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紀念漢寶德 先生; 漢寶德紀念館 開幕...... 2020/2022(紀念館特展「遊于藝」):談漢寶德的書、翻譯與"入世精神" 鍾漢清。烙印台灣的建築師匠— 紀念漢寶德先生 羅時瑋, 黃健敏, 李肇修 2018-08-19、談他的歐美日遊記,偏重英國,《域外抒情》1978、《漢寶德建築行》2012


黃健敏
https://www.facebook.com/jiahnmin.huang.5
紀念漢寶德11
漢寶德紀念館 開幕流程

紀念漢寶德10
漢寶德紀念館永久展將展示中研院民族所模型,此建築是漢先生晚期作品的代表作.與洛韶山莊/ 彰化文化中心等三個模型,由張啟亮先生耗時三個月共同完成.



237 烙印台灣的建築師匠— 紀念漢寶德先生 羅時瑋, 黃健敏, 李肇修 2018-08-19
141 views4 years ago




238 談漢寶德的書、翻譯與"入世精神" 鍾漢清



黃健敏

紀念漢寶德 06
「遊于藝」漢寶德先生紀念特展
漢寶德先生擁有宛如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的博學生涯,在多個領域皆有不同凡響的表現,紀念特展以此為題,藉由代表漢先生九種身分的文物,展示其在各個領域的成就及貢獻。
九種身分
漢寶德先生在建築、教育、博物館學、生活美學、中國古物研究、書法、風水等領域皆有所長,豐碩的著作與評論更是經典雋永。特展囊括了象徵漢先生精神的作品、生活百態的剪影,以及代表九種身分的文物,包含其作為建築師的人本精神、教育家的人道關懷、博物館學家的文化傳承己任,積極推動全民美學,撰寫著作與評論,忙碌之餘不忘生活雅致,收集古物、閒逸揮毫、專研風水。藉由特展,邀請觀眾一品漢先生的文人風骨,緬懷其遍地開花的成就與精神。取材自漢寶漢寶德紀念館網
特展空間
照片©牧童攝影、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廠提供
可能是 1 人的圖像

11
3則留言

---

紀念漢寶德 先生  2020  有四篇,此為第一篇


漢寶德
(1934-2014) 

今年我的主題:

紀念漢寶德 先生 2020:談他的歐、美、日遊記,偏重英國的,並比較朱自清的
漢寶德的兩本著作:《域外抒情》1978、《漢寶德建築行》2012

第一本參考資料是漢寶德 《域外抒情——一個建築人的歐洲遊記》台北:洪範書店出版,1978.9



《域外抒情》1978 的目次

自序
倫敦的公共汽車
英倫拓畫記
我所見的歐洲中國式宮飾
西班牙三畫家
旅遊話公車
自吃一枚雞蛋說起
倫敦的公園
登高望眼看歐洲
萊茵與多瑙
梵滋雷
大眼睛的天使們
孤傲的蘇格蘭
城堡的故事
倫敦的博物館
黑衣教士們的加州
水城之旅
浪漫道上的山城紅磚砌成的北歐


《域外抒情》的自序中,某些話可了解書的主旨和說故事的志趣,刊登的報紙副刊 (現在都有網路資料庫可查)等,所以掃描給大家參考:






漢寶德先生在《漢寶德建築行》(2012)〈(自)序〉說:
 .......最早的遊記文集,是由當時的《聯合報》副刊主編□弦兄所出版的《域外抒情—一個建築人的歐洲遊記》。這是很失敗的一本書。瘂弦兄出於善意,但以文學著作出版,其中只夾了幾張我的線條畫,對於建築界與文學界都沒有吸引力,更不用說一般讀者了。這是跨界的悲哀。想兼有文學與建築的吸引力本是很困難的,兩面不討好是常態,所以我後來決定寫遊記發表,不再結集。這時候黃健敏老弟出現了,他也是喜歡寫文章的建築人,與我相差一代,所看到的出版界已經不相同了。.....
我的看法不太一樣,《域外抒情》還很不錯。當然,書有它的限制,文字幾乎無法表達圖像,譬如說,記參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Wikipedia)設計的Glasgow School of Art的2頁文字,沒讀過相關資料、圖片、影片等,可能很隔。讀過的人,可以看出漢先生的觀察力和" (藝術)史識"......
"其中只夾了幾張我的線條畫" 。有趣的是,《域外抒情》沒交代自繪圖;這是漢先生空前的出書附線條圖,珍貴。漢清講堂有7片介紹 Le Corbusiers,《域外抒情》的附 sketches, 類似可布做法,所以這本書,類似Journey to the East.......





〈黑衣教士們的加州〉(原刊於 1977.7.20 〈聯合報副刊〉),出現在《域外抒情》(1978)與《漢寶德建築行》(2012)兩書中。下圖左邊的相片和右邊的線條畫,都是漢寶德的作品,其他的為黃健敏 先生的。




《域外抒情》(1978)的第一篇,是其最得意之作:〈倫敦的公共汽車〉,充滿觀察、理解的洞識力,例如喜歡其街景一覽無遺、hop-on hop-off(随時乗り降り)、先上車再買票......方式......

