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CHIP WAR晶片戰爭 一書的優缺點: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張忠謀自傳:下冊一九六四—— 二〇一八》,The Chip Titan張忠謀 Morris Chang:Why TSMC Will Keep Its Roots in Taiwan,TSMC's Morris Chang calls on Taiwan to defend its chip industry 退休在台積電;經營、養生之道:台積電好 Ode to Joy;更多關心公司的人;留住人才是一個產業、企業非常重要的任務,張淑芬,劉德音,魏哲家

晶片戰爭


現在仍會參考英文版(🀄️文版缺索引,沒用),進一步了解此書的優缺點
2023年3月23日 
分享對象:所有人
所有人
公視 Taiwan Plus專訪晶片戰爭作者
未提供相片說明。









選書主題活動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


產品目錄

繁中版獨家作者序 不斷升溫的晶片戰,下一個關鍵點在哪?
前言 矽時代──半導體定義的世界

第一部 冷戰晶片
1. 從鋼到矽
2. 開關
3. 諾伊斯、基爾比,以及積體電路
4. 登月
5. 迫擊炮與量產
6. 「我—要—去—賺—大—錢」
第二部 美國世界的電路
7. 蘇聯矽谷
8. 「給我抄!」
9. 電晶體推銷員
10. 電晶體女孩
11. 精準打擊
12. 供應鏈布局
13. 英特爾的改革者
14. 國防部的抵銷策略
第三部 失去領導地位?
15. 競爭激烈
16. 與日本開戰
17. 「出產垃圾」
18. 1980年代的原油
19. 死亡螺旋
20. 一個可以說NO的日本
第四部 美國的復興
21. 薯片大王
22. 顛覆英特爾
23. 我的敵人的敵人──韓國崛起
24. 「這就是未來」
25. 蘇聯KGB技術局
26. 抵銷策略的影響
27. 戰爭英雄
28. 「冷戰結束,你們贏了」
第五部 積體電路,整合世界?
29. 在臺灣建立半導體產業
30. 「所有人都必須製造半導體」
31. 「與中國人分享上帝的愛」
32. 微影製程戰
33. 創新者的兩難
34. 跑得更快?
第六部 創新外移?
35. 「真男人要有晶圓廠」
36. 無廠革命
37. 張忠謀的大同盟
38. 蘋果矽
39. 極紫外光微影製程
40. 「沒有替代方案」
41. 英特爾如何忘了創新
第七部 中國的挑戰
42. 中國製
43. 「把衝鋒號吹起來」
44. 技術轉移
45. 「合併勢必會發生」
46. 華為的崛起
47. 5G未來
48. 下一個抵銷
第八部 晶片鎖喉
49. 「我們競爭的一切」
50. 福建晉華
51. 對華為的攻擊
52. 中國的史普尼克危機?
53. 短缺與供應鏈
54. 台灣的兩難


結語 不只建構歷史,也將塑造未來
謝辭
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克里斯‧米勒

在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弗萊徹學院教授國際史,他也是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Jeane Kirkpatrick客座院士、外交政策研究院(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歐亞主任,以及總經與地緣政治顧問公司綠罩(Greenmantle)的董事。米勒著有《普丁經濟學》(Putinomics)等書,他也經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外交事務》、《外交政策》、《美國利益》等媒體撰稿。他於耶魯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於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學士學位。米勒個人網站:ChristopherMiller.net,以及推特帳號:@crmiller1。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Siemens Telecom及Citibank,目前為專職譯者。

規格



In 1955, Sony revolutionized the market with one of the first pocket-sized transistor radios.
Bulova, a well-known brand, sought to purchase 100,000 units, an order that was "worth several times the total capital of our company," as co-founder Akio Morita recounted in "Made in Japan."
However, there was a catch: Bulova wanted their name on the radios.
Morita stood firm, stating, "I had vowed that we would not be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ker for other companies." He believed in building Sony's reputation through its own products.
The Bulova buyer countered, emphasizing their established brand: "Our company name is a famous brand name that has taken over 50 years to establish. Nobody has ever even heard of your brand name."
Morita's response was bold: "50 years ago, your brand name must have been just as unknown as our name is today. I’m now taking the first step for the next 50 years of my company."
He confidently promised that in 50 years, Sony would be just as renowned as Bulova. This momen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Sony's journey to becoming a household name.
Bulova did $164 million revenue in the full year of 2022
Sony did $241.9 million revenue every single day in 2022




----
《張忠謀自傳:下冊一九六四—— 二〇一八》,歷時七年,寫他德儀二十五年生涯的風華與憔悴、台積電從蓽路藍縷的孤寂到大放異彩的歷程。看他在最好的中年,創辦台積電,苦思每一
編按:《張忠謀自傳:上冊 1931—1964》在1998年,張忠謀67歲時,由天下文化出版。他在上冊自序 - 〈那是一個多麼不同的時代!〉寫道:
「自傳上冊還未出版,就有人問下冊。說老實話,上冊花了我這麼多精力時間,現在又正忙著台積電和世界先進這兩家公司打基礎,短期內實在沒有勇氣開始寫下冊。也許幾年以後罷。」
當時,他打算自台積電退休後就寫「下冊」,也以為自己70幾歲、頂多80歲就會退休,想不到台積電愈做愈成功,一直做到87歲才退休,當然也延遲了寫「下冊」。
張忠謀在序中提及此書是他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他非常慶幸在1985年自美國來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這約會讓他創造了台積電,而且做了31年(包括公司登記後、營業前的1年)董事長。但是台積電的成功,是由許多(約16萬人)前前後後同仁的貢獻所造成的。
《張忠謀自傳》是一部回憶人生的巨著,是一趟情感之旅,也是一場智慧的盛宴,於週五(11/15)早上10點開放預購,即時登上博客來即時暢銷榜冠軍。
誠品松菸店亦有獨家展示大型立體書封,並可於全國門市接受讀者預購。正如1998年出版的「上冊」一般,「下冊」也全是張忠謀親自撰寫。
張忠謀是美國文豪海明威的忠實信徒,海明威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張忠謀表示他兩者都有。




