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調的五四—一個自塑旋律的運動》
作者:羅志田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
「史事本身是豐富的,寫出的故事就不必太簡約。」—羅志田
本書是史家羅志田多年研究五四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回到眾聲喧嘩、駁雜繁複的歷史場景,呈現一個更現場、更真實的運動:在天下崩散的時代,各式各樣的人物登台,五花八門的思想生長。在互相的對話、辨析、角力、衝突中,促成種種波濤和暗流;同時也在不斷的傳頌、記憶和詮釋之中,塑造我們對五四以及對近代中國史的整體認識。
與之相應,作者對五四的理解不是一幅幅定格畫面 ,而是一條奔湧的歷史河流。全書並不停留在對於五四史實「刻舟求劍」式的靜止考察,而是試圖在不斷衝撞、激盪、流動的歷史之河中,捕捉那個自塑旋律的「複調的五四」。
《吳宓年譜》
編著:吳學昭
出版社:本事出版Book Matter
一個新人文主義者的擇善固執
一盞現代中國歷史的寒夜孤燈
吳宓,1894–1978,字雨僧,陜西涇陽人,經歷了晚清和民國,在四九年又一次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之際,選擇了留在中國大陸,其後的二十餘年,人在四川的執教生涯,際遇跌宕起伏,既得過當局的禮遇,也備受各種運動的摧殘折磨,淪為被批鬥的大罪人。他的日記,忠實記錄了每日的所思所聞所見所行,直至因「寧肯殺頭,也不批孔」而被打成「現行反革命」,直至自立字據「我決不自殺」,最後含恨以終。
吳宓,一位擇善固執旳文化守成主義者一生的事功,在重建傳統儒家文化與人格理想的當代中國,如今獲得追認與肯定,他的日記、詩文、書信相繼得以刊行,他所樹之德:頑固、保守、溫柔敦厚,成就了一種感化人心的精神力量;他和陳寅恪的學術活動和友誼為二十世紀學術史重要的一頁篇章。身為吳宓及門弟子的季羨林先生晚年說過,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對吳宓先生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覺得他可親可敬,另一方面認為他為首的學衡派保守復古開歷史倒車。季先生在近六十年後才憬然頓悟,原來錯的是他自己。
本書編著者吳學昭說,「父親一生寶愛西洋及中國古來文物禮俗德教,信奉和宣揚新人文主義,對我國文學、文字、文化,多所見解與主張;雖然因此屢屢遭人詆諆,受到批判甚至圍剿,始終堅持一貫,不改初衷。」看到《吳宓自編年譜》(1894–1925)被文革的「造反組織」、「專案組員」粗暴地畫叉打杠,甚至戳破紙面,弄得傷痕纍纍,她悲憤難銘,用二十多年時間編撰出這部完整的年譜。《吳宓年譜》體例一取簡括,內容但求真實,全部遵依事實,有根有據。凡標明年日者,概略取自譜主該日日記或所書信函、筆記、交代材料;引文則均註明出處。
吳學昭,1929年生於北京,北京燕京大學畢業,曾任新華社、人民日報駐外記者、人民日報國際評論員,著名學者吳宓的女兒。編、著有《吳宓與陳寅恪》、《吳宓日記》二十冊、《吳宓書信集》、《聽楊絳談往事》等。
#複調的五四 #一個自塑旋律的運動 #羅志田 #香港中文大學 #吳宓年譜 #吳學昭 #本事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