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司馬觀點:大學生證明台灣人心不死。假如沒有太陽花(江春男)

司馬觀點:我們不是蘑菇 (江春男)

成千上萬的大學生佔領立法院多日,若是發生在軍閥時期的中國,也許校長和教育部長早就出面安撫;若是發生在今天之中國大陸,像溫家寶這樣的領導人,早就對學生展開溫情攻勢,李登輝時代的李煥也很快出面,但現在的蔣部長不知躲到那裡去了。

網路世代學運興起

馬政府從總統到院長和各部長,都不敢面對大學生,寧願躲在辦公室召開記者會,名為溝通,實為政令宣導,尤其馬自己是始作俑者,自己違背程序正義在先,卻再三強調法治的重要性,把責任全推給別人,他的記者會不開還好,一開反而火上加油。
這個運動和野百合野草莓都不同,這是社會運動的3.0,是網路世代的社會運動,其本質是學運,議會政治的失敗,才會發生街頭運動。議會失敗是政黨政治的失敗,對民進黨是極大警訊。
這次學運代表對馬政府的長期憤怒,尤其是對馬個人的高度不信任。馬之無能已有國際認證,但他永遠自我感覺良好,不把廣大民眾的恐慌與憂慮當一回 事,正如網上的一段心聲:「我們不是蘑菇,不要養在暗室不見天日,時時被灌糞,等著被出賣。」他也許並不想賣台,但有些作為顯然是害台。

必須溝通防止不幸

他 把手伸到立法院,用黨團狗腿排除王金平的影響力,出了事卻全推給王院長,說是尊重國會自主權,現在學生主張召開公民憲政會議,這種訴求馬英九如不接受,可 改在立法院內舉行,畢竟它最能代表民意,可以名正言順地邀請各黨派和公民團體參加,群眾運動充滿變數,最純潔的運動也會變質扭曲,造成不可測的後果。佔領 行政院和佔領立法院不同,學運有失控的危險,馬政府對此感到痛心之餘,應設法溝通,防止不幸。
大學生做了他們父母應該做的事,證明台灣人心不死,代代相傳。網路世代學運的興起,改變台灣政治風貌,令人欣慰。



司馬觀點:假如沒有太陽花(江春男)


假如沒有這場學運,《服貿協議》可能強度關山,在立法院表決通過,中間也許打了一架,又癱瘓議事一整天,但通過就通過了。
假如沒有這場學運,王金平保住黨籍,黃世銘有罪判刑,這兩件一定會是熱門話題,可惜它被太陽花淹沒了。

組織不輸政黨

假如沒有太陽花,民進黨的兩顆太陽,連勝文柯文哲,無料的選舉新聞,永不厭倦。
幸虧有了學運,讓大家有機會回顧《服貿協議》的前世今生,重新評估它對台灣社會的可能衝擊。在學生面前,國民黨常掛在嘴上的「逢中必反」這句話,突然吐不出來。
不能說大學生無知,他們的組織動員能力不輸政黨;不能說民進黨背後操縱,會被學生當作笑話,蘇貞昌也不敢居功,連國台辦也不敢提台獨勢力了。
馬英九在記者會上氣急敗壞,拿法治壓人,其實他對付王金平那一招有違憲之虞,黃世銘因他而被判刑,彰顯法治之權威,而他下令限期通過《服貿協議》,不把正當程序當一回事,不把國會自主權當回事,也不把三權分立當回事,這是法治精神的反面教材。
馬企圖以黨紀罷黜國會議長,更是違反憲政原則,政黨是民間團體,是私法人,國會議長是憲政機關領袖,兩者重要性天差地遠,用此黨紀拔除國會議長,和中共動用黨紀雙規有何不同,這在民主國家是無法想像的事。

學運帶來勇氣

台灣社會瀰漫悲觀、冷漠和無力感;太陽花學運帶來勇氣、理想和行動,它衝撞體制,帶給社會極大衝擊。
衝進行政院也許太鹵莽,但是這種遺憾在群眾運動中很難避免,尤其這是網路世代的首次大規模學運,有人說它是民主之恥,但應該問的是,沒有太陽花,台灣會更好嗎?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