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的人與書 (89):
2013.6.5 到帕米爾(新疆菜)之前,買兩本二手書,方便等菜時打發時間--該店店員不錯,還有兩張織毯當掛物 。
黃英編《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涂翠花譯,台北:前衛,1994
因有一篇談""西川滿"備忘錄"而買它。
另外一本有夾報,有趣而買它 。
程石泉《哲學‧文化與時代》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組,1981
書內夾一張報紙:
《東海大學校刊‧第230期》1990年6月15日內 (隔周發行,本期4版)
感想很多,譬如說, 幾年前參加一次展覽會,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的主管談其計畫。後來發現他們有的書是與"南天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 。1981,程石泉先生72歲,他後來到東海大學任教 。
程石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维基百科-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程石泉程石泉(1909年-2005年6月18日),哲學家,易學家。江蘇灌雲人,祖籍安徽歙縣。 1931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哲學系,曾師從方東美和湯用彤、熊十力等 ...
程石泉先生研究室 - 東海大學
web.thu.edu.tw/arche/www/chenstudy.htmTranslate this page一代大哲 程石泉先生. 程石泉教授(1909-2005, Shih-chuan Chen, Emeritus,. Professor of Humanity & Oriental Civilization, Emeritus,. Pennsylvania State ...
東海的人與書 (88):
《東海大學校刊‧第230期》幾乎每篇都讀得津津有味,即使是有點教誨/訓戒味道的(大陸旅美學人單偉健等人於1989年12月參加"東海師生座談會",他們和梅可望校長被學生運用程序問題,冷落2小時,體驗"台灣民主".....。)
主題:驪歌聲起, 鳳凰花開--本校第32屆畢業典禮(17日、周日)....那年有5位博士, 都有簡介。其中,陳宇嘉博士2012年當選校友會會長。
這期,"退休教授"江舉謙有篇感人的文章《畫情‧恩情---感念美術系師生》。故事是1989年6月,美術系莊永旺畢業生贈江院長一幅(約5尺)"松菊石圖"。莊同學說:
我們一年級時,院長曾參加我們師生座談會,勉勵我們切實把握這寶貴的四年......今天特別代表全班送來這幅國畫.......
江老師有感自己的一番"說者無心"的話,卻被"聽者有意"地牢記工,由此可見:
作為一個青年學生,多麼需要老師的鼓勵和讚美!作為一個授課老師,多麼需要教之以道,愛之以方美!
江老師還說,他一生四五十年都從事教育的經驗......"今天......是我一句鼓勵的話的隆重回報。.......
我今天早上還在寫,我忘記1975年學校請那位作畢業典禮演講。也許這篇很可以當代替.....
東海的人與書 (87):蘇南洲
2023年10月14日是南洲七十歲生辰紀念日,我們深深的懷念他,也祝他在天上生日快樂。
最近「雅歌出版社」收集了三位學者關於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學術論文,編成《翻過那暗黑山嶺——二二八平安運動的願景與策略》一書,計畫於明年2月南洲安息四週年時出版,願上主悦納南洲當年憑「信望愛」所做的種種努力,也願上主賜福南洲深愛的台灣人民與土地。
「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初心是「無法把頭撇過去 」,選擇拒絕冷漠,與弱勢者站在一起;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採取的策略是柔性抗衡,幫助罪人走上義路。
正如詩人李敏勇的詩:「讓我們種一棵樹,不是為了記憶死,而是為了擁抱生。」「二二八平安運動」希冀尋求台灣社會的「真平安」,這是所有參與此運動者發自內心、見諸行動的盼望與祈願。三位歷史暨哲學學者,分別從「和平與正義」、「和解與公民運動」、「政治創傷與照顧」的角度,深度思考 「二二八平安運動」的精髓及其帶來的啟示。
「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初心是「無法把頭撇過去 」,選擇拒絕冷漠,與弱勢者站在一起;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採取的策略是柔性抗衡,幫助罪人走上義路。
正如詩人李敏勇的詩:「讓我們種一棵樹,不是為了記憶死,而是為了擁抱生。」「二二八平安運動」希冀尋求台灣社會的「真平安」,這是所有參與此運動者發自內心、見諸行動的盼望與祈願。
蘇昱璇
Happy 70th birthday to my dad, who kinda played the Taiwan version of “Sound of Freedom” 30 yrs ago…
感謝老公日前帶我去看「自由之聲」。
影前聰明貼心的老公認為,跟發展中國家有關的社會議題,會是我有興趣的電影題材;他的推測沒有錯,但殊不知開演不久,我才發現這對我是一部思親片。
爸爸在我們這年紀的時候,就曾經在台灣搶救雛妓。
雖然沒有跨國救援、坐船上島、深入叛軍叢林這些灑狗血的英雄橋段,爸爸帶著媽媽和我到隱身民宅裡的中途之家跟小姊姊們一起聚會、帶我在百貨公司門口發送「買雛菊、救雛妓」文宣(如圖)⋯對我仍是真實的記憶。除了舉辦溫馨活動,爸爸也以社會科學的思考,藉由連結旅館同業公會、推動立法等手段提高嫖雛妓成本。不久之後,因著台灣雛妓問題緩解,勵馨基金會轉型拓展工作範圍。
爸爸擔任勵馨董事的時間並不長,但過世時仍很快收到勵馨的慰問。一個人曾經的努力與貢獻,未必能進行量化評估或因果推論,但相信上帝在永恆中紀念。
謹以這段murmur,祝在天上的爸爸今天70大壽生日快樂🎂
#soundoffreedom
#自由之聲
2022.4.6
Haiying Peng──和蘇南洲。
南洲安息之後的第三個清明時節,不像往年春雨紛紛,反倒是藍天白雲,風和日麗。
紀念碑旁邊的流蘇經長年養護剪修,不僅枝繁葉茂,而且滿樹繁花,如雲似雪。
在花樹下紀念二二八受難者以及「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期望幫助受難家屬翻過暗黑山頭的南洲,心中感觸格外澎湃。
南洲安息後不久,遠在波士頓的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博士之長孫女,特別託台灣友人致贈一大盆清芬悠遠的蘭花,盆中插了一個牌子:
「敬愛的南洲,神之僕人英雄,為台灣人民盡力服務,走出黑暗,奔向光明。」
百朵蘭花在我們家客廳足足飄香長達三個月。
望著紀念碑前南洲起草的紀念碑文,我深知南洲不枉此生,他面對二二八的苦難,「就是無法把頭撇過去」,他回應上主的呼召和自己內在的良知,殫精竭慮,義無反顧,成就了可向歷史交帳的使命。
南洲一向喜愛流蘇的清雅潔白,有此花年年在紀念碑旁綻放,他應是十分欣慰吧!
