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William C. Campbell;大村智(Satoshi Omura)獎應頒給微生物;屠呦呦 (Youyou TU)

這屆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大村智教授,不僅在醫學領域的貢獻大,對於他的為人作為也讓許多人感到佩服!
大村智:發現治療寄生蟲病的特效藥,榮獲諾貝爾醫學獎|http://www.nippon.com/hk/behind/l00130/
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了對發現治療寄生蟲新療法做出傑出貢獻的3…
NIPPON.COM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honors treatments for malaria and parasitic diseases

Prestigious prize is jointly awarded to William C. Campbell, Satoshi Ōmura, and Tu Youyou


(Josh Graciano (Flickr))

The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has been jointly awarded to William C. Campbell and Satoshi Ōmura, for developing a therapy to treat infections from roundworm parasites, and Tu Youyou, for her discovery of a therapy to treat malaria. Tu, a Chinese medical scientist, becomes the 12th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medicine. The three scientists will share an award of 8 million Swedish Krona ($946,488).
Campbell and Ōmura each made discoveries that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that effectively treat river blindness and lymphatic filariasis (elephantiasis). Their work has also led to therapies that have proven effective against other parasitic diseases. Tu discovered the drug Artemisinin,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mortality rates amo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alaria.
DISCOVERIES WITH "IMMEASURABLE" IMPACTS
"The two discoveries have provided humankind with powerful new means to combat these debilitating diseases that affect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nnually," the Nobel Prize Committee said Monday. "The consequences in terms of improved human health and reduced suffering are immeasurable."
Ōmura, a Japanese microbiologist, isolated new strains of Streptomyces, a group of soil-based bacteria that was known to produce antibacterial agents. He identified 50 strains as the most promising, and Campbell, an Irish scientist working in the US, later acquired them for further study. In one strain, Campbell identified a component that was particularly effective against parasites in domestic animals. The component was purified and named Avermectin, which was then modified to create a chemical compound called Ivermectin. Ivermectin was shown to wipe out parasite larvae in humans, giving rise to a new class of drugs to treat parasitic infections.
Tu, 84, used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to identify a component that was later called Artemisinin. She singled out the component after testing a range of herbal remedies in malaria-infected animals. She was the first to show that Artemisinin, an active component extracted from the plant Artemisia annua, was effective in treating the malaria parasite in both animals and humans.
Tu made the discovery while working at a secret drug development project launched by Mao Zedong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The New Scientist published a profile of her in 2011, detailing how she was forced to leave her daughter to travel to the province of Hainan, where she saw the impacts of malaria first-hand. Today, the drug she discovered is used in all malaria-impacted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it has reduced mortality rates by more than 20 percent overall, and more than 30 percent in children.
"It is scientists' responsibility to continue fighting for the healthcare of all humans," Tu toldThe New Scientist in 2011, after she won the Lasker Prize for her work. She added: "What I have done was what I should have done as a return for the education provided by my country."

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5日揭曉,得獎者為愛爾蘭的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中國大陸的屠呦呦。(取自諾貝爾官網www.nobelprize.org)

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5日揭曉,得獎者為愛爾蘭的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中國大陸的屠呦呦。(取自諾貝爾官網www.nobelprize.org)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5日綜合外電報導)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今天揭曉,得獎者為愛爾蘭的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中國大陸的屠呦呦。

對抗寄生蟲病有成 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5日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大會今天表示,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天揭曉,共3人獲獎,以表彰他們在對抗寄生蟲病方面的成就。

得獎的3人分別是中國大陸的屠呦呦、愛爾蘭的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

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諾貝爾大會(Nobel Assembly )在頌辭中指出:「在部分最嚴重的寄生蟲病治療方面,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開發出革命性療法。」

醫學獎是今年諾貝爾頒獎季第一個頒發的獎項,物理學獎將於明天公布,化學獎7日揭曉,文學獎8日公布,和平獎9日公布,經濟學獎則要等到12日公布。(譯者:中央社徐崇哲)1041005

