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曹永洋 ,張清吉及與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的貢獻者和有緣者 (部分 構建中 2018郝明義Rex How;傅月庵 書出來,曹說郝明義稿未到;傅的書透過林絞碧轉):秦賢次: 林衡哲與金溟若~ 協助張清吉成立志文出版社 《秦賢次先生訪談錄》 頁73~86: 李幼鸚鵡鵪鶉: 20250506可愛的純真者 。 彭鏡禧 譯家 《拾零:敝帚自珍集》書林 2024 317~18 《非理性人》 新潮文庫31 1969 稿費美千字五十塊錢,共一萬元 (預官月薪900 )) Lotus Lee何榮幸《報導者》。





郝明義Rex How

2018年10月7日 ·


【向張清吉先生致謝並致敬】
中學在韓國的時候,一個很大的苦惱就是沒有書可以讀。
釜山我們家附近,只有兩家書店。一家主要是出租武俠、愛情小說,另一家在出租小說之外,賣一些中國古典名著,還有一些文學類的書。中學正是對閱讀飢渴的階段,所以這些書店很快就滿足不了需求。
書店之外要另尋門路。
主要是跟家裡有兄姐在台灣求學的同學打聽,問他們家有什麼書,可以借來讀的。所以每年暑假這些兄姐回韓國放假的時候,是這種閱讀狩獵的高峰,去打聽有帶回來什麼新書,能趕快借到就快讀,不然就乖乖排隊等候。
那裡面,有一位叫于儼嘉的同學的姐姐特別不一樣。
他們家境很好。除了有鋼琴,有很好的音響之外,有一個大書櫃。所以有機會就去他們家玩,除了一起聽流行樂之外,就是看能借什麼書回家看。
他姐姐收的書,又和那些書店完全不一樣。我記得在他們家書櫃裡看到《未央歌》的時候,大感好奇,這麼奇特的書名到底在講什麼。
在那些不一樣的書裡,又有一些書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不只是它們的封面設計有一種特別的味道,一排白底黑字的書背陳列在書櫃裡也非常醒目。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
我看的第一本是卡夫卡的《蛻變》,簡直是震撼。《美麗新世界》也是。總之,那個書櫃裡的一本本「新潮文庫」,填補了我在閱讀上完全不同的一個區塊,開啟了我張望世界的一扇扇門戶。連帶地,每次去那位同學家裡,都好像有一種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也因此,記得來台灣讀大學之後,第一次去國際學舍看書展的時候,看到那麼多那個書櫃裡沒有,而我在書目上已經期盼很久的新潮文庫,那種今天終於我也有機會挖到寶了的狂喜,也是很難忘記的。
今天台灣一年出版大約四萬種新書。而1980年的時候,一年新書才不過5,000種。所以更早的1960,1970年代,可以想像。
今天這麼多書裡,各種翻譯書都有人出版。但是在當年,新潮文庫引介外國名著的那種氣派和影響力,是今天難以比較的。
這兩天忙,今天才注意到張清吉先生過世的新聞。
匆匆寫一下「新潮文庫」對我的影響,向張先生致謝,也致敬。

















傅月庵

2018年10月23日 ·


1930年代台灣南部。鹽水公學校一名小學生,受到日籍老師啟蒙,從《幼年俱樂部》開始,四處蒐羅《少年俱樂部》、《講談俱樂部》閱讀,津津有味。畢業後沒幾年,值逢大戰,小學生被徵召入伍,成了高雄岡山機場學徒兵。戰後,他回到苗栗後龍故鄉務農,種稻、蕃薯、花生米、西瓜……農閒時,還乘坐簡陋竹筏到外海搏命捕魚。
然而,生計依然困難。二十八歲時,青年決心北上謀生,踩三輪車為業,而念念不忘書,沒客人時,一有空便讀書。最後開了一家租書店,也賣起舊書。再後來,受到一名大學生的鼓勵,創辦出版社,取名「志文」,大學生為他策劃的書系便是照亮幾代台灣人心靈的『新潮文庫』。
張清吉先生的故事,一切或許就從幾本《少年俱樂部》開始……。
「2019春風似友珍本古籍拍賣會」,敬請期待,感謝轉貼分享。



































WWW

直播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349212228637679

2023年8月15日 
分享對象:所有人
世界多奇人,日本台灣當然不少.......NHK和出版界........《張清吉先生紀念文集》共同體。兩位新潮文庫功臣 曹永洋與“李幼新”。cosplay.....主要/女性作者 譯者 曹太太 山頭火 芥川 森田 河童 修理匠
0:41 / 27:49




2024在漢清講堂。

直播訪談秦賢次和連克:慶祝《秦賢次先生訪談錄》(秦賢次口述,連克訪問,記錄整理,國史館,2024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774504163304249