298 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讀書座談
----(1953年10月14日—2020年2月27日)
2013.5?昨天在紫藤盧遇來看畫展的蘇南洲夫婦,他跟我們講許多西鄉隆盛(南洲)的野史。他們的雅歌出版社 (出版過陳映真的作品) 和《曠野》雜誌,可能有近30年的歷史。
Date: 2014-09-23 18:46
Subject: 曠野雜誌191期 季刊?正常情況應是雙月刊。
【曠野191期】2014年9-11月出刊
2012年11-12年出刊曠野雜誌166期 - 雅歌
試讀【曠野186期】2013年11-12月出刊的這篇: http://www.cap.org.tw/W/w-186-3.html
六○年代末期正值反越戰風潮高張、存在主義盛行的時代,也是我正逢大學聯考巨大壓力的日子,每天過著考試、K書、K書、考試……有如暗無天日的苦牢族,簡 直活脫一個行屍走肉的機器。只是在沉重的書包裡,總會不甘而偷偷藏著一本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每到苦悶至極之時,就偷翻他幾頁,算是苦牢裡的 放風,也是對暗日的最低度抗議。而這本《地下室手記》的譯者,正是後來人稱「老孟」的孟祥森,這是我與老孟的第一次「神會」。
後來,我到台中東海唸書,除了應付本科的課業要求外,更大量閱讀存在主義及相關的書,無論卡謬(如《異鄉人》)、沙特(如《自由之路》)、尼采(如《上帝 之死》)、梭羅(如《湖濱散記》)、赫塞(如《流浪者之歌》)等等的作品,只要書一到手就啃,其中特別喜歡丹麥作家齊克果的作品,如《死病》、《憂懼之概 念》、《恐懼與顫怖》的中譯本,大都是孟祥森翻譯的。除了老孟的存在主義譯作外,他寫的《幻日手記》、《耶穌之繭》當然也在我的書架之列,總的來說,孟祥 森是我最心儀的譯者與作者。
直到大學生活的下半段,我因住校期間組織讀書會又擔任學生刊物社長,受到教官及特定學生等黨特系統的關注,於是搬到與校園一牆之隔的「東海別墅」去住,雖說是所謂「別墅」,其實只是另類的學生社區,可以免於校方情治的無謂干擾而已。
在我畢業那年,東海別墅出現一新的活動景點,就是常常有一個高瘦的中年人「老孟」晃來晃去,也在租的屋子裡賣點書,也和學生有點互動,同時老孟也以輔大哲 學碩士的資格,在東海大學任教。至此,老孟於我,仍是「景點」,因為當時我一心一意只想完成畢業設計,實在無暇他顧,也無相識的機緣。
孰料有一天下午,老孟拉著一推車的左派書刊在東海別墅前排騎樓下擺賣著,遭到愛國愛黨的學生出面干涉,教官也來了,這時我正好路過,只見老孟正和愛國者拉 扯,我基於情義,就將擺在地上的每期《夏潮》雜誌各買一本以示支持(如今這些書刊仍在我的書房裡,捨不得丟),這是我和老孟的第一次「接觸」。
老孟那時當然是偏左的自由主義與存在主義者,後來與老孟在東海別墅的幾度來往,他也借過我幾本禁書,如《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等,可惜因我課業壓力甚重,未及多交,即告畢業離校,猶記得當兵時回東海,曾在老孟家借宿一晚,後來便失去音訊。
直到我退伍後才輾轉得知他在花蓮鹽寮,此時他以「孟東籬」為筆名發表作品,也偶爾和他電話聯繫,對於剛回台北上班的我,花蓮實在很遠。
記得在我新婚不久,有次實在很想去找他,便專程從台北開了一部二手車走蘇花公路,本來一路尚可,誰知一出清水斷崖隧道,便是傾盆大雨,而雨刷竟然就在這時 故障,根本無法辨視前方究竟是天?還是海?簡直嚇壞了,只有一路硬著頭皮、戰戰兢兢地開到鹽寮,真是難忘之旅,那時老孟的濱海茅屋只有簡單的廚房兼浴室和 起居的「媽媽間」。
有一天收到他的來信,說想在茅屋旁加建一間書房和高腳客房,缺錢希望朋友襄助,我徵得妻子同意,依其所期寄了一筆小款過去,聽他說理他這封信的朋友不多,我是其一。
再來我入台大唸研究所,有一次利用春假帶著妻子及襁褓中的女兒驅車環島旅行,最後一站便是到花東海岸公路上的鹽寮訪老孟,那時老孟的大牛、小牛尚幼,十分 靈動,我們在海邊過了幾天無憂的日子,成天撿石子,或與大牛小牛玩耍,或聽老孟彈琴,中餐白米飯配黃豆,晚餐黃豆配白米飯,有一、二餐混食了一些麵條,著 實是素透了,不但素面素心,還素胃素腸,沒幾天就受不了地逃回台北了,這是我到鹽寮訪老孟最後的一次,後來曾再訪,卻已人去屋空了。
後來老孟回花園新城時,經過台大偶爾會來找我,那時半工半讀的我時間較有彈性,也願意響應老孟的環保理念,和他一起騎腳踏車巡台北,他在台大唸農化的老二 小青也曾參加。當時台北河濱綠地尚無腳踏車道,我們以台北新公園為中心構想了六條路線,有新莊、南港中研院、淡水等幾個目標地,招來十幾個朋友一路戴斗笠 鐵馬行,擠在車水馬龍的市容中顯得頗是突兀而有趣,也上了《中國時報》的報導,可憐我們沒想到需要戴口罩,有人騎到半途就被汽機車的廢氣給薰昏了,結果六 條路線走了兩條,也就沒能繼續奮鬥下去。
