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林冠華入祠「台灣聖山」:究竟什麼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母盼冠華原諒:有病的是被洗腦的家長。法新社:林冠華死於親中洗腦教育禍害;


林冠華入祠「台灣聖山」 史明主祭 周世倫以詩追思


記者王伯仁/台中報導 2015-09-29 23:20
林冠華入祠「台灣聖山」 史明主祭 周世倫以詩追思
林冠華紀念碑在南投草屯「台灣聖山」揭碑,由台灣最資深的革命家史明,為剛滿20歲求仁得仁的先行者林冠華主持,一老一少竟如此的絶妙契合。(圖片由楊月清提供)
設在南投草屯「台灣聖山」的林冠華紀念碑揭碑,由98歲台灣「永遠的革命家」史明主持。主辦的台灣大地教育基金會邀田再廷、林保華、楊月清夫婦、中社社長林恆立、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許全義老師及同學、賴靜嫻 、賴芳徵、葉柏祥、歷史老師深耕聯盟黃惠貞老師⋯⋯等人參加;來賓們合唱《福爾摩沙頌》和《島嶼天光》等兩首紀念歌曲,以歌聲傳達眾人的懷念心意。導演周世倫更以一首「寫給冠華」的詩,寄上無限的推崇。他最後説道:冠華求仁得仁的走了,「剩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政治評論家林保華説,林冠華是台灣反中國殖民課綱的先行者,捨身取義,展現的是一種大愛精神;而他啟蒙了更多年輕學子,要學習真正台灣的歷史、地理與多元文化。他以青春純真的性命做獻祭,就是「台灣神」的典範。
林保華強調聖山是台灣的忠烈祠 ,林冠華立碑於此,化身為台灣神,而景仰者拜台灣神 ,是推崇這些烈士的「台灣精神」,也就是「台灣魂」。
林冠華雙親亦低調出席揭碑儀式,感謝各界對冠華事的關懷和協助,永誌難忘。
導演周世倫世特別獻上一首詩:
臭屁鬼
今天你開心嗎?
開會到凌晨五點的我
早上十點跳起來刷牙洗澡完
衝向停車場
結果,一路狂塞車
四點才到了你的party會場對不起,
連你最後一場party我都遲到。
臭屁鬼
你今天滿意嗎?
楊緒東醫師真是幫你搞了好大的排場
你的party現場冠蓋雲集,
滿是名人
大多數的人不管你認不認識
上台一說到你便哭了
不是因為跟你的交情
是因為對你的不捨
是感念你的生命燃燒出燦爛的火花
光照台灣今年的最重要的一波公民醒覺運動
臭屁鬼
你喜歡你的碑嗎?
雖然有些過於可愛
不過你在他們心中就是孩子啊
而且碑旗上的你,
帥氣依然
臭屁鬼
你要跟媽媽說的話原諒我當場不敢跟她說
我與她站在你的碑前
她微笑著
但淚流滿面
我不忍打斷她對你的思念啊
容我另外找時間跟媽媽說好嗎?
我答應你我總會找到機會說的
雖然我會被我爸唸“怪力亂神”
臭屁鬼
颱風果然今天沒有來
給了一個豔陽天
好讓我們來看你
夕陽映照著你的面容
今天的你
沒有了黑臉
臉色漂亮的一如從前
臭屁鬼
月清姐真的很疼你
別在她哭的時候做鬼臉
臭屁鬼
我們真的很想你
他們都不來
是因為他們認為你不喜歡這樣的安排
臭屁鬼
今天過後
我能為你做的
該為你做的幾乎沒有了
不過我答應你
我會照顧你的夥伴
陪著他們繼續對抗野蠻的大人
一直到島嶼天光(好吧!我知道你沒有這麼喜歡這首歌)
臭屁鬼
我今天穿了“汝思華,吾念台”
這是我想念你的方式
也是我見你的約定
以後再不穿這件衣服了
我會珍藏保存在衣櫃中
我要留到我百歲後帶著穿著再與你相見
別了~臭屁鬼
但請看著我與你的夥伴
我們會在明年1月16前
努力用盡我們的力氣
完成一切你未完成的事情
臭屁鬼
你沒有自以為的瀟灑
別以為走時你偷帶走的雲彩我沒看見
一如你也帶走我們的不捨與思念
臭屁鬼
先去天堂預備我們其他人的住屋
房子的品質要監工好
將來,總有一天我們要當鄰居的啊
2015/09/26台灣聖山與你訣別
⋯⋯⋯⋯⋯⋯⋯⋯⋯⋯⋯⋯⋯⋯⋯⋯⋯⋯⋯⋯⋯⋯⋯⋯⋯⋯⋯⋯⋯⋯
 周世倫並致詞:
特別感謝
Su Beng 史明歐哩桑 與敏紅姐,還有 林保華 保華老師跟 楊月清 月清姐的協助,你們讓臭屁鬼的生命不至歸於虛無,而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最美好的典範
最後
還是要提醒大家
只要還有一口氣
總要對得起自己
臭屁鬼求仁得仁的走了
剩下的
就是我們的事了
**********************************************
 