秦賢次和連克:《秦賢次先生訪談錄》(秦賢次口述,連克訪問,記錄整理,國史館,2024 ) 
協助張清吉成立志文出版社 頁73~86 
早期發展及出版歷程的詳細經過; 林衡哲與金
溟若為最重要的兩位貴人

金溟若的公子恆煒在他過世時,有點責怪張清吉等人讓他父親積勞。(引曹永洋說的故事,他兩人2025年初參加聚餐....)
在川端康成的新潮版小說後記,引三島由紀夫的《作家論 川端康成 》---這本書,數十年之後才有翻譯本。


可愛的純真者
昨天在善導寺捷運站遇見久違的李幼鸚鵡鵪鶉,他一見我,便細數起一串時報文人,楊澤、蔡其達、簡白、何榮幸....。他特別關心何榮幸,說以前最喜歡讀榮幸的文章,問我榮幸去哪裡了?(簡直是今之古人)我趕緊跟他解釋榮幸非常令人敬佩,創辦了《報導者》。未料,李幼拿出一個小東西,小型錄影機,要我介紹榮幸的《報導者》,我失了魂般就哇啦哇啦說了,希望沒有出太大的錯,大致是說,《報導者》是分深度報導的媒體,關心例如外籍漁工、貧窮青少年、吸毒等社會議題。李幼自稱是電腦白痴,哀嘆無法閱讀,我立刻建議,《報導者》很多專輯都有出書,可以買書來讀。最後又強調,《報導者》是非營利媒體,靠民衆捐款營運喔!有人說,小時不努力長大當記者,《報導者》這樣的媒體,證明了記者對我們的社會,是有價值的。
當李幼收起他的錄影機,我才恍然想起,咦,我怎麼沒跟他推薦《Openbook閱讀誌》啊!(敲頭)
聊著的時候,我瞄到一位中年女士,正搭手扶梯下去搭捷運,她看著李幼一頭發白亂髮,竟投以蔑視的眼神,我很敏感的,立刻便察覺且生氣,是我太容易生這個氣生那個氣嗎?想想,做一個不肯從俗的人,一定很辛苦。
在我心目中,李幼是我們這個世代特別純真的人,祝福他身體健康,也請他放心,他崇拜的何榮幸也還保持純真地奮鬥著呢。(我也是榮幸粉啊~)





2024在漢清講堂會曹永洋
李幼鸚鵡鵪鶉20221212


新潮文庫
男同志電影等


 

---
今天90元買150人:Brief lives : twentieth-century pen portraits from the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1945-1990 150位當代英國名人寫剛過世的熟人(著名的英國國家傳記辭典第一次選刊)  我第一看的是BBC的創辦人Reith  參考:BBC - The BBC Story - John Reith  (8篇) The life of Lord Reith, first Director-General of the BBC.
還花約520元兩本英文傳記 各約650頁 美國文豪S. Bellow傳Grant 總統回憶錄
---
Ken Su 今天曬曬書房   其實這本書我根本看不懂:
還有 HC 贈送的《原版《玉篇》殘卷》,這是中國中華書局影印民國初年購自日本的唐朝寫本。
我傍晚也經過所謂"紀州庵" 他無法跟台南的臺灣文學館比
不過翻看一本文藝獎得主的怪書 我從中得知志文的老闆還是張清吉先生
書名, 鵪鶉在鸚鵡頭上唱歌: 是傳記也是傳奇/    李幼鸚鵡鵪鶉作. 臺北市: 志文, 2010.
書中還有一本皇冠出版社為張愛玲女士憶胡適之 的單印本 還有Joe用貓臉畫胡適之先生....

 2011.4.18
李幼鸚鵡鵪鶉的文章 詳破報等等

李幼鸚鵡鵪鶉- 學習加油站

2010年10月13日 ... 李幼新現為全職的影評人,近年來長期擔任『破』週報以及『世界電影月刊』的專欄影評作家,活躍於台灣的藝文界,2006年改名為「李幼鸚鵡鵪鶉」。 ...



李幼鸚鵡鵪鶉獲台北電影節貢獻獎
圖/破報

進入第13年的台北電影節今年首頒卓越貢獻獎,由資深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圖)獲得。他驚喜的表示:「沒想到大家還能記得我,令我感動又感激。」遴選委員則是認為他實至名歸。
李幼鸚鵡鵪鶉原名李幼新,因為愛鳥而改為現名。台北電影節表示,他自80年代不遺餘力擁戴台灣新電影;90年代撰述「男同性戀電影…」,屢開風氣之先;近年仍持續關注新近電影創作,給予鉅細靡遺的評論。
(文/張菫宸 圖/破報)




Fanny 來一篇 讓我可以讀三呆在2010年的介紹信 
中原的"傑出校友": 上帝的忍者學校與小雀鳥/張文亮:從教室逃走
其實這篇不如三呆在他信說的故事
最早是十幾年前他簡單介紹法拉第
中文傳記太不發達.....




