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篇:
曾约農校長、吳徳耀校長
三、曾约農校長 甫自軍訓嚴格管教的中學生進入東海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環境震盪」-- 校長、教職員與學生之間均以禮相待,互動時和諧自然的氣氛,很自然地薰 染了同學間相處的關係。這種互相尊重、長幼有序、親愛精誠的代表人物非 曾約農校長莫屬。大一國文《論語》中說到「温文恭儉讓」時,蕭繼宗老師 便稱曾校長當為最佳典範。 大一時我被派在校長室做打掃清潔的勞作,曾校長屢次提醒我要保持身 體挺直:我至今仍儘量作到這點。曾校長的長袍馬褂及飄逸的白鬚,親切和 藹的談吐,流暢典雅的中英文成了他的偶像標誌(iconic image)。他能獲得全校 師生之愛戴自有其原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曾校長當之無愧. 某次一同學犯了過錯,曾校長堅持飭其改過而不予懲處。另第二屆同學 池元真意外觸傷膝蓋,曾校長除令校醫診治外並親臨宿舍探視。這種將學生 視為子女的真心關愛更是難得。第一年教職員宿舍不敷分配,曾師率先以身 作則,獨身寄居男生宿舍。其時東海道路尚未修整完善且多為沙石路面,曾 師不幸跌斷肘骨,上了石膏後仍帶病從公,毫無倦怠之意。他的堂姐曾寶蓀 女士亦曾多次來東海探視,對學生之關懷愛護溢於言表,青澀稚嫩的同學們 却鮮少表達心意. 東海最初兩年房舍與設備都很簡約,但經常有外賓來訪。曾校長屢次陪 同外賓來到有如違章建築的男生飯廳與我們聚餐,他以高雅之英語與不亢不 卑之風度周旋於貴賓政要之間,常令我們欽佩折服。曾師家學淵源,幼時曾 受優良語文教育,所以膺任臺灣唯一的英文報紙《中國郵報》(China Post)之社 論編輯。據說《蘇俄在中國》一書的英譯本就由他主筆,難怪傳聞說他的母 語是英語。
五、曾校長之去留 曾校長兼富儒家及基督教之博愛精神,且實踐於生活之中而能感動週圍 人仕。當年年輕學子對他的尊敬與愛戴乃是意料中事。東海第二年(1957)春夏 之交,在美國董事會施壓下曾校長乃自動辭職,同學們曾多次大力挽留未果。 除集會外尚有張貼絕食標語之行動,在當時環境是不允許的。幸曾校長處理 得當,除安撫同學外,更表現他謙謙君子之風度,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之不屈精神,悄然隱退。這一事件對大多數同學造成了極大的震憾,也留下 了不可磨滅的創傷。 多年後傳聞有謂:校內某些「名師」認為校長過於重視學生而對他們不 够禮遇,因此在挽留過程中並未表態、反而暗中支持反對派而淪為被人利用 的工具,甚是可惜。當時教育部曾派員代表政府支持曾校長,教育部長張其 昀先生並親臨校長官邸與同學代表會面,安撫兼斡旋。更有謂蒋介石總統原 擬自日月潭回程時親赴東海表示支持,卻因「劉自然」事件突發而未能成行。 事件發生後政府曾派一小單位部隊駐紥於校外農舍中以防事變,幸好該事件 在台北不曾擴大,曾校長上任之初曾照會政府各單位在校內減少黨團活動以 符合國際慣例,由此可見他的民主素養與遠見。 曾師魅力可反映在另一事件。東海第三屆同學未曾受曾師親炙,畢業典 禮時發覺曾校長未受校方邀請觀禮而逕自坐於一般席位間,同學發覺後集體 拒絕入場而造成尷尬局面,幸賴教官婉言相勸始得轉寰。典禮後眾人退場, 51 唯獨第三屆同學留座不去,俟曾師上台致詞後才圓滿落幕。
~~尋夢東海、生涯瑣憶 石家孝 經濟系
----
