一後寫成兩本書,一是2022年《可避免的戰爭:美國與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有中文版),認為美中衝突的風險急遽升高,應建立「可管控的戰略競爭」,雙方必須設置紅線,避免引發熱戰。2024年的《論習近平:習的馬克思國族主義如何重塑中國與世界》,直指習的意識形態信仰:政治走「列寧左派」,經濟走「馬克思左派」,外交走「民族主義右派」,三線並進,形塑他的統治風格,以及區域霸權的野心。因此,陸克文轉而鼓吹西方國家必須嚴肅面對,在台海推動軍事、外交、經濟、科技多面向的「整合式威懾」,避免中國誤判,同時管控紅線,以防擦槍走火。三年前,陸克文接受《天下》書面專訪,就強調:「我們必須清醒認知到,(美中)追求短中期關係穩定,以及為了長期衝突做準備,是兩件事。習近平為了必要時武統台灣而做好長期軍事與經濟準備,這點是不會改變的。因此,最有效避免衝突的方式,就是美國與盟友、台灣,必須建立一套政治、經濟與軍事上的有效嚇阻戰略。當然,雙方建立管控競爭的框架,仍然是最重要的。」出任駐美大使後,陸克文持續倡議,去年在美國海軍學院、今年在陸軍戰爭學院,不斷強調「戰略嚇阻」的重要性,並逐條列舉共軍近年在台海的「灰色地帶作戰」:「我們若將中國對臺灣的灰色地帶脅迫行動的大多數指數,放在一張圖表上,在過去的幾年裡,它將看起來像一條45度線,無可避免地攀升。」陸克文強調,台海一旦爆發戰爭,對全世界都是一場災難。但他也認為,中國軍事硬體快速提升的背後,軍隊腐敗與採購弊端、缺乏實戰經驗尤其協同作戰能力,加上習近平不信任高階將領,不斷人事清洗,反映解放軍戰力仍是巨大問號。因此,美國與盟友必須在印太地區強化軍備、提升軍事預算,才能嚇阻中國,「透過持續的軍事、經濟和技術實力,實現可持續的和平。」以上是陸克文的觀點,如今,習近平的「朋友圈」,必定讓西方國家加深警惕,正如《紐約時報》統計:25個領導人出席閱兵的國家中,只有7個國家被「自由之家」評為自由或部分自由。「凸顯中國作為世界領先的威權國家,對專制統治者的吸引力。」最後,截圖來自《天下》製作的數位專輯:「圖解中國野心:中國93閱兵,新三巨頭現身!」網頁簡潔,資訊密度飽滿,從外交、軍事、地緣政治,快速解讀這場瘋狂派對的意義。(非訂戶可看)對我而言,習大大的搖滾派對,彷彿重溫經典電影《奇愛博士》的3D數位修復版。
如果,你想理解這場被喻為「新軸心國」的豪華派對,一位資深中國通的戲劇化逆轉,以及他的兩本書,提供某種獨特視角。
我講的是陸克文(Kevin Rudd),活躍澳洲政壇近30年,兩度擔任總理,期間不乏爭議,目前是澳洲駐美國大使。
陸克文自小對政治產生興趣,大學主修中國歷史與文學,曾來台灣師大學習中文。他在澳洲駐北京使館工作時,專責分析政經形勢,撰寫多份有關「改革開放」的報告,對於中國發展充滿樂觀。
後來,陸克文一度在政界失利,轉戰商界,專門遊走媒合澳洲公司,前往中國發展。
首次出任總理期間,陸克文曾為中國人權問題辯護,澳媒諷刺他是「中國駐澳大使」。
他上任後,退出美、澳、日、印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轉與中國交好;又與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澳洲簽訂鉅額貿易協定,進一步強化「親中派」形象。
下台後,他甚至註冊微博帳號,且常在中國電視節目曝光。
第二任總理生涯短命結束,陸克文以「中國通」身分在全球演講,曾斥責「中國崩潰論」是無稽之談,堅信中國會成為世界強權,那是2015年。
然而,隨著習近平執政進入第二任,並修憲延任,陸克文逐漸改觀。先是2017年,他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博士,以習近平為主題,運用熟悉中文的優勢,大量蒐集第一手資料,深入研究習近平的性格與世界觀。
他一前一後寫成兩本書,一是2022年《可避免的戰爭:美國與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有中文版),認為美中衝突的風險急遽升高,應建立「可管控的戰略競爭」,雙方必須設置紅線,避免引發熱戰。
2024年的《論習近平:習的馬克思國族主義如何重塑中國與世界》,直指習的意識形態信仰:政治走「列寧左派」,經濟走「馬克思左派」,外交走「民族主義右派」,三線並進,形塑他的統治風格,以及區域霸權的野心。
因此,陸克文轉而鼓吹西方國家必須嚴肅面對,在台海推動軍事、外交、經濟、科技多面向的「整合式威懾」,避免中國誤判,同時管控紅線,以防擦槍走火。
三年前,陸克文接受《天下》書面專訪,就強調:
「我們必須清醒認知到,(美中)追求短中期關係穩定,以及為了長期衝突做準備,是兩件事。習近平為了必要時武統台灣而做好長期軍事與經濟準備,這點是不會改變的。
因此,最有效避免衝突的方式,就是美國與盟友、台灣,必須建立一套政治、經濟與軍事上的有效嚇阻戰略。當然,雙方建立管控競爭的框架,仍然是最重要的。」
出任駐美大使後,陸克文持續倡議,去年在美國海軍學院、今年在陸軍戰爭學院,不斷強調「戰略嚇阻」的重要性,並逐條列舉共軍近年在台海的「灰色地帶作戰」:
「我們若將中國對臺灣的灰色地帶脅迫行動的大多數指數,放在一張圖表上,在過去的幾年裡,它將看起來像一條45度線,無可避免地攀升。」
陸克文強調,台海一旦爆發戰爭,對全世界都是一場災難。
但他也認為,中國軍事硬體快速提升的背後,軍隊腐敗與採購弊端、缺乏實戰經驗尤其協同作戰能力,加上習近平不信任高階將領,不斷人事清洗,反映解放軍戰力仍是巨大問號。
因此,美國與盟友必須在印太地區強化軍備、提升軍事預算,才能嚇阻中國,「透過持續的軍事、經濟和技術實力,實現可持續的和平。」
以上是陸克文的觀點,如今,習近平的「朋友圈」,必定讓西方國家加深警惕,正如《紐約時報》統計:25個領導人出席閱兵的國家中,只有7個國家被「自由之家」評為自由或部分自由。
「凸顯中國作為世界領先的威權國家,對專制統治者的吸引力。」
最後,截圖來自《天下》製作的數位專輯:「圖解中國野心:中國93閱兵,新三巨頭現身!」
網頁簡潔,資訊密度飽滿,從外交、軍事、地緣政治,快速解讀這場瘋狂派對的意義。(非訂戶可看)
對我而言,習大大的搖滾派對,彷彿重溫經典電影《奇愛博士》的3D數位修復版。
Why the Australian Ambassador Deleted Tweets Critical of Trump
The envoy, Kevin Rudd, said that he had removed the posts “out of respect for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But it was a sign of broader anxiety over Donald J. Trump’s return to power.

這一期的日文《文藝春秋》,有杉本Ryuko 訪談沈棟,《習近平失政的証明》,批評大陸目前的狀況之外,也說習包子,現在清洗軍隊內部都還忙不完,沒有本事來打台灣。

On Xi Jinping
How Xi's Marxist Nationalism is Shaping China and the World
