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owitz漢堡現場演奏會–15ips母帶分享
演出版本: Horowitz’s Last Concert - Horowitz in Hamburg DG
主辦:喻紹發、張己任、徐伯年
音樂導聆: 張己任
時間:2023年10月4日,星期三晚上7:30
地點:十方樂集
-----
Horowitz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傳奇, 也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 雖說有許多人批評他的演奏不忠於原譜, 過於炫技. 而Horowitz的好友Milstein則回應: “你不能說尼加拉瓜大瀑布是錯的.” 因為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當然Horowitz也從不會侷限於一格, 多次退隱復出的傳奇, 令人津津樂道. 尤其是一系列在晚年所留下的珍貴錄音(DG & Sony), 更是對所有樂迷最大的寶藏. 最後的Horowitz已然返璞歸真, 返老還童. 在在表現在他的Mozart, Schumann以及Schubert的小品之中. 也對Horowitz的傳奇作下最佳的註解.
而這一場1987.06.21在德國Hamburg的現場演奏, 也成為Horowitz最後一次公開演奏會. 這一場大師的天鵝之歌, 我們在36年後, 用最接近現場的方式重現, 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
【老曹】黃哲斌
因為人老珠黃,色衰愛弛,我極少貼自己的照片。然而,凡規則必有例外,因為20歲之前,影響我最深的兩位先生,在今天交集。
一位是曹永洋老師,我曾應《印刻文學誌》邀稿,寫過他的故事。曹老師出身士林杏壇世家,也是史學家曹永和的堂弟,曾任「志文出版社」總編輯,在我最寂寞、最慌亂、最漂泊無定性的高中時期,他以微妙的方式,讓我尋著救溺繩索,不至於漂流到墮落荒海。
當時,我是個害羞又叛逆,好奇又無知的破少年,功課爛,缺乏自信,加上荷爾蒙作祟,讓我專在鼻尖與眉心長出綠豆大的青春痘,被同學笑稱是「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簡直是糟到一無是處。
無趣高中生涯中,唯獨黝黑精瘦的曹老師,上課不時引介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偶爾岔題聊到歷史與政治,忍不住飆句台語三字經。講到激憤處,甚至握拳猛力捶打桌面,嚇醒不小心睡著的同學。
我們跟著叫他的綽號「老曹」,他也不以為忤。
對我而言,曹老師是大人世界複雜知識的一扇窗戶,聽他上課時,滔滔博引史懷哲、居禮夫人、羅素、尼采、叔本華、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的名句,那些有著音節的外國人名字,那些課本沒教的人性故事,支撐了一段寂寞的,懞懂的,挫敗的,家庭關係惡化的尷尬期。
包括兩次重考的苦悶時刻裡,我胡亂啃讀志文的小說、傳記、電影文字,即使只讀懂七、八成,也當作囫圇牛飲。
不久前,我曾提到,我常努力存零用錢,等著志文出版社「單次購買十本以上六折」的好康,趕緊跑到郵局寫劃撥單。有次,下樓取書,驚喜發現,老闆張清吉騎著腳踏車,親自送書到我家,才知江湖傳說不假。
同為曹老師學生、大我一屆的廖志峰學長,在張清吉先生逝世五週年的今天,出版由曹老師發動的《張清吉紀念文集》,一同響應的還有林衡哲、廖運範、賴其萬、張麗卿、晏山農等共同編者。
幾天前,曹老師交代敝班點名股長黎家慶轉告,囑咐我出席新書發表會,我不敢翹課,傍晚乖乖到場,並與曹老師、廖志峰(左一)、黎股長(右一)合影,當面祝福教師節快樂。
我從來不是聽話的好學生,但奇妙地,一路碰上幾位寬厚包容的好老師。其中,年逾八旬、記性比我還好的「老曹」,以及影響一整個世代的張清吉先生,默默捏塑了年輕時期的我。
謹以這張照片,祝福天下的好老師,教師節快樂。
2015年11月1日 17:04 ·
曹學長來訪,當然送了好多書與資料;他跟我講江春男寫在東海時到徐復觀老師家吃飯的故事;以及徐老師過世前在醫院如何處置馮滬祥帶方東美七十生日慶祝論文求見......。我與玉燕和他到西門町真善美電影院看奇士勞斯基Kieslowski的《不絕之路》( No End)1985年。......
看到現在的台灣人民可以隨時進出國門,不禁想起當時我們那一代想出國是多麼的不容易!1969年我為了要出國深造,除了要先考過托福、拿到美國一間學校的入學許可外,出國前還得考過留學考,臨行前還要到國際文教處上一天的國際禮儀,通過之後,才能拿著證件去買機票。搭機前還得整理儀容、西裝革履!一副光宗耀祖的模樣,更別說親朋好友全家到機場送行的排場了!哦,最重要的是至少得掛一個花圈!……出一趟國如此大費周章,那像現在隨時想出國,穿件Polo衫、一條短褲、足登藍白拖就能上飛機世界各地走?……有時想想也只能說現在的年輕人真好命!
附上一張1969年初我出國留學在機場的留念,旁邊的人是台灣雙簧管的大老劉廷宏!那時唯一的國際機場是台北的松山機場!
曹學長依舊精力充沛,今早7點多就給我來電,說要參加某位士林老先生(91歲)之喪禮,下午要順道來訪。我提議他在我這兒看看人權博物館訪談的片子,方便他的進一步對談---90來歲的郭振純先生還在當義工,不是健談型的人。......
1 年前 查看你的動態回顧chevron-right

