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鍾肇政等一些臺大人;臺大搶救八仙塵暴傷患團隊

【臺大搶救八仙塵暴傷患全數出院 見證臺灣高水準醫療】
2015年6月27日發生的八仙樂園粉塵爆燃事故,至目前為止,共造成15死484傷,是繼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臺灣受傷人數最多的意外。根據衛福部7月7日官方統計,所有傷患平均燒燙傷面積約44%,燒燙傷面積大於40%之傷患計有248人,其中80%以上傷患人數共24人。
臺大醫院收治之八仙樂園粉塵爆燃的燒傷病人有34位,住院病人有33位,其中有22位女性、12位男性,平均年齡是21.7歲;收治之20%以上大面積燒傷病人有28位,平均燒傷面積是43%。燒傷病人有21位住在加護病房,有12位插管呼吸治療,吸入性肺損傷9位、肺水腫等併發症19位、接受氣管切開手術1位、敗血性休克12位、需要ECMO者0位、死亡病人數0位。目前所有病人都已經出院,沒有病人器官衰竭,所有住院病人之平均住院天數是65天,住在加護病房病人之平均加護病房住院天數是75天。
本院此次大量大面積燒傷的治療經驗分享,主要是醫療團隊發揮整體性治療、有效且快速之傷口清創與植皮、適當體液補充、足夠熱量給予、敗血症的積極處理、與嚴謹的感控措施。本院醫療團隊,在燒傷事件發生後的第一個月,每天早上7點30分舉行晨會,匯集眾人的醫療經驗與看法以執行燒傷診治。對於大量病人病情的掌握,首先建立雲端病人病情資料庫,獲得授權的住院醫師與專科護理師,可以隨時隨地以桌上型電腦或是行動裝置來更新病人病情,讓獲得授權的醫療團隊,可即時掌握病人病情。此外,醫療團隊也透過智慧型手機的即時通訊,不受時地限制的溝通彼此見解。
對於大面積燒傷的治療,初期處理大面積(20%以上)嚴重燒傷的病人,第一週是以急救為主,需要給予足夠量的點滴液體與熱量,並且隨時監測病人病況,以及隨時調整點滴液體量與藥物,儘量維持各器官足夠血液灌流,一週後再進手術房施行清創手術與覆蓋屍皮、或是覆蓋生物合成材料於傷口,以及陸續施行植皮手術。對於此次大量傷口的植皮手術需求,是要以有限的病人正常未燒傷皮膚,來修補大量大面積燒傷傷口,本院主要是使用自行發展之微植皮複合手術,將整片正常皮膚剪裁成眾多微小面積之皮膚,再分別移植至燒傷傷口,傷口最表層再覆蓋屍皮,以增加植皮成功率。對於小面積(20%以下)的淺層二度燒傷病人,則只有清洗傷口、與覆蓋人工敷料。
本院接受衛福部分配的大體皮膚,總量有28萬平方公分,用於覆蓋大面積燒傷之傷口、或是清創手術後之傷口。衛福部所採購的大體皮膚,在燒傷初期覆蓋於傷口,可以穩定病人生命徵象,在燒傷後期覆蓋於傷口,可以減少傷口感染與降低敗血性休克;此外,本院使用大體皮膚是大面積燒傷病人存活的關鍵因素之一。本院也接受日本紅十字會透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之人工真皮500片,用於覆蓋清創手術後之傷口。至於日本J-Tech公司透過衛福部捐贈、首次在臺灣使用之自體培養表皮細胞(JACE; autologous cultured epidermis)產品,本院也用於1位大面積燒傷病人之傷口。對於部分清創後之傷口植皮手術中,也有4位使用澳洲Avita公司捐贈之ReCell自體細胞移植術。
復健方面,所有病患從住院初期的急性期開始,即及早開始進行各項復健治療。本院復健團隊每週定期開會,逐一討論每位住院病患的復健狀況及治療方向。因復健治療的及早介入與密集治療,本院病患復健狀況皆相當良好,所有病患於住院期間都持續接受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及吞嚥治療等各項復健,直到出院時都可以自己獨立行走及上下樓梯,以及自理大部分的日常生活。部分功能恢復較慢的病患,也會轉至復健病房持續密集復健,直到可以自己走著出院回家。出院後,病患亦持續於整形外科及復健科門診追蹤治療及繼續復健。
此外,本院亦相當重視所有病患及家屬的心理社會狀態。每位病患都有專責的臨床心理師及社工師,持續協助處理每位病患和每個家庭的心理情緒與社會問題。
在傷患治療期間,曾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醫院燒燙傷中心組成的醫療小組,搭乘馬英九總統「久揚之旅」專機一起來臺,此6位專家於7月22日至本院燒傷中心及復健部與治療團隊進行專業交流,對本院及全國之治療成果表示高度讚揚。
●臺大醫院627八仙樂園粉塵爆燃事件,醫療團隊成員如下●
1、副院長、外科部主任、內科部主任、創傷醫學部主任、麻醉部主任、復健部主任、護理部主任、社會工作室主任。
2、整形外科、腸胃外科醫師。
3、感染科、胸腔內科、腎臟科、心臟內科、腸胃內科醫師。
4、創傷醫學部醫師。
5、麻醉部醫師。
6、復健部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
7、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8、護理部護理師。
9、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10、營養室營養師
11、社會工作室社工師。
●附註●
1、自體培養表皮細胞(JACE; autologous cultured epidermis)產品的製作,是取下病人2乘2公分的皮膚,送至日本J-Tech公司,再分離出表皮細胞,然後在GMP純無塵室內做體外培養增生。三週之後,將自體培養表皮細胞(JACE)由培養室取出,儘速將鮮活自體表皮細胞送至本院,覆蓋在病人清創後之傷口。
2、ReCell自體細胞移植術(4例),是取下患者的自體表皮細胞,經由酵素分解後,噴灑於燒燙微植皮手術處,以促進微植皮手術成功率與加速皮膚新生。ReCell自體細胞移植術中之酵素轉化過程只要 30 分鐘,取皮面積小。
3、自體培養表皮細胞(JACE)與ReCell自體細胞移植術的使用,可以減少燒傷病人正常皮膚的取用。

