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到一百零六歲的媽媽,
八月二十二日還是走了。
這世上少了一位
碩果僅存的清朝人,
我們家
失去了一座精神堡壘。
母親名畹芳,號蘭九,
生於清宣統三年,
半年後中華民國誕生。
她雖生於衡陽,
但是在台北住了六十八年,
在她心目中早就是台北人了。
她一生生了六個兒子,
比她六個媳婦
生的兒子加起來還多…
認識她的人
對她最常稱道的是:
長壽、待人周到、
高智慧而好學不倦,
還有就是教子有方。
母親的長壽一部分來自基因好,
另一部分來自她天生的生活方式
自然符合養生之道;
她從不需刻意要求,
每日的起居活動全都自己動手,
到九十多歲她仍手洗自己的衣褲,
她的飲食自然清淡素淨,
每天喝七大杯開水,
百年如一日,
直到百歲之後,
因吞嚥能力退化
必須以胃管進食;
我想她老人家
對不能享受美食是容易接受的,
但是不能大口喝水
一定給了她極大的挫折感。
想要長壽
水一定不能少喝。
~~~~~~~~~~~~~
媽媽對她的子孫、後輩、
朋友的愛護及照顧無微不至,
二十多個後人的生日她都記得,
每年每人都會得到一個紅包,
有時子孫自己都忘記,
她老人家總是不忘。
每天晚餐時她坐輪椅
在餐桌邊看大家用餐,
每一盤菜都要仔細看一眼,
然後就結論那一盤菜煮得不入味…
我們試嘗一口,嘴上當然說好吃…
心中暗暗佩服她都不用入口,
只看一眼便知味道的確差了一些。
國外的朋友或晚輩來看她,
帶伴手禮一定要還禮,
人要留下晚餐…
對遠客總是認定他們
必然不熟悉台北的街道,
晚飯後定要有人送客回住處,
即使客人是常來台北的老客,
自行回到住處後
還要我們打電話去確認平安。
媽媽結婚之前是小學老師,
她對六個兒子的家庭教育十分認真,
所以我們放學回到家
還是要面對一個老師。
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暑假,
她教我讀的第一篇古文是
唐朝李華的〈弔古戰場文〉…
寫的是戰爭的殘酷,
兩軍廝殺的慘烈,
蒼蒼百姓的悽苦…
我猜想一定是
她歷經抗戰八年,
拉拔我們在戰火中
長大的親身經歷,
才會在我讀《古文觀止》的
啟蒙時選了這一篇反戰的文章;
她講解時認真投入的表情
我至今難忘,
那篇鏗鏘有力的駢體文
我至今仍能大致背誦。
母親的智慧和好學不倦、
是所有認識她的人
津津樂道的話題,
很多故事都和她的
超級眼力和記憶力有關。
直到她去世之前、
她仍然每天讀報紙社論、
和看電視新聞評論,
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鏡。
她有兩本袖珍字典,
一本中文一本英文,
遇到不懂的字或詞就勤查,
翻了幾十年都有些脫頁了,
她仍藏之如寶。
有時我看那字典上的字實在太小,
怕她看不見,
便問她要不要換本大字的…
她說:「我太看得見了,
老五啊,你看不實呀?」
就這樣好學,她的知識與時俱進。
我初任行政院長時,
有一陣子台北的政治氛圍很詭譎…
有一天我正要去上班,她忽然拉住我,
一臉嚴肅地警告:「
「老五啊,有人要害你!」
我嚇了一跳,
九十七歲的老媽,運用資訊術語
居然絲絲入扣,我聽了便傻了。
有一次
仍是大學生的兒子對我說:「
我覺得奶奶好像知道我的課表,
因為只要那天下午沒有課,
她的電話就會到,
要我回家吃晚飯。」
之後有一天他說:
「昨天我答應回家,
說順便到鼎泰豐買小籠包。
我們兄弟之間
常在手機電郵或簡訊中
寫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私話…
有次老六耍寶拿給她看,
她說不可以寫這些「痞話」(
(衡陽話,意為痞子說的話)…
老六說可以刪掉,
她很肯定地說:「
「你只能在手機上刪掉,
電腦公司裡留了底
你永遠刪不掉!」
唉,
正在競選美國總統的希拉蕊、
如有她老人家的睿智,
當年絕不會發出那些惹麻煩的電郵
讓她如今陷在選戰泥淖裡!