還是踢足球來得自然奔放,東海四年,讓我最感舒服、痛快的地方就是 足球場。我們不但白天踢足球,月夜也踢足球,踢完足球,一天的勞累都沒 了,因為踢足球,我們球友吃飯時也常同桌吃,有時湊錢買啤酒喝。有一天, 我們吃飯喝啤酒時,曾校長走過來跟我們坐在一起,說,年輕人我來教你們 喝酒。我們高興極了,以為這下可以痛快地大喝一番。校長說了這些話之後, 改用英語說:drink little, and then … drink long,不是來教我們怎樣多喝,而 是來要我們少喝,當時有點失望,但經過這幾十年,曾校長這簡單的一句話, 9 使我在喝酒方面不敢逞強,謹記少喝一點才能喝久一點的校長的話,使我現 在還可喝酒。
~~~東海大學第一屆學生 江樹生 歷史系
----
~~~追憶曾約農校長說的一則小故事 趙一之 化工系
曾校長有一次在參加化工系的聚會時說了一段故事。他說從前有一位員 外要替自己選個合適的女婿,在大廳上請那些慕名求親者,在現場就自己的 所長,不論是琴棋書畫,或者十八般武藝,都可以露一手,同時要他的閨女 在珠簾後面,自己也看看。那閨女在他老爸篩選過後的作品中選中了一幅畫。 那幅畫很簡單,祗是一個「弓」!她老爸嫌太簡單了,但是那位閨女說:「我 就是喜歡那個畫弓*的!」冷場了一會兒。我們才哄堂大笑。但是曾校長祗是 手摸著鬍子,微笑的看著我們!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他怎麼就像我們家中 的老人家,一點都沒有「校長」的官架子!(*畫弓 = 化工)。
----
---
東海大學創立時,有多項創舉是國內其他大學難以望其項背的,如實施 通才教育、勞作制度、小班制教學及師生親如家人等,尤以小班制教學最是 令人難忘。當時第一屆政治系學生僅八人,中文系更少,三人而已,有的系 甚至教授人數比學生還多,且皆為名重士林之碩學俊彥。當時學校餐廳尚未 建妥,暫時設於男生宿舍樓下,師生共聚一堂,同桌用餐,偶而素有「美髥公」 雅稱的曾約農校長還會偕其令姊、白髮蒼蒼氣質非凡的曾寶蓀女士與同學們 一起用餐。席間師長不時垂詢同學們的生活起居及學習情形。另有徐復觀、 蕭繼宗及沈乃正等老師,常在晚上邀同學們到他們寬敞的教授宿舍吃飯,由 師母親自烹煮幾道家常菜,以「中菜西吃」的方式,有的站著,有的席地而 坐。平日吃慣學生餐廳千篇一律的平淡菜餚,此番機會難得,大家都狼吞虎 嚥,師母還一再叮嚀:「多吃一點」。斯情斯景,令離鄉遊子稍解思家之苦, 如今憶起,仍有溫暖在心。日後自己為人之師,便以當年師長為鏡,教之, 愛之,關懷之,幸能獲得許多學生肯定敬愛,此衷心感到安慰滿足者。
~~~東海教我的事--賀母校六十週年校慶 李福登 政治系
----
憶東海往事及晚年生活點滴 阮淑珊 中文系
真沒想到,走出了東海大學校門,彈指間數到了 56 個年頭。問我在學校 四年裏,有那些事情值得我回憶的,有一大籮筐呢?在此僅選幾件事聊聊吧, 先說兩件難忘的趣事: (一)我是中文系的學生,那時系裡的教授陣容,開出的課目:經史方面, 由徐復觀教授主講;哲理課程,由牟宗三教授擔當;詩詞欣賞則由蕭繼宗老 師擔任;這些科目都是中文系學生必修的課程。先說詩選這一門課吧,上課 時聽老師講解某詩文的內容,的確聽得很入神,考試的時候,也可以大大發 揮自己的想像力,成績不壞。一天蕭老師要我們寫一首七言律詩。我搜盡枯 腸,一句也寫不出來,眼看快下課了,只好以半偷半抄的「妙筆」,成詩一首, 交了卷,如釋重擔。現在回想起來,竟然一點也記不得我寫了什麼。真是慚 愧! 牟老師講中西方的哲學:「道可道,非常道」,他講得天花亂墜,我竟然 夢周公去也。所以我至今沒有搞懂這句話的內涵。他講「康德思想」,我也是 聽得一頭霧水,似懂非懂。不過當時不懂也不敢問。 (二)徐復觀是一位宏觀的學者,他鼓勵我們盡量到旁系修課,但我掂量一 下自己的底子,實在不敢越雷池一步,倒是心想如果能到外文系選一、兩門 課就好。那時的東海外文系是大熱門的系,當然不會貿然接受外系的學生。 到了大三那一年,徐老師請了一位教日文的老師,我們中文系同學全部捧場, 其它系的同學也來了很多人,把一間大教室擠得水洩不通,如此大班教學, 可想而知,魚目可以混珠了,我當然是魚目一隻,就這樣混了一個學期,學 期終了,我連「片假名」都沒弄清楚,大考時只好左鄰右舍的求救!