醫學獎得主研究成果 可造福34億人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5日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獎委員會1名委員表示,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桂冠得主的研究成果,可能有助於撲滅影響全球34億人的疾病。

獲獎的3人分別是中國大陸的屠呦呦、愛爾蘭的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

安德森(Jan Andersson)指出,由於這些得獎人的發現,世界衛生組織(WHO)如今有1項計畫,目標是於2025年前根除在31國流行的河盲症。

他說,世衛也希望在2020年之前,讓象皮病在81個國家當中的61國消失無蹤。

他說,部分拜中國大陸生醫學者屠呦呦的發現之賜,瘧疾的死亡率過去10年已下降50%,感染人數減少40%。安德森表示,世衛現在希望於2035年前,消除35個國家的瘧疾。(譯者:中央社徐崇哲)1041005

Wikipedia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浙江省寧波市人,祖籍寧波鄞縣(今屬寧波市海曙區),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抗瘧藥青蒿素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2]並因此獲得2011年美國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3][4]2015年屠呦呦與威廉·C·坎貝爾大村智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為「三位獲獎者發展了一些療法,這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的治療具有革命性的作用」。[5][6]
屠呦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位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和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同時也是首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體系培養出的獲諾獎的科學家,並且她的研究工作是中國國內進行的。她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簡歷[編輯]

屠呦呦出生於1930年12月30日。父親給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國古籍《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苹」。[7]幼年居住於外祖父姚慶三位於開明街26號的居所內。1948年春,屠呦呦進入效實中學學習,1950年轉入寧波中學並於1951年畢業[8]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北大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1952年自北大獨立,1985年升格為北京醫科大學,2000年5月4日與北大重新合併,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培訓中醫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前後分別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9]
屠呦呦幾次被提名參選院士,都沒有被選上,一直是「三無教授」(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經歷、無兩院院士頭銜),她獲得大獎之後,引發社會對於中國學術評價體制的討論。[10][11]

家庭[編輯]

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釗是一名退休的工廠工人,李廷釗是屠呦呦在寧波效實中學的同學。兩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小女兒生活在北[12]

貢獻[編輯]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為北京中藥研究所523課題組的組長,負責領導對傳統中醫藥文獻和配方的搜尋與整理。屠呦呦以及她的工作團隊在尋找能有效對抗瘧疾的物質的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醫學,最後在中國晉代成書的《肘後備急方》中發現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抗瘧記錄,獲得靈感找到青蒿素[4][13][14]。屠呦呦查閱大量古代醫學典籍、察訪民間藥方,拜訪各地在世的老中醫,選出約2千個有關對抗瘧疾的藥方,篩選後集中針對200種中草藥的380個可能藥方研究,再歷經無數次失敗,發現從黃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的方法,開創瘧疾治療的新方式,助益世界數億人。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成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案。[15]當時屠呦呦剛參加「523」項目時,女兒才幾歲,丈夫正在五七幹校勞動改造,她為項目的成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7]
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名瘧疾患者的生命,相關藥劑獲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基本藥品」目錄,推薦在全世界應用。[16]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接受採訪時表示,「青蒿素是誰先發現的」曾引發爭議,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的方式,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但因為一直被認為難以確認成果歸屬,加之中國國內不太肯定個人的貢獻,屠呦呦的貢獻在中國國內四十年都沒得到公認。[17]但屠呦呦並未在意,其研究從未間斷。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15]

【号外】大村氏、ノーベル賞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HB551Q4HB5ULBJ009.html
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之一、日本科學家大村智,過去的貢獻非凡,曾被譽為是「拯救2億人口生命的化學家」。不過他謙稱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獲獎,更說一直靠研究微生物學讓他懂得很多:「所以我覺得這個獎應頒給微生物才對。」

大村智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認為微生物的研究領域雖然並不起眼,但對人類而言是很重要的伙伴,希望各界重視:「我在研究過程中,了解到微生物擁有人類所無法追上的力量,我想我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帶來一些助益吧。」