彭鏡禧  譯家  《拾零:敝帚自珍集》書林 2024  317~18  《非理性人》   新潮文庫31  1969 稿費美千字五十塊錢,共十萬元 (預官月薪900 ))   

----


金溟若 《金溟若散文選》台北:牧童,1977/1993再刷,前有金恒杰、金恆煒兄弟寫的前言,說是父親過世7年編選本。

首篇是《懷念朱自清先生》,附清華大學朱先生在228事件後一個月後,寫信給執教於臺灣大學的金溟若 (此筆名為朱先生所取;學名志超)。可知金溟若先生小學、中學都在日本讀書,漢文程度很有限,關東大地震之後留在溫州,他父親掌省十中--溫州中學前身,請朱先生特別
交-金溟若漢文。他們師生有閒聊、共遊、提攜交情。

末段記朱先生"自云:"吾生謹敕,事事後人,故取名佩弦。"但朱先生何嘗"後人",他的內心是滿堅強的。"
(hc按:知道"佩弦"近50年,今天才知道這是出自《韓非子·觀行》的典故:“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東溟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ōng míng,意思是東海;猶東洋,指日本。

 初若溟蒙,渐而充塞意思 ... 草船借箭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 ...


【名稱】:佩韋佩弦
【拼音】:pèi wéi pèi xián
【釋義】:韋: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於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後常比喻有益的規勸。
【出處】:《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míng mǐng  ㄇㄧㄥˊ ㄇㄧㄥˇ ㄇㄧˋ
粵語發音:ming4
唐代發音:meng
說文解字:水部》溟:小雨溟溟也。从水冥聲。
宋本廣韻:廣韻·下平聲··》溟:溟濛小雨又溟海也。
廣韻·上聲··》瀴:瀴涬大水皃。
廣韻·上聲··》溟:上同。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水部·》溟:《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並音冥。《說文》小雨溟溟也。《揚子·太𤣥經》密雨溟沐。《註》溟沐,漸漬潤澤之意。又海也。《十洲記》東王所居處,山外有員海。員海水色正黑,謂之溟海。通作冥。《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又瀴溟,水勢絕遠杳冥之貌。《木華·海賦》經途瀴溟。又巊溟,山氣暗昧之狀。《左思·吳都賦》巊溟鬱𡶒。又杳溟,水勢渺深激蕩也。《郭璞·江賦》雷註杳溟。又《廣韻》《正韻》莫迥切《集韻》《韻會》母迥切,𠀤音茗。與瀴同。又《集韻》莫逖切,音覓。亦小雨也。
反切:莫經 (《廣韻·下平聲··》) 莫迥 (《廣韻·上聲··》)
英文翻譯:drizzling rain; dark, obscure

原典出處

莊子·在宥》:倫與物忘,大同乎涬。 
Forget what you have in common with things; cultivate a grand similarity with the chaos of the plastic ether.
論衡·談天》:儒書又言:「涬濛澒,氣未分之類也。」 
太玄經·》:上九,密雨沐,潤于枯瀆,三日射谷。 
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海者,天池也,有魚焉。 
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通流,四海涬,民皆上丘陵,赴樹木。 
越絕書》:遯逃出走,上棲會稽山,下守海,唯魚鱉是見。 
鹽鐵論·國疾》:文學守死涬之語,而終不移。 
說文解字·水部》::小雨也。 
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拜桓宣武墓,作詩云:「山崩海竭,魚鳥將何依。」 
抱朴子·逸民》:玩瀅汀,游潢洿,未浮南而涉天漢。 
水經注·膠水》:北眺巨海,杳冥無極,天際兩分,白黑分別,所謂海者也。 
高士傳·石戶之農》:滅迹滄,清蹤莫寫。 
藝文類聚·》:仲宣跪而稱曰:臣聞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於東沼,嗣若英於西,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后庭,若夫氣霽地表,雲歛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於山椒,鴈流哀於江瀨,升清質之悠悠,降澄暉之靄靄,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淨。 
西遊記》:別語叮嚀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 
三國演義》:初若濛,纔隱南山之豹。 
金瓶梅》:失曉人家逢五道,泠飢鬼撞鐘馗。 
封神演義》:頂上三花朝北闕,胸中五氣透南。 
廣韻·》:鯤:北大魚。 
太平御覽·元氣》:夫使世俗皆能順其有,是乃涬濛鴻之時,為王故莫之能有。 
太平廣記·漢武帝》:諸仙玉女,聚居滄,其名難測,其實分明。 
朱子語類·》:曰:「心無私主,不是涬沒理會,也只是公。」 
郁離子·憂時》:郁離子曰:「非為是也,吾憂夫航滄者之無舵工也。」 
全唐詩》:九域咸雍,四為紀。 
康熙字典·》:《博物志》曰:諸侯會于亭,蓋晉地也。 
儒林外史》:十里之內,降真香燒的有如煙霧濛。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