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書蟲回憶錄:故事:WSJ 亞洲版......日經.....上班族的日記;英"元" vs 美元 SPEAK, MEMORY by Vladimir Nabokov





Owen Hsieh先生的太太體貼先生,在他退休之後仍私費訂閱英文報Financial Time。
讓我想起以前上班的幸福處:公司允許我定WSJ (我私人訂 The Economist 二十多年)。
最美妙的是,我讓日本分公司的某工程師有機會到我部們服務2年(約1990~91),日本人很感激,我就請他們公司訂約7~8種日經公司之技術雜誌,送給我部們。洋公司會讀日文的很少。
約1993年,我知道以前同事葉先生有代訂雜誌業務,就請他送十來本月刊到我部門,公私兩利 (他可賺點錢)。



另外一件幸福處:WSJ 亞洲版1996年來台灣印刷,後來又改到香港印刷、發行。......1997~98,WSJ 請辜家贊助百份,每天送到台大的管理學院,讓師生自由取用。對於我,這是天上掉下來的寶貝.....







1976年元月我下部隊當步兵排長 台北擎天崗上的獨立連.
我馬上知道連長的許多腐敗作為. 不過他還有些”格” (當時我的道德危機究竟怎克服的?)
很快我必須到基隆八斗子將排上的劉姓”逃兵”抓回來. 送到大直的營部去關禁閉. 我竟然能與他談笑之間送他去關禁閉—他個子很大塊 全憑義氣答應跟我回部隊.
這次洪仲丘事件背後的集團腐敗問題 我很容易想像 部隊生態30幾年來沒什麼改變. 要改變部隊需要從根本上的軍隊獨立於法制系統拉出來. 不能讓軍隊有自己的司法系統 這是革軍隊的命 可能沒人做得到 但可能只有此一途才能有改善







讀東海時1971-75,聽過巴壺天 (1905-1987)老師名字,也知道他教禪學相關科目。
今天CBETA會後,從台北中山堂附近走往二二八公園,我提議到桃源街吃牛肉麵,台大退休的林義正老師說,要將胃口留給家人,所以我們邊走邊物色商家......過重慶南路,聊許多買書的經驗、故事,提到三民書店,他堅持要過去那兒,買一本他為恩師編的書《禪骨詩心集》送我: (我們登了4樓層,一些協商,才買到):
巴壺天著《禪骨詩心集》林義正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8,1990再刷,2004年2版
這本書有意思,林老師說,從直排改成橫排,他不知道,有點生氣。
最有意思的是,我發現書內一張貼紙,蓋印,文曰:
"本書中任何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的立場和內容詞句一律不予承認"
我跟林老師說,此書可能從中國旅行歸來。
林老師在扉頁提了:"漢清同道存念。" 真的非常感謝。






李焯芬《求索之旅》香港:中華,2015
內容豐富,除了韓國藝術史稍長,多是精簡的短篇介紹,內容資訊全,譬如說《魯拜集》從胡適1919的選譯2首,到70年代台北的晨鐘版;黃克孫的《魯拜集》第1版是台北啟明1956年,後來的書林版是重印。作者的中亞和露西亞等地的史、地、文學知識豐富,本行的水利和防災,更是專家,所以末幾篇"鹽都的回憶"、"回首唐山"、"泥石流·堰塞湖"等都很有內容。
"三民"書局"的資料庫比"博客來"的好,因為有"叢書/系列名",有很好的參考資料 -- 作者網羅中國、香港、美國、台灣、法國、新加潑--有代表性。網路上,兩家定價略同,約348元,不過我手上的是台灣大學圖書館,跟三民採購,花440元。http://hcbooks.blogspot.tw/2015/07/2015.html




2016年7月21日下午8:03
約11點,曹永洋學長來訪,從中山市場買來sush和花生、礦泉水;我泡咖啡:
他告訴某些名作家的成長故事,影響期待人處事態度。
我們暢談在軍中的經驗,我說在軍隊受訓和服役,1972-1977,碰過最廉潔、中真的,也經歷過很腐敗、貪汙的長官。同學扁平足的經驗談。
他教我七等生的人與作品入門、某作家太太到淡江找人,見李登輝一表人才.....
談他在寫的兩篇:某醫師/畫家的訪談,劉述先的文學論---
談起大學畢可寫文學論的,除了劉述先之外,我說李田意的【哈代評傳】,談Thomas Hardy的翻譯,我送本吳奚真翻譯的【嘉德橋市長】(大地的兩版本,他一看就知道是不同的發行人);
我借他夏目漱石的漢詩集。 對他還想買【護生畫集】【契可夫短篇小說全集】(10冊。2900元)表示不解。
我說好幾月沒去胡思,跟他一起去,他買徐復觀的【中國的藝術精神】等2冊,我買6本。

