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625 電話報告討論。
讀曹永洋 歷史人物的回聲 此書可作者討論曹永洋與新潮文庫的主要起點。 托爾司泰
由於哥德與托爾司泰1922,除李永熾的水牛出版社版,又有約半世紀後浙江大學出版社的版本,稍為更清楚,了解立論
但是仔細想想那個時代威瑪的包浩司群英,可見文豪的視野也會有其極限……
連莫斯科的病人都飛到羅東找他看病!「台灣第一名良醫」林逸民的傳奇故事
「兒子才小二,卻經常抱怨眼睛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結果林醫師一看說兒子是遺傳性心臟的疾病,還好遇到貴人...」、「姨婆年齡大了,有人說是腦病變,花了很多錢去做斷層掃瞄、超音波,結果去給林醫師看,一檢查竟發現血糖將近300,還好…沒去做手術......」
過去二十多年中,包括甲狀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等,這些看似與眼睛無關的症狀,都被這間眼科小診所檢查出來!
不只一般民眾,早期國民黨大員蔣彥士、陳履安,很多現在檯面上的藍綠政商要角,都是這裡的病人;更有海外台商,每三個月,就不辭辛苦從莫斯科搭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從遙遠的北國回到宜蘭羅東,為的就是到五福診所掛號看眼睛。
這位林醫師,是現任五福眼科診所院長林逸民。
在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三萬多筆的網友推薦中,以2,766個優良評價(截至2015.12.08止)拿下眼科冠軍,是良醫網中擁有最多五星級評價的醫生。
日治時期醫院改建
成全台評價最高的眼科診所
成全台評價最高的眼科診所
在熙來攘往的羅東火車站附近,矗立著一間近百年歷史的日式小洋房, 這裡原是1916年日人清野滿正郎開設的「清野病院」,日本戰敗後,林逸民的岳父─眼科醫師陳五福籌資買下這棟房子,並改為「五福醫院」(後改名為五福眼科)。如果不是看到「五福診所」的招牌,可能誤以為這是一棟文化古蹟,更難讓人相信,全台最高聲望的眼科醫生,就在這個比台中宮原眼科更悠久的老房子中駐診。
在落腳這間百年日式洋房之前,林逸民其實在美國已是頗具知名度的眼科醫師。他回憶,因為出身醫生世家,高中畢業就確定走醫這條路。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後到日本大阪醫科研究「生理學」,後又前往美國深造,更在華盛頓大學愛爾敦紀念醫院擔任眼科主任,並於1980年獲得「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美國眼科學院院士」(F.A.C.S.)認證的醫師,要在美國得到此認證,必須先在該州被提名、一個州只能提名兩位,再進行面試;當時拿到(F.A.C.S.)認證的還有現任親民黨副主席、曾任長庚醫院外科主任的張昭雄,台灣許多眼科醫師都不一定擁有外科執照。林逸民早期在美國的多項發表中,提出了「白內障是由紫外線引起」的觀念,且是第一位將「YAZ雅鉻雷射手術」引進台灣的眼科醫師。
當美國事業正要開始大步起飛時,台灣這邊卻出現狀況。「爸爸老了,希望我回來接手他的眼科事業...」為延續岳父陳五福的心願,雖正處事業高峰,林逸民仍願意放下美國的一切,於民國81年從美返台。
這個「心願」不僅是陳五福個人的事業,更關乎宜蘭地區整體醫療香火。
陳五福出生於民國7年,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今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後, 留在母校附設的醫院擔任醫師。因熱愛故鄉的一切、並有感於故鄉需要,民國35年毅然辭去人人稱羡的台大醫師工作,返回故鄉羅東創立「五福眼科」。之後與妻子陳連年合力創辦「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免費教育視障者學習一技之長。當年,陳五福還與遠在非洲的史懷哲通信,史懷哲的親筆回信,更鼓舞陳五福對盲人教育的福利事業,那時,當地人甚至以「台灣的史懷哲」稱呼陳五福。
接班二十幾年下來,林逸民似乎沒讓岳父失望。
「台北醫師很多了,羅東更需要我...」
「大多數醫生都是講沒三兩句話就急著看下一位,林醫師看得好仔細,還回答我們的疑問、告訴我們該注意的事項,還會跟小孩聊幾句順便鼓勵他,有別於一般的醫師只有開藥物,這是我很讚賞的地方!」比別的醫師多一分「用心」,讓病友對林逸民稱讚有加,有位網友家齊表示:「林醫師看病真的很認真,而且每遇有實習醫師跟診,他都會解釋病情,不吝講些『眉角』、分辨疾病的差異...醫師診斷很精確,協助病患迅速找出病因,會以對病人好為優先考量。」連曾獲得《商業周刊》評選的「百大良醫」、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蔡裕棋,都對林逸民讚譽有加,除了稱讚林逸民的學識淵博與幽默風趣、讓病人看診會感到愉快之外,蔡裕棋更表示,若未來自己患有青光眼或白內障的問題,也會選擇給林逸民診治。