 
 
 
林冠華雙親親臨儀式會場。(圖片由楊月清提供)
 
林冠華媽媽由楊月清陪同,瞻望紀念碑。(圖片由楊月清提供)


冠華媽媽貼出冠華自已的文章,真的說的是太好了!!!
Hiddy Chen


這是冠華的思想,原諒媽媽資質不足,你跟我說你非常聰明,我還回答冠華光聰明沒有用,要有智慧。

我一邊含淚看著冠華手機裡的文章,一邊PO文,淚崩中。

究竟什麼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因為新聞報章、因為閱覽時事、甚至因為媒體灌輸,
至多至少都產生了個人的思想或是政治立場。
而關於反對課綱微調這件事,
有人問我們「究竟用的是何種心態、什麼思維來反對?」
有人說我們有「對於特定政黨的針對心態」
又或是受同儕效應的影響跟風、盲目反對,
但究竟有沒有這些成分存在?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裏、該往哪裡去
它是我們的借鏡,使我們知道我們曾在何時何地跌過跤,
所以歷史教育是不能經過有意篩選、不能有美化包裝的,
在政治立場上並不能偏向任何一方,這才是教育的道德。
傾中也罷、傾日也罷、傾美也罷,獨立也好、統一也好,
我們都因為鄭南榕先烈追求100%言論自由的奉獻,
得以自由的表述自己的見解和喜好,但在教育中,
我們需要的是「知的權力」、「知道真相的權利」,
所以我們站出來爭取,
而不是選擇漠視,任由教育成為政治的工具,
我們並不樂見「由誰執政誰就能表述歷史」這樣的狀況。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道德高尚、立場純淨的教育環境
「台灣史」便是「真實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
無論由誰掌握大局,皆不能抹滅任何一件曾經發生的事。
「世界不會因為那些作惡多端的人而毀滅,
而是冷言旁觀、選擇緘默的人」
我很喜歡現任台北市長柯先生的一句話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然而觀點的不同、視角的不同,造就價值觀、道德的不同。
我想我們學生能做的,僅是在不停的反覆思辨之下,
貫徹本身的價值觀,並且黯黯祈禱著我所做的事情,
能較為接近真理。
對於懷疑我們反對動機的大人們,我想告訴他們:
我們不斷的質疑自己,又不停的用思考說服自己,
這是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母盼冠華原諒:有病的是被洗腦的家長


2015年08月01日16:03

上月30日反課綱學生林冠華在住家燒炭輕生,今天林媽媽在臉書上PO文指冠華智商142,做為父母親總誤會認為他聰明沒用對地方,如今證明她錯了,她說「冠華,現在我才知道你對理念的堅持和行動力。有病的是這個社會,你的使命完成了,讓輿論去沸騰吧,讓我們這些被洗腦過的成人去從新思考吧。」

林媽媽寫道「我想無法達成傳統要求是他挫折感和他內心衝突的來源,覺得自己不好不努力對不起我們,他常常說他很聰明智商142,但我們做為父母親總誤會認為他聰明沒用對地方。現在我才知道他用他的方式,讓自己發光,他堅持做對的事,他想辦法讓議題被重視,這次我和爸爸看到他有這麼多好的朋友,願意繼續完成他意志,超過父母想像,超過所有人的想像,我充滿驚訝,他用生命讓輿論沸騰。」

她強調林冠華不是可以被政黨左右的孩子,「他完全不盲目,他忠於自己意志,並且有追尋者。」她難過地說「冠華,原諒媽媽,我誤解你,讓你過去承受壓力,把珍寶當蠢材,現在我才知道你對理念的堅持和行動力。有病的是這個社會,是大人,是我這種被洗腦過的家長,你就是個小王子永遠有純真的思考,你的使命完成了,讓輿論去沸騰吧,讓我們這些被洗腦過的成人去從新思考吧。」(任羿馨/綜合報導)



法新社:林冠華死於親中洗腦教育禍害
許銘洲/編譯 2015-07-31 15:15


學生們認為,林冠華之死,與親中立場的洗腦教育,企圖強加台灣學生身上,脫離不了關係。(圖:獨立記者林雨佑提供)