在他多年努力下,成功發明抗寄生蟲藥伊維菌素(ivermectin)及阿維菌素(avermectins),其中前者對治療盤尾絲蟲病 (Oncocerciasis)非常有效,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有超過2億人因此藥得救;而伊維菌素對疥癬症及沖繩、東南亞風土病「糞桿線蟲症」也有療效,造福全球許多落後地區民眾。

大村至今發現的化合物中,有25種被用於醫藥、動物藥、農藥、分析生命現象等的研究用試藥。他研究的逾百種化合物,更成為相關領域的重要指標。(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大村智是日本山梨縣韮崎市人,北里大學特別榮譽教授,擁有東大藥學博士與東京理科大學理學博士的雙博士學位。現年80歲的大村智(1935年生)是微生物有機化合物的尖端研究者,他以多種分離、培養、篩選活性物質的原創方法,從微生物體內發現了471種前所未見的化合物,其中有26種應用於醫藥、動物用藥、農藥、研究用試藥,對於醫學、生物化學與有機化學、抗生素工業貢獻卓越。
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之一,大村智。(美聯社)
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之一,大村智。(美聯社)
大村智曾是滑雪健將與桌球部主將,學生時期曾與奧運選手共同練習。原來大村智無意升學、只愛運動,但因盲腸炎在家休息讀書時,父親說了一句「如果想念書的話,也可以上大學」,他才開始努力K書,進入山梨大學學藝學部(即教育學部的前身)。大村智在取得大學學位後,進入東京都立高校擔任鐘點教師,教授化學與體育。因為班上有跟他同齡的學生不服管教,讓他在教學上遇到極大挫折。大村認為「不繼續進修不行」,於是進入東京教育大學(現為筑波大学)碩士班,後來再轉到東京理科大學與東大攻讀碩士與博士,36歲才赴美留學。
擔任高中老師的大村智。
擔任高中老師的大村智。
大村智回國前認為國內的研究經費短缺,與製藥公司談妥「產學合作」的共同研究方針,獲得相當於10倍於日本大學教授的充沛經費。大村智1975年在靜岡縣川奈高爾夫球場土壤中發現的新種放射菌中,找到了可痲痹寄生蟲與昆蟲的抗生物質伊維菌素(Ivermectin),在針對其化學結構加以改良後,他與美國製藥大廠默克(Merck)合作開發了家畜及寵物驅蟲藥阿維菌素(Avermectins)。
敘述大村智守護2億人健康故事的日文書籍。(Amazon)
敘述大村智守護2億人健康故事的日文書籍。(Amazon)
當時家畜用藥通常都以人類用藥代替,效果通常不甚理想。由於家畜的寄生蟲問題嚴重,包括食用肉品與羊毛等畜產品的產量都受到影響。伊維菌素對於消滅羊痂恙蟲、綿羊蝨蠅、羊狂蠅的幼蟲及胃腸中大部分的線蟲和肺寄生蟲效果良好,1981年開賣的阿維菌素,成為此後二十多年全球最暢銷的殺蟲藥,全球糧食也因此增產。
河川盲的病原蟠尾絲蟲。(維基百科)
河川盲的病原蟠尾絲蟲。(維基百科)
伊維菌素除了可以用在驅蟲,後來發現還可以用以防治非洲當地的流行病蟠尾絲蟲症(Onchocerciasis),默克隨後也用以生產治療用藥,對南美洲與非洲人民的健康貢獻良多。光是2012年一年,就有兩億五千萬人服用由大村智研發的藥物,日本輿論紛紛稱其為守護兩億人民的偉大科學家。
放大100倍下,成年黒蠅帶有寄生蟲人蟠尾絲蟲的觸鬚。(維基百科)
放大100倍下,成年黒蠅帶有寄生蟲人蟠尾絲蟲的觸鬚。(維基百科)
全世界約有27萬人因為感染蟠尾絲蟲症而失明、50萬人因此視力受損,是全球僅次於沙眼的失明感染症。因為這種病通常會透過河流附近的黑蠅叮咬、讓蟠尾絲蟲進入人體因而感染,因此這種病又被稱為「河盲症」。目前這種疾病尚無有效疫苗可以防治,但可以藉由伊維菌素殺死人體內的蟠尾絲蟲幼蟲,可以同時阻止病變和疾病傳播。