從史懷哲到陳五福
曹永洋
高中時代開始,在課堂以外的讀書生涯中,有幾本書大大影響了我的人生圖像。早年大同「協志工業叢書」裡的《史懷哲自傳》、《西洋哲學史話》、《人類的故事》、《教學的藝術》等,其中重慶南路書店可以買到的《巨人三傳》(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蘭基羅),竟引導我日後走向傳記文學之路。幾年後我才知道《巨人三傳》的譯者是譯著等身的傅雷先生。一共分成六冊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不但是一本文學名著,傅雷的譯筆之優美、流暢,六十年來始終是我的案上書。
尤其意想不到的史懷哲56歲完成的《自傳──我的生活與思想》延伸的影響,餘波盪漾。這位36歲時在德國已擁有哲學、神學、音樂、醫學四個博士的歐洲傳奇人物,決定放棄自己最喜愛的教學、傳道、音樂演奏和寫作,離開歐洲的文明核心,與新婚一年的妻子海倫乘船航向歐格威河流域十分荒涼的非洲密林蘭巴倫,這一年是1929年。經過31年法屬剛果獨立,史懷哲行醫的蘭巴倫,建立了加彭共和國。在經過將近90年的時間之開拓、淘洗,史懷哲所揭示的「敬畏生命」,他通過未非洲人民所做的醫療服務,早已成為貫徹人道主義行列中最巨大的火炬之一。
1964年我回故鄉士林教書,在當時天主教創辦的一份雜誌《現代學苑》寫了一篇《現代叢林醫生史懷哲》。不久,台灣醫界、宗教界、教育界、藝文界,由陳五福、郭維租、高俊明、謝禧明、施義勝發起成立,後來定名「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 (因為當年成立團體時,採用「台灣」二字是很忌諱的事。)
有一天,在東海大學與我相差七屆的施義勝打電話給我,說我這篇文字能否給他們的《史懷哲之友》雜誌轉載?我當然無條件答應。就因為這篇文章,施義勝把我引薦到陳五福醫師面前 (他是台北帝大時代的醫學士,後來到日本福島大學獲得眼科博士,可是他總是告訴我:「稱我陳醫師就好,這樣我比較自在。」) ──我常與好友提到這一段奇緣。在我的寫作生涯中這是我得到的一份最高稿費,幸好不是楊逵先生《台灣和平宣言》八百字竟然讓他在火燒島坐牢12年!這段冷幽默有點比喻不倫,但是我對在「東海花園」用鋤頭在大地流汗耕耘的楊逵是充滿敬意的。
正因為這些奇妙的旨意和安排,我這個平凡的教書匠,才有機會走向傳記寫作,又有幸能夠在新潮文庫編輯台上出版一系列有關史懷哲的著作,編了一些史懷哲選集。其中,擔任史懷哲有關的文字義工將近25年,更是我非常珍惜和懷念的。日後我寫作中的七本本土人物傳中,陳五福與郭維租就是「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的第一任、第二任會長!
陳五福與史懷哲開始通信,是因為讀到日本野村 實的一本日文書《史懷哲其人其事》 。 那時他已經創立「慕光習藝所」 (今定名為「慕光盲人重建中心」) ──這時已經是史懷哲的晚年,如同當年18歲的法國大學生羅曼‧羅蘭寫信給當時已經名滿天下的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誰能想到已近70高齡的托翁用法文給這位青年學生回了37業的長信 (足以編成一本小書), 難怪羅曼‧羅蘭會感激涕零,日後為他立傳。
晚年的史懷哲,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原本來自世界各國的信件都得用裝米殼的大袋綑綁,如今關心的報導、捐款更是如雪片飛來。
已經84歲高齡的史懷哲也一樣用德文親筆回了陳五福三封信 (日後,才由秘書代筆),史懷哲說他看到「慕光習藝所」照片中的規模,和陳醫師照顧視障盲生並給他們學習點字、閱讀、運動和自立生活的各種教育,相當感動。他說:「我初抵蘭巴倫時,甚麼都沒有,渡輪運上來的是歐洲慈善團體的幾箱藥品、一些必需的基本重要醫療器材,登岸當天就在養雞場旁邊,鋪上草蓆為一位難產的非洲孕婦剖腹接生......。」
日後,從傳記寫作中,才了解史懷哲、陳五福、郭維租.......這些 非凡人物,要從小軼事去認識他們的靈魂。這是我從事傳記寫作獲取的寶貴心得。至於我的寫作水平當然不能與羅曼‧羅蘭相提並論。只是我的禿筆所記的事蹟,大抵可以相信。
2016.8.21
~~~~~~ 考慮的另一版本
從史懷哲到陳五福
曹永洋