Hanching Chung
2016年10月7日 ·
人文促進獎:曹永洋先生 (頒獎, 陳忠信, 廖志峰) 2016-Oct-01

121 人文促進獎:曹永洋先生 (頒獎, 陳忠信, 廖志峰) 2016-Oct-01
人文促進獎:曹永洋 時間 : 2016年10月01日 (周六) 10點~12點 地點( 漢清講堂):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漢清講堂 梁祥美 丘光 曹永洋 鍾漢清 陳忠信 唐香燕…
YOUTUBE.COM
讚 留言分享
2林家成和 Hsiangyen Tang
留言

留言⋯⋯

Hanching Chung
16 小時 ·
紀念賴顯邦先生 (明目書社) ; THE REMAINS OF THE DAY (1989):舉座嘉賓皆Decent, honorable and well-meaning
紀念賴顯邦先生 (明目書社) ; THE REMAINS OF THE DAY (1989):舉座嘉賓皆Decent, honorable and well-meaning
紀念賴顯邦先生 (明目書社) 鍾漢清 邱振瑞 2017-03-05 hc iTaiwan forum • 66 views 6 months ago 明目 書社,一家以銷售簡體字書為主的書店。它曾有幾間分店,如今則以台北和台中為據點。讀...
HANCHINGCHUNG.BLOGSPOT.PE
讚 留言分享
留言

留言⋯⋯
查看更多最新動態
高永謀〈出版界最後的本格派:志文出版社〉,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台北:文訊雜誌社,2008);原刊載《文訊》2005.4


曹永洋老師說要贈朋友的數十本書
值得再share 一次。
2016年9月29日 23:34 ·
我去年分享過志峰的這篇。
剛剛重讀,還是很感動:他們師生,當年都是英姿--我們夫妻讀的高中都是名校,不過少了像老曹這樣有眼神的老師,很遺憾。
過去一年,老曹與我成忘年交,他經常來訪,與我交換讀物和故事---許多人與事,初聽起來難記下來,漸漸地,抓到"小說" (roma) 的"神髓"。
今天最大的成就是得自此篇的靈感,邀志峰周末來聚會。 ⋯⋯更多





還有 2 張
廖志峰新增了 6 張相片 — 和張世忠及其他 2 人。
2015年9月29日 11:37 ·
颱風天,守在屋子裡,頂樓的風特別狂烈,我始終擔心窗子飛掉。忽然起了一陣狂風,吹開了窗帘,捲翻了一把舊壺,碎了一地。風始終沒有停過,不知做什麼好,拿起了文發送我的《異鄉客》讀了起來。馬奎斯在台灣出版過的作品,幾乎都有了,獨缺這一本,文發也真是奇人,他怎麼知道我也在找這一本?書店終究是逛得不夠勤,也沒有專注在呼喊著這本書,拿到手時,喜出望外。這本由12篇短篇小說組成的集子,其實是有主題的,就是流亡者群像,書的寫成也正是在《獨裁者的秋天》之後,小說中罕見地以第一人稱來穿梭貫串,加深了一種真實感,筆法仍是魔幻寫實,反映著現實的荒謬和命運的不可捉摸……。我本應該先讀完《小說家的休日時光》,但馬奎斯的魅力還是無法抵擋。手邊還有一本看了一半的《齊瓦哥醫生出版祕辛》,卻始終讀不完。焦慮,無時不在。
九月初幫文發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書寫者,看見》,這本書可說是台灣文壇的作家群像,文發的文字很獨特,帶著一種純真樸實,而且切入點總是與人不同,因而也勾勒出作家不同的面向,更為立體。介紹我認識文發的,是高中老師曹永洋先生,而老曹本人也出現在這本書裡,文字敘及老曹帶著患有眼疾的姚姓學長,四處求醫的經過,讓人感動,這篇文章還提及了一心奉獻鄉土的陳五福醫師。老曹曾寫了一本《噶瑪蘭的燭光》(前衛出版),敘述這位仁醫的一生。
剛剛過去的教師節,讓我想起老曹和我的高中時光,於是翻出了很久沒拿出來看的高中畢業紀念冊,頁首有老曹的手書勉辭。當年編輯這本紀念冊時,也把老曹打羽毛球時的英姿放入。記得那是個春天的清晨,會許是五月,濃霧還未散去,沒有風的校園一角,最適合這種球類活動。有一次上ZOE的節目,和ZOE聊起高中生涯,她說︰你口中描述的老師,怎麼那麼像體育老師?他像的,我說。我沒說的是,他說起《白鯨記》時,那怒睜的雙眼,凌厲不下千浬追鯨的亞哈船長。
高中的國文課堂,老曹沒有耳提面命地要我們尊師重道,他最喜歡說︰沒有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用這句話安撫我們青春的躁鬱。這句話讓我在看電影《春風化雨》時又再次想起。我忘了這句話的出處,但始終記得老曹,和我的高中同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