沈榮欽【台灣媒體如何報導張忠謀專訪】


張忠謀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其中最重要的看法有三:


🔸 中國半導體沒有任何機會領先
「我們掌握所有關鍵,包括美國還有其他晶片製造盟友,荷蘭、日本、南韓和台灣。如果我們想扼殺(choke)中國,中國真的無能為力。」


🔸 中國入侵台灣機會低
「我認為中國入侵台灣、兩棲戰爭、某種形式的封鎖以及所有類似衝突的可能性非常低;但這仍然有可能,我想避免這種情況。」


🔸 台積電技術領先
「我真的確信我們已達到科技業的領袖級地位,我們不會輸的。」


台灣媒體標題如何描述這則新聞的重點呢?


《聯合報》、《上報》與《TVBS》強調中國半導體難以領先,《新唐人》強調台積電領先。


《ETtoday》則脫離半導體,強調地緣政治。


《太報》則是中規中矩,只說張忠謀回顧半導體人生。


比較特殊的有三點:


🔹 《自由時報》與《風傳媒》均未見報導。


🔹 《中國時報》誇張地在標題完全隱沒張忠謀,反而強調劉德音專訪中比較負面的一部分:不認同矽盾護台


🔹 最離譜的是《遠見》,特別標出訪問中的一小段,放大為中國最贏,但是基本上已經顛倒訪問的基調了。如果說《中國時報》的標題比較接近《人民日報》的取向,《遠見》則是自我放飛到《環球時報》的風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合報》:紐時專訪/張忠謀:台積不會失去技術優勢 大陸稱霸半導體的機會不大


《上報》:【紐時專訪】張忠謀:台積電是全球科技業領袖 中國半導體沒有任何機會


《TVBS》:台積電「矽盾護台」劉德音否認 張忠謀:陸難稱霸


《太報》:《紐時》專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在科技冷戰中回顧波瀾壯闊的半導體人生


《新唐人》:不怕中共競爭 張忠謀:確信已取得領先地位


《ETtoday》:張忠謀:中國入侵台灣可能性低 遺憾無法主導台積電脫離地緣政治


《中國時報》:接受紐時專訪 劉德音:不認同矽盾護台說法


《遠見》:張忠謀《紐時》專訪談晶片戰爭:中國會設法反擊,美國企業將失去業務
2023.8.4
Technology



The Chip Titan Whose Life’s Work Is at the Center of a Tech Cold War






Why TSMC Will Keep Its Roots in Taiwan, Even as It Goes Global
蘋論:張忠謀的退休
3910
出版時間:2018/06/07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退休前夕強調,5年、10年後大陸半導體跟台積電「兩者差距還是像現在一樣大」。這種「根留台灣、胸懷世界」的實力與自信,正是台灣當下最需要的創業精神。張忠謀的退休已留下典範,他的個人傳奇雖難以複製,但他的堅定信念與奮鬥身影值得追隨。
硬實力獲客戶青睞
86歲的張忠謀安排台積電「雙首長制」接班後,在前天最後一次主持股東會,為其創立台積電31年的輝煌歲月畫下句點。
有「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張忠謀,一手帶領台積電從100多人的小公司,躍升為4.8萬人、資本額2593億元、營收近兆元、市值近6兆元、今年第一季全球市佔率高達56.1%的世界級企業;台積電一家公司就佔台灣GDP的4%,市值更曾超越半導體巨人英特爾,成為全球百大市值企業,這樣的成就用「奇蹟」形容並不為過。
張忠謀把「專業經理人」做到極致,讓台積電所有股東荷包滿滿,台股投資人也心懷感謝。但他更令人敬佩之處在於產業創新,不但首創晶圓代工模式,更大力延攬人才、重視研發,讓台積電的技術始終維持在世界頂尖。當其他產業都在cost down壓低成本惡性競爭時,台積電比較貴但品質較佳的產品卻能獲得重要客戶青睞,靠的全是硬底子實力,一點也沒有僥倖空間。
台積電雖然是做代工而非品牌,但如同張忠謀所言,如果不是台積電,智慧型手機或許不會那麼快問世。也就是說,只要能做到創新,不論是品牌或代工,都有機會改變人類生活,彰顯公司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台積電「助攻」帶來的各項改變,也應成為評價張忠謀成就的重要指標。
至於張忠謀多次重申,並具體落實的「根留台灣」投資方向,則更是台積電對這片土地的重大貢獻。在台灣科技大廠前仆後繼進軍大陸之際,台積電始終將最重要的投資擴廠留在台灣,不但增加政府更多稅收,更以雄厚實力證明:台灣創業精神與產業升級的出路,是勇敢走向全世界。
眾所周知,中國官方近年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不但大量挖走台灣高科技人才,更重點扶植中芯等公司,就是希望能夠超越台積電。張忠謀在此次股東會則豪氣指出,大陸半導體產業未來5年、10年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但是那時候它還是會落後台積電5到7年」,因為台積電也會有很大的進步,雙方的差距還是會一樣大。這就是世界級企業的自信,也是張忠謀留給台積電乃至台灣企業界最重要的信念與精神。



#內有影片【張忠謀在台積電】

回顧張忠謀過去30年的生涯發展,不得不佩服他對原則的堅持。張忠謀說,他從來就定位自己是台積電的專業經理人,而且,「我只是台積電非常小的股東」,他個人擁有台積電持股不到百分之一。因此,他選擇在台積電創下高峰時交出棒子。

