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台灣的工業工程簡史,Cheaper By thr Dozen 《妙人齊家《 12個孩子的老爺商學院》大寫出版社 2011》《小齒輪之歌-- 青松歲月的證言 中原工工一甲子 1964~2024》「工業工程系六十年系史 中原工工一甲子 1964~2024」 小記郭東耀、陳文哲、盧淵源等三位老師 by hc 。 王晃三 菜園 領導人才課題之開發……【青澀歲月的回憶—那些年在中原工工】2022~2023 感動人,得大筆捐獻給中原工工-- Philips公司同事。ERSO 同事:、章青駒、唐津 一、曾繁城

《小齒輪之歌-- 青松歲月的證言  中原工工一甲子 1964~2024


要編寫,出版「工業工程系六十年系史」不容易。我翻讀過東海大學的和中原大學的。

前者收我十年前ㄧ篇舊文,我有點不高興,因爲沒告訴我,讓我就某些師長有更新機會。

中原的,末尾有段「2023年美國某基督徒夫婦,將六千萬台幣,轉託系上管理…..」



Cheaper By thr Dozen 《妙人齊家》摘要本; 2011有新譯本 12個孩子的老爺商學院大寫出版社 2011

2025「法律上DOGE作為有合法性問題」
《》
讀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史1964-2024,內有懷念盧淵源教授的故事,他糾正「學術性討論」,可以讓「性」字拿掉。


 一本保證大人小孩讀了都會開懷大笑的歡樂成長故事│
  翻譯超過三十種語言版本,改編或改拍為電影,並雄踞一九五○年代美國非文學暢銷書榜!

  這家人在親情與管理間拉鋸,結果讓每個美國人都笑到噴飯!

  這裡有12個可愛孩子,他們的爸爸是管理界的「效率專家」,相信家庭可像工廠般運作管理,面面俱到零失誤;不過,也是美國第一個管理心理學女博士的的媽媽對此有點不同意見……接下來,熱鬧的吉爾柏斯家庭會有什麼精采火花?

  在管理初興的年代,他們著迷研究並追著一窩孩子!

  當你把12個可愛的孩子,和他們的爸爸─以「效率專家」聞名,並相信「家庭可像工廠般運作管理」,以及(表面上)各方面都是爸爸的助手,除了對體罰擁有不同意見的媽媽擺在一起時,會看到什麼精采的火花?

  本書兩位作者正是吉爾柏斯家12個孩子的其中一對姐弟,當他們說出那些真實發生在童年記憶中的往事,令人不可置信卻又充滿笑料:

  ─ 12個孩子在家中往往是以集合哨的方式集合,有一回,美國政府有個「生育控制」單位的專員小姐到吉爾柏斯家拜訪,結果當她聽到哨聲集合這幕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12個孩子的家長──「效率專家」法蘭克.吉爾柏斯,有次決定要進行「外科手術房工作流程改善」的偉大實驗,他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讓全家(包括他自己)進行「扁桃腺摘除手術」,好取得更多外科手術研究影片,然而,這項研究卻發生了一連串陰錯陽差的可笑錯誤……

  ─ 由於爸爸與媽媽都是當年產業界的效率改善重量級人物,他們的家庭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有一回在接受拍攝採訪後,他們全家在電影院觀賞「吉爾柏斯家庭的效率」新聞短片,結果,播出的內容出乎預料,它讓全戲院的觀眾大笑起來並投注眼光到吉爾柏斯一家人身上,他們窘得恨不得立刻離開……

  當然,還有更多吉爾柏斯家庭的溫馨紀錄,都在一九五○年代讓美國的大人與小孩開懷大笑,本書將會讓你看到一個永不褪色、充滿歡樂的長青成長故事。

  本書於全球已翻譯超過三十餘種語言版本,並曾改拍或改編為同名電影(較知名的一部是由好萊塢喜劇演員史帝夫馬丁主演的《12生笑》),讀起來輕鬆愉快、百看不厭,讓你見到一戶二十世紀初最特別的美國家庭、在工業管理學新興起的年代,充滿趣味及寓意的故事。

作者簡介

法蘭克.邦客.吉爾柏斯二世(Frank B. Gilbreth JR.)

