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作家最富創造力者之一。還沒有西西的(紀念)網站,基金會.....西西:詩/動物節慶......《 畫/話本 阿霞》《哀悼乳房》《看小說》描寫七十年代香港故事的長篇小說《我城》......164) 談西西; 學姊劉安雲曾譯《索忍尼辛選集》、《癌症病房》等名著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索爾仁尼琴 ( Aleksandr Solzhenitsyn) :阿霞Asya 故事出自 Cancer Ward (1966)《癌症病房》/《癌症樓》,......Susan Sontag故事;「癌症登月計劃2022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093157177983629
【倪匡評西西】一九七九年,素葉出版社出版了西西的《我城》,倪匡以沙翁為筆名,發表了題為「我城」的文章,第一句是「仔仔細細,看完了西西的《我城》。」倪匡約九百字全文:https://bit.ly/3WMwtuD
倪匡這篇文章,第一說明自己不夠資格評論西西,第二表示西西筆法獨特,第三表示《我城》說的其實是每個平常人的生活,第四指出西西想表達的,是對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的一種抗議,第五示意這是一本好的讀物。
末段,倪匡介紹了素葉出版社,並用衛斯理筆法說,素葉出版社「是一個很奇特的出版社」。最後,意猶未盡,引述了西西《我城》其中一句話:「大屋子一共有十七扇門,阿北每天起來,去把所有的門一扇一扇看過……」
圖片:紀錄片《候鳥 — 我城的一位作家》截圖
---
延伸閱讀:
【翻譯香港】西西詩意超越邊界 譯者Jennifer Feeley:要讓香港文學成為世界經典一部分
《我城》有聲書網上陸續發佈 西西自述:《我城》寫給青年人看
華人作家最富創造力者之一。還沒有西西的(紀念)網站,基金會.....
台灣洪範出版西西的作品三十多本。自由時報一系列書介
【西西給我們留下怎樣的禮物?】作家謝曉虹帶我們遊歷西西的世界:
//
《欽天監》可以追溯到西西近十年對於科幻題材的思考。她在小說後記裏,特別提到英國作家艾博特的《平面國》(Flatland: A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她稱之為「幾何學的科幻諷刺小說」)與數學家萊布尼玆對《易經》的二進制研究。西西創造的阿閎不是癡狂的科學家,並沒有征服宇宙的欲望,倒是有一種儒家的淑世精神。《欽天監》的結尾着墨的是人間紛亂,其中一個老去的欽天監監生聽說蘇州踹布工罷工、朝廷鎮壓,怪責自己沒有緊貼「人」事;阿閎的回應更尖銳一些:這些事情,根本不見於報章之上。說到底,西西筆下的人物探索天象,關懷的卻始終是人間福祉。
《欽天監》溝通天地的渴望,也是西西對《我城》的回歸。在2014年,當西西和何福仁在文藝雜誌《字花》裏開始有關科幻小說的對談時,她就說過,「陳潔儀〔按:西西研究者、作家〕提醒我,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在《我城》想過溝通的問題,和其他人,和其他城,以至和其他星系。」
//
香港的海運大廈於1966年開幕,當時是全亞洲第一個大型購物商場。如果不是讀了呂大樂的文章,成長於八十年代的我很難意識到當時香港的商場並非日常化的空間,甚且啟發了一代文化人對更遙遠的品味與生活方式的想望。西西在1950年十二歲時來港,她的寫作見證了香港自六十年代以來的種種變化。她的城市氣質,投射到文學創作裏,是前衛的文體實驗和世界性的視野。西西的閱讀量驚人,她的作品也幾乎總是和世界文學藝術和思潮進行積極的對話。寫於1986年的〈浮城誌異〉便是通過「誤讀」馬格列特(René Magritte)的超現實畫作,來思考《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香港的前途問題;寫於同年的〈肥土鎮灰闌記〉以一種疏離的角度重寫包公判案,賦予了被爭奪的孩子馬壽郎發聲的機會。這種企立於邊緣的視點,固然源於對香港夾縫身分的認同;其中作為一個讀者/作者的創見,則植根於一種開放的文化。西西顯然非常自覺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居住的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寫於1985年的〈永不終止的大故事〉這麼說過:「我們都是幸福的人,因為如今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還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的書本閱讀,而且,有閱讀的絕對自由。」