----
----
~~~東海與我 林清源 外文系
我也上過二年的徐復觀教授的國文,牟宗三教授的中國哲學思想史 和政治系主任張佛泉教授的西洋政治思想史,但影響我最大的是 Cochran,所 以她退休回美國之前,我有機會去台中,一定回外文系辦公室拜訪她。
----
伊利莎伯・董
董小姐是我大四寫畢業論文的導師。她要我每星期把我寫的東西 拿給她看。開始每次把我自己認為寫得相當精彩的文章交給她,她當場一邊 用紅筆刪改,一邊解釋為什麼需要改。那時我跟許多初學外語的人一樣,喜 歡用複雜的句子構造,用一些艱澀少用的字彙來顯示自己的「博學」。我看 到被她用紅筆刪改得面目全非的一頁一頁,自然感到難過,不過她那時告訴 我的話,我一直記在心中。她說:「妳寫文章應該像說話,要簡單,直接明 暸,不要轉彎抹角。不要用深奧的字眼。你的目的是表達你的思想,而不是 藉以宣揚自己。」
~~~夢憶東海四年 于君方 外文系
------
~~東海曾經是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重鎮 蔡榮芳 歷史系
在一個思想禁錮,文化荒蕪的 1950 年代,東海是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重 鎮。文學院長張佛泉倡導自由與人權,不遺餘力。他在哲學概論的課堂上, 介紹 Samuel I.Hayakawa,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1949),說專制政權常用 情緒字眼如「愛國」等字樣,來煽動人民,以達到專制的目的;法西斯即是 一例.。張佛泉的「諸權利即諸自由」的經驗主義式論述(源自 John Locke, Thomas Jefferson, John Stuart Mill, Thomas Hill Green, etc.),引起徐復觀與牟宗三教授的 批判;他們強調自由的道德意涵,張佛泉則指出自由有兩種意義:1.具體的、 屬於政治法侓層面的自由制度,諸如人身、財產、思想、言論、集會、居住 自由等基本人權。2.抽象的、道德倫理層面的內心的自由,主感自由(subjective 98 freedom),至於兩個層面的自由之關聯與涵義,三位教授則有爭論。總之,張 佛泉整合英美自由觀念與歐洲大陸學者如盧梭、康德、黑格爾等人之學說, 完成他的經典著作《自由與人權》(1955);它奠定了台灣自由民主理念論述的 根基。三年後--1958 年,Isaiah Berlin 才在 Oxford 發表他著名的「Two Concepts of Liberty」,Positive 和 Negative。 政治系還有徐道鄰和沈乃正兩位自由主義大師。曾經旁聽沈老師講解英 國內閣制,講到重點就重複說明;講到激動處,他滿面通紅。宋朝昇、謝善 元、謝家進、楊弘毅、謝水發、蘇錫清很用功上他的課,李福登亦然,所以 後來當上總統府國策顧問。 徐復觀與牟宗三是新儒家大師。他們也崇尚自由民主主義,不過他們認 為現代化與民主化必須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他們推崇儒家觀念,諸如內聖外 王;天下為公;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為本,君為輕的孟子民本 思想,他們整合東方與西方(如黑格爾、康德)的學理,而自成一家之言,認為 民主政治必須建立在道德理想的基礎上。 徐復觀老師推薦日文書籍,如《東洋人之思維方式》。他很欣賞蕭欣義、 沈榮嘉和鄭欽仁的作文。可是我作文提到離開家鄉來大肚山住校,覺得寂寞 想家;他寫評語說:「讀書就不會想家。」當時我們都是剛從高中畢業,單純 無知的小孩。齊錫生這個小孩很用功,清晨那麼冷還跑上山去背誦《論語》、 「孟子」。徐老師治學嚴謹,正派正經。有一次學校邀請林語堂博士來演講, 徐老師坐在前排,林博士開口說演講題目是「如何學習英語」。徐老師一聽, 即刻當著眾多師生面前,掉頭就走;他沒有時間聽那瑣屑的話題。