  1911年於紐澤西出生,畢業於密西根大學。二次大戰期間,擔任海軍少校並榮獲銅星勳章與空軍勳章。1947年,成為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現稱為《信史日報》(The Post and Courier)的職員,主要擔任專欄作家與記者的工作。曾獨立出版作品,也與他人合作出版不少書籍,包括《Bells on Their Toes》(與姊姊亞妮絲汀.吉爾柏斯.葛瑞合著),以及《How to Be a Father》、《Time Out for Happiness》等。1950年,與姊姊因本書共同獲得「法國國際幽默獎」(the French International Humor Award)。法蘭克.邦客.吉爾柏斯二世於2001年過世。

亞妮絲汀.吉爾柏斯.葛瑞(Ernestine Gilbreth Garey)

  1908年出生於紐約市,畢業於史密斯學院英文系。1930年、也就是大學畢業不久後,在紐約市百貨公司的採購管理部門展開14年的工作生涯,在此期間,她結婚也育有兩名子女。她也是作家與講師,曾獨立出版以及與他人合作出版的書籍共有七本,包括《Bells on Their Toes》(與法蘭克.邦客.吉爾柏斯二世合著)、《Jumping Jupiter》、《Rings Around Us》以及《Giddy Moment》等。亞妮絲汀.吉爾柏斯.葛瑞於2009年過世。

譯者簡介

蘇儀  

  畢業於英國里茲大學國際傳播研究所,擁有逾十年金融從業經驗,曾任財經媒體記者、保險業公關,以及投信業行銷企劃。

 

目錄

在管理初興的年代,他們著迷研究並追著一窩孩子
前言
本版作者序

1. 口哨與刮鬍刷
2. 皮爾斯雅樂汽車
3. 穿制服的孤兒
4. 拜訪墨菲太太
5. 主席先生
6. 打字觸控系統
7. 跳級
8. 愛親吻的親戚
9. 中國菜
10. 扁桃腺手術的動作研究
11. 楠塔基特島
12. 蕊納號
13. 你見過最新型號嗎?
14. 閃光粉與葬禮
15. 吉爾柏斯家族與朋友們
16. 山坡上
17. 四輪胎,沒煞車
18. 機車男
19. 致電給妳的那一方



工業工程  臺中市 :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學會, 民54/1965
這個年刊是台灣工業工程的先鋒。它由大三的編輯委員負責,至少持續到80年代, 因為我有一篇"經驗曲線策略"刊登在1982年刊物中,再收入"生產管理:實務與策略"一書中(台北:清華管理科學,1984, 頁421-41)。
這刊物後來可能改為"東海工業工程", 之後就停刊了。
我們從工業工程 -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中華民國出版期刊指南系統 ... 可以知道: 中原大學的"IE 通訊"和"清華大學工業工程"也都陸續停刊。 大家去搞比較有點學術味道的台灣工業工程學刊 (它也是屢敗屢戰,到前幾年,約2009才定案)。
各校的 工業工程比較有意思,因為它們沒有學究氣。http://hcmemory.blogspot.tw/2014/02/24.html

 小記郭東耀、陳文哲、盧淵源等三位老師 

From: 王晃三 
Date: 2017-12-01 11:34 GMT+08:00
Subject: 郭東耀
To: "鍾漢清." <hcsimonl@gmail.com>


近日家人,朋友,查經班舊友接三連四離開,心真萬分不捨。對了,二姊夫郭東曜教授昨天也蒙主恩召回天家了!
我們在世只不過是『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前2:11)
以上信息來自郭老師的連襟兄弟。

王三呆(晃三)敬上
​--- ​
 呆得自在,樂在其中

蔡禎騰:實在遺憾!


大家喜歡主任郭東耀 (2017年過世),而冷處理郭文東老師,這實在是偏心 (我從創系50周年的紀念刊物中的文章感受到這,包括我自己寫的那篇



2013.4.15

小記郭東耀、陳文哲、盧淵源等三位老師


書堆中有本秋庭雅夫著《工業工程學:理論‧技術的應用體系》盧淵源、郭東耀、陳文哲合譯,台北:中興管理顧問公司,19848---這本書很值得一記,一來它是日本此領域的代表作之一,當年我曾經到中興管理顧問公司上過作者的課程 (可能是2天或3;另外有意思的是三位譯者我都有些因緣。
陳文哲老師2012年過世,我曾請教戴久永老師他倆在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的一些交往,譬如說,對於某篇論文中的預測之準確性,是否可能?
我個人與陳老師的交往只記兩件事。一是約1988?我自動跟他提願意翻譯 The New Rational Manager陳老師一口答應。這完全憑口說。不過,這本書很快就有二種翻譯版本,我當然不會增加陳老師的困擾。另一次是在圓山俱樂部跟老師相會,他是會員,我公司則採取團體會員加入,也沒好好聊過
郭東耀老師是我東海的師長,由於郭老師到史丹佛大學進修和我個人選課的時差,我只在19749(大四上)修過他一門「高等工程經濟學」(2學分) 
郭老師的胞弟郭東煥先生的家是我們大一起的家,太太是我們社會系的學姐,團契活動等活動很積極所以我們從常去郭老師家打擾,他倆讓我們有家的感覺。