一九八七年蔣經國過世不久,核四要復建,老孟興趣又來了,找我老遠跑去貢寮反核四,又隨他到台電大樓拉白布條抗議;一九八九年台大學生會事件,校方打壓學 生會會長羅文嘉,當時老孟年紀已五十二歲,他看不過去竟跑到台大校門口搞絕食抗議,我住在附近就去看他,他聽說有政治團體將要過去攪和,擔心壞了他單純的 為校園不受政治干涉的動機,也就很快地收攤上了我的車離開。
老孟頗有梭羅的反政府意識,特別是反國民黨意識,起因我不是很清楚,可能跟一九七二年台大哲學系事件有關係,他可能沒直接被牽連,但他的好友如陳鼓應、郭 松棻都出事了,他也在一九七八年幫陳鼓應競選立委,在台大民主牆寫大字報,這些都是聽老孟說的,我並未親眼見到,但我知道他極不願和官方打交道,也不報 稅,根本只想作個自由自在的化外之人。
他對體制的反抗是很天真的,很直觀的,又很堅持,但也都缺乏策略,不講究方法,充其量只能算是文人造反,聊以自表而已,很難成事,與我所受一環扣一環的建築訓練及思維完全不合,我和他只能做朋友,不能並肩作戰。
有一次他介紹施萊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43)的書給我,譯稿他已完成,想交給我的(雅歌)來出版,我看這本《困惑者的指引》內容不錯,就同意出 版,也想在經濟上對他有所幫補,可是他在「譯註」中又大大把施萊馬赫的有神論批駁了好幾頓,造成我的出版困難,有哪種書被譯者批一大頓還出版得了呢?究竟 是要讀者欣賞這本書還是反對這本書呢?但他不管,堅持要出版就要連他的「譯註」一起出版,這就是老孟的率性,當然最後這本書也就生不出來了。
老孟自小是天主教徒,後來卻很反基督宗教,一九八七年曾被載入我辦的《曠野》雜誌「出走檔案」專欄談他的信仰歷程,那時,他已不認同他自己翻譯的《愛的藝 術》作者E‧佛洛姆的有神論,也不認同齊克果的基督教信仰;不過他到晚年時告訴我:他還是認為這世界是神創造的,因為實在太奇妙了,靠演化是很難演化出這 麼美好的世界的,至於他所謂的造物主是誰?我就沒多問了。
一九九○年,我台大城鄉所畢業,旋即投入二二八平安運動,舉辦「二二八平安禮拜」,組織「二二八關懷聯合會」並擔任執行長,有近十年時間,我一個人同時帶 領三、四個性質不同的團隊,除二二八外還有都市改造及多重出版工作,其他兼著擔任董、監、理事的非營利組織不下十個,忙得像無頭蒼蠅,很自然地便與如閒雲 野鶴般的老孟也就少了聯絡。
其間我也曾試著聯繫,才聽說他搬到平等里,後來有次在師大夜市偶遇,手邊牽著一位沒見過的年輕女性,如此隨性的作派,讓我對把他當成哲學導師的印象有些錯愕,他看到我很高興,反倒不自在的是我。
最後一次見面是我到平等里去看老孟(也是唯一的一次),他帶我走過一條少有人煙的老溪圳,可惜體質過敏的我受不了蚊蟲侵襲,感覺四肢發癢難耐,雖然老孟十分盛情地想留我吃麵,我還是匆匆下山了。
再看到老孟時,是一個初秋的深夜,我突然接到訊息,趕到北投和信醫院時,他已閉目仰睡,床頭放了一本《愛生哲學》,身邊坐了一些他的老友,有些我熟,有些我不熟,不好多談,只有沉靜相送。
固然千山萬水,終須一別,但說走就走,率真如此,惟有老孟。
(本文已收入《那花兀自開著──孟祥森紀念集》,即將由〈水牛出版社〉於二月出版)
****
東海的人與書 (86):尤克強(1952-2010)
2014.3.21
----
終於來到了元智, 這是外甥的母校. 從鶯歌過來的路上經過了幾個小坡. 我開始覺得這趟路可能比想像中辛苦. 可是....回頭太丟臉了. 再上吧!! 這照片是元智教務長尤克強想出的點子 "元智密碼石", 仿虫二兩字為風月無邊的文字謎猜, 猜3到7個字的文藝相關詞. 猜對的人可平分五萬元獎金. 我是想了很久不知何為, 但不知2home 有沒人可解的出來.
Onionhead Cerebrum Come Up from the Fields Father
(by Walt Whitman,1819-1892)
《爸爸!快從田裏上來》
(尤克強譯)
Come up from the fields father, here's a letter from our Pete,
And come to the front door mother, here's a letter from thy dear son.
爸爸!快從田裏上來,我們的彼得來信了
媽媽!快來到前門口,您親愛的兒子來信了
Lo, 'tis autumn,
Lo, where the trees, deeper green, yellower and redder,
Cool and sweeten Ohio's villages with leaves fluttering in the
moderate wind,
Where apples ripe in the orchards hang and grapes on the trellis'd vines,
(Smell you the smell of the grapes on the vines?
