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是否正在拉近台灣年輕人跟中國的距離?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駐台記者Kathrin Hille
美國最高法院今天宣佈一致決議維持對TikTok(國際版抖音)的禁令。
去年春天,位於台灣南部的國立嘉義女中在作文考試中出了一個不尋常的題目:「如何跟獨裁者談判」。
學生必須為面對強大鄰國的小國選擇一條最佳生存策略:不惜一切代價防止戰爭,或是用武力來嚇阻。考題中提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這跟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的相似之處相當明顯。
老師們表示,看到學生交回來的考卷後都感到非常震驚:幾乎所有學生都認為,台灣必須盡一切努力避免激怒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
教授國文的朱怡君(音譯)說:「幾乎沒有例外,他們都寫到台灣因為又小又弱,所以必須避免讓中國覺得受到威脅,不管他們怎麼騷擾,我們都必須忍耐。」
這種帶有屈從意味的態度,跟台灣整體社會普遍的看法形成強烈對比,而年輕人一直以來在台灣社會中往往是最熱血愛國、最支持台灣獨立的族群。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的民調數據,年齡介於20到24歲的人,已經不再是對「台灣人」身分認同最強烈的族群,這已經打破長期以來的模式。而且有跡象顯示,在年輕族群中,台灣延續數十年對獨立越來越強烈的支持傾向,似乎也開始出現逆轉鬆動。
出現這些改變,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對一些台灣社會科學家和執政黨政治人物而言,主要成因之一就是抖音(TikTok),這個在全球用戶超過10億的中國社群媒體應用程式。
台灣智庫「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Eric Hsu正在做有關抖音對台灣社會影響的第一個個系統性調查,他說:「這款應用程式未必能讓台灣的年輕人認同中華民族或贊同跟中國統一,但它可能降低他們對中國的戒心,以及他們抵抗的意志。」
在美國,國際版抖音因為去年通過的一項法案而面臨生存危機。該法案要求其母公司、總部位於北京的字節跳動ByteDance出售對抖音的持股,不然就會面臨禁令。
美國官員表示,TikTok存在國家安全風險,原因就是中國可能透過掌控該平台的演算法操縱每天發布給美國上億用戶的資訊。他們也主張,該應用程式讓中國能夠「將美國人的數據武器化」而不利美國的發展,對此字節跳動一直堅決否認。
在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的官員與研究人員也對TikTok提出許多疑慮,包括其對兒童的成癮性影響以及它可能被用來散布錯誤訊息等。然而對台灣來說,TikTok是否會成為中國政治影響力的工具,這是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
中國聲稱擁有台灣主權並不斷重申其把2300萬人口、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先進半導體生產地之一的台灣「收回」的決心,而絕大多數台灣人強烈反對被統一。自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以來,台灣人對於自身跟中國的區隔性認同以及維護獨立的決心,已經越來越根深蒂固。
台灣的教育工作者與研究人員都擔心,越來越多兒童使用這款應用程式可能會接觸到看似無害、但卻讓他們對中國抱持更好印象、對自己國家更加負面的內容,而這種內容或許就是中國刻意設計的結果。
TikTok的聲明則表示:「我們仍然致力於遵守當地的法律和法規。」
台灣中學生與大學生也是第一批抖音使用者,他們對政治的投入程度似乎低於以前的人。
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說:「過去幾年,年輕人投票意願下降。我們擔心他們對政治的熱情冷卻退縮不參與,這對台灣政治的未來會有很大影響。」
同樣地,國文老師朱怡君也說:「他們不準備對抗中國。他們不覺得這片土地需要我們來守護。」
乍看之下,TikTok似乎不是什麼嚴重威脅。根據《2024台灣網路報告》(Taiwan Internet Report)這項年度獨立調查顯示,全台使用抖音(包含國際版TikTok和中國版抖音)的人口比率只有不到22%,在亞洲只高於日本,而且只有馬來西亞的四分之一左右(馬來西亞抖音市佔非常高)。相較之下,也低於美國、西班牙、法國或英國等西方國家。
但在年輕人之間,情況大不相同。根據政府支持的「台灣傳播調查」(Taiwan Communication Survey)資料顯示,台灣小學生(通常6-12歲)使用抖音的比例達44%,到了國中(13-15歲)則接近60%,高中階段才略微降低一些。