《法新社》(AFP)7月31日報導指出,週四深夜至週五凌晨時間,數百名高中學生聚集在教育部門口,他們人人手拿蠟燭、白玫瑰,來悼念反課綱學生發言人林冠華之死。前來悼念的學生,也在午夜高唱「生日快樂」歌,為犧牲生命的林冠華「慶生」,學生們並表示撤回黑箱課綱的目標達成,就是給他20歲的最佳生日禮物。

週五早上,「反課綱微調」學生,依舊聚集在教育部大門前面,他們拉起拉起橫幅布條,訴求「停止虛偽關懷,部長道歉下台」。年僅20歲高職學生林冠華週四的自殺身亡事件,也連帶引發傾斜中國導向的高中歷史課綱,在台灣社會激起更強大的反中國思維;學生們並認為,林冠華之死,與親中立場的洗腦教育,企圖強加台灣學生身上,脫離不了關係。

《法新社》報導指出,學生反課綱發言小組,成員之一的18歲學代表陳楚(音譯Chu Chen),向前來聲援的學生表示,我們不會讓林冠華白白死掉。學生們在教育部前面高呼口號,要求教育部長吳思華下台;數小時過後,仍得不到官方任何回應;導致部份憤怒學生,進一步突破拒馬,並佔據教育部大樓前面的廣場。

《法新社》指出,這一波高中教材課綱微調爭議,涉及歷史觀與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台灣主政的國民黨,從2008年馬英九擔任總統以來,一直想跟中國和解,拉近關係,結果卻引來民意反彈,高中教材的中國中心化("China-centric")觀點,就是其親中立場的具體反映。例如,歷史教材中,將二戰後1945年把台灣交給中國,改為「光復台灣」;日本統治台灣50年的「日治時期」,也被改為「日據時期」。

學生林冠華週四凌晨於家中燒炭自殺,教育部長吳思華隨即前生林家慰問家屬,並說:對於不能及時阻非這起自殺事件發生,深感後悔。民進黨則發表談話指出,學生之死,是國民黨的冷血政策所造成。台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直接要求教育部部長吳思華,應該承擔責任下台;並應對於學生闖進教育部辦公室一事,立即撤銷告訴。



------

吳朋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吳朋奉

Translate this page
吳朋奉(Wu Pong Fong,1964年11月2日-),台灣男演員。 ..... 這是他們的社運元年……」、「演員吳朋奉在台北電影節頒獎時說出,『沒有核能,還是看得到電影。』」) ...


...吳朋奉昨在臉書劈頭就怒譙髒話,「X!一出人命的反應是立刻把責任賴給別人,沒有看到、聽到任何誠懇的反省和道歉言詞,既冷血又傲慢、顢頇到無底限的政權啊~」,他怒批執政黨模糊課綱議題,「出事了只有想到趕快政治操作,趕快把事情、是非弄糊掉,全部都賴給小英綠營,(又說都是綠營在操弄學生~),學生是年紀小,不是無腦好嗎?」文末他表示執政黨黑箱改課綱,並列舉歷史教材部分名詞調整實例,質疑「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政權啊」。(洪彩婷/綜合報導)
-----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Armen Alchian
BornApril 12, 1914
FresnoCalifornia
DiedFebruary 19, 2013 (aged 98)
Los Angeles, California
School or traditio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lma materStanford University (B.A., PhD)
InfluencedSteven N. S. CheungWilliam F. SharpeHarold DemsetzWalter E. WilliamsThomas Sowell
Information at IDEAS / RePEc
Armen Albert Alchian (April 12, 1914 – February 19, 2013) was an American economistand an emeritu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Biography[edit]

Alchian was born in Fresno, California into an Armenian family. He attended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resno for two years before transferring to Stanford University in 1934, where he earned both a B.A. (1936) and a Ph.D. (1944). He served as a statistician with the USA Army Air Corps, from 1942 to 1946. In 1946, he joined the Economics Department at UCLA, where he spent the rest of his career. For many years, he was affiliated with the Rand Corporation. Alchian was elected 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in 1978.[1] In 1996, he became a Distinguished Fellow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nd in 2010 he receiv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degree from Universidad Francisco Marroquín.[2]
Alchian is the founder of the "UCLA tradition" in economics, a member of the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one of the more prominent price theorist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He is the author of pathbreaking articles on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Through his writings on property rights and transaction costs, he is a founder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lchian's writings have touched on topics conventionally viewed as macroeconomic: money, inflation, unemployment, and the theory of business investment. His writ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lucid witty exposition and a minimum of mathematical formalism.
Alchian is the coauthor with William R. Allen of the influential introductory economics text Exchange and Production. Its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differ radically from those of other American university economics texts written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was the first American introductory text to discuss information, transaction costs, property rights, and a market economy as a discovery process. It also contains the classic statement of what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the Alchian–Allen theorem. This proposition, colloquially known as "ship the good apples out," states that when output varies in quality, the lower quality output is consumed nearby while the higher quality output is shipped long distances. The reason is simple: transportation costs vary with the weight and bulk, but not the quality, of that which is transported. The added per-unit amount decreases the relative price of the higher-grade product.