彭博社在他退休時曾計算過,台積電和蘋果、騰訊、阿里巴巴並列全球前10大市值最大的高科技公司,這些大公司創辦人,像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身價464億美元,三星集團李健熙家族,身價也有193億美元,但張忠謀創辦台積電,他的台積電持股價值只有9.2億美元。


影片重點:
1.在台積電最大的成就
2.給台積電留下的資產
#張忠謀 #台積電 #財訊專訪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新增了 3 張相片











【即時頭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茁壯 全球半導體業舵手張忠謀將功成身退
台積電(TSMC)董事長張忠謀一手創造了晶圓代工的產業模式,然而當年卻是一宗未成的交易,孕育出對全球科技業影響深遠的創新之舉。
1984年,張忠謀在紐約擔任通用器材的總裁時,一個創業家希望募資5000萬美元欲設廠生產晶片。這筆錢在當時不算小數目,張忠謀便要對方回去擬好書面提案再來。然而對方一去不回,直到張忠謀打電話聯絡,才發現原來他已找到願意接單生產的工廠,不需要自己蓋廠,所需的資金也大大降低。

張忠謀在新竹總部接受彭博專訪時說,當年投資不成「我其實很失望,但也讓我有了靈感。」三年後,他回台創立台積電提供純晶圓代工的服務,讓無廠半導體公司將設計交給台積電生產,這項創舉帶動往後高通、博通和輝達(Nvidia)等IC設計業者的興起,引導產業走向設計、製造、封測的專業分工模式。
就在台積電即將於本月慶祝創立30年前夕,今年86歲的張忠謀已宣佈將於2018年6月退休,交棒給現任的兩位共同CEO,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魏哲家則將擔任總裁。
「自從我們成立以後,無廠半導體公司在全球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他說,「過去30年半導體產業的多數創新都來自於這些公司。推動產業的許多創新,可能是我最大的驕傲。」
張忠謀當年在台灣政府協助下創立台積電,他所構建的半導體產業模式不只讓蘋果的iPhone成為可能,也創造了一個世代的企業領袖,提振了台灣經濟。深受台灣人民敬重的張忠謀表示,未來台積電的擴張仍將以台灣為主。
「台灣仍是我們的根據地,光以經濟考量來說,我們在台灣有新竹、台中和台南三個據點,規模很大,」張忠謀說,這幾個廠區都在通勤距離內,方便員工和工程師移動,創造了經濟規模,「我們在南京或中國大陸的其他城市不會有這樣的優勢。」
功成身退
目前在全球規模達500億美元的市場中,台積電的佔有率高達59%,股價市值超過國際晶片大廠英特爾。台積電的成功不僅在於成為台灣市值最大的企業,也讓這個人口2300萬的小島聞名國際。
但如同張忠謀所言,台積電過去30年沒有一個時刻萬里無雲,現在也不是。半導體產業正面臨每隔幾年便出現一次的重要關卡,隨著汽車、家電等越來越多裝置都能連上網,新興的物連網趨勢將是下一個增長動力。同時中國大陸在全球舞台上崛起,勢將帶動產業全面洗牌。
為了應因三星與英特爾搶食晶圓代工的大餅,台積電準備斥資最高逾200億美元在南台灣打造先進的三奈米新廠,以技術保持領先距離。在全球半導體業的軍備競賽越演越烈之際,張忠謀表示,過去台積電一年的資本支出都在100億美元左右,往後可能逐步攀高,至每年上看110億美元。
在產業競爭方酣之際,張忠謀已為台積電擘劃好下個增長藍圖,在此時選擇功成身退,把餘年保留給自己及家庭。
「大時代」的歷練
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級的領袖人物也與張忠謀的增長背景有關。1931年出生在浙江寧波的他,年少時因中日戰爭及國共內戰而隨家人輾轉於上海、重慶及香港,之後赴美國哈佛及麻省理工學院就讀。他在自傳中透露,少年時期的他曾想成為作家,然而在父親說「可能會餓肚子」後,打消此一念頭。
1955年,張忠謀進入希凡尼亞半導體(Sylvania Semiconductor)任職,開啟了他和半導體事業一生的緣分。1958年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前後達25年,期間他重拾書本,取得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回到德儀後歷任該公司全球半導體集團總經理及總公司資深副總裁。1985年,他獲台灣政府邀請出掌工研院,開啟成立台積電的序曲。
張忠謀在2005年曾將台積電總CEO一位交棒給蔡力行,不過在全球金融風暴後,他在2009年6月重掌兵符。對於他這次宣佈裸退,目前股價反應出投資人對交棒計劃投下信任票。
受到iPhone十周年新機等產品有望吸引買氣的期望帶動,台積電股價今年以來已大漲24%。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張忠謀的身價也一度躋身10億美元俱樂部。根據台灣證交所截至8月底數據,張忠謀持有台積電0.48%的股份。
台積電將在10月23日於台北舉行30周年的慶祝活動,包括輝達CEO黃仁勳、蘋果營運總監Jeff Williams及高通CEO Steve Mollenkopf等科技業者都將與會,當天晚上還將舉行音樂會,演奏張忠謀最愛的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現場演奏,是由Leonard Bernstein指揮紐約愛樂管弦樂團演奏的,當時很感動,」張忠謀說,「之後我至少聽了20次現場演奏。我喜歡它的雄壯和歡愉。快樂頌!」(撰文:Cindy Wang、Samson Ellis、Gao Yuan)




張忠謀的經營、養生之道
http://hcnew.blogspot.tw/2017/08/blog-post_30.html


天下雜誌

【張忠謀:我的健康,靠的可不只是基因】
「我的母親活到了102歲、我的父親也活到了86歲,他們是20世紀初的人,那個時代,平均壽命才60多歲,所以我的『基因』很好,有長壽基因的,」張忠謀笑笑說。
他分享自己「健康」經營管理的5大祕訣,其實都很容易做到!