//
1977年,西西在《美麗大廈》裏所寫的香港居民,卻同時說着廣東與上海方言。西西說,這些「各種各樣的平民,說著各種不盡相同的語言」,「雖然老學不好對方的話語,卻無礙溝通」。正因為牢記遷移的經驗,西西總是深刻體會來港難民、新移民的難處,並且在這座由移民者組成的城市裏,看到了混雜和流動之美。她筆下的城市,是一個眾數的世界,而她的英雄們,就是在雨中「挽著一隻淺桃紅色塑膠袋」買菜歸來的婦人,或者一個在走廊裏,「把整體的重量凝集在一堆濕滴答的棉紗線上」洗擦地磚的職工。
在西西筆下,城市與文學的互相發明,既是內容,同時也是形式。我一直覺得,西西美學的關鍵詞不是隱喻、象徵,因而也不是內在性與深度,而是拼貼、對話、游走、跳躍,是眾聲喧嘩、平等和自由。
//
臨行前西西送給我們的是一份怎樣的禮物?以上提到,觸發西西寫《欽天監》的契機之一,是科幻小說《平面國》。平面國的國民是薄薄一片的平面圖案,對他們來說,三維世界的想像是被官方禁止的異端邪說。但進入立體世界,就真的把握了超然的視點?小說的主角正方形,正是在遊歷立體世界後,推想四、五、六次元世界的存在,觸怒了擁有三維形體的「神」。《欽天監》同樣寫出了當權者對想像力,進而是知識的恐懼,因為只有想像力可以帶領人類穿越高牆,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政局動盪的時代裏,老年的阿閎與妻子容兒一起帶着友人遺孤天佑出走,這是曲筆續寫的天佑我城。《欽天監》書寫過去,同時也是作家為她深愛的塵世城市、老去的地球,再一次召喚未來。
//
==================
【悼:記異托邦的奇異女俠,或撥一通N次元電話給西西】
文//謝曉虹
圖//區華欣,西西的玩具屋
編輯//劉家睿
製圖//劉子斌
刊今日隨《明報》出版「星期日生活」1040期【 再見西西,再見 】:
【星期日文學‧西西看足球——迥異的文學之眼】摘錄刊載1990年「西西看足球」專欄、訪當年「世界盃特刊」編輯石琪
(吳騫桐)
【西西基金會出版】何福仁重新整理,西西生前話語紀錄|《#說不盡的話題》——西西、何福仁續談
✦ ✦ ✦ ✦ ✦ ✦
認識西西的人都知道,西西並不多言,只有在熟稔的朋友之間,話題打開,西西才善言,從容地說想說的話。西西和何福仁相識多年,二人常有說不盡的話題,過去曾就各個範疇的文學與藝術展開對話,並先後結集成兩本書。年來二人續談不斷,依舊從旅遊、電影、足球、藝術談至文學,彼此學習,彼此啟發,但兩年前,西西因病過身,二人的對話聲彷彿戛然而止——何福仁努力整理西西留下眾多的遺作,唯獨這本對話集,一直放在心頭。
直至西西基金會成立,隨著她的遺物整理、「西西空間」的籌備,出版這本對話集的念頭也逐漸浮現。只是回憶的波紋撫平不易,更何況是整理故人生前的話語?《說不盡的話題》從西西與友人遊日本始,談建築,談電影,談足球,由周作人說到愛倫坡、卡爾維諾,再回到杜甫詩歌,中國藝術,從前人對照今人,穿插晚年病痛的景況, 文字有盡,而話題無盡,以為還可以再說,只是許許多多的話題,已經盡在不言中。
借用何福仁在書中引用辛波斯卡在〈一顆小星之下〉的收結,她說:恕我借來沉重的文字,勞心錘煉,令它們看似輕盈。恰好用作形容西西的作品,以及二人說不盡的話題……
✦ ✦ ✦ ✦ ✦ ✦
《說不盡的話題——西西、何福仁續談》
作者:西西、何福仁
出版:西西基金會有限公司
售價:HK$ 138.00
一書兩冊(正文+附錄)|彩色印刷+相片|平裝
◆西西(1937–2022):
原名張彥,生於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任教多年,退休後專事寫作,屢獲各地殊榮,包括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05)、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1)、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2014)、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2019)、瑞典蟬獎(2019)、香港藝術發展獎終身成就獎(2022)。文類橫跨小說、散文、新詩及評論,逝世前共出版四十五本著作,包括《我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哀悼乳房》、《飛氈》、《不是文字》、《欽天監》、《西西看電影》、《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等等。