過去「河盲症」在非洲是很嚴重的流行病,許多當地人都因此致盲,需要同伴引導才能外出。(維基百科)
過去「河盲症」在非洲是很嚴重的流行病,許多當地人都因此致盲,需要同伴引導才能外出。(維基百科)
大村智主動放棄了伊維菌素的特許權,透過世界衛生組織對非洲與中南美洲等地發放藥品,從1987年起無償提供給超過10億人使用,讓許多當地民眾避免了失明之苦。阿維菌素的發放計畫目前仍在持續進行,預計2020年將可徹底抑制這種疾病的肆虐。
在非洲免費發放的「河盲症」藥品。
在非洲免費發放的「河盲症」藥品。
大村智對自己研發的藥品極為自傲,他說:「這是極其安全的藥品,因此不需要醫師也沒有關係,一年只要喝上一次,就可以見效。」只要按照身高體重的比例,就可以正確調配用藥的錠數。對缺乏醫藥資源與醫療人員、當地居民教育程度低落,但又深受「河盲症」所苦的非洲地區來說,確實是「奇蹟一般的藥品」。
大村智。
大村智。
大村智得獎無數,他先後獲日本學術界最高獎項—紫綬褒章獎、法國國家功勳獎,並受聘為美國微生物學士院會員、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立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院士、法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他的座右銘是「不要模仿人」,常對年輕的研究者說「沒有錢,就拿出智慧來。拿不出智慧,就得流汗。」
北里研究所。
北里研究所。
大村智在接到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通知電話時,雖然直說「驚喜」,但他在電話裡表現得非常鎮定,第一時間馬上回答「非常感謝」,他也說他始終堅信他的研究十分重要,大村智也是日本歷來第23位諾貝爾獎得主。除了科學研究堪稱頂尖,大村智對美術也有極高的興趣。他所任職的北里研究所,其附設醫院有「繪畫醫院」之稱,大村智除了擔任女子美術大學的名譽理事長,2007年在故鄉山梨縣韮崎市自費興建韮崎大村美術館、收藏超過1800件美術品,他本人也擔任初代館長。
擔任韮崎大村美術館館長的大村智。
擔任韮崎大村美術館館長的大村智。
韮崎大村美術館。
韮崎大村美術館。




朝日新聞(The Asahi Shimbun) 的相片。

ノーベル生理学・医学賞に大村智氏 感染症研究 

2015/10/5 18:40
笑顔で記者会見する大村智北里大学特別栄誉教授(5日午後、東京都港区)
画像の拡大
笑顔で記者会見する大村智北里大学特別栄誉教授(5日午後、東京都港区)
 【パリ=竹内康雄】スウェーデンのカロリンスカ研究所は5日、2015年のノーベル生理学・医学賞を大村智・北里大学特別栄誉教授ら3氏に贈ると発表した。受賞理由は寄生虫やマラリアなどに関する研究。授賞式はストックホルムで12月10日に開く。
 大村 智氏(おおむら・さとし) 1935年7月12日山梨県韮崎市出身。58年山梨大学卒業、同年東京都立墨田工業高等学校教諭。63年東京理科大学修士課程修了、同年山梨大学文部教官助手。68年薬学博士(東京大学)。69年北里大学助教授。70年理学博士(東京理科大)。75年北里大教授。90年北里研究所所長。2001年北里大北里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05年米ウェスレーヤン大学教授、08年北里研究所名誉理事長、13年同研究所特別栄誉教授。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