張忠謀的養生之道!|天下雜誌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傳出在自家跌倒的消息,所幸是輕微擦傷,虛驚一場。現今86歲的張忠謀,除了節奏徐緩的說話速度和滿頭銀白髮絲,顯露「年長」的氣息外,炯炯的目光、犀利的思考,正如他所領導的企業一樣,仍壯…




CW.COM.TW|作者:天下雜誌

1.早睡早起、作息規律
2.不加班、不應酬

3.持續運動、飲食清淡
4.閱讀益智、音樂紓壓

5.有系統、有計劃的終生學習

張忠謀不同意「活到老、學到老」,他認為,學習不該是興之所至,而該是有計劃、有系統、有策略的步步為營。遍讀名人傳紀例如邱吉爾、華盛頓,從中分析歸納領導學,做個「組成者」;他引用比他年長兩歲、仍持續研究創作的美國生物學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所言:「這個世界資訊固然非常多,但終會被資訊組成者宰制,這些人能在對的時間點,歸納整合正確的資訊,批判性地思考,明智地做出重要決定。」是他信奉的終生學習座標。 Ode to Joy







Ben Chen 一九八七年,
方勵之的文集《我們正在寫歷史》在台灣出版

1987,TSMC成立
台灣解嚴
SOGO百貨在台北開張


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


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中國科學院的孔繁敖在一篇追憶方勵之的文章中説:
「又有一次,好像是在图书馆的大厅举行1986年的元旦联欢会。方励之副校长也参加了,我正挨着他坐着。忽然那一片黑压压的年轻人起哄,要方校长唱一首歌。方也不推辞,说我们唱贝多芬的《欢乐颂》吧。於是他用嘹亮的声音,唱起了“太阳的光辉圣洁美丽,你的光芒照大地,…”。我以前不知道老方的嗓音这麽好,歌也唱得这麽好。唱着唱着,不仅喷薄出圣洁美丽的光环,似乎还颂扬了天下爲公的境界。方励之就像一头雄狮,微扬起头,了望远方。他的歌声激励着大家,点燃了人们心中火焰。当他唱到第二段时,人们纷纷站立起来,汇合到同声合唱之中。
此时似乎在吹奏起中国自由的号角,而此地仿佛是当代民主的圣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巨大震撼力;这也是我在中年之後再感受了一次热血沸腾的激动。」














台積電20、30周年慶 張忠謀為何都選這首交響曲 | 產業綜合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台積電今年歡度30周年,董事長張忠謀今天透露,大約10月份將有慶祝活動…




UDN.COM|作者:UDN.COM 聯合新聞網







2016.10.22








謝金河新增了 4 張相片



TSMC's founder called on the government to defend Taiwan's competitive edge against U.S. and Chinese efforts to build up their own chipmaking capabilities. https://s.nikkei.com/32vnN1D



ASIA.NIKKEI.COM
TSMC's Morris Chang calls on Taiwan to defend its chip industry









台積電即將追上Intel!
今天台積電運動會,張忠謀心情大好,發給每一個員工1.2萬元的紅包,成為今天最突出的焦點人物。
張董事長也回答很多媒體記者的問題,他説Intel也想介入晶圓代工,他腳伸進來才知道水是冰的,他十分自信在晶圓代工領域,台積電無人可及的地位。
張忠謀的霸氣也展現在股價上,最近Intel發布獲利預警,股價急跌到35.15美元,市值是1662.94億美元,而台積電收高到31.08美元,市值是1611.85億美元,雙方差距縮小到51.09億美元,如果下週台積電加一把勁,很有機會超越Intel,這是台積電的新里程碑。
這一個月來,台積電打敗甲骨文,Comcast,IBM,Cisco,Philip Morris,Disney,HomeDepot,已是全球第37大市值企業,這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2015.1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去年稅後純益2638.99億元,創台灣企業史上獲利最多的紀錄,
張忠謀親上火線 打臉外資


2015年01月16日 【蕭文康╱台北報導】台積電(2330)在法說會前遭外資及市場利空打擊,不僅影響股價也重挫市場信心,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親上火線反擊,近期傳言包括首季營收下挫5%、16奈米進度延後、蘋果A9訂單被三星搶走等一一被張忠謀打臉。現場法人預估,今天有可能上演外資法人認錯行情。
首季通常是傳統淡季,外資多預估台積電首季營收約季減5%左右,但台積電昨預告首季業績大約與上季的歷史新高持平,甚至高標還超越上季,跌破現場法人眼鏡。

瑞銀亞洲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陳慧明指出,台積電昨營運展望優於市場預期,可說是非常正面的訊息,其中,關於16奈米製程,看起來台積也很有信心。
對於16奈米裝機延遲傳聞,張忠謀明確指出16奈米最快6月就進入量產,第3季開始放量,強調「沒有提早或延後,一切按照原先的腳步走」。
至於三星搶奪A9訂單問題,事實上外資在A6~A7時就頻頻猜錯,現場法人昨不敢直接提問,張忠謀樂得不必對客戶問題回應,但張忠謀重申對16奈米製程非常有信心,強調明年會比今年好更多。




台積電:晶片業務面臨三星威脅


Dilip Bhoye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

在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 簡稱:台積電),數百名工程師已加入新設立的一輪夜班。他們的任務是設計出先進技術,以便在盡可能最短的時間內批量生產出全球最復雜的一些計算晶片。

台積電面臨的壓力正日漸增大。以收入計算,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合同制造商,主要生產智能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所需的計算晶片。隨著移動設備的外形越來越小巧,而功能越來越強大,台積電和競爭對手正努力試圖為晶片配備更強的計算能力。