《文訊》《文訊》NO.362|2015.12 相簿中新增了 1 張相片。

一生伏案寫個不停
發表文章、小說
大河小說、回憶錄
翻譯糊口就不用說了
加上隨筆、書信
據傳近三千萬字
哦!對寫詩的我
乃天文數字也
你的親密戰友葉老
說你是「文學鬼」
後輩的我不敢唐突
書寫「文學魂」
其實,魂也有鬼字在
啊!是對老作家
旺盛生命力的讚頌
 
首編「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
續編「青年文學叢書」各十卷
再與葉石濤主編
「光復前台灣文學」八卷
自己翻譯,也請人操刀
傳承日本時代文學
我是編輯之一
深知其中甘苦
微細的一線香
在黑暗中亮出火光
解嚴後,再一次組織編纂
「台灣作家全集」五十卷
我亦參與其中主編
堂堂台灣文學
有豐富的作品為證
 
籌建鍾理和文學紀念館
接著賴和紀念館
還與台灣筆會同仁
學界友人鼓吹
成立台灣文學系所
終於如雨後春筍一一成立
共同呼籲成立
國家台灣文學館
也於2003年落實下來
我忝為創館館長
請你題寫館名看板
在輝煌的前台南州廳
堂堂立於人世間
 
短短的身軀
小學教員出身
什麼支撐你巨大的能量
走過台灣無聲的歷史
台灣島上活過、愛過
戰鬥過、死去的魂靈
集體強力呼喚
你的文學魂
 
2015.11.03
 
 
▎出自《文訊》銀光副刊,更多內容請見第362期(2015年12月號)▎
 
 
*照片為鍾肇政先生。
 
*林梵,本名林瑞明。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日本立教大學研究。曾任台灣文學館館長,成功大學歷史系、台文系教授。古都再生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現任董事。大學時代起就開始在文學刊物發表詩作,後來轉向台灣文學史的研究。曾獲詩潮創刊獎、巫永福獎、府城文學獎等。著有詩集《失落的海》、《青春山河》、《海與南方》,論述《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等。
 


「騙人騙一輩子」的鍾肇政(朱真一)