Smell you the buckwheat where the bees were lately buzzing?)
看哪!這一片秋色
看!樹林綠得更深了、變黃了、轉紅了
樹葉在清風中搖曳,歐亥俄的農莊多麼涼爽宜人
熟了的蘋果在果園裏一粒粒懸著,棚架上的葡萄沿著蔓藤一串串垂下
(你聞到蔓藤上的葡萄的香味嗎?
你聞到蕎麥的氣味嗎?蜜蜂剛剛還在那兒嗡嗡地打轉)
Above all, lo, the sky so calm, so transparent after the rain, and
with wondrous clouds,
Below too, all calm, all vital and beautiful, and the farm prospers well.
看那上方!雨後的天空清澈寧靜,點綴著夢幻的浮雲
下方也同樣美麗寧靜生氣勃勃,農莊欣欣向榮
Down in the fields all prospers well,
But now from the fields come father, come at the daughter's call.
And come to the entry mother, to the front door come right away.
大地田野一切都欣欣向榮
但是現在爸爸聽到女兒的呼喚,從田裏上來了
媽媽也急急忙忙,趕到前門口
Fast as she can she hurries, something ominous, her steps trembling,
She does not tarry to smooth her hair nor adjust her cap.
她步履踉蹌匆匆趕來,心中有不祥之兆
頭髮來不及梳齊,帽子也來不及整理
Open the envelope quickly,
O this is not our son's writing, yet his name is sign'd,
O a strange hand writes for our dear son, O stricken mother's soul!
All swims before her eyes, flashes with black, she catches the main
words only,
Sentences broken, gunshot wound in the breast, cavalry skirmish,
taken to hospital,
At present low, but will soon be better.
迫不及待地把信拆開
哦!這不是我們的兒子的筆跡,雖然簽的是他的名字
哎呀!是一個不認識的人代我們兒子寫的信,媽媽的情緒快崩潰了!
一切都在眼前漂浮,她只能在暈眩中抓住幾個字眼
句子斷斷續續: 槍傷在胸部…騎兵遭遇戰…送到醫院
目前狀況不佳…過一陣子會好轉
Ah now the single figure to me,
Amid all teeming and wealthy Ohio with all its cities and farms,
Sickly white in the face and dull in the head, very faint,
By the jamb of a door leans.
啊!眼前的身影多麼孤單
襯托歐亥俄繁華豐饒的城市和農莊
她的臉色死灰頭腦空白,幾乎要昏厥
無力地靠在門沿上
Grieve not so, dear mother, (the just-grown daughter speaks through
her sobs,
The little sisters huddle around speechless and dismay'd,)
See, dearest mother, the letter says Pete will soon be better.
親愛的媽媽,您別太傷心(剛成年的女兒哽咽地說
小妹妹們擠在一旁,驚嚇得不敢出聲)
您看!最親愛的媽媽,信上說彼得過一陣子會好轉
Alas poor boy, he will never be better, (nor may-be needs to be
better, that brave and simple soul,)
While they stand at home at the door he is dead already,
The only son is dead.
唉!我可憐的孩子不會好轉了(他也沒必要好轉了,那純樸勇敢的孩子)
信差出現在門口的時候,他就已經死了
我唯一的兒子死了
But the mother needs to be better,
She with thin form presently drest in black,
By day her meals untouch'd, then at night fitfully sleeping, often waking,
In the midnight waking, weeping, longing with one deep longing,
O that she might withdraw unnoticed, silent from life escape and withdraw,
To follow, to seek, to be with her dear dead son.
但是媽媽需要好轉
她瘦削的身體裹著黑衣裳
白天食不下咽,晚上時睡時醒
夜半醒來了就哭泣,懷著殷切的祈望
哦!她多麼想靜悄悄地離開人世
去追尋逝去的愛子,重聚在他方
東海的人與書 (85):李田意
2013.5?昨天在紫藤盧遇來看畫展的蘇南洲夫婦,他跟我們講許多西鄉隆盛(南洲)的野史。他們的雅歌出版社 (出版過陳映真的作品) 和《曠野》雜誌,可能有近30年的歷史。
Date: 2014-09-23 18:46
Subject: 曠野雜誌191期 季刊?正常情況應是雙月刊。
【曠野191期】2014年9-11月出刊
2012年11-12年出刊曠野雜誌166期 - 雅歌
www.cap.org.tw/W/w-166-7.html
蘇南洲又有新書出版了!《曠野春秋》延續《風火山林》的模式,主要收錄《曠野》雜誌七、八年來的社論,呈現這幾年來他所關心的種種議題:政治觀察與批判、社會願景的 ...