Selected works[edit]

  • Alchian, Armen (1950),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8: 211–21.
  • Alchain, Armen (1959), "Costs and outputs", in Abramovitz, Moses et al., The allocation of economic resources: essays in honor of Bernard Francis Hale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OCLC 490147128. ISBN 9780804705684.
  • Alchian, Armen (1965),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II Politico 30: 816–829.[3]
  • Alchian, Armen (1969), "Information Costs, Pricing and Resource Unemployment," Economic Inquiry 7: 109–28.
  • Alchian, Armen; Demsetz, Harold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 777–795."
  • Alchian, Armen; Crawford, Robert; Klein, Benjamin (1978),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1: .
  • Alchian, Armen (1978), Economic Forces at Work. Indianapolis: Liberty Fund. A number of Alchian's better known articles are reprinted here.
  • Alchian, Armen (1983), Exchange and Produc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 A revision of part of University Economics, first published in 1964.
  • Alchian, Armen (1993), "Property Rights" in 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Liberty Fund.

Alchian's generalization[edit]

"Alchian's generalization" states that when an equal amount of payment is added to two competitive goods, the price of the dearer one will fall relative to the cheaper one. Therefore, there will be a tendency for consumers to substitute the dearer one for the cheaper one.[4]

See also[edit]

References[edit]

  1. Jump up^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A"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10 May 2011. Retrieved 14 April 2011.
  2. Jump up^ Honorary Doctoral Degrees at Universidad Francisco Marroquín Archived 1 May 2011 at the Wayback Machine
  3. Jump up^ "Armen A. Alchian"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Liberty Fund, Inc. December 2007. Retrieved October 11, 2012.
  4. Jump up^ 2004, "A-Level Microeconomics". Golden Crown Publications. By Chan Chi Man and Kwok Wai Keung

External links[edit]

Audio link[edit]



【一周高論(20130307)】悼老師阿爾欽
作者:張五常推薦人:張傑
最後更新:2013-03-07 15:41:44 來源:南方周末
標籤 阿爾欽經濟學家學者產權經濟學
新浪博客2013年2月26日張五常

(原文摘編)阿爾欽(Armen Albert Alchian, 1914-2013)謝世了。這幾年不少朋友傳來美國的網頁,對阿師的評價皆高到天上去:世界最偉大的經濟學家;歷史上最傑出的價格理論家。最常見的是問:為什麼阿爾欽還沒有拿得經濟學諾貝爾獎?這些評語一般出自認識阿師的朋友,或是他教過的學生。

純為真理而追求、為興趣而思考的學者,經濟學行內不多見。是我之幸,阿爾欽之外我還認識幾個。然而,能從始到終都保持著一個小孩子的好奇心,我認識的只有阿爾欽一個人。

為了興趣與滿足好奇心而做學問是不能不管細節的。從出道到今天,我不重視政府或機構提供的數據,也不重視統計學的回歸分析,但重視細節。這主要是源於阿師的永遠像孩子那樣提問的影響了。不知細節經濟學難有趣味,而沒有趣味做學問沒有意思。

在個性上,阿爾欽和我是兩個很不相同的人。他謙謙君子,正如科斯寫他,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典雅。天下沒有誰會這樣看我!然而,阿爾欽是我敬重的老師,學不到他的典雅也學得他作為學者的操守:我們追求的是真理,責任是解釋,可以提出政策建議,但除了這些前面就劃著一條線,跨越就不是學者的行為了。

這些年為了一點關心在中國改革的問題上我寫了好些文章,偶爾破口大罵,但阿師劃下來的界線我沒有跨越過。另一方面,儘管因交易費用與權利界定的看法我多次提到科斯,但解釋的方法,細節的考查與不越線的操守,主要還是阿師教的。

【推薦理由】2013年1月份布坎南去世之時,全球關注者甚眾。2月份阿爾欽去世之時,關注者只在圈內了。看來得不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聲名大小懸殊啊。其實,阿爾欽是當之無愧的產權經濟學之父,有原創性貢獻,非一般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可比擬。他出於純粹的好奇心求真,遺世獨立。“含德之厚,比於赤子”,阿爾欽之謂也。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