1974-75,僑大家具公司請郭東耀當顧問,他找我和二位同學當「助理」。由於我祖父母是做同一行業所以當時很感興趣和認真;不過郭老師並沒帶我們,所以我沒弄懂郭老師參與多深,可能只是介紹我們實習的機會
1978我快回台灣就業,也寫信向母校詢問有沒機會當老師。郭主任不嫌棄我是屬於低分閃過的學生,給我回信:
漢清賢棣 你好
       很高興接到你的信,知道你那裡的求學生活一切都順利愉快,心中更覺得欣慰,尤其高興你願意學成回母校服務,相信將提供母校學弟妹們很好學習榜樣
你說今年預備回校。未知九月前你的畢業證書能否一起帶回來?因學校申請任教須有正式資歷文件附上,始能提請校方查核決定,盼在這方面能很順利 
有關課程教方面有機率論””工程統計等兩種必修課,另外你提的實驗計畫方法,Queuing System 等可作選修課,詳細情形我們可以在日後再研究。耑此 順祝
學安!
郭東耀   4/28
 P.S. 附申請書一份請填寫後寄回

我今天2013.4.15 晚上讀 "東海大學校園解說社/彭康健審訂東海校園建築步道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才知道系上的那顆榕樹,已三百多年. 是郭東耀老師家的祖傳寶物家人在工學院落成時特贈工學院.....



盧淵源老師在中原當系主任的時候,為台灣工業工程界翻譯了好些日本的好書,是我們的典範。我跟他最親近的接觸是20063月底 ,我們一起搭車從台北到中原去參加Kano教授取得榮譽博士的典禮。那時候盧老師已在中山大學指導過數十位博士生,他兼品管學會的理事長。
在計程車上,他跟我講他當中鋼公司的官股代表董事的機緣……我還有一件很感激他的事,他請晃三老師主持學會的研究發展委員會,讓我有機會參與學會的活動;還有一件事,讓我感覺學會的溫情,即盧理事長交給我一本《中華民國品質發展史》(因為我當過某屆的理) 。這本書雖然問題非常多,不過,王晃三兄說過,凡事多要先求其有……
 原發表在:
 http://demingcircle.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16.html




王晃三


【在菜園找到我的最愛基因】

原來讓我開心的事情有一個共同的基因,那就是……

🌻
在生涯中一路走來,我難免有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走對路。
在我們這一代,沒有經過什麼輔導,我就糊里糊塗地走過來,的確常會有此一問。
我是在接近職涯終場的時刻,才確認自己走對了路。而且很特別,是在菜園中找到答案的。
第一次聽到生涯規劃的概念是在 1987,當時我已經 46 歲,擔任系主任之外,還身兼大四的班級導師。
同學們不久就要離開校門,不少人正為畢業而焦慮,等著我拉他們一把。
可是,我自己如何走過來都說不清楚,又沒有接受過訓練,該如何幫助他們?


👩‍⚕
那時,我剛好從心理系的老師那邊聽到生涯規劃的概念,所以,我就用「你們想辦法來做個生涯規劃吧!」,這樣一句話搪塞過去。
他們一臉茫然,不知道生涯規劃是什麼、更不曉得該如何規劃。
剛好我注意到校園書房剛出版了一本名叫「一生之計」的新書,我買來一本,影印其中十來頁,並告訴他們有樣學樣。
兩個禮拜後再見面時,我問他們做得如何,他們一臉茫然,無可奈何地說:做了,可是不曉得如何解讀,問我該怎麼辦?
我說:我也不懂…
突然間,我想起耶穌指責法利賽人說:他們一根手指頭也不動, 卻指望別人做這做那。
我不就是耶穌心目中的法利賽人嗎?自己沒做過,卻期待學生們自己解決問題。


📖
於是,我決定按圖索驥,照書上的作法,自己走一遍。
作者列出生活中的美善事務清單,先是要求讀者複選其中最想做的項目,然後再其中選出最愛的三項。
此時,我選出來三樣最愛:養花種菜、當老師和從事顧問工作。
作者接著要求讀者找出貫穿其中的理由,用來解釋為什麼會是最愛,並寫出對應的價值觀是什麼?
這可難倒我了,我學的是工程,從來沒有想過這種問題,根本不知道價值觀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不過,我還是說服自己,總要設法找出這個共通的理由。
起初,我認為這三件事本來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何來共通?
不過,我還是放在心上,有事沒事,總會思考一下。
兩三天後,發現自己熱愛當老師,又喜歡從事顧問工作的共通理由了。