他的兩位 得意門生:鄭欽仁後來也當上總統府國策顧問;江樹生則榮獲總統文化獎。 我多位好友是總統級人物! 牟宗三老師崇尚老莊哲學,逍遙自在,不拘小節,走路飄然。曾看到他 穿著睡衣,邊走路邊吃花生,走到位在學生宿舍樓下的郵局,搜取郵件。他 和徐老師跟張佛泉老師的論述,時常論及黑格爾(Friedrich Hegel, 1770-1831)與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當時我看不太懂,不過有東海老師的啟蒙, 後來繼續學習,至今我還是特別欣賞康德的哲學。 康德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認為必須結合自由與法治,建立民主憲政體 制;代議制度是最好的政府形式,浪漫自由主義哲學
徐復觀與牟宗三是新儒家大師。他們也崇尚自由民主主義,不過他們認 為現代化與民主化必須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他們推崇儒家觀念,諸如內聖外 王;天下為公;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為本,君為輕的孟子民本 思想,他們整合東方與西方(如黑格爾、康德)的學理,而自成一家之言,認為 民主政治必須建立在道德理想的基礎上。 徐復觀老師推薦日文書籍,如《東洋人之思維方式》。他很欣賞蕭欣義、 沈榮嘉和鄭欽仁的作文。可是我作文提到離開家鄉來大肚山住校,覺得寂寞 想家;他寫評語說:「讀書就不會想家。」當時我們都是剛從高中畢業,單純 無知的小孩。齊錫生這個小孩很用功,清晨那麼冷還跑上山去背誦《論語》、 「孟子」。徐老師治學嚴謹,正派正經。有一次學校邀請林語堂博士來演講, 徐老師坐在前排,林博士開口說演講題目是「如何學習英語」。徐老師一聽, 即刻當著眾多師生面前,掉頭就走;他沒有時間聽那瑣屑的話題。他的兩位 得意門生:鄭欽仁後來也當上總統府國策顧問;江樹生則榮獲總統文化獎。 我多位好友是總統級人物! 牟宗三老師崇尚老莊哲學,逍遙自在,不拘小節,走路飄然。曾看到他 穿著睡衣,邊走路邊吃花生,走到位在學生宿舍樓下的郵局,搜取郵件。他 和徐老師跟張佛泉老師的論述,時常論及黑格爾(Friedrich Hegel, 1770-1831)與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當時我看不太懂,不過有東海老師的啟蒙, 後來繼續學習,至今我還是特別欣賞康德的哲學。
----
牟宗三
他們博學 深思,精研佛、儒、道三家外,更兼通中外哲學。同學們聼課二、三個月後 才略為上道,但「開竅」後對有關哲理之推譯則少有困難。部份同學對牟師 之學說思想甚為欽慕,牟師嘗云搞思想者影響巨大而啟發震盪,例如馬克斯 之唯物論,他的另一名言:「主義就是宗教」。
。牟老師則是第一位把 老莊和般若思想同時介紹給我的啟蒙人。這是我以後終生致力研究佛教中國 化的導因。
~~~夢憶東海四年 于君方 外文系
徐復觀
-----
~~~東海曾經是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重鎮 蔡榮芳 歷史系
1950 年代,東海的老師,教我們自由民主人權的觀念。徐復觀和牟宗三 主要投稿香港《民主評論》雜誌,張佛泉則以《自由中國》雜誌為主;這雜 誌的主要創始人是胡適,雷震,張佛泉,殷海光,毛子水,夏道平等自由主 義學者(謝善元在校園推銷這雜誌,忠實讀者包括蕭欣義、鄭欽仁、沈榮嘉等)。 這兩種雜誌,都從各方面批判國民黨以黨領政的獨裁黨國體制,都倡導自由 民主主義。但兩個陣營之間,在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礎之論說,則有爭論。在 一場中西文化論戰中,胡秋原與徐復觀對上胡適(中央研究院院長),而淪為意 100 氣之爭。1958 年,胡適到東海參加吳德耀校長為他舉辦的茶會,當面對徐復 觀說:「你們講中國文化,只是被政治反動分子所利用。」徐復觀生氣地回答 說:「反動分子把官給胡先生做,但並未給我們做。」