同時在台灣的抖音使用者中,男性佔大多數然,而在學齡人口裡,女生的抖音使用量卻大幅領先。對很多女生來說,跳舞是她們接觸抖音的方式。住在台北近郊石碇的14歲少女依安(音譯),大約兩年前開始在抖音上觀看舞蹈影片。
「我跟朋友都很喜歡看這些影片,後來我自己也開始拍。」依安現在每隔幾天就會上傳一段舞蹈短片,並漸漸累積自己的粉絲。
朱老師說:「這成為他們抒發自我、建立社交連結的主要管道。」
抖音和中國版抖音都提供中文內容,而台灣和中國的共同官方語言是中文。在抖音上,無論是電視劇、歌曲、舞蹈風格或名人,都能看到大量中國的元素,畢竟中國人口龐大,遠遠多於台灣。
朱老師說:「就算他們同時看美國、日本、韓國或其他國家的內容,最容易吸收的還是中國內容。他們也會把從這些內容裡學到的中國文化梗和流行用語,融入在他們的日常言談與寫作之中。」
台灣民主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看似單純的內容其實可能導向更敏感的政治議題。他們使用類似台灣國中女生的帳號測試,發現最初演算法會推送舞蹈影片,但幾天後,就開始出現一些「軟性政治」內容。有些影片是在台北潮流地帶西門町街頭做街訪,讓台灣青少年比較中國「民主」與台灣政治體制的弱點。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針對「小紅書」做的一項研究也觀察到相似情況。小紅書是另一款在全球迅速傳播的中國社交媒體,主要內容是測評推薦化妝品、餐廳、旅遊景點,或教導烹飪等生活技能。
這些發現與國際間針對抖音的研究互相呼應。去年由美國羅格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Lee Jussim帶領的一系列研究發現,與Instagram或YouTube等平台相比,抖音上的內容有更多比例傾向支持中國共產黨。研究結果顯示,重度抖音使用者對中國人權紀錄的觀感明顯比較好,也更樂意造訪中國。
就跟許多國家類似,外界擔心抖音的演算法可能會讓使用者陷入「同溫層」。但在台灣,這卻多了一層政治意涵。朱老師說:「學生們使用抖音後,大家都困在自己的同溫層,變得越來越不願意也無法去理解其他人的想法。」
抖音也可能透過其他方式影響青少年的行為。一些規模較小的研究發現,過去三年來,許多中國網路用語已經深深進入台灣年輕人的日常用語中。例如在中國北方代表「很厲害」的「牛逼」,過去在台灣幾乎沒聽過,現在卻在青少年的社交媒體和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老師們也表示,其他受到中國影響的迷因和遊戲也變得很普遍。
台灣大型KTV連鎖店錢櫃也增設龐大的「抖音歌曲」歌單。去年在抖音上爆紅的「科目三」,它以傳統中國旋律改編的電音為背景並配上扭動步伐的舞蹈,也在台灣掀起了熱潮。
表面上這些似乎都跟政治毫無關聯,但研究人員指出,看似無害的內容有時也帶有政治含意。許慈容說:「像是抖音上,有很多人在賣農產品,展現他們勤奮、樸實的生活方式。年輕人看到之後就會覺得:即使中國政府不好,但中國人很簡樸、很善良,所以我也不必對中國懷有敵意。」
記者訪問的一些青少年也承認,抖音的確會影響他們。但他們否認會在政治上被影響。幾位受訪的年輕人說,他們有時候因為刷抖音而分心,導致作業沒辦法好好完成。
「我知道我在上面花太多時間,它真的很吸引人啦。」依安笑著說。
但她和幾位朋友都覺得,「說我們會更親中就是扯。」
對台灣而言,建立一種自豪的國家認同花了很多年的時間。1991年結束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後,台灣本土文化和島嶼獨特歷史的教學才慢慢鬆綁。
不過台灣的本土身分認同最終變得相當強烈,尤其在年輕人之中。根據中研院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顯示,最年輕的世代始終是「只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比例最高的族群,有超過八成。
直到幾年前,台灣年輕人還常自詡為「天然獨」。2014年爆發的「太陽花學運」中,數萬名學生因不滿當時政府與中國關係過於親近而佔領國會。兩年後主張台灣主權的民進黨贏得大選執政迄今。
然而台灣的政治版圖近年變得更複雜。雖然民進黨在上一屆選舉中維持執政,但反對黨取得國會多數導致國會政治僵局。有些人擔心,這可能使台灣更加容易出現政治極化。
2022年內華達大學教授王宏恩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抖音對民進黨或傾向與中國關係更密切的國民黨支持者,影響並不顯著。但對於支持第三勢力「台灣民眾黨」以及部分中立選民,這些群體主要由較年輕、厭惡傳統藍綠政治的選民組成,他們是否使用抖音,就對其政治態度有明顯影響。
