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 2025 0120 2 相信:老化流行病學調查 (Joel來談日本取材日經新聞)
隨著年齡增長,像是思考、判斷、記憶等的知能能力會如何變化?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針對40歲以上居民進行的老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不同類型的知能能力隨著年齡變化的趨勢並不相同。
知能能力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應對新情況與挑戰的「流動性智力」,包括資訊處理速度等;另一種是透過經驗和學習積累的「結晶性智力」,如知識和語言能力。調查結果顯示,流動性智力在50多歲中期以前能夠保持,但之後迅速下降。而結晶性智力則可延續增長至70歲左右,隨後才開始緩慢下降。
負責調查的西田裕紀子副部長指出:「過去的學說認為,流動性智力在二十歲前達到頂峰,但實際上中年期仍能很好地維持。結晶性智力則如學說所示,即使進入高齡期也能保持較高水準。」
瀧教授表示:「大腦具有可塑性,不論年齡多大,腦部功能都能夠改善。雖然可能比年輕時需要更多時間,但仍可以不斷成長。」他強調,平日的生活方式對於維持大腦功能至關重要。「越頻繁地使用大腦,功能維持得越好;相反,若不使用,功能則會衰退。透過興趣愛好來持續刺激大腦,有助於保持知能能力。」
調查還顯示,好奇心旺盛且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其結晶性智力得分更高,尤其在高齡期更為明顯。西田副部長指出:「好奇心有助於維持知能能力,甚至可能降低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此外,年齡並非學習新技能的障礙,任何興趣活動皆有助於提升知能能力,例如樂器演奏、運動、語言學習或園藝等。瀧教授以自己的例子說明,他透過小步驟逐漸養成打鼓、彈鋼琴與健身的習慣。例如,可以從每天做1次伏地挺身開始,一週後增加至2次、3次等,逐步累積。也可以將新習慣與既有習慣結合,例如飯後健身、刷牙後練鋼琴。堅持約2個月後,習慣便會自然而然地建立,並被大腦所維持。
「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趣。」瀧教授提到,負責記憶功能的海馬區,即使在年老時仍會生成新的神經細胞。「快樂地進行活動,不僅能讓記憶效果更好,也有助於快速進步。」現在開始學習,其實一點都不晚喔。
資料來源:日經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