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Nikos Kazantzakis( 1883 – 1957) Zorba the Greek 《希臘左巴》.The Odyssey: A Modern Sequel《奧德賽:現代續篇》,.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自由或死亡 中國紀行 。烏納穆諾 (Miguel de Unamuno, 1864~1936):只要在記憶中,死者便雖死猶活。

 

 Nikos Kazantzakis 作品簡介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kos_Kazantzakis
Nikos Kazantzakis (GreekΝίκος Καζαντζάκης; 18 February 1883 – 26 October 1957) was a Greek writer and philosopher, celebrated for his novel Zorba the Greek, considered his magnum opus. He became known globally after the 1964 release of the Michael Cacoyannis film Zorba the Greek, based on the novel. He gained renewed fame with the 1988 Martin Scorsese adaptation of his book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English



Zorba the Greek 希臘左巴

    
Nikos Kazantzakis(1883-1957)/王鴻仁/遠景/希臘


  中文討論 Nikos Kazantzakis 比較詳細的資料是Will Durant 的現代文豪看人生


引言說哥德說要對後世有影響的作品要是"自白書"(懺悔錄 )
引超人Z 之一段
The Odyssey: A Modern Sequel, a full verse-translation by Kimon Friar,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58; London: Secker and Warburg, 1958.
 《奧德賽:現代續篇》(1938)是荷馬史詩《奧德賽》的續篇,十五年間改寫了9次才出版。史詩描寫英雄奧德修斯重返家園後又出外漫遊:到斯巴達帶走海倫,到克里特島發動政變,又到埃及參加了工人革命,去高山上修道,建立了一個烏托邦,在漫遊中他遇到各種象徵性人物,最後死在南極,靈魂升天。長詩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又包含了深刻的哲學思想。希臘小說家,他的傳記作者潘德里斯·普萊維拉基斯稱之為「這是一次記錄他深邃哲學思想的超人努力」。

《安東尼.昆 探戈獨舞》(One Man Tango (1995).台北:智庫文化,1997) ---這是他的第二本回憶錄: 第一本是《安東尼.昆 原罪自畫像》(The Original Sin: A Self Portrait (1972) )

1989年八月號讀者文摘,頁80-13

Anthony Quinn (April 21, 1915 – June 3, 2001) was a Mexican-American actor, as well as a painter and writer. He starred in numerous critically acclaimed and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films, including Zorba the Greek,

 Japan, China, translated by George C. Pappageote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63;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s Travels in China & Japan, Oxford: Bruno Cassirer, 1964;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64.

 ^ 尼科斯·卡贊扎基斯. 中國紀行. 譯林出版社. 2008
 尼可斯·卡贊扎基斯. 自由或死亡. 譯林出版社. 2007年. 



 

在《教我心醉‧教我心碎》,我便引了烏納穆諾(Miguel de Unamuno)的話:只要在記憶中,死者便雖死猶活。


烏納穆諾 (Miguel de Unamuno, born 29 Sep. 1864)
西班牙哲學家、語言學家,也是知名的作家,在大學教授希臘語與古典學,曾任薩拉曼卡大學校長。他最主要的哲學作品是《生命的悲劇感》(The Tragic Sense of Life, 1912),而他最著名的小說作品是《阿貝爾·桑切斯:激情的歷史》( Abel Sánchez: The History of a Passion, 1917 )、以及《迷霧》(Mist, 1914 ),《文學百科全書》將其列為最受歡迎的西班牙現代主義小說。
烏納穆諾的哲學思想並非系統性的哲學,其哲學養成受到理性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影響,早年他對社會主義有所同情並關切西班牙的局勢,之後轉向自由主義。十九世紀末,烏納穆諾遭遇宗教危機,並遠離了實證主義哲學,隨後(二十世紀初)在存在主義的影響下發展了他自己的思想。根據烏納穆諾的看法,他認為生命是悲劇性的,因為我們認知到我們終將會死,他將人類的大部分活動理解為一種在死後以某種形式繼續存續的嘗試。他如此總結個人信條「我的宗教是在生活中尋找真理、在真理中尋找生命,即使知道我活著時不會找到它們。」在烏納穆諾最著名的著作《生命的悲劇感》中,他對信仰與理性之間的差異進行了激動人心的討論。
烏納穆諾年輕時對巴斯克地區所使用的孤立語言巴斯克語感興趣,但隨後他因對西班牙的反思而改變政治觀點後,就開始反對巴斯克語。烏納穆諾在西班牙​​的知識界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1920年代,他成為西班牙社會自由主義最熱情的倡導者之一。他的自由主義思想試著調和對個人自由的尊重與國家干涉,使他的立場較接近社會自由主義 (social liberalism)。烏納穆諾涉入西班牙的政治甚多,1924 年因政治紛爭被解除大學職務而流亡他國。1930年西班牙的獨裁統治垮台後,烏納穆諾才回到西班牙並再次擔任校長。烏納穆諾最後是在 1936 年被當時佔領薩拉曼卡的軍隊軟禁期間去世,他可能是被謀殺而死。
💪訂閱哲媒,認識世界各地的哲學家☆彡☆彡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BiblioCave 
追蹤

2天 
Miguel de Unamuno (1864-1936) was a Spanish essayist, novelist, poet, playwright, philosopher, professor of Greek & Classics, and later rec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Salamanca. This is Miguel in his study, unknown dat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guel_de_Unamuno
可能是 1 人、讀書和文字的圖像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