該研究指出,民眾黨支持者和中立選民中,使用抖音者與未使用者相比,前者的「反對台灣獨立」立場更為明顯。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台灣與中國的實際交流規模正在萎縮。這跟1990年到2000年大批台商赴中投資工廠的盛況相比,台商對中國的投資已經連續十幾年下滑。另一方面,觀光與學生交流也幾乎停擺,居住在中國的台灣人數量從十年前的40多萬人降到現在的一半。
林宗弘指出,抖音和類似平台填補兩岸實際交流減少後留下的「資訊真空」。他說:「當許多原本的連結都被切斷後,中國就試圖透過社交媒體接觸我們的年輕人。於是那些從未去過中國、對中國一無所知的年輕人,就在想像中,建立對中國的各種美好幻想,並把自己對台灣的種種不滿投射到那個虛幻的中國身上。」
世代差異更明顯
很多年輕一代在經濟和社會上感到被邊緣化。在2010年代,台灣年輕人面臨起薪停滯但房價卻飆升,部分原因跟台灣的科技業繁榮有關。此外,台灣也是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公共醫療和年金制度都受到威脅,年輕人也不滿台灣在環境與能源政策方面的無法永續。
這些不滿已讓他們對傳統的執政黨與在野黨產生疏離感。民調人士指出,他們覺得雙方都無法正視並解決年輕世代關注的議題。
政府官員與專家擔心,抖音正好利用這些社會裂痕。林宗弘說:「我們目前對抖音在台灣的影響還所知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對台灣使用者而言,抖音加劇經濟挫折感,也加深所有人的憂鬱傾向,並削弱他們參與公共事務、改變現狀的信心。」
和民進黨關係密切的社運人士吳怡農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案,也是黨內部分人的主張:將抖音視為國安威脅,由政府直接下架。
幾位受訪的老師和家長,即使對執政黨批評不一,但也贊同政府應該採取下架措施。不過反對黨則反駁,政府不應以任何理由干涉言論自由。
理論上,台灣並非全無法可管。抖音在台灣並沒有正式成立分公司,而是透過外部行銷公司運作。民進黨官員表示,這已經違反當地法律,因為根據規定,若要在台灣營運就必須在境內設立法人代表。
有律師表示,台灣可以要求網路服務供應商和其他合作夥伴停止與抖音合作。
「但政治上並不可行。」民進黨立委、同時也是假訊息研究專家的沈伯洋說:「只要民進黨政府有所行動,在野黨馬上就會撿到槍,指控我們打壓言論自由。」
這場辯論的影響,當然不僅限於台灣。台灣官員也在關注華府實際要如何執行抖音禁令:就算在應用程式商店下架或封鎖,也還是可以透過VPN繞過封鎖。
台灣官員提到印度的案例,印度政府在2020年6月下架TikTok後,該國的用戶數量實際上卻不減反增。
少數政府可用的手段,可能是禁止伺服器供應商跟抖音合作,進而斷絕抖音順暢直播和影音載入所需的頻寬,沈伯洋說這或許是難得可行的方式。
台灣如何應對這些難題或許能成為其他國家的參考借鏡。Eric Hsu強調說,這不只是一款應用程式的問題,更牽涉到生存與價值:「我們需要找到一套有效溝通方式,讓年輕人願意相信我們的民主。如果只是簡單的禁止抖音,只會讓他們更不信任民主制度。」
「一旦我們的社會因此產生分裂,民主體制失去公信力,台灣就失去了抵抗中國的能力。」
David Lynch’s exploration of the human psyche, time, and identity is a central theme in much of his work, both as a filmmaker and in his personal philosophy. The quote from Lynch, "Inside, we are ageless...and when we talk to ourselves, it’s the same age of the person we were talking to when we were little. It’s the body that is changing around that ageless center," encapsulates his belief in the persistence of the inner self despite the passage of time. Lynch's fascin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ageless "center" reflects his broader interest in the subconscious, a recurring motif in his films such as Mulholland Drive (2001) and Blue Velvet (1986). His works often challeng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ime, memory, and self, delving into how the past continuously influences the present.