🕵
我當老師,看到學生成功,就讓我開心,從事顧問工作,也是一樣,在業界找出問題的答案,帶給我成就感, 儘管論功行賞輪不到我。
可是,又該如何解釋愛養花種菜這件事呢?
我陷入苦思,不得其解。
答案出現在15 年後,那時,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菜園可以種菜。
有一天,在工作之餘,我來到菜園走走,當我走近菜圃,一眼看到結頭菜碩大的葉片被菜蟲吃了個大洞,當下快步向前,在葉子底下找到元凶,一下子把菜蟲掐死了。
你幹麼這麼凶?心中有聖靈責備我。
為什麼不?它把我種的菜給糟蹋了,這是我的回應。
就此我開始了一段心路歷程,我問自己,為什麼來種菜?
沒事找事做?我事情多得做不完。
為的是省點錢?才不是!時間成本估且不計,光是花在肥料和工具的錢,早就超過買蔬菜的錢了。
那麼,為什麼還要來種菜?
不,現在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菜蟲吃了菜葉,讓我那麼生氣?
苦思……
終於…,有了!我生氣,因為菜蟲跟我作對,它破壞我的菜,干擾我種菜,我關心的是蔬菜的成長。


🥬
我每次來到菜園,最關心的是:它們是不是又長大一些,有沒有結出花苞?是不是開了花,結了果實?
突然間,靈光一閃,答案出現了!
在教室裡,我在乎學生們在知識上和生命上有沒有成長;我期待他們正向的變化;我關心什麼原因造成負面的變化。
當我在業界當顧問時,也是一樣,我設法找出問題的原因,我關注負面變化的根源,我尋找正向變化的途徑……


🎉
Bingo! 原來讓我開心的三件事有一個共同的基因,那就是「變化」, 正向變化使我開心,負面變化讓我沮喪。
當我做事時,讓我樂在其中的價值觀,寫出來不就是:
「我因見證關懷對象的成長而喜樂」嗎 ?
換用英文來說,那就是
“I enjoy witnessing the growth of the person/object under my care.”
就醬子,那天我在菜園中找到了「我的最愛」的基因。
從此,我再也不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行這種呆瓜問題了。




走在青澀夢境的路上

-----
那個晚上,夜已深,是該上床的時間了。我打開電子郵箱,儘管我知道此時通常不會有郵件,還是看了一眼。
哇,竟然有兩封,是來自T桑(化名)的郵件,他住在太平洋彼岸,我們很少有郵件往來。
我打開郵件,內容如下: 「晃三老友,我想建立一個匿名的永續基金,以利息每年支持中原工工系。你能否安排時間,在ZOOM上私下談談?」
另一封郵件寫道: 「點子王,如果中原工工系每年可以得到10萬美元的捐款,而且持續不斷,你會如何使用這筆錢?我們可以在ZOOM上討論,我週二或週四都有空。」。


「我是不是在做夢?」我這樣回信。
這種事情怎麼有可能發生?我一向睡眠不好,知道會做一連串奇怪的夢,我帶著緊張的思緒上床,準備經歷失眠。
這個日期我永難忘記,2022年11月30日。
次日清晨起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子郵箱,果然又有信件等著我,他又寫道:「讀到此信,此刻你就知道!……」
「看起來,這不是普通的夢……」,我回了信。
接下來,我們啟動了一連串的線上交談,疑問一個個釐清,夢境一步步走向實境。

就醬子,我走在一個難以理解的夢境的路上,一個青澀的夢境!
我說這是個青澀的夢境,不是沒有理由的。
在線上通話時,他開門見山,提到了《青澀歲月的回憶》這本書,一再表示,我們曾經相處五年之久,他全然不知道我當年離開工業界轉進教育界,做了不小的犧牲,他不知道在當年台灣的大學教師待遇如此微薄。
他也說,讀了這書才得知,中原這個以基督精神立校的大學,物質資源會是如此的缺乏,在經營上竟是這樣的艱辛!
《青澀歲月的回憶》這本書,寫的是當年(1975-1978) 我在中原工工系的青澀艱苦的往事,在2022年十月中原校友日,對著系友們簽書公開。


當時,好友蘇文隆牧師正要回美國,我託他幫我帶一本寄給T桑,他是我的恩師,好友和主內弟兄,我對他充滿感恩。
因此,他成為這本書在北美的先期讀者。恰在此時,他正在尋思:跑完當跑的路之前,當如何及時處理手頭的產業。
他的訴求令我感動:他感念一生蒙上帝祝福和帶領,認定所擁有的產業乃是上帝所託付的,他想轉託給可以信賴的機構繼續加以經營,中原大學正是其中之一。
壯大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是他的目標,成全中原大學的全人教育是他的目的。因此,決定以每年20萬美元的節奏,以10年為期,持續捐款總額200萬美元,每年台幣600萬,全額6000萬,哇喔!


