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0322 2025 需要許多分身,才能記下錄下台北這天的總體活動相。Chiaheng Wu 一套半的《郭德堡變奏曲》,以弦樂三重奏演出。

 


需要許多分身,才能記下錄下台北這天的總體活動相。
早上:固定的讀書報與参與的活動之簡報與更新補充(譬如說,巴哈清唱劇的宗教文化與音樂-歌詞的翻譯:說他不寫歌劇,也不完全正確:剛好紐約時報有篇報導紐約演咖啡屋的英譯歌劇,可說明。)美國MIT 大學出版社的〔城市自然科學家〕等四本書, 值得注意。
第二條線索是幾場新書發表會和音樂會:吳家恆下午的(潮州街繪本洋行(何等的室內設計和繪本選展)的創意繪本觀摩,世界各地的雲彩,更重要的,巴哈的不朽的變奏曲弦樂選和家恆的解說------;家恆的母親是東海1962級生物,跟我們夫婦可大聊。)和晚上天母的



第三:我們羅斯福路的日本料理和步行記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มะ สน 2025 巴哈 BACH 駒形克己《雲》vs Vs 駒形克己 《雲》 巴哈 哈《郭德堡變奏曲》 時間 2025/3/22(六] 15:30-17:00 15:30- 寺間202/3/22(六)15:30-17:00 17 :00 地點 童里繪本洋行 A CLOUD 導龄 別刻恒 致之街 中提琴 蔡弦修 大桜琴 東星朝 LEE BoHE GAMA 主辦 就位情 鶏びとい 駒形克己」的圖形
昨天聽了一套半的《郭德堡變奏曲》,以弦樂三重奏演出。從某個角度來說,用以弦樂三重奏來演奏《郭德堡變奏曲》有著以鍵盤樂器所不及的優點。
巴哈是寫給雙層的大鍵琴,但是大鍵琴以撥弦來發聲,餘音長度有限,而《郭德堡變奏曲》是一部有三十段變奏的大型作品,主題非得簡單而緩慢不可,否則難以做這麼多的變化。
提琴運弓,綿延不絕,可以把音樂拉得更慢,更加舒展,昨天當歐之瑀拉出aria第一個音的時候,是個難忘的片刻,童里繪本洋行有大片的玻璃木窗,昨天天氣很好,陽光照在屋外,拉出剔透長音,款款下行,又有餘力拉出細碎的音符,我突然想起三島由紀夫《金閣寺》中寫到寺廟屋頂的金雞,浴在時間之流,歷經種種變遷,身姿仍舊屹立。
大提琴的主題落在每一小節的第一拍,中提琴則是除了第一拍之外,在第二拍又推了一下,增加音樂往前的動能,也支撐了小提琴的旋律。
第一聲,如此清澈,整齊,均勻,像穿透雲層的一道光。為了這樣的片刻,我願意不嫌麻煩,再去張羅一場《郭德堡變奏曲》。
謝謝童里繪本洋行的小萩,謝謝歐之瑀、蔡弦修、陳昱翰三位音樂家。

MAKING INVISIBLE VISIBLE. Matthew Ozawa.
吳家恆兄安排的三天節目。
張己任: 3月21日是約翰‧塞巴斯汀‧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的生日

Chiaheng Wu──和 Frank Hu 及
其他 5 人

4天 
這一周有四場跟巴哈相關的活動,我負責策畫。
3/21週五晚上七點半,在春秋書店,請胡耿銘講巴哈的復活節清唱劇。基督教最重要的兩個節日,就是耶穌的誕生與受難,而受難的重要性還超過誕生,很多宗教儀式都與受難、復活有關,衍生出的音樂也非常龐大,光是巴哈為復活節寫的清唱劇,就是一座大山。所幸,有胡耿銘領路,參加者得識沿途花草蟲魚。
3/22週六有兩場,都是以弦樂三重奏演奏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下午15:30在捷運古亭站附近的「童里繪本洋行」,晚上19:45在天母的「主義甜時」。下午拉的是選曲,搭配去年過世的日本紙藝創作者駒形克己的《雲》--這是童里繪本洋行最暢銷的繪本之一。聽眾可以聽到現場演奏,翻閱《雲》,還有海外讀者特地為這場活動拍攝天空的雲。
晚上移師天母的甜點名店「主義甜時」,演奏全本《郭德堡變奏曲》,去年我聽過小提琴家歐之瑀、中提琴家蔡弦修與大提琴家陳昱翰,前一陣又在台新午間音樂會聽過,還有些演奏是我沒聽到的。三位音樂家應該是目前台灣演奏《郭德堡變奏曲》次數最多的吧?《郭德堡變奏曲》這種龐大困難的曲子,拉越多次,越有默契,越有韻味,「主義甜時」的負責人陳世霖是長榮交響樂團新任大提琴首席,這場演出更是值得一聽。
3/23週日,回到迪化街的郭怡美書店,將由中提琴家王千玳演奏巴哈的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這部作品雖然如今很受歡迎,也是大提琴理所當然的經典曲目,但是並無證據顯示這部作品是為大提琴而寫,所以用其他的弦樂器(包括中提琴)來演奏,也同樣有正當性。我沒有聽過用中提琴演奏,應該另有不同的風味,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也來。
而且,這場演出還搭配職業舞者趙孟楠的即興舞蹈。趙孟楠畢業自SUNY Purchase,曾任職於大圍屋藝術團,LaneCoArts、J Chen Project等舞團。趙孟楠生在中國,因為與王千玳相戀結婚,現在住在台灣。個人看法,像這樣在自己專業領域有所發揮的台灣女婿,我們應該多多予以支持與肯定。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