日前媒體報導:〈宋楚瑜遭爆 曾要求鍾肇政別寫「台灣意識」〉。我想起鍾老曾說「我騙了人,騙了一輩子」。不少人可能以為是開玩笑,台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大家非常敬重的鍾老為何會這樣說。最近再讀鍾老另兩部《濁流三部曲》及《臺灣人三部曲》,更覺得鍾老說的「騙」字很值得討論。
鍾老寫的第一篇長篇小說《魯冰花》,用故事來評判台灣的「社會上財富分配不公」、「歧視貧苦人家」、「權勢的罪惡」等等。1960年若明寫這些台灣社會的現象當主題,不可能發表。鍾老以繪畫天才的感人典故,表達「批判社會及人性」的使命。感人故事很重要,報紙才會連載,書才會出版,更能改編成電影及電視。
《濁流三部曲》雖不少評論說是自傳性的小說,寫日據時代台灣青年經歷的社會,他更創作不少動人的故事情節,寫很多日據時代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人的霸道。小說的描繪,讀者馬上有共鳴,其實日本跟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所作所為很多一樣。啟迪讀者的台灣意識,這就是鍾肇政文學的好「包裝」,他說的「騙」術!
《臺灣人三部曲》的大河小說,從幾代前先人的故事寫起,包括台灣的歷史、社會及文化等,塑造台灣及台灣人的形象與精神,當然有好的也有壞的。不以枯燥的論談來說教,寫有趣的歷史、傳記等故事。用故事表達宋楚瑜要求鍾肇政別寫的「台灣意識」的「使命」。
再讀鍾老的《臺灣人三部曲》,讀到最後才知道,發表刊登這種作品不簡單。第一部連載在報刊的試刊期間,就被命令撤下,約3年後改寫些,才在另一報刊連載。鍾老因聽說某刊奉命不得刊載鍾老的作品,為了要澄清「誤會」,乃於1973-74年間先寫後來的第三部《插天山之歌》,投稿到《中央副刊》來「證實」他「絕不會有問題」。 

預埋伏筆突破箝制

三部曲的第二部《滄溟行》反到1975年第三部寫完才起筆,以前要找背景資料時,就處處碰壁。計劃中第二部的人物,其實第一部本就寫了伏筆,因為禁忌而不能寫。他說:「記得當時,心中有所恐懼,而且諸多資料又無法處理」、「雖是不得已,但心中痛苦」。這幾句話以及上幾段,就可能了解為何鍾老須要「我騙人騙一輩子」。
這就是文學的美妙處,鍾老用故事寫台灣歷史文化及「批判社會及人性」。在戒嚴時代及白色恐怖的威脅下,鍾老迴避或該說克服不少困難,突破思想箝制。看鍾肇政著作時看得津津有味,常去信外,回台灣時拜訪鍾老向他請教,還邀請鍾老來參加台美人的聚會。他曾來我家住了兩次,共處幾天的請教,受益良多,啟迪我更多的台灣意識。
台灣最恐怖時,鍾老以文學的堂皇外衣,不必口號不必宣言,以文學創作評判國民黨,登在《中央日報》及《聯合報》上。譬如上述鍾老寫日據時代的日本政府如何專制及惡霸,如何歧視及施暴人民等,其實描寫得跟當時國民黨政權幾乎一樣,鍾肇政「騙」得過黨國,還受表揚。
鍾肇政來美住我家時,更多時間跟他討論。跟他提上述寫作的高明處,他很高興地跟我說,終於有人指出他的「意圖」。其實台灣人早就讀出而有共鳴,戒嚴時代不敢講罷了。 
在美退休醫師 
----

2015 年臺大傑出校友- 鍾肇政-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JOAVTf5TE
20 hours ago - Uploaded by NTU Focus 焦點.臺灣大學 EDU 頻道
鍾肇政先生於1948年就讀於臺灣大學中文系。代表作品《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高山組曲》《八角塔下》《魯冰花》《怒濤》等。是台灣第一位完成 ...
Published on Nov 18, 2015
鍾肇政先生於1948年就讀於臺灣大學中文系。代表作品《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高山組曲》《八角塔下》《魯冰花》《怒濤》等。是台灣第一位完成大河小說的作家,­並創辦《文友通訊》、主編《臺灣文藝》與《民眾日報》,編輯《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臺灣省青年文學叢書》與《臺灣作家全集》,並擔任臺灣筆會會長、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客家電臺董事長,曾受聘為總統府資政,並獲頒二等景星勳章、二等卿雲勳章、­國家文藝獎、臺美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總統文化獎等獎項,為臺灣當代文學的代表人物­。
---
【我愛台大 永遠永遠】
一位在校史館服務的大四同學,有天特別請求館方准許讓她的外祖父,一位高齡90歲的老先生,在『留言一句,傳情百年』畢業生專屬冊頁上,與她一同書寫畢業心情...
台大校史館新增了 2 張新相片


一位在校史館服務的大四同學,今天特別請求館方准許讓她的外祖父,一位高齡90歲的老先生,在『留言一句,傳情百年』畢業生專屬冊頁上,與她一同書寫畢業心情。

原來,她的外祖父一生學業波折,考場多失意。雖然曾經進入臺大中文系就讀,但待不上幾個月便中輟,常自嘲是臺大的「敗卒殘兵』。因此,透過校史館的畢業生留言活動,這位孝順貼心的同學想幫她外祖父圓這個未竟的大學夢。


校史館當然沒有理由拒絕,誰的青春年少沒有失意的片刻?