Kevin RuddArgues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China's ideological worldview under Xi Jinping compared with previous ideological orthodoxies under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
Summarizes Xi's worldview as a new form of "Marxist-Leninist Nationalism"
Explor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changes in China and changes in the Chinese politics, economic policy, and a more assertive foreign policy
Written by one of the leading Western commentators on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Ben Chen
“What does Xi Jinping actually believe? And what are his plans for China’s and the world’s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China’s New Marxist Nationalism—Defining Xi Jinping’s Ideological Worldview
⋯⋯
「中共歷來重視意識形態,習近平也不例外。因此,我們也該這樣做了。本書旨在透過解密其內部馬克思列寧主義論述的複雜密碼語言來了解黨如何進行內部溝通。」
最後兩章的標題是:
習近平走回意識形態治國,對中國社會所造成的成本?
習近平之後的中國?
他本人說:this book is a harder read.
不期待能夠討好一般的讀者。
這個,大陸同胞和台灣人都可以好好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人用心(隨時有被抓的心理準備)來寫,應該可以寫得比陸克文更好。
Kevin Rudd
前澳洲總理陸克文,
這星期剛上架的新書:談習近平
內文有400頁,
在Asia Society 新書發表會,有orville schell(夏偉)參加
On Xi Jinping - Kevin Rud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global.oup.com › on-xi-jinping-9780197766033
An authoritative account of Xi Jinping's worldview and how it drives Chinese behaviour both domestically and on the world stage.
On Xi Jinping: How Xi's Marxist Nationalism is Shaping China and the World
Book by Kevin Rudd
The Avoidable War: The Dangers of a 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 Hardcover – 2022年 3月 22日
作者 Kevin Rudd (Author)
查看所有格式和版本
A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would be catastrophic, deadly, and destructive. Unfortunately, it is no longer unthinkab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the world’s two superpowers, is peculiarly volatile. It rests on a seismic fault—of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historical grievance, and ideological incompatibility. No other nations are so quick to offend and be offended. Their militaries play a dangerous game of chicken, corporations ste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igence satellites peer, and AI technicians plot. The capacity for either country to cross a fatal line grows daily.
Kevin Rudd, a former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who has studied, lived in, and worked with China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is one of the very few people who can offer real insight into the mindsets of the leadership whose judgment will determine if a war will be fought. The Avoidable War demystifies the actions of both sides, explaining and translating them for the benefit of the other. Geopolitical disaster is still avoidable, but only if these two giants can find a way to coexist without betraying their core interests through what Rudd calls “managed strategic competition.” Should they fail, down that path lies the possibility of a war that could rewrite the future of both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