----試讀【曠野186期】2013年11-12月出刊的這篇: http://www.cap.org.tw/W/w-186-3.html
曠野論壇∕企業知識 vs.職場倫理──從台灣「胖達人」炒股案及美國證交會司法的獨立性談起
◆溫英幹
出走人物 / 老孟一述
◆蘇南洲
六○年代末期正值反越戰風潮高張、存在主義盛行的時代,也是我正逢大學聯考巨大壓力的日子,每天過著考試、K書、K書、考試……有如暗無天日的苦牢族,簡 直活脫一個行屍走肉的機器。只是在沉重的書包裡,總會不甘而偷偷藏著一本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每到苦悶至極之時,就偷翻他幾頁,算是苦牢裡的 放風,也是對暗日的最低度抗議。而這本《地下室手記》的譯者,正是後來人稱「老孟」的孟祥森,這是我與老孟的第一次「神會」。
後來,我到台中東海唸書,除了應付本科的課業要求外,更大量閱讀存在主義及相關的書,無論卡謬(如《異鄉人》)、沙特(如《自由之路》)、尼采(如《上帝 之死》)、梭羅(如《湖濱散記》)、赫塞(如《流浪者之歌》)等等的作品,只要書一到手就啃,其中特別喜歡丹麥作家齊克果的作品,如《死病》、《憂懼之概 念》、《恐懼與顫怖》的中譯本,大都是孟祥森翻譯的。除了老孟的存在主義譯作外,他寫的《幻日手記》、《耶穌之繭》當然也在我的書架之列,總的來說,孟祥 森是我最心儀的譯者與作者。
直到大學生活的下半段,我因住校期間組織讀書會又擔任學生刊物社長,受到教官及特定學生等黨特系統的關注,於是搬到與校園一牆之隔的「東海別墅」去住,雖說是所謂「別墅」,其實只是另類的學生社區,可以免於校方情治的無謂干擾而已。
在我畢業那年,東海別墅出現一新的活動景點,就是常常有一個高瘦的中年人「老孟」晃來晃去,也在租的屋子裡賣點書,也和學生有點互動,同時老孟也以輔大哲 學碩士的資格,在東海大學任教。至此,老孟於我,仍是「景點」,因為當時我一心一意只想完成畢業設計,實在無暇他顧,也無相識的機緣。
孰料有一天下午,老孟拉著一推車的左派書刊在東海別墅前排騎樓下擺賣著,遭到愛國愛黨的學生出面干涉,教官也來了,這時我正好路過,只見老孟正和愛國者拉 扯,我基於情義,就將擺在地上的每期《夏潮》雜誌各買一本以示支持(如今這些書刊仍在我的書房裡,捨不得丟),這是我和老孟的第一次「接觸」。
老孟那時當然是偏左的自由主義與存在主義者,後來與老孟在東海別墅的幾度來往,他也借過我幾本禁書,如《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等,可惜因我課業壓力甚重,未及多交,即告畢業離校,猶記得當兵時回東海,曾在老孟家借宿一晚,後來便失去音訊。
直到我退伍後才輾轉得知他在花蓮鹽寮,此時他以「孟東籬」為筆名發表作品,也偶爾和他電話聯繫,對於剛回台北上班的我,花蓮實在很遠。
記得在我新婚不久,有次實在很想去找他,便專程從台北開了一部二手車走蘇花公路,本來一路尚可,誰知一出清水斷崖隧道,便是傾盆大雨,而雨刷竟然就在這時 故障,根本無法辨視前方究竟是天?還是海?簡直嚇壞了,只有一路硬著頭皮、戰戰兢兢地開到鹽寮,真是難忘之旅,那時老孟的濱海茅屋只有簡單的廚房兼浴室和 起居的「媽媽間」。
有一天收到他的來信,說想在茅屋旁加建一間書房和高腳客房,缺錢希望朋友襄助,我徵得妻子同意,依其所期寄了一筆小款過去,聽他說理他這封信的朋友不多,我是其一。
再來我入台大唸研究所,有一次利用春假帶著妻子及襁褓中的女兒驅車環島旅行,最後一站便是到花東海岸公路上的鹽寮訪老孟,那時老孟的大牛、小牛尚幼,十分 靈動,我們在海邊過了幾天無憂的日子,成天撿石子,或與大牛小牛玩耍,或聽老孟彈琴,中餐白米飯配黃豆,晚餐黃豆配白米飯,有一、二餐混食了一些麵條,著 實是素透了,不但素面素心,還素胃素腸,沒幾天就受不了地逃回台北了,這是我到鹽寮訪老孟最後的一次,後來曾再訪,卻已人去屋空了。
後來老孟回花園新城時,經過台大偶爾會來找我,那時半工半讀的我時間較有彈性,也願意響應老孟的環保理念,和他一起騎腳踏車巡台北,他在台大唸農化的老二 小青也曾參加。當時台北河濱綠地尚無腳踏車道,我們以台北新公園為中心構想了六條路線,有新莊、南港中研院、淡水等幾個目標地,招來十幾個朋友一路戴斗笠 鐵馬行,擠在車水馬龍的市容中顯得頗是突兀而有趣,也上了《中國時報》的報導,可憐我們沒想到需要戴口罩,有人騎到半途就被汽機車的廢氣給薰昏了,結果六 條路線走了兩條,也就沒能繼續奮鬥下去。
一九八七年蔣經國過世不久,核四要復建,老孟興趣又來了,找我老遠跑去貢寮反核四,又隨他到台電大樓拉白布條抗議;一九八九年台大學生會事件,校方打壓學 生會會長羅文嘉,當時老孟年紀已五十二歲,他看不過去竟跑到台大校門口搞絕食抗議,我住在附近就去看他,他聽說有政治團體將要過去攪和,擔心壞了他單純的 為校園不受政治干涉的動機,也就很快地收攤上了我的車離開。
老孟頗有梭羅的反政府意識,特別是反國民黨意識,起因我不是很清楚,可能跟一九七二年台大哲學系事件有關係,他可能沒直接被牽連,但他的好友如陳鼓應、郭 松棻都出事了,他也在一九七八年幫陳鼓應競選立委,在台大民主牆寫大字報,這些都是聽老孟說的,我並未親眼見到,但我知道他極不願和官方打交道,也不報 稅,根本只想作個自由自在的化外之人。
他對體制的反抗是很天真的,很直觀的,又很堅持,但也都缺乏策略,不講究方法,充其量只能算是文人造反,聊以自表而已,很難成事,與我所受一環扣一環的建築訓練及思維完全不合,我和他只能做朋友,不能並肩作戰。
有一次他介紹施萊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43)的書給我,譯稿他已完成,想交給我的(雅歌)來出版,我看這本《困惑者的指引》內容不錯,就同意出 版,也想在經濟上對他有所幫補,可是他在「譯註」中又大大把施萊馬赫的有神論批駁了好幾頓,造成我的出版困難,有哪種書被譯者批一大頓還出版得了呢?究竟 是要讀者欣賞這本書還是反對這本書呢?但他不管,堅持要出版就要連他的「譯註」一起出版,這就是老孟的率性,當然最後這本書也就生不出來了。