-----
~~~人去樓空音猶在--我景仰的徐復觀老師 - 夏友平 化工系
夏友平校友對徐復觀教授的景仰,
提到「徐師外表嚴肅,但宅心仁厚,待學生親如子女,循循善誘,愛護備至。」
「記得有一天,徐師從台中到臺北開會,特別約了幾位同學上館子打牙祭,
餐後又請大家一起去看電影。」「一上車,徐師就塞了一把新台幣在我口袋裏,
並說:『這是給你請陳廷美看電影的!』」讓人確切體會到近人(包括校友)研究
徐復觀先生時,常稱徐先生是「經師人師」的意義。
---。大二 國文着重於中國文化思想之研習,名師牟宗三及徐復觀均在系中,他們博學 深思,精研佛、儒、道三家外,更兼通中外哲學。同學們聼課二、三個月後 才略為上道,但「開竅」後對有關哲理之推譯則少有困難。部份同學對牟師 之學說思想甚為欽慕,牟師嘗云搞思想者影響巨大而啟發震盪,例如馬克斯 之唯物論,他的另一名言:「主義就是宗教」。
~~尋夢東海、生涯瑣憶 石家孝 經濟系
-----
,我們的國文課也有兩年。在修 完一年古文和詩詞之後,二年級專注於中國思想史,涵蓋儒、道、墨、法、 佛等各家的代表著作。我們讀孔孟、老莊、韓非子等各家學說,希望了解各 家對人生、對生命、對社會的態度與詮釋。我選的是徐復觀老師的課,在他 的講述中,諸子學說很有啟發性,我開始學著從不同的觀點思考問題。大二 國文課確實為我開了一扇窗,讓我視野開闊了。這不就是人文教育嗎?
。徐老師對教學的熱愛使我感受到教書 不是一個職業,而是一個可以轉化和昇華人生的使命。
~~~夢憶東海四年 于君方 外文系
-----
人去樓空音猶在--我景仰的徐復觀老師 夏友平 化工系 徐師復觀於 1982 年四月一日逝世於台大醫院,至今已三十三年餘。最近 個把月,因為遷居而重新整理藏書,也就有機會與廷美重讀二十多冊徐師的 遺作,大多數有關中國思想史方面的哲理學問,我們是不知或半解的,有不 少入世的評論和雜文,仍然能引人入勝。他最後的日記以「無慚尺布裹頭歸」 為題,由他晚年的得意門生翟志成與馮耀明君協助出版。這本日記書包含約 一年四個月的記事和感想,其中有六個月是敘述來美國的生活。1981 年三月 二十一日,我和廷美在他抵美的第一站洛杉磯機場,接他和師母回鑽石吧家 中小住七日,接著他去休斯頓、紐澤西、新墨西哥的三個子女處,於八月底 再來洛城我們家中小住二日,孰知九月一日洛城國際機場一別後,竟已天人 永隔,再也沒有機會聆聽徐師的教誨了。 徐師三月在洛城時,適值趙一之來美,乃約他及高松濤(二屆經濟,已逝) 陪徐師及師母在蒙特利公園之彭園餐廳餐敘。他在洛杉磯期間,也曾與雷佛 林(六屆中文)、陳淑妍(七屆中文)及孫克寬老師等見面。據徐師告知,他在東 部時,東海的門生們紛紛造訪,包括郭宣俊、杜維明、于君方、胡采禾、陶 行達、郭大夏等人,蕭欣義、蕭亦玉等亦以長途電話問候長談。徐師的弟子 遍佈台港、大陸及美洲,且多有所成,對他的崇敬,在曹永洋(二屆中文)等編 的《徐復觀教授紀念文集》中,可以得知一二。我這個離中文系十丈外的門 外客對他的尊敬,也絕不下於他的嫡傳門生。 在東海大學讀書時,我習化工,妻學外文,但徐師為影響我們最深,也 是最為我們所景仰的師長。徐師外表嚴肅,但宅心仁厚,待學生親如子女, 循循善誘,愛護備至。二十多年來,我讀書教課,與學生們相處,無不以徐 師作為我的榜樣。 我在修習大二國文時,偶然得到徐師的錯愛,常常找我去他家談談,勉 勵多於責備,晚間師母總是以佳餚款待。大三時我選修他開的「文心雕龍」, 記得那個文學院的大教室中永遠是座無虛席。徐師教書,一如他的文章,聽 來簡單明晰,但內容廣泛,幾乎無所不包,用詞犀利,有銳不可當之氣,語 中高潮起伏,有千軍萬馬奔馳之力。同學們常被看似枯燥的題目引入勝境, 不知下課鐘聲巳響,他講書時,立論嚴正,不與現實妥協,同學們若有疑問, 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 94 大學畢業後,我在台北服預官役。