◆何福仁:
香港出生,寫作多年,曾任《大拇指周報》、《羅盤》及《素葉文學》編輯。作品包括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飛行的禱告》等;散文集:《書面旅遊》、《上帝的角度》等;文化/文學評論集:《時間的話題:對話集》(與西西合著)、《浮城1.2.3──西西小說新析》、《像她們這樣的兩個女子》、《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與西西合著)等;編輯:《西西卷》、《西西研究資料》(合編)、西西遺作《左手之思》、《港島吾愛》、《玩具和房子》、《畫自己的畫》及《可惜,葆拉》。另外,編導電影紀錄片《候鳥──我城的一位作家》。
✦ ✦ ✦ ✦ ✦ ✦
#說不盡的話題 #西西 #何福仁 #西西基金會


認識西西的人都知道,西西並不多言,只有在熟稔的朋友之間,話題打開,西西才善言,從容地說想說的話。西西和何福仁相識多年,二人常有說不盡的話題,過去曾就各個範疇的文學與藝術展開對話,並先後結集成兩本書。年來二人續談不斷,依舊從旅遊、電影、足球、藝術談至文學,彼此學習,彼此啟發,但兩年前,西西因病過身,二人的對話聲彷彿戛然而止——何福仁努力整理西西留下眾多的遺作,唯獨這本對話集,一直放在心頭。
直至西西基金會成立,隨著她的遺物整理、「西西空間」的籌備,出版這本對話集的念頭也逐漸浮現。只是回憶的波紋撫平不易,更何況是整理故人生前的話語?《說不盡的話題》從西西與友人遊日本始,談建築,談電影,談足球,由周作人說到愛倫坡、卡爾維諾,再回到杜甫詩歌,中國藝術,從前人對照今人,穿插晚年病痛的景況, 文字有盡,而話題無盡,以為還可以再說,只是許許多多的話題,已經盡在不言中。
《說不盡的話題》還有一冊附錄,為西西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和〈感冒〉的粵語改編歌劇《兩個女子》對談。歌劇對談先於素葉工作坊臉書分段披露,現加以整理、修訂,「續談」以外,是為西西創作的延續。
借用何福仁在書中引用辛波斯卡在〈一顆小星之下〉的收結,她說:恕我借來沉重的文字,勞心錘煉,令它們看似輕盈。恰好用作形容西西的作品,以及二人說不盡的話題……
✦ ✦ ✦ ✦ ✦ ✦
《說不盡的話題——西西、何福仁續談》
作者:西西、何福仁
出版:西西基金會有限公司
售價:HK$ 138.00
一書兩冊(正文+附錄)|彩色印刷+相片|平裝
◆西西(1937–2022):
原名張彥,生於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任教多年,退休後專事寫作,屢獲各地殊榮,包括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05)、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1)、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2014)、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2019)、瑞典蟬獎(2019)、香港藝術發展獎終身成就獎(2022)。文類橫跨小說、散文、新詩及評論,
#說不盡的話題 #西西 #何福仁 #西西基金會


認識西西的人都知道,西西並不多言,只有在熟稔的朋友之間,話題打開,西西才善言,從容地說想說的話。西西和何福仁相識多年,二人常有說不盡的話題,過去曾就各個範疇的文學與藝術展開對話,並先後結集成兩本書。年來二人續談不斷,依舊從旅遊、電影、足球、藝術談至文學,彼此學習,彼此啟發,但兩年前,西西因病過身,二人的對話聲彷彿戛然而止——何福仁努力整理西西留下眾多的遺作,唯獨這本對話集,一直放在心頭。
直至西西基金會成立,隨著她的遺物整理、「西西空間」的籌備,出版這本對話集的念頭也逐漸浮現。只是回憶的波紋撫平不易,更何況是整理故人生前的話語?《說不盡的話題》從西西與友人遊日本始,談建築,談電影,談足球,由周作人說到愛倫坡、卡爾維諾,再回到杜甫詩歌,中國藝術,從前人對照今人,穿插晚年病痛的景況, 文字有盡,而話題無盡,以為還可以再說,只是許許多多的話題,已經盡在不言中。
《說不盡的話題》還有一冊附錄,為西西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和〈感冒〉的粵語改編歌劇《兩個女子》對談。歌劇對談先於素葉工作坊臉書分段披露,現加以整理、修訂,「續談」以外,是為西西創作的延續。
