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我大一時至少有二位吳老師:教微積分的吳千甲(英格)老師 (讓有些學生做惡夢),另一位是國文吳福助老師,他要我們讀《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寫校園的"羊蹄甲花開"......(作文之道是英文老師教的,普林斯頓的畢業生,據說教育部規定教師都必須至少有碩士學位,真是豈有此理.....)
吳福助老師昨天回我一封信,我認為值得推廣,所以公佈之。
漢清:1.很高興昨天見到您。2.我大學時期在東海圖書館工讀,負責排架,因而有機會翻遍館中文學相關圖書。 3.1970年回東海任教後, 40多年時間,經常利用館藏資料備課做研究。4.東海圖書館發行《館訊》月刊﹝ 2001-2015﹞14年間,我推薦發表東海及中興研究生書評及論文甚多。 5.今年《館訊》改版為《館刊》,我參與策劃及審稿。 6.《館訊》點閱率,大約每月 8千多人次,《館刊》也差不多。7.該刊編輯是館員謝鶯興一人之力。他一直認為:「東海圖書館怎麼可以不留下東西?」 8.謝鶯興在我心目中,是東海的「堅持此信念,奮勉不懈。 太史公」,他獨力編纂出版了一系列東海校史文獻。 8.謝鶯興大學時期修過我開的「治學方法」課程,他的文獻整理理念, 3年後要屆齡退我全然認同。在這方面,他自謂受我的影響甚深。他 休了。我要趁他退休之前,盡力協助他。 9.黃皇男館長是歷年來最重視《館刊》,最用心出版的館長。 10.《館刊》是月刊,是電子期刊,每月 15日出刊,從未脫期。出刊後,文稿即可利用google 搜尋到。11.館刊一直是「純學術」刊物,開放各界投稿,是很理想的自由討論園地。 12.非常感謝您推薦蘇錦坤先生撰稿。請蘇先生先利用東海大學圖書館網站,從《館刊》、 2016年11月15日這一期,我有發表〈高瑞錚《《館訊》進入,瀏覽各期內容。也可利用「吳福助」作者名稱進入, 了解情況。 仰望天空的人》讀記〉一文,敬請指教。「稿約」務請閱覽。 稿約在此網頁:(http://www.lib.thu.edu.tw/~謝謝您費神,也歡迎您協助撰稿,以光篇幅! (蘇先生補: lidato/ ))
祝福夢筆生花,青春永駐! 吳福助敬啟
(又)
漢清:奉上舊作一篇,請您和蘇錦坤先生不吝指教。謝謝您們!吳福助謹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