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3月18 haka dance 2019Christchurch mosque 2025 烏克蘭葬禮 詩歌"詩在水上 不在山間--瓦科特的詩"簡介我們的讀書會《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 ( 攝影多為阮偉明) ,

 讀書會2013

簡介我們的讀書會

 

我們家的讀書會,可能十幾年了。2010年起錦坤兄美其名為『漢玉雅集』,當時因為學長許達然教授偶爾也參加,所以可能是巔峰時期。

 

當初辦讀書會的出發點是,想要幫忙/鼓勵我一些從事出版或翻譯或創作的朋友。

 

從事出版的當初以博華的『新經濟出版社』為主。我們的聚會有時很精彩,譬如說討論《給一個A》 (這本書還是佳美幼稚園老師的讀物)時 (約十幾年前)有錄影,而譯者麗美願意從加拿大與我們CONFERENCE CALL。櫻桃樹出版社的契可夫作品等等。

 

勉勵譯者的,以著名的職業翻譯者梁永安先生的一系列Peter Gay 的作品。我們還頒個翻譯獎給梁先生。也包括張華兄兩本精彩的Alice 二部曲。張旺山教授2013.3剛出版的Marx Weber 的方法論,我們二年前就聊過。

 

最重要的一部份是朋友或校友的著作。譬如羅時瑋老師的論漢寶德先生的著作,或是唐香燕女士談她家的兩隻家貓的書等等。我希望校友出更多的書。

318 革命兩周年。當時,沒有辜負利用blogs等當傳聲筒的小人物之貢獻。真的沒辜負初白老人頭和滿腔熱血。
當時,北京有出版社邀我翻譯Out of the Crisis by W. Edwards Deming (1982/86)等,我答應的原因之一是要好好讀、思考第7章的"服務型組織的品質與生產力" (經濟新潮出版社本,pp.211-284),我就從它開始。
一個月之後,我知道我們的革命之抱負,遠遠超過戴明博士的關懷和目標。
我當感謝昔日的熱血朋友,他們改寫了台灣的歷史。預祝我們成功。

持平而論,318革命是政經學,而"服務型組織的品質與生產力"一張是很好的廣義服務業之管理學。AT&T大公司的諸多制度的顧問等,只濃縮為2段......


Derek Walcott (1930-2017) 的這首詩, “Map of the New World: Archipelagoes”,童元方1992年雙十在哈佛翻譯過:"新世界地圖"

文題為:"詩在水上 不在山間--瓦科特的詩",收入【一樣花開】,台北:爾雅,1996,頁199-208
Derek Walcott, “Map of the New World: Archipelagoes”
At the end of this sentence, rain will begin.
At the rain’s edge, a sail.
Slowly the sail will lose sight of islands;
into a mist will go the belief in harbours
of an entire race.
The ten-years war is finished.
Helen’s hair, a grey cloud.
Troy, a white ashpit
by the drizzling sea.
The drizzle tighten like the strings of a harp.
A man with clouded eyes picks up the rain
and plucks the first line of the Odyssey.
所有心情:
林公孚、黎家慶和其他 1 人


Hanching Chung 的直播影片。




3月18日 反思錄 0318 2021 及Facebook 動態回顧:蔡珠兒:李寶琦、王建元。

吳家恆、 曹永洋 洪銘水/陳博文 夫婦 李元璋博士 張華 繆詠華 熊維強 陳文發。


李敖(1935-2018)、

Karl Lagerfeld (1933~2019)
0:31 / 9:01
)
分享
Sisyphus (古希臘神話): 紀德日紀 (1916); Albert Camus的論文(1942)。比較黑澤明的佛教故事比喻 (回憶錄)
0:12 / 11:27
)

李敖(1935-2018)、 Karl Lagerfeld (1933~2019) 卡爾·拉格菲爾德.The World According to Karl: The Wit and Wisdom of Karl Lagerfeld. KarlDaily


2018
書房到處是書;李先生的情詩集,一直在顯眼的地方,月前引用,來不及收。約1小時前,聽到李先生去遠行了,就用這首,送他。
【然後就去遠行】 李敖
(1981.1.23,可能在監獄中)
花開可要欣賞,
然後就去遠行。
唯有不等花謝,
才能記得花紅。
有酒可要滿飲,
然後就去遠行。
唯有不等大醉,
才能覺得微酲。
有情可要戀愛,
然後就去遠行。
唯有戀得短暫,
才能愛得永恒。


0:13 / 5:34
)
分享

未提供相片說明。
Remembering #EricStanton 💓 who died #otd 20 years ago. Find his work in our #BibliothecaUniversalis format at http://fal.cn/iMC1


How Does Paris Stay Paris? By Pouring Billions Into Public Housing
「法國新浪潮最常青的電影人」侯麦 (~2010):我想要展现一个影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巴黎
巴黎夢想家 Lost Illusions 2021;《幻滅》(Illusions perdues)
蘇格蘭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2023 Uses Dance to Tell the Story ;(小憩有點堆積的影評)