借用何福仁在書中引用辛波斯卡在〈一顆小星之下〉的收結,她說:恕我借來沉重的文字,勞心錘煉,令它們看似輕盈。恰好用作形容西西的作品,以及二人說不盡的話題……
✦ ✦ ✦ ✦ ✦ ✦
《說不盡的話題——西西、何福仁續談》
作者:西西、何福仁
出版:西西基金會有限公司
售價:HK$ 138.00
一書兩冊(正文+附錄)|彩色印刷+相片|平裝
◆西西(1937–2022):
原名張彥,生於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任教多年,退休後專事寫作,屢獲各地殊榮,包括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05)、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1)、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2014)、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2019)、瑞典蟬獎(2019)、香港藝術發展獎終身成就獎(2022)。文類橫跨小說、散文、新詩及評論,
逝世前共出版四十五本著作,包括《我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哀悼乳房》、《飛氈》、《不是文字》、《欽天監》、《西西看電影》、《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等等。
◆何福仁:
香港出生,寫作多年,曾任《大拇指周報》、《羅盤》及《素葉文學》編輯。作品包括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飛行的禱告》等;散文集:《書面旅遊》、《上帝的角度》等;文化/文學評論集:《時間的話題:對話集》(與西西合著)、《浮城1.2.3──西西小說新析》、《像她們這樣的兩個女子》、《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與西西合著)等;編輯:《西西卷》、《西西研究資料》(合編)、西西遺作《左手之思》、《港島吾愛》、《玩具和房子》、《畫自己的畫》及《可惜,葆拉》。另外,編導電影紀錄片《候鳥──我城的一位作家》。
香港著名作家西西與世長辭,享年85歲。這位華語文壇翹楚,童年由上海移居香港展開創作之路。西西的作品為兩岸熟知,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包括:描寫七十年代香港故事的長篇小說《我城》被喻為開創本土文學、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根據她的自述,筆名「西西」是象形字,意念來自穿著裙子的女孩子站在地上的四方格,玩童年遊戲「跳飛機」的形象。
164) 談西西; 學姊劉安雲曾譯《索忍尼辛選集》、《癌症病房》等名著 西西《 畫/話本 阿霞》《哀悼乳房》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索爾仁尼琴 ( Aleksandr Solzhenitsyn) :阿霞Asya 故事出自 Cancer Ward (1966)《癌症病房》/《癌症樓》,......Susan Sontag故事;「癌症登月計劃2022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093157177983629
【愛讀書】《看小說》西西著,洪範書店出版
如果您喜歡張亦絢的《看電影的慾望》,您十之八九會喜歡這本書。都是多麼有趣、用功、性格鮮明的好作家,寫小短文不擺架子,前者說電影,西西看小說,雖然都是分享別人燒出的好菜,但獨家品味別無分號。西西說:「我好像有個老毛病,看了好的小說,就想告訴別人,希望別人也看。」張亦絢也說過幾乎一樣的話。張岱有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她們如此深情,讓讀者不禁嚮往與其交往。具名書評常多美言,魚幫水、水幫魚,業配報導也不算少數。西西的「心得」值得信賴,不好的地方她就說不好,無論對方名氣有多大;可她也絕不苛毒,有斑點碰傷水果,她也能讀出佳處來。本書介紹數本尚無中譯的精采小說,如《貝葉掛毯》、《女孩是半成形體》,皆蓄意使人心癢難耐。最後,若您是「愛讀書」欄位定時收看的愛用者,推薦您西西版的「愛讀書」,百分百不會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