他還期待我接手代理經營這個基金。
既然接受委託,我誠惶誠恐,邀請了系上老師、系友和第三方的代表,成立了基金經營委員會。經過委員們深入的討論,我們決定為基金取名DHC,並研擬了基金運用章則。
章則明定:基金的運用要遵循中原大學全人教育宗旨、理念和整體發展方向;要致力於有信有望有愛、身心靈均衡發展的全人教育目標;還期許發揮「拋磚引玉效應」,進而擴及其他院系,成全中原大學的整體發展。
此外,運用章則特別強調工工系要能發揮「介面整合」的學門角色;依循系統發展和永續經營的準則和作法;發揚「總有更好方法」的學系信念;培育師生主動積極、勇於任事、發揮群策群力的團隊精神。


由於跨國捐款涉及稅務審核查證的繁瑣過程,樓梯聲響了接近半年,如今,這筆善款既已轉入中原大學北美帳戶,轉進DHC專款帳戶的腳步,已經近在眼前。
想起當年,我經歷了不公平評鑑的挫折,曾經為設備經費和人力三缺,而生發倦勤的念頭,而向上帝哭求的往事,沒有想到45 年後,上帝用這樣的方式回應我。
當年上帝也提醒我,無形的比有形的還重要,因此,如今我膽敢繼續在上帝面前作夢。
我夢想:中原工工系成為道地的全人教育基地,並延展到其他院系。
我夢想:中原工工的老師們,身為諄諄善誘、善於啟發的人師之餘,也能彼此攜手,連手打團隊戰,在專業研究方面展現亮點。
我夢想:中原工工的同學們,成為富有自信、方向感十足、有創新膽識的「現代俠客」,更在未來職場上,以系統思維和敬業精神成為職人典範。
我更夢想:有朝一日,中原工工系的校友們能發揮眾志成城、聚沙成塔,以細水長流的方式,匯流而成長江大河,讓DHC基金得以真正做到永續經營。
我最大的夢想莫過於,原本青澀出發的夢境,發展成一連串改變的故事,特別是,生命改變的故事接二連三,不斷地被流傳述說。
王三呆(晃三);寫於2023/5/3




REURL.CC
全人教育辦學備受認同!中原工業系獲百萬美金捐款支持
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工業工程學系之一,









2022~2023


王晃三



【青澀歲月的回憶—那些年在中原工工】
    —何德何能
原來,我們中原IE系友們早已跨足產業和IE教育界了………
顯示更多





知新集: 讀《讀者文摘 》(1995年7月號)、《里查 費曼:天才的軌跡》(1993) 的感動。追記...



我以前對大公司史有興趣,除了讀過我工作過的Philips、ERSO、Motolora、AMP、du Pont等等的專書,其它有緣的,都去了解。後輩有兩位在安捷倫工作,我可講HP的興衰史。不幸的是,我服務過的公司、組織,多少都屬"偉大公司的興亡"類。
過去40年認識的朋友也不少。今晨有朋友從美國來信,真是"故人來訪"的喜悅:(筆談末段:重華,正式用"飛利浦",菲利普是翻譯書名。我十幾年碰過新一代幹部,他們認為我輩是恐龍。"



Hanching Chung 飛利浦 290 “肇事逃逸”的天之驕子 2019-08-15 王晃三教授(Sameul Wa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hPHMPK4GU&t=21s
編輯或刪除

YOUTUBE.COM
290 “肇事逃逸”的天之驕子 2019-08-15 王晃三教授(Sameul Wang)290 “肇事逃逸”的天之驕子 2019-08-15 王晃三教授(Sameul Wang)


Hanching Chung 電子所 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_36iwp2Kw&t=109s
編輯或刪除

YOUTUBE.COM
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296 憶章青駒先生 蕭新忠


Hanching Chung 電子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8oNsF-v-U&t=889s
編輯或刪除

YOUTUBE.COM
127 紀念唐津一先生--向曾繁城先生 致敬 2016-11-23 HC Chung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