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春秋》「春秋筆法」例《春秋‧左氏傳‧宣公》與翻譯討論: 桑原武夫編《一日一言》10月13日 日文已經翻譯一次,找回原文,算是中譯嗎?

 林義正老師80大壽。 我對於《春秋》完全不懂,只聽過「春秋筆法」.......

現在利用桑原武夫編《一日一言 10月13日》所選,順道討論 日文已經翻譯一次,找回原文,算是中譯嗎?


《春秋》

(記載歷史自魯隱公1—魯哀公14∕西元前722—481)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魯國的正史,儒家五經之一。摘要諸侯各國的歷史事件,從而宣揚王道思想。文字用語極為精簡,暗蘊褒貶。後人將這種文體比喻為「春秋筆法」。

  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節自《春秋‧左氏傳‧宣公》

乙丑⑧,趙穿殺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⑨書曰:「趙盾弒⑩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11,反12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13。』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⑧ 乙丑:古以天干地支記時,按曆法推算,宣公二年九月乙丑即九月二十六日。

⑨ 大史:太史,官名,掌國史。此指晉國史官董狐。

⑩ 弒:古代稱下級殺死上級為弒,如弒君、弒父。

11 竟:同「境」。

12 反:同「返」。

13 「我之懷」二句:今本《詩經·邶風·雄雉》有「我之懷矣,自詒伊阻」句,與本文所引略異。懷,眷戀。詒,同「貽」,留下。伊,近指代詞,此。慼,憂。

九月二十六日,趙穿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趙盾還沒有走出國境的山界,聽聞靈公死訊後即折返。晉國太史董狐記錄說:「趙盾殺了他的國君。」並在朝廷上公布。趙盾說:「不是這樣。」董狐回應:「你身為正卿,逃亡而不出國境,回來後又不討伐逆賊,弒君的人除了你還能有誰?」趙盾說:「唉!《詩經》說:『因為我的留戀,給自己帶來如此憂傷。』說的大概就是我了。」孔子說:「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據事直書而不加隱諱。趙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為史官的原則而蒙受弒君惡罪。可惜啊!要是他走出國境,就可以免受如此污名了。」

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5/21/AP60a6c852e4b0a46dabeaa646.html

10月14日


皮薩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Пи́сарев)

(西元1840.10.14—1868.7.16)

俄國文藝評論家。從唯物論觀點研究藝術。亦是革命路線的民主主義者。因擬出版違法政治刊物遭

到檢舉而被捕入獄,在獄中完成了許多重要的論文。主要著作為《現實主義者們》。

  血液,決不是為了人類的一般事業而滴淌的。相對地,人類的一般事業,即便是在流著鮮血時,仍然會繼續前進,而絕非是因為流血的結果才向前邁進的。無論在任何地方,必須為流血而負責的人,都不是理性和真理的代表者,而總是無知、停滯和無權的擁護者。我們從某位歷史人物是可怕的殺戮者這件事,可以得到佐證……,意味著這個人是人類的大敵。不論對任何人、任何事來說,由他所代表的惡例,正是不容辯解的證明。


節自《為了生活而奮鬥》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