2021年3月18日

今晚對蔡明亮的電影有新領悟。
3點就出發去聽王汎森先生 台大講座演講,談陳寅恪的歷史解釋,以《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為例。



要看電影,必須在活動中心吃飯。我對自己的膀胱容量估計錯誤,所以在《郊遊》末處,決定到隔壁洗手間解放 (*2),再進場,仍是約5分鐘前的"注視廢墟之壁畫"鏡頭 (THE TIME MUST HAVE A STOP)。當時.....,之後,我很輕鬆地看完電影。



2016年3月18日 
分享對象:所有人
所有人
每個人都不同,故事也相差很多,詩不同於散文,文化與時空殊異。志峰的散文能夠表達與詩不同的情感和滋味。
Requiescat BY MATTHEW ARNOLD 安魂辭
施穎洲譯:安魂辭,收入【古典名詩選譯】台北:皇冠,1986第3版,pp.128-29
Requiescat
BY MATTHEW ARNOLD
一個秋天的故事,在冬天裡寫出,在春天的時候刊登出來,原本只想在臉書上寫,不料越寫越長,竟寫成了一篇長文,謝謝聯合副刊的採用.謝謝請我吃秋刀魚的朋友,在他們家神奇的餐桌上,我總遇見我以為不可能會認識的各路豪傑,這篇文章寫的,不是感傷的記憶,只是一種人生的滋味罷了。
http://udn.com/news/story/7048/1570834
廖志峰/秋刀魚的滋味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所有心情:
Hsiangyen Tang、Po Hwa Lin和其他3人
2
分享

2016年3月18日 
分享對象:所有人
所有人
像我這樣累積blog的,難免受記憶之苦。
黃靈芝先生2007年受勳時.....現在已仙去。"大故宮計畫"在2014年就被質疑,現在還要玩"環評"。
50年前我是陳雪屏先生【心理與人生】的"世界名著"書單的讀者,看現在心胸狹隘的"台師大十本近代西方人文與社科名著",真是鬼打架,遠不如2年前太陽花英雄陳為廷先生開的書單。
Ben Chen兄總會提醒中國、日本的一些好作品:中國的八十歲憤青資女士的家族故事、NHK的了不起的科普.....莫言的小說,讀不下去,或許無同理心。
還是那位知名的台大教授好:感激他肯到母校東海演講......,他一路上寫,.....可惜很少人談他演講的細節.....到午夜12點在捷運上還被認出來.....
志峰的UDN文章外投的廣告:ups廣告:400,000 名菁英團隊,成就您的每一步。.....某報 弄個CULTURE.TIMES知網站、林鳳營的鮮乳又大賣.....
所有心情:
廖志峰、林家成和其他2人
1
分享
我的這一天
11 年前
2014年3月18日 
分享對象:你的朋友
朋友
我的回信:
徐學長,
我不是教徒,雖然有些好朋友是----這有點矛盾,因為教徒能否和非教徒之間,是否可能有深交, 這可能是很難說的。
我在東海還沒開學前,就認識許多虔誠教友,他們都是好友,包括我的學長寢室1973級的洪一舟、張忠樸、蕭隆昌等人。我的寢室也有嚴匡漢和沈金標等人,感動入教。
不過,胡適之先生的想法,也許影響我很深 : 他回臺灣殉教 : 胡適《不朽——我的宗教》1919及思想發展
影響我很大的Herbert A. Simon,在回憶錄和著作中,對於死亡和不朽,都只是點到為止。 W. Edwards Deming 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90來歲還可以戴氧氣罩上課,直到死前3個月才罷休。
80-90年代的企業界名人許勝雄先生 ( 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仁寶電腦公司創辦人),約十年前,有感而發 (他的創業伙伴溫世仁(1948年1月21日-2003年12月7日)過世時),深感每個人都只存在他的親友的記憶中而已,而這些記憶,等到當事人(載體)過世之後,也跟著消逝…..
這真是人生不過爾爾的一種說法; that is a fact of life。
所有心情:
羅時瑋、林公孚和其他5人
1
分享
羅時瑋
這就是老朋友失憶或走人後,讓你恐慌的理由。所有人都不在時,所有人就不在了。
  • 趙建中老師

    羅時瑋更新了他的近況。:「肇立兄傳來簡訊, 趙建中先生今天下午走了...慟!!! 」-2013.3.18

    -----

    趙建中老師的這本新書,《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 ( 攝影多為阮偉明) , 總經銷:田園城市出版社, 2012年。

    是關心東海大學校園發展史,以及相關人物點滴的佳作。它是為東海之友所寫的,也是關心東海的朋友必讀的。當然,我認為可能改進的地方也不少,但是那是無關宏旨的。

    有一件事,我認為或許趙先生或羅院長等人可以幫忙的:

    「後記」有許多建言,包括設「校園建築師」,以控制校園品質日益低下;「遷教授宿舍區」;「新教舍的空間分配原則」…..都自成一家之言,所以值得將它們放到這兒,以及其它開會討論之用。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