幸好,她的姐公雖然踉蹌離開臺大,但未減對文學的熱情,立志當個『投稿勇士』。度過十稿九退、八退、七退、六退 ... 的日子,後來,寫出了『‪#‎魯冰花‬』等等家喻戶曉的作品;並且在2008年時,受邀執筆『臺大八十 :我的青春夢』的首章。

‪#‎我愛台大‬‪#‎永遠永遠‬

今日,校史館非常榮幸有鍾肇政學長的蒞臨!

P.S. 姐公是客語的外公
(ChenPengFan)


我去買東西時 會順便翻翻的書


臺大八十,我的青春夢


作者 : 柯慶明 主編

定價:500元
文學叢書系列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986-01-5687-4
出版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本書介紹  
 
  臺大創校至今,將屆八十年。八十年來,在這所美麗的校園中,有多少年輕的生命因臺大的哺育而受到啟發、淬煉,從而反饋出己身的成熟與豐沛,進一步形塑了臺大的多元風貌。
  這些臺大的學子們,在很「青春」的時代進入了臺大,並且以其「青春」歲月豐潤了臺大的姿彩,透過青春的思辯、激情、笑淚、感悟,一路累積沈澱出這所大學的精神傳統,醞釀出那稱之為「臺大精神」的特殊學風。
  正因如此,臺大與其校友之間,總有 著綿密不斷的情感牽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臺大故事。本書由四十餘位畢業於臺大的詩人、作家共同執筆,撰述他們對於臺大的體會、感想、回憶與反 思。這些經歷歲月淬練過的彩筆,所分別寫下的,縈迴於「臺大」的「青春」氣息與「夢想」光輝,不僅可觀可讚,篇篇皆可當作精彩的「成長」文學來閱讀;透過 它們的集結,我們亦可一窺所謂的「臺大」傳奇與丰姿。

本書介紹  
 
鍾肇政
 ◎殘兵乎 敗卒乎
  ──我的青春夢碎記

於梨華
 ◎一瞬間 五十年

余光中
 ◎傅鐘悠悠長在耳

林文月
 ◎我以「臺大人」為榮

鄭清茂
 ◎臺大瑣憶

莊 因
 ◎望帝春心托杜鵑

鄭清文
 ◎椰林大道

林 泠
 ◎科學—懷念臺大的日子

叢 甦
 ◎浮雲流水間
  ——驀然回首臺大那段青色嫩綠的日子

葉維廉
 ◎回憶那些克難而豐滿的日子
  ——懷念夏濟安老師

朱 炎
 ◎流水年華

趙天儀
 ◎我的學習路程

王文興
 ◎前輩的成就

陳若曦
 ◎懷念外文系的師長

白先勇
 ◎在臺大的歲月

李歐梵
 ◎現代主義文學的追求
  ——外文系求學讀書記

杜國清
 ◎青春,夢回台大

曾永義
 ◎椰林大道五十年
  ——我的教學生活和文化工作

黃啟方
 ◎流年換白頭
  ──椰影鐘聲的迴響

李 渝
 ◎春深回家

張系國
 ◎校友二三事

趙 寧
 ◎1964臺大人

趙 寧
 ◎八仙過海

張 健
 ◎青春紀事又一章

淡 瑩
 ◎女生第五宿舍的日子

黑 野
 ◎看家孩子的青春

李 黎
 ◎時光隧道的彼端

方 瑜
 ◎飛花逐夢少年遊

葉言都
 ◎第十二季杜鵑

胡台麗
 ◎行經田埂、邁向田野

尹 玲
 ◎璀璨繫緣

沈花末
 ◎一株印度黃檀

平 路
 ◎我在臺大

簡政珍
 ◎人文心靈的和弦

廖咸浩
 ◎戀曲二○○八:航向亞蘭布拉

劉黎兒
 ◎我與臺大

張 讓
 ◎跌進法律系

江文瑜
 ◎女教授/教獸隨手記系列三首

張啟疆
 ◎彳亍在巴別塔的迷宮

洪淑苓
 ◎第一次遠足

林黛嫚
 ◎夜行人

羅 葉
 ◎一個壞學生

陳大為
 ◎彭祖的十分之一

張瀛太
 ◎戀人台大

唐 捐
 ◎鐘塔前小賦格

楊佳嫻
 ◎方舟上的日子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