由于競爭對手的更高級的晶片會較早上市,總部位于台灣的台積電已準備在未來一年迎來一場惡戰。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英特爾(Intel Corp.)已涉足所謂晶片代工業務,也就是根據客戶的設計要求制造晶片,希望以此提高工廠的使用率,並且已爭取到松下電器產業公司(Panasonic Co.)和Altera Corp.等客戶。現年83歲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Morris Chang)也正準備進行公司領導權交接,努力將大權平穩移交給兩位聯席首席執行長。

于1987年創建了台積電的張忠謀在公司總部接受采訪時稱,這是一場戰爭,自己不會心存任何僥幸。

台積電是去年首批轉向使用20納米晶片制程技術的主要晶片制造商之一。晶片的晶體管組件及其之間的距離以納米衡量。納米數越小,晶片性能越強大。轉向20納米晶片技術使得台積電能夠生產成本較低、且性能強于多數競爭對手的晶片,并幫助其擊敗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從蘋果公司(Apple Inc.)贏得了為iPhone供貨的大單。受蘋果iPhone需求旺盛的推動,台積電第三季度收入達到創紀錄的68.8億美元,連續兩個季度創出新高。周四台積電將公布利潤數字,分析師們預計其凈利潤也將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張忠謀承認,英特爾公司(Intel)和三星電子在采用下一代晶片制程技術方面將領先台積電數月時間。台積電計劃在明年第三季度量產采用16納米制程技術的晶片。相比之下,英特爾計劃在第四季度推出更先進的14納米晶片,而三星計劃在年底量產相同技術的晶片;以收入計算,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制造商。

張忠謀稱,由于上述方面的落后,明年三星將從公司奪走部分晶片訂單,但公司希望在2016年奪回一些流失的業務。他指出,台積電計劃在明年第四季度交付基于ARM Holdings PLC架構的10納米原型晶片。

要提高加工技術,晶片制造商通常要拿出數十億美元用于資本支出。自從2009年以來,TSMC已經每年花費大約100億美元建造先進設施。該公司還將研發占營收的比重提高到了8%左右。

但競爭對手也同樣出手闊綽。三星上周宣布一項計劃,將投資147億美元在韓國建一家新廠,該廠將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先進晶片。在中國大陸,政府已經承諾在未來五到十年投資最多1,700億美元發展國內的半導體行業,分析人士稱,這有可能在長期內對台灣的晶片制造商構成威脅。麥肯錫(McKinsey & Co.)的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耗國。

張忠謀說,10納米項目是該公司必做的項目,成本會比以往幾代技術高很多,不管是研發還是資本需求。

讓張忠謀夜不能寐的并不僅僅是技術方面的競賽。到了他這樣年紀還在積極運營一家年銷售額20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的高管寥寥無幾。

張忠謀1月份提拔劉德音(Mark Liu)和魏哲家(CC Wei)擔任聯席首席執行長,希望他們兩人中能有人最終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張忠謀把研發、銷售和客戶關系的重任都交給這兩人,但他本人依然監督策略、資本投資、定價和產能分配等方面的工作,張忠謀說,這些是做晶片生意時最棘手的部分。

張忠謀稱,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能需要多年時間。他首先做的是把20個至30個主要客戶交給他的兩名聯席首席執行長,讓他們負責涉及這些客戶的重要決策。

張忠謀第一次計劃退休是在2005年,但退休計劃沒能成為現實。他任命當時的門徒蔡力行(Rick Tsai)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但競爭加劇很快給台積電帶來打擊,2009年,金融危機更令台積電的情況雪上加霜。張忠謀不得不在當年夏天回到工作崗位,他做出了一些大膽的決策,把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增加到四倍。

張忠謀說:“我非常關心台積電的發展,所以五年前又回到了工作崗位,這是尋找接班人時要考慮的一點,我希望能把公司交給一個和我一樣關心公司的人。”

Aries Poon



張忠謀:台積電新進員工 遠高於22K
謝賀潔 2014年06月05日 17:59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日出席「經濟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並發表演講。(余志偉攝)
對於年輕人薪資過低的問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5)日說,「我們太倚賴政府和太怪政府,年輕人的家長也要負很大的責任,年輕人自己也要負點責任」。

張忠謀指出,台灣大學生人數增加的速度比任何國家快得多,因此,大學已經不能被視為高收入的保證,這也造成低薪問題相當普遍。他認為,這並非是大學有問題,而是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問題,考試很重、有很多問題,因此才有明星學校、重視學歷等問題出現。

不過張忠謀說,一般公司的薪水應該還是比媒體說的22K高,以台積電新進員工為例,大學剛畢業第1年待遇加分紅遠高於22K,即使是每月工薪也比22K高幾成,若加分紅是多好幾倍。

張忠謀強調,有很多企業雖提供的工作不如台積電提供的優,但也很多比22K高,因為留住人才是一個產業、企業非常重要的任務,不然的話企業不會好的。


2014.5
台積電(2330)董事長張忠謀今晚參加台大【挑戰與突破】系列演講後表示,現在核四看起來已經「辦不成了」,對與錯不是問題,政府應該馬上把沒有核四的配套措施做好,企業絕對不能忍受電力不足的問題,對電費增加企業絕對不歡迎,但可以忍受,企業不能接受的是跳電問題。

若沒有核四是否有替代能源的建議上,張忠謀說,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陽能、風力等等,德國有百分之十幾的電力來源是再生能源,台灣僅有1~2%,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天然氣和燃媒現今也有很新的技術可把污染降到相當低。

對於沒有核能的電費提高恐將影響企業競爭力上,張忠謀認為影響競爭力的因素很多,沒有核能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如果沒有電,就會影響企業競爭力。

