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比較hc舊作: 東海的人與書 (18) : 杜維明教授。《秦家懿自選集》(簡體書 2005)秦家懿 CM RSC(英語:Julia Ching,拼音: Qín Jiāyì;1934年—2001年)是多倫多大學的宗教、哲學、東亞研究教授


 東海的人與書 (18) :
 杜維明教授
 杜維明教授的作品十來部,中國可能出齊。我讀過好幾本,印象最深刻的還是:
《三年的畜艾》可能是杜維明第一本結集的著作 ,民1970 年初版,志文新潮叢書。其中宣洩了六0年代旅美求學的情懷,......書中談到殷海光先生....
Wikipedia:  杜維明的著作主要有:《今日儒家倫理》、《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人性與自我修養》、《儒家思想:創造轉化的人格》、《新加坡的挑戰》等。

杜維明 《三年的畜艾》,《儒家傳統與文明對話》,《文化中國的認知與關懷》

池田大作+杜維明=對話
{ 対話の文明} 東京:第三文明社,2007

一是美國人杜維明學長參加作者在瑞士的演講,所以被邀去日本講新儒學。福原義春Yoshiharu Fukuhara《文化打造極致創意》

 杜維明《文化中國與儒家傳統》載上海《學術集林》


聯合文學雜誌【2009年5月號】: 杜維明之口述很有意思......

 我們可以用哈佛大學為李歐梵教授(Leo Lee)所舉辦的退休研討會(議題是「 華 人 的 世 界 文 化 觀 」)之網頁(http://www.fas.harvard.edu/~fairbank/leolee/about.html#top)為例,其中的一段杜維明教授的說法:
…Tu posited Cultural China as an "emergent cultural space" (akin to the Habermasian "public sphere") created by a continuous interaction among its three "symbolic universes." The first of these symbolic universes is constituted by inhabitants of "China proper" (he includes the Mainland, Taiwan, Hong Kong, and significantly, Singapore); the second, of Chinese living in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ird, perhaps most radically, of all those--including non-ethnic Chinese--who are engaged in shaping the ongoing intellectual discourse of Cultural China. Thus through this re-conceptualization, "Chineseness" becomes not a given but an attainment, and one with potentially universal expandability….
【學點最基本的英文用法:"名詞+proper "此處的proper為嚴格意義的、真正的、本身的(. Rightly so called; strictly considered; as, Greece proper;
the garden proper. )】


wwwww

秦家懿自選集(簡體書)

  • ISBN139787532842568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2005/05/01

  • 裝訂平裝

  • 規格19cm*13cm (高/寬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關于文化沖突與文化共存的討論正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是增強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寬容而引向"和平共處",還是因為文化的隔離和霸權而導致戰爭?因此,當今人類文化從總體上說只能是在全球意識觀照下朝著多元的方向發展。本書作者秦家懿是著名的哲學家、漢學家,曾在多家世界著名大學任教,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背景,而又長期在海外從事學術文化研究,學貫中西,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橋梁作用。通過本書你除了將在思想文化、哲理上得到升華外,還可以了解到他們是如何努力向外國介紹中國古今學術文化的價值所在

目次

總序 湯一介/l 自 序/1 1.中國人的宗教觀/1 2.中國宗教的模糊性/8 3.中國宗教與基督教/19 4.儒與耶/98 5.中國宗教中“救世主”型的聖王/195 6.“聖”在中國思想史內的多重意義/222 7.太極論:朱熹的秘傳學說/241 8.朱熹與佛教/263 9.論王陽明的“狂者”性格/279 10.王陽明“四句教”之善惡思想/297 11.王陽明與佛教/307 12.王陽明與道教一/323 13.論萊布尼茲與沃爾夫/343 14.康德與黑格爾的中國觀/398 15.海外華人與中國文化/411 附錄 秦家懿學術簡歷/419 秦家懿著作目錄/421 《漢學名家書系》後記/42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秦家懿 CM RSC(英語:Julia Ching,拼音: Qín Jiāyì;1934年—2001年10月26日)是多倫多大學宗教哲學、東亞研究教授。[1]

生平

秦家懿生於1934年的上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間逃到台灣。她在香港完成高中後,她轉到紐約州 新羅謝爾學院留學,及當了廿多年吳蘇樂會(Ursulines)的修女。[2]她後來重返校園,先在美國天主教大學完成碩士 學位,後在澳洲國立大學完成東亞研究博士。她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任教,自1978年開始在多倫多大學教學。她的弟弟秦家驄(Frank Ching; 拼音: Qín Jiācōng)是《紐約客》、《華爾街日報》和《南華早報》的記者。

秦是國際知名的新儒家學者,且對宗教研究(10-17世紀)甚有心得。她寫了或編輯了15多本明朝儒學書籍,又多寫有關王陽明朱熹的書。她在2000年獲昐加拿大勳章。[1]

秦曾獲得多項學術獎項,包括R.C. 和 E.Y. Lee中國思想及文化教席(R.C. and E.Y. Lee Chair of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會圖書館學者會會員。她於1994年又獲選為大學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是多倫多大學的最高榮譽。她和她的丈夫及同事 - 宗教及南亞研究榮譽教授威拉德·G·奧斯特比(Willard G. Oxtoby)-在90年代共同籌辦亞洲研究國際會議,多達千名學者來到多大參與該項盛事。[1]

個人生活

秦曾在1998年出版了她的個人傳記《蝴蝶的治癒:在東西之間的生活》(The Butterfly Healing: A Life Between East and West),分享她多年的恐懼與掙扎。當中她提到自己作為亞洲女性在男性主導的學術界的困難、嘗試維持屬靈操練的掙扎及在三次癌病大癒後尋找復原與人生的意義。[3]

除了學術研究外,秦也致力參與各項社會運動,如國際行動理事會、 科學與和平(Science for Peace)、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等。她也是中國時事評論員,常現身於加拿大媒體中。而她因應天安門事件出版了《尋索中國的靈魂》(Probing China's Soul),談及中國的示威與異見事件。

她與奧斯特比收養了一個中國的男孩。[3]

她於2001年10月26日因癌症復發過世。[3]

著作

  • Julia Ching. The Philosophical Letters of Wang Yang-ming. Canberra, Australi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1972. 142pp. ISBN 0872492656
  • Julia Ching. "'Authentic Selfhood': Wang Yang-Ming and Heidegger". The Monist, Volume 61, Issue 1, 1 January 1978, Pages 3-27. [4]
  • Julia Ching.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A Comparative Study. New York: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78. xxvi+234 pp. ISBN 0-87011-303-8.[5]
  • Hans Küng and Julia Ching.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Religions. New York: Doubleday, 1989. 309 pp. ISBN 9780385260220[6]
  • Julia Ching. Probing China's Soul: Religion, Politics, and Protes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San Francisco: Harper and Row, 1990. 269 pp. ISBN 978-0062501394 [7]
  • Julia Ching. Chinese Religions. London: Palgrave, 1993. 275 pp. ISBN 9780333531730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