徐師去臺北時,常常約我見面,指示 和代籌我的未來。記得有一天,徐師從台中到臺北開會,特別約了幾位同學 上館子打牙祭,餐後又請大家一起去看電影。那天我們去看的,好像是「鐵 達尼沉船記」,徐師叫來了幾輛三輪車,分批前往,他又指定:「友平跟我坐 一輛。」一上車,徐師就塞了一把新台幣在我口袋裏,並說:「這是給你請陳 廷美看電影的!」原來他老人家知道我家境清寒,又知我和廷美常有約會, 所以利用這個機會表示他的支持和愛護心意。雖然這只是五十多年前的一件 小事,絕難與徐師一生中為學生做的許許多多事情相比,但想徐師出身軍旅, 對學生的體貼卻如此細緻,怎不令人衷心感念! 我是 1959 年畢業,1961 年出國的,當 1969 年去清華客座任教,在臺北 再見到徐師時,他甫自被動退休後不久,,生活和心情均受到衝擊震盪,但他 的讀書和寫作的鬥志依然不懈。此後他多半的時間定居香港,我們從他的來 信以及寄來的寫作中,隨時能夠體會和瞭解到他的簡樸生活和愛國愛民的心 情,我們非常慚愧,沒有在他所研究的學術思想史上盡一份力量。在他所發 表的文字裏,在他的書信中,在他的教誨裏,所能體會的是一點對於真正自 由和民主的嚮往,及對中國文化的摯愛和信心。徐師深愛中國文化,對國家 民族有一股赤子之心的熱望,他認為一個現代的真正知識份子,必須對社會 人生懷有正大光明的抱負,對於文化的追求必須是超越現實的、超越政治的, 更必須是具備有愛國愛民的胸襟的。 在抗戰勝利前後,徐師在現實政治上,曾經扮演過相當重要的角色。1950 年代後,在民主和自由論戰中,他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去探討民主和 自由的中堅,因此在 1970 年代,他自然成為當時中共直接或間接邀請的對象, 但是他一再對我們說,除非大陸上實現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否則他只有以不 能一返故里、不能趨曲阜一謁孔陵為憾了。在二十世紀的海外知識份子中, 有這樣高風亮節的情操的學者,恐怕是很難一見的。 因為他對學生的真情愛護和照顧,使徐師從來沒有缺乏學生求教的憂 慮。當他在海外旅遊時,身體狀況許可下,總是被學生們包圍著、照顧著, 海外的年輕知識份子,尤其是大陸出來的知識份子,最喜歡和他聊天。他在 中國大陸廣大知識份子間的影響力,以及在中共領導階層中所產生的衝激 力,正是這些知識份子所津津樂道的。 在徐師所發表的雜文中,常常流露出一份有良知血性的書生所感到的落 寞。這一種寂寞,或是由於在追求中國文化的真諦時,能夠真正與之共鳴的 95 人實在不多。此外,徐師這種坦率真誠、擇善固執的性情,往往因為學問見 解的不肯妥協,常常使得少許朋友作一時的疏遠,但是徐師的內心中充滿仁 慈、熱情和寬厚,在他的內心深處,沒有一個不是的學生,也沒有一個真正 的仇人。他為了全力維護中國文化,曾經與主張全盤西化的自由主義者展開 勢不兩立的爭戰,但是在論戰結一束後,他又是那樣地原諒當年文化爭戰中 的敵人。就是因為他具備這樣的仁心,所以才能得到許多不同見解的知識份 子們的尊敬。他的兩次南加州之遊,不但為學生所包圍,當年的朋友們也競 相邀約敘舊,我也因此有機會見到許多過去的風雲人物,對於徐師是如何的 尊敬與景仰。 總之,我所了解的徐師,是一位最肯下苦功作學問,而又具有高度智慧 的真正愛國者,他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成就,學術界自然會有定論,他以 中國文化為基礎所建立的民主和自由思想體系,也一定會在廣大的知識份 子,以及執政者間產生極大的影響力,但是最令我難忘的還是他對於朋友們 的熱忱,後輩們的提攜和學生們的關切。他的去世,代表一位當代的學術家 和思想家的殞落,但他那深沉的、永不休止的、憂國憂民的語音卻永遠會活 生生地在我們的心海中不斷重現。 夏友平簡歷: 伊州理工學院物理化學博士 耶魯大學客座研究 加州理工學院客座研究 國立清華大學客座副教授 加州州大普孟那分校化研所主任 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美西華人學會創會會長 美國中華體育聯誼會會長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 美國教育基金會理事長。