另外,關於富人稅的問題上,他承認過去曾說過富人應該多繳點稅,不過也曾說過,現今問題來自於貧富懸殊擴大,而不增加稅基,否則就是懲罰高薪者,政府應該擴大稅基,因為目前的稅基相當小,張忠謀並舉例中央研究院最近提出的報告,就有關於擴大稅基的說法。

談到太陽花學運,他說當時覺得「很傷感」,因為學生覺得有必要佔領立法院,而且在20多天佔領立法院,學生們也覺得不舒服,但後來在相當理性及和平落幕,也得到十幾二十幾萬人的共鳴,大家應該要好好想想為何會這樣?(蕭文康/台北報導)

2013

〈謝謝臺大 謝謝台積電 謝謝臺灣〉張忠謀名譽博士致詞

校長、副校長、各位傑出校友、各位教授、各位校友、各位同學:
臺大是臺灣的最高學府,今天得到臺大名譽博士學位,感覺非常的榮幸,我要謝謝臺大,謝謝台積電,今天我請了台積電好幾位同事來觀禮,假如沒有他們的話,我今天不會站在這裡。
講到博士學位跟我,倒是有一個恩怨不解的緣,起初是我追求它,它不要我,後來是兩情相悅,我要它、它也要我,到後來我沒有追求它了,它倒是源源而來。
在小學中學大學十幾年的學生生涯,我不能算是非常用功的學生,我常常跟我的同事說,我相信我是從來沒有離開過前百分之三十,可是我也從來沒有進入過前百分之三。
當 初在MIT博士資格沒有考取,是我24歲時人生最大挫折,但是這個挫折,後來看起來對我以後的發展是好的,為什麼?因為既然學術研究的路斷了,我就決定走 上企業經營管理之路。而且我本來是機械系的,既然機械學博士的路斷了,我就找了一個當時候新興產業,就是半導體,半導體的經營管理之路。而且還有另外一點 很重要的,博士失利對我的影響,使我開始用功,不是為學位的用功,那這個用功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後 來差不多是博士失利後的六年,公司派我到史丹佛去全薪、全部費用念博士,那就是我剛剛講到的兩情相悅;之後很多事情發生,最近十幾年來,前前後後拿到了六 個名譽博士,這個就是第七個,加上我自己贏的一個,一共八個。我記得我父親有一個朋友,他有五個兒子,有四個念到博士,所以他自己寫春聯,有一句是:「五 子四博士」,這是當時相當自傲的一句話。我們有一年去拜年,講到這個,我父親有一點不太服氣,出來以後,跟我母親講,我也可以寫「一子一博士」,我母親說 這好像弱了一點,假如我父親還在的話,就應該可以寫「一子八博士」;假如我母親還在的話,我想她也不會說這個比較弱了一點。
我謝謝臺大,謝謝台積電,謝謝臺灣。

張忠謀交棒,台積電雙執行長正式上路

2013-11-12 Web only 作者:天下網路部整理


圖片來源:黃明堂 接班消息又一樁:張忠謀宣布卸任台積電執行長!未來,台積電將採「雙執行長」,由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劉德音及魏哲家擔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而張忠謀仍繼續擔任董事長,財務及法務組織也直接向張忠謀報告。特別整理《天下》過去相關文章,帶你再一次認識張忠謀。
1.談新策略/打下三星、英特爾!張忠謀的最後一戰
台積電大聯盟(Grand Alliance)面對垂直整合大廠,如何發酵?這一場大聯盟對上三星、英特爾,台積電會贏嗎?
2. 2013年標竿企業/超競爭時代下的開創者台積電一家企業的市值,就佔了台灣股市權值1/10,資本支出佔台灣民間投資總額的1/6。大躍進、大投資的台積電,也把半導體業拱上了《天下》標竿企業調查中行業總排行的第一名。
3. 談人才策略/張忠謀 還給員工兩小時
高科技業的員工,有可能擺脫加班、過勞的惡性循環嗎?在張忠謀的帶動下,台積電員工一週平均工時,已逐漸降低為五十小時。兩個做法,讓公司效益提升、也把生活還給員工。
4. 談學習/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15~24歲,是人生中的關鍵10十年,在踏入社會之前,該如何準備自己,提升競爭力?張忠謀為你解答。
5. 談閱讀/張忠謀:有目標、有紀律、有系統的終身學習張 忠謀每天幫自己留了足夠的閱讀時間,從外文期刊、外文雜誌、社論,隨時掌握時代的脈動與發展。這樣的持續學習,從他年少開始,特別是十八歲赴美求學後,建 立的好習慣。他說,自己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求學的經驗,學到兩樣重要的能力,就是懂得如何學習以及獨立思考。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2013-05-18 02:00
工商時報
【記者王志煌/新竹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夫人、志工社社長張淑芬,昨(17)日應邀演講「志工對我的影響」。日理萬機的張忠謀特別撥空,首次聆聽夫人的演講;張淑芬說,雖然董事長不知道志工社平常在做什麼,但他是支持的,也鼓勵她,「只要開心就去做」。
 科學園區同業公會成立台灣第一個公會組織的志工委員會,並於昨日舉辦第一屆竹科志工論壇。借助台積電志工社及社長張淑芬的號召力,特別邀請她前來分享經驗。不僅張忠謀,副總統吳敦義、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謝其嘉也全程聽完張淑芬的演講。
 張淑芬在2009年88風災那年投入志工行列,並擔任台積電志工社長,多年來她走在第一線上山下海,直接與榮家的老伯伯、德蘭中心的小朋 友、災區的災民和阿里山的農民接觸。台積電志工社也在她的帶領下,從當初的不到1,000人增加至目前的2,000多人,每週前往各地從事志工工作。
 張淑芬說,從事志工的過程中,她體會到愛與不捨,也學到人性的互動、慈悲與智慧,更讓她了解到同理心產生的力量是無法想像的。而無私、無我,看得遠、看得透,分享、感動、感激,是她投入志工的動力。
 對於張忠謀撥空第一次且全程聆聽她的演講,張淑芬說,很高與,雖然心裡感謝,但不好意思當面謝謝他。而且董事長並不知道台積電志工社平常在做什麼,但相信他看了志工社的影片後,一定會以他的同仁為傲。
 張淑芬並說,她出去做志工,董事長從不過問她去了那裡,而是很感人的問她,妳開不開心?她知道董事長是支持她的,她也曉得自己占用了董事長的時間,但他總是充滿愛心的說,「只要開心就去做」,這也是她做志工後對他的另一個認識。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右)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左)受訪。(中評社 王宗銘攝)
中評社台北1月11日電(記者 王宗銘)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今天下午邀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出席小英教育基金會演講會。兩人在對談時,對於台灣產業與韓國三星放手一搏有共識,張忠謀還說,台積電是與三星的半導體部門在競爭,“政府也許可以,台幣也許可以貶一貶”。