老孟自小是天主教徒,後來卻很反基督宗教,一九八七年曾被載入我辦的《曠野》雜誌「出走檔案」專欄談他的信仰歷程,那時,他已不認同他自己翻譯的《愛的藝 術》作者E‧佛洛姆的有神論,也不認同齊克果的基督教信仰;不過他到晚年時告訴我:他還是認為這世界是神創造的,因為實在太奇妙了,靠演化是很難演化出這 麼美好的世界的,至於他所謂的造物主是誰?我就沒多問了。
一九九○年,我台大城鄉所畢業,旋即投入二二八平安運動,舉辦「二二八平安禮拜」,組織「二二八關懷聯合會」並擔任執行長,有近十年時間,我一個人同時帶 領三、四個性質不同的團隊,除二二八外還有都市改造及多重出版工作,其他兼著擔任董、監、理事的非營利組織不下十個,忙得像無頭蒼蠅,很自然地便與如閒雲 野鶴般的老孟也就少了聯絡。
其間我也曾試著聯繫,才聽說他搬到平等里,後來有次在師大夜市偶遇,手邊牽著一位沒見過的年輕女性,如此隨性的作派,讓我對把他當成哲學導師的印象有些錯愕,他看到我很高興,反倒不自在的是我。
最後一次見面是我到平等里去看老孟(也是唯一的一次),他帶我走過一條少有人煙的老溪圳,可惜體質過敏的我受不了蚊蟲侵襲,感覺四肢發癢難耐,雖然老孟十分盛情地想留我吃麵,我還是匆匆下山了。
再看到老孟時,是一個初秋的深夜,我突然接到訊息,趕到北投和信醫院時,他已閉目仰睡,床頭放了一本《愛生哲學》,身邊坐了一些他的老友,有些我熟,有些我不熟,不好多談,只有沉靜相送。
固然千山萬水,終須一別,但說走就走,率真如此,惟有老孟。
(本文已收入《那花兀自開著──孟祥森紀念集》,即將由〈水牛出版社〉於二月出版)
****
東海的人與書 (86):尤克強(1952-2010)
2014.3.21
英
國作家與詩人奧丁頓(Edward Godfree Aldington, 8/07/1892 – 27/07/1962)(以 Richard
Aldington 著稱)有一首詩作題為「In the
Trenches」《在戰壕裡》,適足以向那群在立院裡外護衛著「他們的未來」的勇敢學生表達敬意。
In the Trenches《在戰壕裏》
中譯 - 尤克強
In the Trenches《在戰壕裏》
中譯 - 尤克強
Not that we are weary, 我們雖然疲乏
Not that we fear, 我們雖然懼怕
Not that we are lonely 我們雖然寂寞
Though never alone - 儘管並不孤單
Not these, not these destroy us; 我們不會因此倒下
But that each rush and crash 但一陣又一陣的
Of mortar and shell, 砲聲隆隆
Each cruel bitter shriek of bullet 彈雨呼嘯
That tears the wind like a blade, 如利刃劃空
Each wound on the breast of earth, 大地滿佈瘡痍
Of Demeter, our Mother, Wound us also, 若慈母受難令我們哀痛
Sever and rend the fine fabric 扯裂了我們纖細的
Of the wings of our frail souls, 靈魂之翼
Scatter into dust the bright wings 把飛翔的心靈
Of Psyche! 化作塵泥
圖片來源:
BBC - http://goo.gl/cGIPZv
--
Not that we fear, 我們雖然懼怕
Not that we are lonely 我們雖然寂寞
Though never alone - 儘管並不孤單
Not these, not these destroy us; 我們不會因此倒下
But that each rush and crash 但一陣又一陣的
Of mortar and shell, 砲聲隆隆
Each cruel bitter shriek of bullet 彈雨呼嘯
That tears the wind like a blade, 如利刃劃空
Each wound on the breast of earth, 大地滿佈瘡痍
Of Demeter, our Mother, Wound us also, 若慈母受難令我們哀痛
Sever and rend the fine fabric 扯裂了我們纖細的
Of the wings of our frail souls, 靈魂之翼
Scatter into dust the bright wings 把飛翔的心靈
Of Psyche! 化作塵泥
圖片來源:
BBC - http://goo.gl/cGIPZv
--
| ||||
尤老師的英詩中譯相當傳神, |
----
2013.5.29 游常山先生雖是第一次見面,不過他的腦袋裝有台灣萬人之資料庫,所以可以大談我們共同的朋友。譬如說,尤克強先生的故事及其四五本詩集。
尤克強教授肺腺癌病逝 - 東海大學第16屆畢業校友園地[Tunghai 1974]
時鐘停擺、切斷電話、讓交警改戴黑手套.......兩首葬禮藍調 -
Mar 20, 2010 – 如今他也往生,周日上午十時在元智舉行追思會,我願以他翻譯的這首詩,向他告別。 Funeral Blues ( Stop ... 致水仙(游克強譯). 美麗的水仙 我流淚 ...
終於來到了元智, 這是外甥的母校. 從鶯歌過來的路上經過了幾個小坡. 我開始覺得這趟路可能比想像中辛苦. 可是....回頭太丟臉了. 再上吧!! 這照片是元智教務長尤克強想出的點子 "元智密碼石", 仿虫二兩字為風月無邊的文字謎猜, 猜3到7個字的文藝相關詞. 猜對的人可平分五萬元獎金. 我是想了很久不知何為, 但不知2home 有沒人可解的出來.
