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第一個工作是在長橋出版社。當時有兩位攝影家常來社裡,一位是梁正居,另一位是徐仁修。這麼說,我第一次見徐仁修,已經是四十五年前的事了。
當時徐仁修就已經以走向野外,走向生態攝影的路而知名,其後時間又過去了這麼久,他在做的事還在一直持續,這其中真是有佈道者的決心。
而今天看到這篇報導說:
「徐仁修老師的故事固然精彩,看他把人生活成一首生態文學長詩確實過癮,我卻更喜歡沈可尚導演在電影中所留下人性非關善惡或謙傲的蛛絲馬跡.......留有這類不細膩的時空縫隙,才是傳記類電影 / 紀錄片該給凡人看見人非聖賢的血肉痕跡,也是助觀眾別輕易將被攝者神聖化的反省時刻。」
很有意思。
哀哀無告雙連埤
雙連埤曾是宜蘭群山環抱,海拔五百公尺的明珠。但在歷經1994-2004,十年間,地主有意的大肆破壞下,她已成為哭泣的淚珠。當時,雖在陳定南,游熙堃,劉守成三位前縣長,以及時任立委的田秋堇女士努力保護下,仍難敵地主或明或暗的破壞。這片十幾甲的小湖泊在世界水生植物界可是赫赫有名,這片溼地竟擁有86種……
查看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