  這場名為“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講座由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主持,首先由張忠謀發表專題演講,第二階段由蔡英文與張忠謀對談。

  張忠謀在專題演講中說明分析台灣半導體製造、IC設計、電腦PC、面板、LED、智慧型手機等八項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現況與前景,都面臨艱苦競 爭(hard struggle)。在對談時,蔡英文說,hard struggle的產業意思也是很可能會失敗,有些產業體質是良好的,但在全球面對的競爭是很強的,台灣政府的產業政策與教育等都是問題。

  蔡英文說,她事前保證不會問張忠謀政治問題,但是她要問的是政府與政策的問題,張忠謀回說,“是民進黨政府還是共產黨政府?”引起全場大笑。

  張忠謀說,政府的產業政策不能pick and choose(挑挑揀揀),要講求教育上“有教無類”的精神以及創新(innovation)經濟,從小培養好奇、獨立思考以及終生學習的能力。他是絕對 反對政府政府pick winners(選擇贏家),rescue losers(拯救輸家)的,他的理念並不是基於公平競爭,而是政府對兩者都沒有能力這樣做,當然有時候是對的,可是錯的機會遠比對的要多很多,而且錯的 所造成的損失是遠比對的造成的獲得要大。

  張忠謀表示,他覺得台灣產業沒有辦法對付韓國三星,三星是涉及很多行業的公司,現在是台灣最好的半導體公司與三星的半導體公司在激烈競爭,最好手機與面板部門也與三星互相競爭,這樣搞下來,我們可以跟三星競爭,而不是說台灣也要產生一個三星,政府沒有這個財政的力量。

  張忠謀說,三星是幾十年來韓國特別環境裡頭產生的一個怪物,即使是現在的女“總統”朴槿惠說要改變韓國的政商關係,她改變不了的。跟三星整體 去競爭是錯的,日前有一個所謂對抗三星聯盟,這是一個沒用的點子,台積電是與三星的半導體部門在競爭,“政府也許可以,台幣也許可以貶一貶”,在2008 年的時候,韓圜是貶得一榻糊塗,其實三星成為台灣的勁敵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蔡英文回說,“你不是說不提這個嗎?”

  蔡英文則說,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基礎是深厚的,跟韓國還是有放手一搏的機會,她對台灣高科技業的期許是,價值創造的產業發展方向是共識,需要有 很多有意志力與眼光、對經濟與社會充滿企圖心,勇敢的企業家的投入,非常希望台灣有更多的張忠謀,更多的人才,來創造台灣下一世代的高科技產業。

  蔡英文說,她也希望高科技產業走入雲端與服務業一起合作創新,走出雲端與其他傳統產業合作,有新動力發展,也可以支持稅制上量能課稅長期上的改革,充分發揮財富重新分配的效果,在社會公益上實現企業正確的價值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不滿中央銀行近年讓台幣升值幅度超過韓元,他說,若台灣是一家公司,製造成本不斷升高、競爭力走下坡,CEO(執行長)早該被「裁員」了。究竟他怎麼看明年景氣?
「這是台積電最好的時候,也是台積電最壞的時候,」一位企業大老觀察。最好,因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經驗最豐富、判斷最精準的沙場老將。
去年十月,他在《天下雜誌》標竿晚宴,大膽地說「看不到明年的春燕」。政府官員卻紛紛樂觀反駁。老帥孤獨一陣。如今回頭看,站在產業第一線領軍打仗的元帥,判斷神準。
最壞,因為在外界眼裡,台積電走過二十五年,終究碰上了全球半導體霸主英特爾、科技帝國三星這兩個重量級對手。
放眼台灣,沒有人直接挑戰全球產業龍頭時,還能微笑以對、享受競爭。
因此,在今年《天下雜誌》標竿企業的調查中,張忠謀又蟬聯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第一名。在「良好的管理能力與經營績效」、「具有領導魅力」兩項指標上奪冠。
面對幾乎是台積電四倍大的英特爾、兩倍大的三星半導體(Samsung LSI),張忠謀仍神色自若,已有贏的策略。
半世紀前,二十四歲的張忠謀剛進入半導體,在麻州小鎮旅館,獨自挑燈苦讀電子學理論。進入德州儀器後,和積體電路發明人基比(Jack Kilby)喝咖啡。.......