這照片是元智教務長尤克強想出的點子"元智密碼石", 仿虫二兩字為風月無邊的文字謎猜, 猜3到7個字的文藝相關詞. 猜對的人可平分五萬元獎金.
元智管理學院院長尤克強教授則指出:網路上的生活經驗讓數位人體驗到,「真正的價值來自於各種專業知識的整體應用和管理」;而人際關係正是不同個體間溝通合作
2002-2003一整年在北京清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元智大學總務長由克強指出,比起中國大陸,台灣EMBA的水準優秀很多,一方面是因為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另一方面
Onionhead Cerebrum Come Up from the Fields Father
(by Walt Whitman,1819-1892)
《爸爸!快從田裏上來》
(尤克強譯)
Come up from the fields father, here's a letter from our Pete,
And come to the front door mother, here's a letter from thy dear son.
爸爸!快從田裏上來,我們的彼得來信了
媽媽!快來到前門口,您親愛的兒子來信了
Lo, 'tis autumn,
Lo, where the trees, deeper green, yellower and redder,
Cool and sweeten Ohio's villages with leaves fluttering in the
moderate wind,
Where apples ripe in the orchards hang and grapes on the trellis'd vines,
(Smell you the smell of the grapes on the vines?
Smell you the buckwheat where the bees were lately buzzing?)
看哪!這一片秋色
看!樹林綠得更深了、變黃了、轉紅了
樹葉在清風中搖曳,歐亥俄的農莊多麼涼爽宜人
熟了的蘋果在果園裏一粒粒懸著,棚架上的葡萄沿著蔓藤一串串垂下
(你聞到蔓藤上的葡萄的香味嗎?
你聞到蕎麥的氣味嗎?蜜蜂剛剛還在那兒嗡嗡地打轉)
Above all, lo, the sky so calm, so transparent after the rain, and
with wondrous clouds,
Below too, all calm, all vital and beautiful, and the farm prospers well.
看那上方!雨後的天空清澈寧靜,點綴著夢幻的浮雲
下方也同樣美麗寧靜生氣勃勃,農莊欣欣向榮
Down in the fields all prospers well,
But now from the fields come father, come at the daughter's call.
And come to the entry mother, to the front door come right away.
大地田野一切都欣欣向榮
但是現在爸爸聽到女兒的呼喚,從田裏上來了
媽媽也急急忙忙,趕到前門口
Fast as she can she hurries, something ominous, her steps trembling,
She does not tarry to smooth her hair nor adjust her cap.
她步履踉蹌匆匆趕來,心中有不祥之兆
頭髮來不及梳齊,帽子也來不及整理
Open the envelope quickly,
O this is not our son's writing, yet his name is sign'd,
O a strange hand writes for our dear son, O stricken mother's soul!
All swims before her eyes, flashes with black, she catches the main
words only,
Sentences broken, gunshot wound in the breast, cavalry skirmish,
taken to hospital,
At present low, but will soon be better.
迫不及待地把信拆開
哦!這不是我們的兒子的筆跡,雖然簽的是他的名字
哎呀!是一個不認識的人代我們兒子寫的信,媽媽的情緒快崩潰了!
一切都在眼前漂浮,她只能在暈眩中抓住幾個字眼
句子斷斷續續: 槍傷在胸部…騎兵遭遇戰…送到醫院
目前狀況不佳…過一陣子會好轉
Ah now the single figure to me,
Amid all teeming and wealthy Ohio with all its cities and farms,
Sickly white in the face and dull in the head, very faint,
By the jamb of a door leans.
啊!眼前的身影多麼孤單
襯托歐亥俄繁華豐饒的城市和農莊
她的臉色死灰頭腦空白,幾乎要昏厥
無力地靠在門沿上
Grieve not so, dear mother, (the just-grown daughter speaks through
her sobs,
The little sisters huddle around speechless and dismay'd,)
See, dearest mother, the letter says Pete will soon be better.
親愛的媽媽,您別太傷心(剛成年的女兒哽咽地說
小妹妹們擠在一旁,驚嚇得不敢出聲)
您看!最親愛的媽媽,信上說彼得過一陣子會好轉
Alas poor boy, he will never be better, (nor may-be needs to be
better, that brave and simple soul,)
While they stand at home at the door he is dead already,
The only son is dead.
唉!我可憐的孩子不會好轉了(他也沒必要好轉了,那純樸勇敢的孩子)
信差出現在門口的時候,他就已經死了
我唯一的兒子死了
But the mother needs to be better,
She with thin form presently drest in black,
By day her meals untouch'd, then at night fitfully sleeping, often waking,
In the midnight waking, weeping, longing with one deep longing,
O that she might withdraw unnoticed, silent from life escape and withdraw,
To follow, to seek, to be with her dear dead son.