1977年冬,森堯學長從倫敦來Colchester訪我。他跟我說《說吧!記憶》值得一讀。我到圖書館拿起這本舊書,就像蔣彝先生的《倫敦啞行》那般舊。不過,後者還有彩色圖詩,而納布可夫的,只是文字的魅力。數十年之後,我看到”兩岸”的翻譯本,都沒什麼味道。
Everyman's Library
"One is always at home in one's past, which partly explains those pathetic ladies' posthumous love for another country, which they never had really known and in which none of them had been very content."
--from SPEAK, MEMORY by Vladimir Nabokov
From one of the 20th century's great writers comes one of the finest autobiographies of our time. Speak, Memory was first published by Vladimir Nabokov in 1951 as Conclusive Evidence and then assiduously revised and republished in 1966. The Everyman's Library edition includ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eviously unpublished "Chapter 16"–the most significant unpublished piece of writing by the master, newly released by the Nabokov estate–which provided an extraordinary insight into Speak, Memory. Nabokov's memoir is a moving account of a loving, civilized family, of adolescent awakenings, flight from Bolshevik terror, education in England, and émigré life in Paris and Berlin. The Nabokovs were eccentric, liberal aristocrats, who lived a life immersed in politics and literature on splendid country estates until their world was swept away by the Russian revolution when the author was eighteen years old. Speak, Memory vividly evokes a vanished past in the inimitable prose of Nabokov at his best.



故事:上班族的日記;英"元" vs 美元
2011/9/1 我從永和取回一本1987年日記(工作生涯唯一一本,1988-95可能寫在公司的電子信箱中,離職時不方便取出,當隨風飄散物),它是自己公司 Motorola Taiwan 的半導體事業部送的,大概在香港印就,很美觀。不過我發覺從1987年元旦起,我已加入台灣AMP公司。那時候玉燕已在日本讀書了,她每月領交流協會18萬日元—她今天一直說,如果換成現在的匯率,每月6萬台幣,真好。那是因為我跟她介紹 :1931年前一英元等於5美元。
現在我在研究30年代一些中國知識份子留英,所以這知識重要 (只有吳宓的日記有美元與英元的匯價,1930) ;1931年9月,一英元貶為4.08美元。這是朱自清入?英國時的匯。1949/9/19,再貶30%,一英元等於2.80美元。1967/11/18,再貶14.3%,一英元等於2.40美元。
2014.7.18 1 British Pound Sterling equals
1.71 US Dollar





46:49245 讀書會20年(台灣戴明圈) 2018-11-08 鍾漢清









16:51





244 Simon University讀書會20年: Peter HSIUNG (熊維強自述)












三本"科學與藝術的結構":

一本是G. Kepes (MIT)主編的VISION + VALUE Series

叢書之一,台幣約300元;另一本是中國摘自E. N. Gombrich和Peter Brian Medawar、 Kopper等人開會紀錄,3.1 RMB。

另兩本德文開會紀錄,在東京買的,約台幣8000元。








昨天與林義正老師談他的新書,談到參考書,我說記得他和某些教授都到過明目書屋買過中國的書。

台大的歐教授近年在"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一系列研究紅樓夢的書,相關的演講錄影也是最熱門的,據說超過50萬。
當時她是林青霞迷。買過不少的書。
我當時可能搞不清楚狀況,試看:

【金玉良緣紅樓夢】林青霞與張艾嘉的青春版紅樓夢~邵氏黃梅調電影


談起中國的書市,有點困惑,印百萬冊的書固然有。而像哈利波特的書,輸給台灣,參考宋光定先生的


未提供相片說明。



***

也許18年前,一位"朋友"說要買我的藏書。當時順口說,除少數,每本百元。盤點之後,約160萬。他開始搬書之後,我反悔,說搬去的,算送的。他將一些非英文的外文書送還(我去出差旅遊,會買我不懂的語言的書留念。)
後來,那些書放在永和地下室,失於維護逐漸腐爛......
買了十幾年的舊書,上周在某大二手書店,才旁聽到" 我們收書有選擇,書價是原訂價的一成以下......"
原來如此。(2~3年前學長請我幫忙他父親身後的書.....)
可年的買書人。或許一切盡在過程中。



----



二手書店買書。年輕店員遲遲無法定價,因為日文書"中國友情詩" (至唐)是昭和47年,他搞不清楚公元幾年,配合老闆訂的pricing rules.....
我看他可憐,說1972,他又猶疑起來,中文是:1990年看定價;之前的年份,看頁數.......
留言
  • 熊智翔 定義不清,累死前線
    1
  • Chu-po Chen 這種只看年份或頁數的定價方式,實在
****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