高中時代開始,在課堂以外的讀書生涯中,有幾本書大大影響了我的人生圖像。早年大同「協志工業叢書」裡的《史懷哲自傳》、《西洋哲學史話》、《人類的故事》、《教學的藝術》等,其中重慶南路書店可以買到的《巨人三傳》(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蘭基羅),竟引導我日後走向傳記文學之路。幾年後我才知道《巨人三傳》的譯者是譯著等身的傅雷(1908-1966)先生。一共分成六冊的《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 ,1904-1912間連載),不但是一本文學名著,傅雷的譯筆之優美、流暢,六十年來始終是我的案上書。
尤其意想不到的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14-1965.9.40;參考《維基百科‧史懷哲》(英文版有地圖等) )56歲完成的《自傳──我的生活與思想》延伸的影響,餘波盪漾。這位36歲時在德國已擁有哲學、神學、音樂、醫學四個博士的歐洲傳奇人物,決定放棄自己最喜愛的教學、傳道、音樂演奏和寫作,離開歐洲的文明核心,與新婚一年的妻子海倫 (Helene Schweitzer)乘船航向歐格威 (Ogooué )河流域十分荒涼的非洲密林蘭巴倫 (另譯:蘭巴雷,Lambaréné),這一年是1929年。經過31年法屬剛果獨立,史懷哲行醫的蘭巴倫,建立了加彭共和國。在經過將近90年的時間之開拓、淘洗,史懷哲所揭示的「敬畏生命」,他通過為非洲人民所做的醫療服務,早已成為貫徹人道主義行列中最巨大的火炬之一。
1964年我回故鄉士林教書,在當時天主教創辦的一份雜誌《現代學苑》寫了一篇《現代叢林醫生史懷哲》。不久,台灣醫界、宗教界、教育界、藝文界,由陳五福(1918年12月20日-1997年11月8日)、郭維租(1922年-)、高俊明、謝禧明、施義勝發起成立,後來定名「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 (因為當年成立團體時,採用「台灣」二字是很忌諱的事。)
有一天,在東海大學與我相差七屆的施義勝給我,說我這篇文字能否給他們的《史懷哲之友》雜誌轉載?我當然無條件答應。就因為這篇文章,施義勝把我引薦到陳五福醫師面前 (他是台北帝大時代的醫學士,後來到日本福島大學獲得眼科博士,可是他總是告訴我:「稱我陳醫師就好,這樣我比較自在。」) ──我常與好友提到這一段奇緣。在我的寫作生涯中這是我得到的一份最高稿費,幸好不是楊逵先生《台灣和平宣言》八百字竟然讓他在火燒島坐牢12年!這段冷幽默有點比喻不倫,但是我對在「東海花園」用鋤頭在大地流汗耕耘的楊逵是充滿敬意的。
正因為這些奇妙的旨意和安排,我這個平凡的教書匠,才有機會走向傳記寫作,又有幸能夠在新潮文庫編輯台上出版一系列有關史懷哲的著作,編了一些史懷哲選集。其中,擔任史懷哲有關的文字義工將近25年,更是我非常珍惜和懷念的。日後我寫作中的七本本土人物傳中,陳五福與郭維租就是「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的第一任、第二任會長!
陳五福與史懷哲開始通信,是因為讀到日本野村 實的一本日文書《史懷哲其人其事》 (hc:野村 実(醫師,のむら みのる、1901 - 1996):『人間シュヴァイツェル』岩波新書 1955
)。 那時他已經創立「慕光習藝所」 (今定名為「慕光盲人重建中心」) ──這時已經是史懷哲的晚年,如同當年18歲的法國大學生羅曼‧羅蘭 (Romain Rolland ,1866 – 1944) 寫信給 (1887
晚年的史懷哲,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原本來自世界各國的信件都得用裝米穀的大袋綑綁,如今關心的報導、捐款更是如雪片飛來。
已經84歲高齡的史懷哲也一樣用德文親筆回了陳五福三封信 (日後,才由秘書代筆),史懷哲說他看到「慕光習藝所」照片中的規模,和陳醫師照顧視障盲生並給他們學習點字、閱讀、運動和自立生活的各種教育,相當感動。他說:「我初抵蘭巴倫時,甚麼都沒有,渡輪運上來的是歐洲慈善團體的幾箱藥品、一些必需的基本重要醫療器材,登岸當天就在養雞場旁邊,鋪上草蓆為一位難產的非洲孕婦剖腹接生......。」
日後,從傳記寫作中,才了解史懷哲、陳五福、郭維租.......這些 非凡人物,要從小軼事去認識他們的靈魂。這是我從事傳記寫作獲取的寶貴心得。至於我的寫作水平當然不能與羅曼‧羅蘭相提並論。只是我的禿筆所記的事蹟,大抵可以相信。
2016.8.21
。。。
台灣宗教確實非常多元、開放與自由,許多地方經常各種宗教的不同樣式建築聚集在一起。這裏是新北投,左邊是東初、聖嚴法師設的中華佛教會舘。右邊是天主教堂,再上去則是日本時代建的臨濟宗普濟寺。天主堂旁邊白色樓房是水都溫泉會館,是穿泳裝的露天溫泉浴池,由於在山坡上端,空氣品質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