------
Former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Yasuhiro Nakasone has died. He was 101 years old.
Nakasone was born in Takasaki City in Gunma Prefecture in 1918. He entered politics in 1947, winning a seat in Japan's Lower House of the Diet. He held the seat for 20 consecutive elections.
中曽根康弘元首相が101歳で死去 国鉄民営化進める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MCY45NTMCYUTFK00K.html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MCY45NTMCYUTFK00K.html
2本《政治與人生》:
UDN連名字都搞錯了,是「康弘」而非「康宏」⋯他是東瀛政壇「風見雞」,終戰前,奉調來台服役時在左營待過,故台灣的南方友人不少,曾於1957年以眾議員身份再訪台灣,喜以「結緣、尊緣、隨緣」為座右銘廣結善緣!在世時曾於其發跡處的群馬縣高崎舊居
創立「青雲塾」,自立派系,生前遺著「日本的主張」「政治與人生」等書,前者與李登輝「台灣的主張」書名類同,後者的書名則是與林洋港遺著完全ㄧ樣!可能是台灣兩位大人物都讀過中曾根康弘之書?這是「 日台緣份」*
創立「青雲塾」,自立派系,生前遺著「日本的主張」「政治與人生」等書,前者與李登輝「台灣的主張」書名類同,後者的書名則是與林洋港遺著完全ㄧ樣!可能是台灣兩位大人物都讀過中曾根康弘之書?這是「 日台緣份」*
《政治與人生︰中曾根康弘回憶錄》書內相當多日本事情: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日文研 1987~) 的創設。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日文研)は、日本の文化・歴史を国際的な連携・協力の下で研究するとともに、世界の日本研究者を支援するという大切な使命をもった、国の交付金によって運営されている大学共同利用機関です。この使命を推し進めるために、国内のみならず国外からの研究者も参加する共同研究を組織し、毎年海外でも各種の国際研究集会を開催しています。また、海外から人文・社会科学の諸分野の研究者を数多く招いて、最新の研究成果や情報に基づく研究協力あるいは海外の研究情報収集なども行っています。
海外の日本研究は、日本との政治的あるいは経済的な関係を反映して、成熟期を迎えた国や地域、成長途上にある国や地域、緒についたばかりの国や地域などさまざまな段階にあります。日文研は、そのような事情を汲み取りつつ、それに見合った形での学術交流・研究支援を行うことで、より正確で奥行きのある日本理解が進むように努力するとともに、研究者のネットワークづくりを進め、今日では他の追随を許さない国内外の日本研究者の重要な研究拠点となっています。
---
---
中曾根康弘親自跟昭和天皇請教乃木希典臨死前跟皇族三小朋友授課,只有昭和 (長子)耐性聽完課。
司馬遼太郎『殉死』(1967年、文藝春秋) - 乃木希典、児玉源太郎
司馬が収集した資料については、戦記レイテ戦記の著者大岡昇平が、司馬の著作殉死への評論を通じ、司馬の歴史小説に対し「時々記述について、典拠を示してほしい、と思うことがある」「面白い資料だけ渡り歩い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危惧にとらえられる」と苦言を呈している[18]。