但是媽媽需要好轉
她瘦削的身體裹著黑衣裳
白天食不下咽,晚上時睡時醒
夜半醒來了就哭泣,懷著殷切的祈望
哦!她多麼想靜悄悄地離開人世
去追尋逝去的愛子,重聚在他方
用你的眼波和我對飲
内容简介 · · · · · ·
為一介紹、賞析英詩的綜合評論集。
作者藉由社會事件、世界情勢的發展來介紹符合他當下情緒、心境的英詩和詩人,並加以剖析英詩的意境。在詩人的生平介紹和主要創作風格上,作者也花費相當心思著墨,文字淺顯易懂,使一般人對英詩當中屬於“格律、韻腳、節拍”等較為人陌生的一面也能領略一二。
特 別的是,作者除了介紹著名詩人的詩作,更親筆翻譯這些詩,譯文兼顧信實與優美,足證作者確實對他所評論的詩人、詩作有深刻認識,也使得全書的評論更具說服 力。整本賞英詩集捨棄一般人對評論集“論述刻板、引章據典、文字動輒上萬”的生硬印象,反而處處瀰漫濃厚的文學之風,和作者鮮明的個人散文風格。作家帶我 們進入廣闊、優美的詩文天地,眾人不只是“讀詩”,更進而能“品詩”、“賞詩”和“愛詩”。
作者藉由社會事件、世界情勢的發展來介紹符合他當下情緒、心境的英詩和詩人,並加以剖析英詩的意境。在詩人的生平介紹和主要創作風格上,作者也花費相當心思著墨,文字淺顯易懂,使一般人對英詩當中屬於“格律、韻腳、節拍”等較為人陌生的一面也能領略一二。
特 別的是,作者除了介紹著名詩人的詩作,更親筆翻譯這些詩,譯文兼顧信實與優美,足證作者確實對他所評論的詩人、詩作有深刻認識,也使得全書的評論更具說服 力。整本賞英詩集捨棄一般人對評論集“論述刻板、引章據典、文字動輒上萬”的生硬印象,反而處處瀰漫濃厚的文學之風,和作者鮮明的個人散文風格。作家帶我 們進入廣闊、優美的詩文天地,眾人不只是“讀詩”,更進而能“品詩”、“賞詩”和“愛詩”。
作者简介 · · · · · ·
東海的人與書 (85):李田意
我只讀過李田意 (1915-2000)先生的《哈代評傳(A Study
of Thomas Hardy)》,上海與香港:商務印書館,1937年。 (2005.8.17 HC作:昨天讀李田意先生的「哈代評傳」(台北商務「人人文庫」,1966影印)。頗不俗
(hc判斷應為1940s初作品。以中國青年之作,如此成績,很好)。不過我查網路資料卻多未提此種作品。記下當參考。*如附)
這本或許是他的學士論文。二十初頭就能寫出這樣四平八穩的大文學家評傳,功力不凡。
今天讀到東海圖書館對他的作品和藏書記錄和簡介,才知道先生是位通才,大家。
李田意教授,於1986年受聘為本校中文所與歷史所合聘之講座教授。雖然在1994年聘滿後回到美國,但仍心繫東海,經常與中文所師生互通音訊。藉由當時 中文所所長楊承祖教授的慇勤勸說,1995年夏天,李教授決定將平生所藏圖書萬冊贈予東海。1996年藏書運至東海大學,圖書館立即加以分類編目,並依一 般書與線裝書兩類專櫃分別典藏。
李田意先生著作目錄--作者:謝鶯興 文章来源:《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四十三期(二○○五年四月十五日發行) 李田意先生著作目錄
線裝藏書贈東海圖書館
http://www.lib.thu.edu.tw/ebook/LeeBook/LeeBook.html
----
*他們父親的故事(一)、李田意- Simon University -
HC: 2005.8.17 當時竟然未Google出謝鶯興的文章. 或可知圖書館在另一系統
----
※耶鲁特颁赠錢穆賓四先生名誉博士学位,校长请李田意先生在典礼中,以华语作介绍。
※《李田意教授八十寿庆论文集》段莉芬等编 , 文海出版社,1996,
---南開大學
老校友李田意先生去世--------梅祖麟
李田意,河南汝阳人,1915年3月14日生。2000年3月17日卒于美国俄亥俄哥伦布市,享年85岁。
193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7—1945年任西南联大助教;1945年赴美,1946年获耶鲁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1950年获博士学位;历任 耶鲁大学助教授、副教授(1951—62);中国语言文化教授(1962-69);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1971-75);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文学与历史 讲座教授(1969-85);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主任(1975-77);台湾东海大学讲座教授(1985-93)。
《清华学报》1955年在台湾复刊,李先生任编辑兼编委秘书。1967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李先生学贯中西,西学方面主 攻美国外交史,著有《威尔逊总统的对华政策》;中文方面专治小说史,曾在日本发现最早的《二刻拍案惊奇》版本。主要著作有:
Woodrow Wilson’s China Policy,1913-1917,Octogon Books,New York,1969.
Chinese Fiction:A Bibliography of Books and Artic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Far Eastern Publications,Yale University,New Haven.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A Selected Bibliography, Far Eastern Publications, Yale University,New Haven.
線裝藏書贈東海圖書館
http://www.lib.thu.edu.tw/ebook/LeeBook/LeeBook.html
----
*他們父親的故事(一)、李田意- Simon University -
HC: 2005.8.17 當時竟然未Google出謝鶯興的文章. 或可知圖書館在另一系統
----
※耶鲁特颁赠錢穆賓四先生名誉博士学位,校长请李田意先生在典礼中,以华语作介绍。
※《李田意教授八十寿庆论文集》段莉芬等编 , 文海出版社,1996,
---南開大學
老校友李田意先生去世--------梅祖麟
李田意,河南汝阳人,1915年3月14日生。2000年3月17日卒于美国俄亥俄哥伦布市,享年85岁。
193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7—1945年任西南联大助教;1945年赴美,1946年获耶鲁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1950年获博士学位;历任 耶鲁大学助教授、副教授(1951—62);中国语言文化教授(1962-69);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1971-75);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文学与历史 讲座教授(1969-85);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主任(1975-77);台湾东海大学讲座教授(1985-93)。
《清华学报》1955年在台湾复刊,李先生任编辑兼编委秘书。1967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李先生学贯中西,西学方面主 攻美国外交史,著有《威尔逊总统的对华政策》;中文方面专治小说史,曾在日本发现最早的《二刻拍案惊奇》版本。主要著作有:
Woodrow Wilson’s China Policy,1913-1917,Octogon Books,New York,1969.
Chinese Fiction:A Bibliography of Books and Artic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Far Eastern Publications,Yale University,New Haven.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A Selected Bibliography, Far Eastern Publications, Yale University,New Hav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