In Lynch’s universe, time is fluid, and the human experience is not linear. His characters, often confronted with distorted perceptions of reality, grappl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weight of their pasts while facing an uncertain present. The quote also mirrors the thematic undercurrents in his iconic TV series Twin Peaks (1990), where characters frequently confront not only their physical realities but also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echoes of their pasts. Lynch’s unique vision of time as non-linear and identity as multi-faceted has become an influential cornerstone of modern cinema, offering audiences an invitation to explore the complexity of the human condition beyond the constraints of traditional narrative structures.
Lynch’s statement about agelessness can also b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his broader artistic approach, which celebrates the subconscious and embraces the surreal. In his art, the agelessness of the self contrasts sharply with the decay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body. This notion resonates deeply within his visual storytelling, where the distortion of time, space, and identity often mirrors the inner psychological landscapes of his characters. Through his films, Lynch offers a meditative perspective on aging, the fluidity of memory, and the timeless nature of the self. His exploration of these themes continues to inspire both audiences and filmmakers, making him a key figure in the ongoing dialogue about the human experience and the passage of time in contemporary art and cinema.
編輯精選
精選必讀文章
為什麼55歲以上的人是新問題世代
可恥地衰老
為什麼55歲以上的人是新問題世代
嬰兒潮世代的壞習慣一直延續到退休
嬰兒潮世代的人滿載而歸。他們為什麼這麼小氣?
活一點
嬰兒潮世代的人滿載而歸。他們為什麼這麼小氣?
這個謎團對全球經濟成長至關重要
Z世代空前富有
賺錢能力
Z世代空前富有
千禧世代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更加貧窮。嬰兒潮世代也是如此
三十幾歲的英國人陷入黑暗時代
白哲特
三十幾歲的英國人陷入黑暗時代
青春浪費在年輕人身上。但財富卻浪費在老人身上
您對行為不端的嬰兒潮世代有何看法?
可恥地衰老
您對行為不端的嬰兒潮世代有何看法?
讀者來信精選
|
|
我們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55歲以上的人是新的問題世代。這篇文章讓我們的讀者心跳加速。我並不感到驚訝:每當我們發佈人口統計分析時——無論是關於吝嗇的嬰兒潮一代、富有的 Z 世代還是陷入困境的千禧一代——我們都會收到大量的信件。我最近詢問了我們週日通訊的讀者的想法。我們的收件匣再次爆滿。有些電子郵件很有趣;有些則很有趣。有些人提出了嚴肅的觀點。我們發現它們非常有趣,因此我們發表了一篇文章,總結了一些我們最喜歡的東西。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