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鴻 (Wu Hung1945- ) 《中國藝術與朝代時間》Chinese Art and Dynastic Time 2022.The A. W. Mellon Lectures in the Fine Arts Bollingen Series 《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中國藝術與朝代
封面
巫鴻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22 年 5 月 3 日 - 352 頁
全面檢視中國數千年的藝術,顛覆傳統觀點,為藝術史提供新的途徑
縱觀中國歷史,朝代時間——透過歷代王朝的視角來組織歷史——一直是敘述中國藝術故事的主要模式,儘管迄今為止在論述和實踐中對這一概念的探討很少。 《中國藝術與朝代時間》揭示了中國藝術的發展在其原始文化、社會政治和藝術背景中是如何被描述的,以及這些敘事是如何與同時代的藝術創作交織在一起的。由此,藝術史領導人物巫鴻不僅為中國藝術,也為整個藝術史的思考開闢了新的途徑。
巫鴻匯集了十個案例研究,時間跨度從公元前三千年到二十世紀初,涵蓋儀式和宗教藝術、繪畫、雕塑、建築環境和民間藝術,以探討根深蒂固的模式。他闡明了不同背景下朝代時間概念的變化,同時也挑戰了將這個概念作為藝術史寫作的預設模式的偏見。因此,對朝代時間的批判性研究為尋求藝術史思維的新敘事和解釋框架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藝術與朝代時間》以其論證的廣度和範圍以及清晰的風格而引人注目,它探究了中國藝術集體想像的根源,並使我們擺脫了長期以來對如何理解這種藝術的固有觀念。
與華盛頓特區國立美術館視覺藝術高級研究中心共同出版
Chinese Art and Dynastic Time
Wu Hu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2年5月3日 - 352 頁
A sweeping look at Chinese art across the millennia that upends traditional perspectives and offers new pathways for art history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 dynastic time—the organization of history through the lens of successive dynasties—has been the dominant mode of narrating the story of Chinese art, even though there has been little examination of this concept in discourse and practice until now. Chinese Art and Dynastic Time uncovers how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was described in its original cultural, sociopolitical, and artistic contexts, and how these narratives were interwoven with contemporaneous artistic creation. In doing so, leading art historian Wu Hung opens up new pathways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not only Chinese art, but also the whole of art history.
Wu Hung brings together ten case studies, ranging from the third millennium BCE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E, and spanning ritual and religious art, painting, sculpture,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popular art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deep-rooted patterns in the historical conceptualization of Chinese art. Elucidating the changing notions of dynastic time in various contexts, he also challenges the preoccupation with this concept as the default mode in art historical writing. This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dynastic time thus constitutes an essential foundation to pursue new narrative and interpretative frameworks in thinking about art history.
Remarkable for the sweep and scope of its arguments and lucid style, Chinese Art and Dynastic Time probes the roots of th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in Chinese art and frees us from long-held perspectives on how this art should be understood.
Publish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Visual Arts,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內容
9 |
15 |
99 |
127 |
175 |
203 |
299 |
304 |
320 |
332 |
338 |
常見字詞
ancestors ancient Archaeology artistic Baoshan Baoshan Tomb Beijing Bright Hall bronze Buddha Buddhist calendar capital chapter chariots China Chinese art Chinese history chubanshe Confucian Cultural Relics Cuo's tomb discourse Dunhuang Eastern Han dynasty Eastern Zhou Emperor Wu excavation Famous Paintings fengshan figures fourth century BCE fugu funerary Gansu Gansu province Heaven Hebei He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horses Huida images imperial Ink and color inscription Institute of Cultural Jiuquan King late Liao Lishan Luoyang meters Ming mirror monuments mountain narrative objects painters pattern pictorial poem political portrait Qing Queen Mother records ritual royal rulers scholars sculptures Shaanxi Shang Sima Qian Song statue stele stone chamber symbolic Taishan Tang dynasty temple texts third century BCE Three Dynasties traditional Tripods Twelve Golden vessels visual Wang Wenwu Western Wu Hung Wu Zetian Xia dynasty Yuan Zhang Yanyuan Zheng Zhongshan Zhou dynasty Zhou Fang
書目資訊
巫鴻 《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這是巫鴻先生博士論文 (之後的專書多本都有漢譯了),1989年由Stanford 大學出版社出版:
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在Google Books ,幾可讀本書原著全文:如文末所聯
書副標題中的 Ideology翻譯"思想性",在本書第7頁翻譯成"思想觀念"。
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
作者: 巫鴻 (1945-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5/05/01