我們現在看Wikipedia 英文版的 London Buses,它介紹的是1999年新成立的倫敦交通局,很掃興,幸虧日文版有1850年成立的会社(London General Omnibus Company、以下LGOC)及

初めてのモーター動力バス


渋滞中のロンドン中心部 オックスフォード・ストリート



早朝のオックスフォード・サーカス。ロンドンでバスが最も多く通過、発着点とする場所である。


プレス発表会場へと向かうニュールートマスター
漢先生後來在〈旅遊話公車〉一文介紹歐洲各國及他印象深刻的舊金山公車。



****

太記得【築人間─漢寶德八十回顧展】細節,2020.5.16 查得:

【築人間─漢寶德八十回顧展】待比較:
漢寶德建築行
A Journey of Architecture with Han Pao-Teh作者: 漢寶德, 黃健敏 ,出版社:藝術家 , 2012

目錄


建築與文學的集合
美國篇
1. 史坦福校園的故事
史丹佛大學的老合院
曲折的建校史
具象徵意義的鮮明特色
學術不斷精進的精神
2. 黑衣教士們的加州
加州的崛起
西班牙教士們的拓荒精神
宣教堂的特殊趣味
鐘壁、拱頂與原始意念
3. 破壞的美學
造反有理
前衛建築鑄造出的流行語彙
破除建築造型合理性的設計
4. 歪斜是藝術嗎?
建築進入感性時代
歪斜的造型
公共藝術風的省思
5. 博物館建築的歡樂與憂鬱
遊戲性的體驗音樂館
震後修建的迪揚美術館
6. 美術館建築到哪裡去?
文化覺醒
嶄新的美術館時代
展現自己的美術館建築
7. 耶魯大學的兩棟建築
藝術與建築學院
畢奈克珍本圖書館
8. 亦幻亦真的紐約
蘇活、甦活
復舊而生的時代幻覺
古舊記憶與城市的對話
亦新亦舊、似真似幻的紐約
亞洲篇
9. 多塔的國度
尼泊爾建築的淵源
史蹟豐富的古城中心
尼泊爾的塔與廟
10. 群塔之美
塔廟建築探密
費解的宗教建築
對信仰的真摰、對生命的執著
11. 峇里的家與廟
峇里島建築的獨特風味
家家有廟
別有洞天的居住空間
多元文化的力量
12. 新潮東京
躍升的活力
文化空間的新思維
義無反顧的新東京
商品設計化的建築
13. 寫意的北京
詩情
「話」意
不講究而完滿的生活方式
囊括多元文化的意趣
14. 鳥巢與水煮蛋
脫胎換骨的老北京
亂絲交織成的國家體育館─鳥巢
蛋殼形成的百寶囊─國家大劇院
全球化的時代與台灣觀點
15. 碉樓風雲
兼具防衛功能的碉樓
中西文化交融的印記
跳脫窠臼的莊園
16. 石砌的馬祖
國之北疆—馬祖
樸質的靜修之居
變化多端的石壁之美
馬祖石砌村落的新思維
後記


(自)序

  回頭看,我寫建築的遊記已經四十年了,最早是1967年,自美國經歐洲回國,提著簡單的行李,在歐洲的古老市鎮逛了一個月,所留下的印記。自此而後,我每有海外旅遊的機會,習慣性的都會寫些遊記,寄到報社副刊發表。我在中學時代原打算做個文人,後來為了容易謀生而學了建築,不得不拋棄文學家之夢,寫遊記是惟一結合建築與文藝的方法。一旦習慣了這個寫作的途徑,就樂此不疲,雖然寫的不多,但累積起來,慢慢可以集結成書了。
  最早的遊記文集,是由當時的《聯合報》副刊主編□弦兄所出版的《域外抒情—一個建築人的歐洲遊記》。這是很失敗的一本書。□弦兄出於善意,但以文學著作出版,其中只夾了幾張我的線條畫,對於建築界與文學界都沒有吸引力,更不用說一般讀者了。這是跨界的悲哀。想兼有文學與建築的吸引力本是很困難的,兩面不討好是常態,所以我後來決定寫遊記發表,不再結集。這時候黃健敏老弟出現了,他也是喜歡寫文章的建築人,與我相差一代,所看到的出版界已經不相同了。
  自上世紀末,我們的出版界已經可以而且願意用高級的印刷技術來印製相片;純文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視覺的愉悅對讀者更有吸引力。健敏注意到這個現象,難得的是他非常注意我的寫作,收集的文章非常齊全,就鼓勵我重新考慮出版的方式,並整理舊作,加上他的照片,以新面貌出現。就這樣,被遺忘近三十年的「域外抒情」內一部分文章以建築散文的面貌再現,少一些文學,多一些建築。我在旅遊時,一面觀察與思考,一面拍攝受感動的畫面,可以完整的呈現出來了。健敏使用此法,為我翻新了舊書,又另外結集了其他幾本新書,而且引起對岸出版界的注意。
  幾十年過去,我已經減少旅遊活動,對於寫作,只看作消閒,但老習慣仍沒有改變。近幾年年老體衰,在思想上,仍然希望不落時代之後,所以寫出來的遊記越來越偏向建築。感謝報紙副刊的主編,不嫌我手拙,仍然找出版面刊載。
  這本書所收的文章,跨越的時間頗長。健敏把我在60年代刊載於建築雙月刊上介紹耶魯大學兩棟建築的文章找出來,然後是70年代所寫的加州宣教堂,加上前幾年的前衛建築之旅,與更近的南亞之旅合成一書。健敏把全書依地域分為兩篇,上為「美洲篇」,下為「亞洲篇」。其實這些文章,有些以介紹建築為主,有些以旅遊觀感為主,明眼的讀者應該看得很清楚,比如〈寫意的北京〉中並沒有多少建築,〈鳥巢與水煮蛋〉則主要是介紹建築,希望對於愛好建築的讀者與喜歡讀遊記的讀者都能各取所需,不會感到失望。
  當然了,我向來認為建築與文學在文化的層面是互通的,我努力融兩者為一體,希望得到讀者的共鳴。


漢青講堂:


1:32:56NOW PLAYING

237 烙印台灣的建築師匠— 紀念漢寶德先生 羅時瑋, 黃健敏, 李肇修 2018-08-19




39:06
238 談漢寶德的書、翻譯與"入世精神" 鍾漢清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