Windson Chen 和溫紳都分享了 1 條連結。
- 這引述自James Soong FB 的訊息,有三處感想:所謂「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並非至理名言,而是回敎先知的穆罕默德敎喻,記得台大登山社曾經譯成「你若喚山、而山不來,便去征服它」,感覺上似較有「氣勢」;再者,陪伴中曾根康弘打球的氏家齊ㄧ為「NTV」會長!並非富士電視(可能記錯,Fuji 是鹿內信隆);最後也最重要的是,這場輕井澤的高爾夫球場並非「不期而遇」(1984年的中曾根如日中天,是三連霸的首相),根據陳柔縉執筆的「宮前町九十番地」ㄧ書,口述者張超英與氏家齊ㄧ為好友,事先獲悉NTV老闆將與首相球敘,遂特別安排刻在日訪問的宋楚瑜伉儷專程到群馬縣(中曾根選區)的避暑勝地,雙方「約好」在球場的中途點碰到並合照(藉此遠離並避開緊隨在側的日本記者團);結果,此一「不可能的任務」(日本在位首相與台灣官方發言人)達成後,駐日代表馬樹禮「吃味」⋯導致東京新聞組長張超英「丟官」!直到李登輝上任總統再回聘「C.Y.張」回日擔
《大度山風雲--我們第一屆東海人的故事 .從東海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 顏千鶴 外文系 》
......徐復觀教授的《文心雕龍》,聽得一知半解,但他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懷,使離家的學生們倍感一份特別的親情。他常有從台北來訪的客人,總介紹我是台灣的小姐。東海第一屆女生,台灣省籍的,確實不多。
四年級下學期,大家忙著申請留美,我也跟著申請。
但是心裡總常掛著多年來無法見面的父親。很希望赴美前能去香港見父親一面。父親自從一九四九年與三十多位台灣青年乘坐漁船「逃離」台灣後, 11 斷了音訊。多年後獲知他們欲赴琉球卻因颱風抵達澳門,而後輾轉定居香港。
我經過多次申請赴港探親,皆不得獲准。在無意中,我向徐教授透露了這番心意,沒多久,竟然收到赴港出入境許可證。
香港在五十、六十年代,取代了上海成為東亞最繁華的都市。我剛從荒山僻野的東海,來到眼花撩亂的大都市,處處嘆為觀止。本來想見見父親, 聚一聚,只做短暫居留。結果一延再延,把留美的事全部置之腦後。
半年後返台,家裡卻急著替我找了結婚對象。兩家都是幾代交情,因此一致無異議通過。
我把結婚消息報告徐教授,他問我對象是誰?我說他是日本留學返台在行政院新聞局擔任接待外賓的聯絡官。在五十年代,凡是外國的國會議員,
新聞記者或學者訪台,不是由外交部負責,而是由新聞局負責安排接待。當時日本的學者或記者訪台相當頻繁,張超英也偶而安排他們與徐教授會談,
因此他馬上知道是誰,就不太以為然地說:他國語說得不好。我解釋說他小 學唸日文,中學在香港唸英文,大學在日本又唸日文,幾乎沒有唸過中文。
我把徐教授的反應和盤托岀,此後超英就盡量刻意安排日本訪客到東海會見 徐教授,並且隨身總帶一些特准進口的書刊雜誌供他參閱。日子久了,他慢慢地對超英有所改觀。一九六七年,外子奉新聞局派駐紐約辦事處新聞專員, 向徐教授辭行,他吩咐超英要關心一下台灣留學生在美國台獨運動的情況。
徐教授雖隱退於東海,專心教育下一代青年學子,卻仍心繫國事,關心台灣 的未來。 十一年後,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返台省親,聽到徐教授病重,在台大 住院,馬上專程赴台北,獲特准進他病房。徐師母說:「千鶴回來看你」。他
瞇著眼睛說一句:「超英呢?」就閉上眼睛,沒有再說甚麼了。
幾天後,在報上看到徐教授逝世的消息。
在東海四年,荒漠甘泉,良師益友,終身感恩懷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