語言: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 · · · · · ·
巫鴻(Wu Hung),早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碩士。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後在該校美術史系任教,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獲1989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獎(李文森獎);《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獲評1996年傑出學術出版物,被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表現》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參與編寫《中國繪畫三千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國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系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近年致力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展覽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4)和《“美”的協商》(2005)等,並編撰有關專著。所培養的學生現在美國各知名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內容簡介
研究回應從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發出來的四個主要方面,每一方面對於未來學術的進展都極為重要。第一方面是對武氏家族墓地的遺存進行清點和著錄。盡管這些遺存對研究東漢圖像藝術是極重要的資料,但相互矛盾的斷代、祠堂歸屬以及編目等諸多問題仍然存在。
此外如錯錄銘文等問題更使人迷惑。通過重新檢驗發掘記錄、以往著錄以及復原設計等材料,《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希望為武梁祠和它原本所處的環境,即武氏家族墓地,提供更完全、准確的信息。
巫鴻(Wu Hung),早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碩士。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後在該校美術史系任教,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獲1989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獎(李文森獎);《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獲評1996年傑出學術出版物,被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表現》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參與編寫《中國繪畫三千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國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系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近年致力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展覽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4)和《“美”的協商》(2005)等,並編撰有關專著。所培養的學生現在美國各知名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內容簡介
研究回應從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發出來的四個主要方面,每一方面對於未來學術的進展都極為重要。第一方面是對武氏家族墓地的遺存進行清點和著錄。盡管這些遺存對研究東漢圖像藝術是極重要的資料,但相互矛盾的斷代、祠堂歸屬以及編目等諸多問題仍然存在。
此外如錯錄銘文等問題更使人迷惑。通過重新檢驗發掘記錄、以往著錄以及復原設計等材料,《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希望為武梁祠和它原本所處的環境,即武氏家族墓地,提供更完全、准確的信息。
目錄
總序
序
導言
上編 千年學術研究
第一章 武氏墓地遺存的發掘和初步研究
祠堂的配置與復原
祠堂主人及建造日期
祠堂及東漢墓地結構
第二章 武氏祠研究的歷史回顧
傳統學術
19世紀以來的綜合研究
現代研究
對意義的探尋
考古學的啟示
結論
下編 武梁祠:宇宙之圖像
第三章 屋頂:上天征兆
祥瑞形象及圖錄風格
征兆圖像的流行
武梁和征兆圖像
第四章 山牆:神仙世界
西王母與「陰」
西王母與昆侖山
西王母:從神仙到宗教偶像
偶像之表現:西王母及其仙境
第五章 牆壁:人類歷史
牆壁圖像的一般解讀
漢代的史學觀
古帝王和歷史進化
「三綱」與列女、義士
君主與臣民之責
拜謁場景:君權的表現
歷史學家的自我表現
跋:武梁祠石刻畫像的思想觀念
附錄
一榜題、圖像志、文本
征兆古帝王列女孝子和義士忠臣刺客
二武梁祠研究年表
三武氏祠畫像石詳目
四引用文獻目錄
五索引
序
導言
上編 千年學術研究
第一章 武氏墓地遺存的發掘和初步研究
祠堂的配置與復原
祠堂主人及建造日期
祠堂及東漢墓地結構
第二章 武氏祠研究的歷史回顧
傳統學術
19世紀以來的綜合研究
現代研究
對意義的探尋
考古學的啟示
結論
下編 武梁祠:宇宙之圖像
第三章 屋頂:上天征兆
祥瑞形象及圖錄風格
征兆圖像的流行
武梁和征兆圖像
第四章 山牆:神仙世界
西王母與「陰」
西王母與昆侖山
西王母:從神仙到宗教偶像
偶像之表現:西王母及其仙境
第五章 牆壁:人類歷史
牆壁圖像的一般解讀
漢代的史學觀
古帝王和歷史進化
「三綱」與列女、義士
君主與臣民之責
拜謁場景:君權的表現
歷史學家的自我表現
跋:武梁祠石刻畫像的思想觀念
附錄
一榜題、圖像志、文本
征兆古帝王列女孝子和義士忠臣刺客
二武梁祠研究年表
三武氏祠畫像石詳目
四引用文獻目錄
五索引
38 |
73 |
142 |
156 |
218 |
233 |
329 |
335 |
345 |
371 |
393 |
401 |
The funerary shrine of the Confucian scholar Wu Liang, created in AD 151,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rviving pre-Buddhist monument in China. That is to sa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ingle work of visual art from the centuries that set the patterns of Chinese thought for almost two millennia. The importance of the shrine lies in the beauty of the stone reliefs on its walls and, especially, in the remarkably comprehensive iconography of its nearly one hundred scenes. They constitute, in effect, a coherent symbolic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as the Han Chinese conceived it. This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ree sections: the ceiling carvings present the Mandate of Heaven; the scenes on the two gables depict the paradise of the immortals; and the 44 stories related on the walls illustrate the history of mankind, starting with the creators of human culture and ending with a portrait of Wu Liang, who designed his own memorial. The author finds the shrine comparable, in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its iconography, to the cathedral at Chartres or the Sistine Chape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