最好,因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經驗最豐富、判斷最精準的沙場老將。
去年十月,他在《天下雜誌》標竿晚宴,大膽地說「看不到明年的春燕」。政府官員卻紛紛樂觀反駁。老帥孤獨一陣。如今回頭看,站在產業第一線領軍打仗的元帥,判斷神準。
最壞,因為在外界眼裡,台積電走過二十五年,終究碰上了全球半導體霸主英特爾、科技帝國三星這兩個重量級對手。
放眼台灣,沒有人直接挑戰全球產業龍頭時,還能微笑以對、享受競爭。
因此,在今年《天下雜誌》標竿企業的調查中,張忠謀又蟬聯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第一名。在「良好的管理能力與經營績效」、「具有領導魅力」兩項指標上奪冠。
面對幾乎是台積電四倍大的英特爾、兩倍大的三星半導體(Samsung LSI),張忠謀仍神色自若,已有贏的策略。
半世紀前,二十四歲的張忠謀剛進入半導體,在麻州小鎮旅館,獨自挑燈苦讀電子學理論。進入德州儀器後,和積體電路發明人基比(Jack Kilby)喝咖啡。
半 世紀後,八十一歲的張忠謀,已甩開了聯電、中芯國際、格羅方德半導體(Global Foundries)。這三年大舉增加研發經費、資本支出的台積電,才正要收割技術領先帶來的果實。「最好的時候,才正要開始(The best is yet to come.),」張忠謀說。



永無止盡的競爭中,他追憶起他未曾狂野的青春。但面對競爭,要勝利的熱情,只有更勝當年。以下是專訪精華:
問:你說過台積電今年研發經費是十三億美元,三星是三十億美元,英特爾是五十億美元,但台積電和客戶加起來就能勝過兩者。台積電如何和客戶研發,發揮綜效?
答: 台積電有自己的生態系統,叫「開放創新平台」(Open Innovation Platform),開放給所有的客戶。我們的客戶做設計,台積電則專攻製程,「開放創新平台」可以吸引客戶使用我們的製程。平台上有很多我們自己的智 財,同時也有不少其他合作伙伴的智財,客戶可以「力用」(leverage)我們的生態系統,這對客戶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不然它就得自己花很大的心力去建 立智財庫。

開放 競爭新利器
這是我們跟英特爾競爭的利器。英特爾自己的研發既做設計、又做製程。當然也擁有很多的智財,可是不讓外人使用,因為英特爾所建立的,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三星則是想建立自己的完整生態系統。要知道,以記憶體起家的三星,在邏輯IC的歷史並不長。最近幾年,由於在手機和平板電腦方面忽然發達了,所以就想做垂直整合,不但是為自己的產品做IC,更想擴大產品使用自家IC的比例,同時也想進入專業晶圓代工領域。



因為它看到台積電很成功,毛利率又比它做任何產品都高。所以,就決定投入專業晶圓代工(dedicated foundry),但目前還不太成功。
我們的決心 更勝三星
三星雖然是訂了策略,可是它們不像台積電,是為了生存而戰。三星有很多別的事業,晶圓代工只是其中可以提升獲利的一項事業。不像我們,從成立到現在,就只做專業晶圓代工,這是我們的獨門戲碼。這個戲要是唱不成,公司也不存在了。
問:決心不一樣?
答:是的,我們的決心不同,但我早就體悟到,半導體業是一場世界級的競爭。
二十七年前,我剛來台灣,一開始就主張,台灣如要做半導體業,就要面對一個世界級的競爭;假如要成功,非得有能力應付世界級的競爭不可。
有人曾問我,為台灣帶來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當時我不假思索地說,要做半導體,就要做到世界級,這是我帶給台灣最重要的一個觀念。
總之,面對英特爾和三星的競爭,我們『不與客戶競爭』的經營理念,將會是一個很有利的武器。
問:你對於目前面臨的狀況,有什麼感覺?
答:我感覺非常好,我覺得最好的時候才正要開始(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問:為什麼?


答:我們的研發經費不斷創新高,今年是十三億美元,明年還會更多。我們資本支出今年是八十五億美元,與我回任前幾年平均二十幾億美元相較,增加了四倍。
事實上,這幾年增加研發和資本支出,目前已經看出成效。比方說,最近這三年的EPS平均是六元左右,跟前幾年的四元多相比,績效已經開始展現。
問:怎麼看明年景氣?
答:近期來看,全球景氣不但明年、連後年都還有點問題。不要以為這只是像過去一樣的一個經濟循環,頂多兩、三年就回來,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我十八歲到美國念大學時,我的同學都經歷過美國經濟大蕭條,他們的童年都苦得一蹋糊塗,而且是長期的苦。現在雖沒那時候糟,但也會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低成長、高失業率,大學生去海外打工,我覺得是可能會發生的。


問:面對永無止盡的挑戰,如何保持鬥志? 答:我想鬥志來自於熱情(passion)。熱情不在賺多少錢,如果是,那很容易就失去熱情。真正的熱情,是做事要做到成功,或是競爭要得到勝利。所以,只有永遠打下去,永遠一直勝利下去,才會滿足。



2011.6
某股票電視台 全看好大帥張忠謀先生 他讓TSMC 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公司

台積電股東會 張忠謀看好晶圓代工成長




台積電9日股東會通過去年度股利,每股配發3元現金股利,同時核准將太陽能業務及固態照明業務分割讓與兩家新設且百分之百持有之子公司,會中增選陳國慈及鄒至莊為新增的兩名獨立董事;經訂定今年普通股配息基準日為7月5日,除息交易日則為6月29日。

台積電指出,依公司法第165條規定,在公司決定分派股息之基準日前5日內,即自7月1日起至7月5日止,停止普通股股票過戶。此外,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美國存託憑證除息交易日也是6月29日,與普通股一致。美國存託憑證配息基準日訂為7月1日。

台積電股東常會通過配發3元現金股利,與將太陽能業務及固態照明業務分割讓與新設兩家子公司,會中核准2010年度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全年合併營收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