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灣從威權政體轉型走向民主政體,受到世界(中共除外)的肯定,有許多重要人物貢獻極大,我們不能忘記。我在寫完全書《燦爛的星辰》之後,特別在此補充數人。
1975年8月,一本「黨外」民主運動的政論雜誌《台灣政論》創刊。這本標舉「民間輿論的發言台」的月刊,繼《自由中國》、《大學》雑誌之後,「在批判官僚制度的行徑上,在閉鎖的環境中所造成的諸種不合理的事象,發揮『掃除髒亂』的功能。」。但是《台灣政論》只出刊五期,就被國民黨當局勒令停刊!
被國民黨當局拿來作為停刊「理由」的一篇文章叫做〈兩種心向〉,該文談論鋼琴家傅聰與一位中國出來的柳教授的談話,因觸及台海關係與台灣前途問題,國民黨當局以該文「煽動他人觸犯內亂罪,情節嚴重」為由,下令停刊《台灣政論》。這篇「惹禍」的〈兩種心向〉,作者就是來自台灣的澳洲昆士蘭大學教授邱垂亮。
邱垂亮於1938年3月27日出生,台灣苗栗客家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赴美留學改讀政治,專攻國際關係、政治文化和民主發展。獲加州大學(河邊)博士後,在澳洲昆斯蘭大學執教40多年。
邱垂亮不是關在象牙塔裡的書呆子,他關心台灣的民主前途,也關心中國的民主化。為此,他寫了政論文章40載,在海內外不斷為文,替台灣發聲,為台灣的民主自由呼號,啟蒙大眾,也為澳洲與台灣關係鋪路牽線。在台灣的民主運動路上,他是一位堅毅的勇士!一位「個子不高」的巨人。
一般學者寫政論,總是中規中矩,力求所謂「理性」、「客觀」,因此他們的文字往往艱澀索然。但是邱垂亮的政論則大異其趣。一如他幽默風趣、愛開玩笑的性格,他的政論裡面有許多他的身影、他的故事,喜怒哀樂,嬉笑怒罵,生動活潑,所以他的政論,像是文學的散文。這種散文式的政論(或說政論散文),使人讀來津津有味,讓讀者融入他的心境中。
邱垂亮長期為台灣的民主自由呼號,被中共列為「台獨頑固分子」,但是他靈活回應:「我不是『台獨頑固分子』,我是『民主頑固份子』。」邱垂亮這句話,明白揭示台灣獨立的理由,是為民主而台獨,不是為台獨而台獨。
邱垂亮晚年罹癌,在治療期間,他在Line上面組了一個好友的群組,每天抱病在群組中聊天,談論時局,依然談笑風生,開著玩笑當「老頑童」。
2021年3月11日,邱教授在line上留下這句話:「親朋好友,大家平安!我現在住院,非常虛弱,暫時不回答各位的關心問候。非常感恩!
」兩天後,3月13凌晨,這位學養深厚、關心時局,政論不斷的「老頑童」辭世!享年84歲。

內容簡介
讀書人的悲哀──我是臭老九
****
![]() Wilson in 2020 | |
British Ambassador to China | |
---|---|
Assumed office September 2020 | |
Monarch | Elizabeth II |
President | Xi Jinping |
Prime Minister | Boris Johnson |
Caroline Wilson (diplomat) -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 › wiki › Caroline_...
Dame Caroline Elizabeth Wilson DCMG (born 12 August 1970) is a British diplomat and lawyer who assumed office as the British Ambassador to China in September 2020. Contents. 1 Early life and education; 2 Career; 3 Personal life ...
Career · Honours
【中英衝突】中國外交部召見英國大使 指責其發表「不當文章」
中國外交部召見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Caroline Wilson,見圖),標誌著中英兩國在新聞自由問題上的爭端升級。中國外交部公告稱,吳若蘭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為因虛假新聞和不實報導受制裁的個別外媒鳴冤叫屈,刻意混淆新聞誹謗和新聞監督,對外方打壓中國媒體卻「選擇性失明」。中國外交部表示,吳若蘭的文章通篇充斥著「教師爺」式的傲慢和意識形態的偏見,顛倒黑白、操弄雙標,這一做法與外交人員身份及外交機構職能嚴重不符。
中國外交部召見英國駐華大使,標誌著兩國在新聞自由問題上的爭端升級。外交部的公告稱,吳若蘭(Caroline Wilson,見圖)通過微信公眾號平台發文為因虛假新聞和不實報導受制裁的個別外媒鳴冤叫屈,刻意混淆新聞誹謗和新聞監督,對外方打壓中國媒體卻「選擇性失明」。
吳若蘭在這篇中文文章中寫道,媒體「作為政府行為的監督機構發揮著積極作用,確保人們能夠獲得準確的資訊,並保護那些沒有發言權的人。」她後來在Twitter轉發了這篇文章。
中英兩國關係緊張,一方面因為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初的處理方法,另一方面則是中國頒行《港區國安法》之後,約翰遜(Boris Johnson)政府為香港居民提供入籍英國的途徑。此外,英國還批評中國的新疆政策。
這些摩擦已蔓延到媒體准入方面。2月,英國媒體監管機構吊銷了中國官媒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英語新聞頻道的落地許可,稱CGTN的持牌者沒有編輯控制權,最終為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實體所掌控。中國政府隨後取消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台在境內的落地許可。
中國外交部表示,吳若蘭的文章通篇充斥著「教師爺」式的傲慢和意識形態的偏見,顛倒黑白、操弄雙標,這一做法同外交人員身份及外交機構職能嚴重不符;文章一經發出就引起中國公眾的普遍不滿,受到強烈批評。
吳若蘭回擊了中國外交部的聲明。英國外交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英國駐華使館微信公眾號發佈吳若蘭的文章後數小時,微信方面對實施限制轉發。撰文:Peter Martin、Kitty Donalds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