但是超級奶奶也有踢鐵板的時候。
有一次我們的外交部長說別國
是個「鼻屎大的小國我們何必PLP」…
這句話成了媒體的標題…
好學的奶奶
翻遍了她的中、英字典
也查不到什麼是「PLP」…
便問我是什麼意思,
我說:「那是『痞話』,
妳不要知道最好。」
~~~~~~~~~~~~~
最近三年我寫了三部長篇小說…
《王道劍》有九十萬字,
媽媽耐煩看完了,
問她好不好看,她一本正經地說:
「好是好,可是書中太多『他媽的」。」
一年後
我寫完抗戰小說《雁城諜影》…
她還沒有看就下了結論:
「老五這本書賣不掉,
你寫打日本人
在台灣沒有人要看,
寫國民黨打日本人,
在大陸沒有人要看。」
一百歲壽宴後,
她的身體漸漸衰弱,
我們照顧她;
每天總至少會有一個兒子陪她;
其實仍是她老人家
在照顧我們大家的起居。
明賽可以放心地
去國外幫女兒坐月子,
因為她知道
有奶奶在我的生活起居無虞。
她老人家關心照護兒子
直到最後一口氣。
二哥英年早逝,她為此傷心不已,
一直後悔當時沒有換一個腎給他。
2012年四哥又走了,
我們怕她受不起打擊便瞞著她,
但是要瞞住超級奶奶
乃是不可能的任務;
她旁敲側擊數次之後,
有一天就忽然不再提此事了,
我猜聰明的她
心知肚明老四已走了,
只是不去說破,
直到這次病危時,
我在她耳邊對她說:
「爸爸就來接妳了,
二哥和四哥都在等著妳。」
她睜著的雙眼很釋然地閉上。
拔管後她安詳平和地活了四天…
走前一天上午,
她忽然睜眼清醒了,
對她說話她都有反應,
也許就是俗稱的「迴光返照」…
我一時間想到,每天下午回到家
向她請安時
我都會先立正行一個軍禮,
逗她開顏一笑;
於是我就在她病床邊立正行禮,
她點了兩次頭,然後對我笑了。
三個星期以來
都在昏迷狀態中的媽媽,
她竟然對我笑了,
她的眼睛在笑,
臉上的表情也在笑,
活到一百零六歲,
母親還是走了。
感謝她愛我們照顧我們那麼長,
世間少有。
姆媽安息,感謝妳活得那麼長,
母子得以相聚相愛七、八十年…
想想看,
我們肯定不用等那麼長的時間
就能再次相逢;
聚長離短,這是何等的福分,
只有活足一百零六歲的您
才能辦得到。
我們含哀永懷慈恩,
在心底某一個角落裡
也悄悄地慶祝您
充實的、精采的、不可思議的一生。
~~~~~~~~~~~~~~
曾經做過中華民國
行政院長的劉兆玄
2014 邱文達2天就掛名1篇論文 (管碧玲)
綠委爆料 邱文達2天就掛名1篇論文
教育部長蔣偉寧才因為被捲入審查集團醜聞而下台,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於
臉書爆料指出,衛生署長邱文達平均兩天就掛名一篇論文,擔任副校長時更是論文高峰,對於這樣違反常態的論文發現現象,管碧玲要求行政院長江宜樺應該儘早處理。
以下是管碧玲臉書內容:
科技部次長語帶包庇,替驚動國際的國際論文審查造假案的當事人緩頰,讓我非常不恥。科技部理應藉這個機會:1、徹底清查案情,搶救國內學術界的國際公信;2、並釐清學術研究掛名的正當型式:3、甚至重新檢討量化指標的評鑒體系才是負責任的內閣所該有的作為。
如今不思此圖,甚至反其道而行,莫非是同類相護,惺惺相惜? 我心之所危,掃描一下內閣閣員的資料,果然發現一個異常的著作年表,統計起來,發現這個部長,最多的時候,平均兩天多就掛名一篇論文(2005年)。 他從2000年擔任研究所所長,200⋯⋯1年論文就倍增,到擔任副校長時達到高峰,對照早期的合理數字,要怎麼解釋他超量的掛名研究?
我呼籲江宜樺院長,該出來說說話了,這麼重大的事,顯示了甚麼問題?要如何處理?需要作甚麼改革?人民想知道答案,不要每天讓各種白目官員胡言亂語,簡直是無政府狀態了! 以部長這個著作年表為例,2005年就有152篇, Conference Paper 112篇 Case Report 4篇 Letter to the editor 4篇 Original Paper 32篇
由於涉入論文審查程序造假風波,教育部長蔣偉寧14日請辭獲准,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急於撇清與蔣偉寧關係,均否認曾向馬政府高層推薦蔣擔任教長一職,但實際上,蔣偉寧和劉兆玄的三哥劉兆漢淵源極...
蔣偉寧和劉兆玄的三哥劉兆漢淵源極深。教育界知情人士透露,蔣偉寧獲劉兆漢在中央大學一手提拔,擔任央大主任秘書、研發長,最後當上了央大校長,並在其擔任校長期間,肥水不落外人田,自行提名擔任國鼎講座教授3年,創下現任校長兼任國鼎講座教授惡例,更投桃報李地連同劉兆漢、劉兆玄兄弟亦獲講座教授資格,3人1年各自享有百萬元獎勵,好交情全不避嫌。
曾志朗、劉兆漢和吳妍華輪流擔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中央、清華、交通、陽明4所大學)總校長,如同大風吹一般,聯合大學系統曾任總校長,由劉兆漢從2003年至2006年擔任,劉卸任後接任曾志朗的中研院副院長職缺;聯合大學第2任總校長由時任陽明大學校長的曾志朗兼任,直至2008年曾志朗擔任政務委員;此時第3任總校長由接任曾志朗擔任陽明大學校長的吳妍華接手,吳妍華不僅從曾志朗手中接掌了陽明大學,也接下了聯合大學總校長的兼職;2012年曾志朗卸任政委,再回任聯合大學第4任總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