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鋒
魏哲家前年回到耶魯演講,提到是不是受到美國壓力,才到美國建廠,他的說法是其實台積電在台灣的發展早就面臨瓶頸,第一個瓶頸就是人才,而美國雖然成本的確很高,但卻也是全世界擁有最多創新精神與各種人才的地方,不但有創意而且很有野心,而且常春藤學校的學生總被當將來的領袖那樣培養,所以台積電很希望到美國找到足夠的人才來支持未來的發展。
再來就是美國的需求很大,不知道為什麼過去美國政府從來沒跟台積電交流過,但是現在卻常常提到台積電,其實半導體真的很重要,無論是什麼科技都需要用到半導體啊!所以終於美國政府願意承諾幫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建廠,這就變成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
魏哲家也提到,不要被媒體誤導了,不管什麼時候,美國一直都是半導體產業最強大的國家,即便現在美國暫時先把製造半導體放在一邊,但如果真的要重拾這樣的能力,輕而易舉。所有半導體的流程、技術開發、先進工具,全都源自於美國。以微影技術(Photolithography)為例,最先進的技術是UV,光源是美國製造的,再以台積電為例,所用的許多設備來自於美國的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和KLA-Tencor的工具,還有例如Mentor Graphics的軟體、Cadence、Synopsys等等許多許多,都是美國的技術,沒有這些,根本就沒辦法開發或設計任何產品,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會是台積電的首選,但在美國製造晶片需要一段時間,得有耐心。
當然,不是不會遇到問題,很多問題你們也已經在報紙上看到了,但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隨著經驗的累積,將來也會在美國建造更多晶圓廠。
魏哲家也談到了,必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如果不是,趕快換掉。因為熱愛,才會快樂,只有快樂才會願意努力,所以你必須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努力工作、享受工作,然後你就能持之以恆做下去,最後自然而然就變成團隊的領導者,然後從小團隊領導到大團隊,甚至領導整家公司。
那是怎麼堅持下去的呢?魏哲家說,自己的動力來自於對未來的美好想像,當他在耶魯的時候,過得很辛苦,沒日沒夜的,於是一直想要趕快畢業,後來到德儀,還是沒日沒夜工作,於是一直想升職,結果升職經理之後,還是沒日沒夜,覺得應該要當VP才能過更好的生活,最後當了台積電VP,繼續沒日沒夜,可能要等到自己變成CEO才能過好生活,而現在當了CEO,但好生活終究沒有來。
魏哲家說:你終究會意識到你生活中有一個夢想,而這個夢想終究會實現,但實現的那個夢想並不是一開始的那一個。
魏哲家昨晚參加台大EMBA百川講座,以「如果沒有台積電」為題演講。他現場妙語如珠,幽默的演講內容,現場笑聲不斷,讓參與者明白,為什麼台積電最新的製程不可能搬到其他國家,以及全世界如果沒有台積電,那麼,民眾不僅蘋果手機不能換新,就連電冰箱、電視、汽車等產品,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台積電,全世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指出,「沒有台積電,世界經濟會停滯不動,如果沒有台積電.當然我的對手會很高興,但是高興不了多久,因為沒有台積電,2026年以後,所有的自動駕駛、會全部不見。」自從台積電2021年正式赴美設廠之後,市場中不少人都在擔憂,台積電會不會將最新技術帶到美國,使得台灣不再具有優勢。
在回答市場的疑慮之前,魏哲家先談到,「如果要重複做一個台積電出來,大概要多久時間?也不長,你用2.5年時間,就可以蓋一個生產線。」不過,這個2.5年,是有前提的,「要有土地、水、電、人才都夠,你沒有技術,那另外講。」
2.5年只是蓋一個產線的時間,但每一次新技術出來,台積電至少要蓋三個廠。魏哲家以3奈米為例,「蓋3奈米廠要符合所有客戶需求,大概5年就可以了。如果你想把台積電三奈米整個搬到任何一個國家,假設你的土地沒問題、水電沒問題、人才沒問題。那也就用5年的時間,就可以。」
而美國廠蓋到現在,進度並不符合台積電原先預期。魏哲家笑著說,「我們在亞利桑那州,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受盡各種訓練。」他說得幽默,全場哄堂大笑,但卻點出三點外人都想像不到的難題。
「第一,我們以為說美國這麼大,蓋個房子有什麼了不起,錯,蓋一個房子很了不起,我在亞利桑那州要蓋一個生產線,第一,他們沒有聽過生產線是什麼東西,我說,我隔壁不是有IDM(意指IDM大廠英特爾)嗎?他說,那是十年前啊,現在人都跑光了,所以不會蓋。」魏哲家說,第一個難題,跟當地的基礎建設有關,就是他們不會蓋廠,最後有一半的建築工人都是從德州找來的。
第二,從來沒有想過在一個地方,會碰到當地政府各種法律條規不一樣。「台積電是一個很受政府照顧的公司,我們走在前面,蓋各種生產線,政府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們跟台灣政府一起商量法規怎麼訂。」但是,到美國之後,美國政府雖然也不知道怎麼訂法規,但是,美國政府跟台積電說,「請你先出錢,我們用你的錢來聘請專家,來制定規則。最後,每一次開會,就有市政府的官員、用我們的錢聘請的專家、還有台積電,然後,由台積電發言、共同制定規則,制定出來才繼續往前,總共制定出來的規則也才一萬八千多個,花了3500萬美金。」
魏哲家笑說,「我不是抱怨,我只是說我的經驗。」接著,他又提到了美國本地的化學品問題,美國做不出來台積電需要的等級,如果要做出來,價格會是台積電原本購買價格的五倍,「我們最後怎麼解決,我們從台灣運硫酸到L.A.港口,從港口用卡車載到亞利桑那州,就算這樣子都比在美國做便宜。」
但明明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就設廠在台積電旁邊,那麼,英特爾怎麼面對化學品材料問題?魏哲家說,「他們看這樣划算啊,所以他們也從台灣開始買。你聽到這個很難相信,問他們,那你以前怎麼過活,他們說,以前過得很辛苦,現在有你們。」
第二個難題,則與工會有關,魏哲家表示,「當初成立工會是很崇高理想,是幫工人爭取比較好的福利,但之後,工會就變得很奇怪。」顯見台積電在當地也遇到了勞資難題。
第三個難題,則與當地政府行政速度有關,「台積電進步這麼快,是因為兩年半就可以蓋一個生產線出來,但這兩年半,我們技術一直在進步,技術每改進一次,整個生產線設計就要改變,包含產線底下接的水、電、化學品線路都要改變,每次改變都是跟著廠商一起努力,馬上就做了。但在美國不行,任何改變,停下來,先把圖畫好,申請、批准之後再繼續做。」
以這樣的速度來看,魏哲家直言,「最新技術跑到美國去,你認為可能嗎?單單每個事情都要申請,申請完再進來,至少要花掉台灣兩倍時間。」很顯然地,台積電最新技術只會根留台灣,很難移到其他國家去。
台灣人已經站上世界舞台,真的不要妄自菲薄,我們要看得起自己!
台積電8月20日在德國東部的德累斯頓舉行了在歐洲的第一座工廠的奠基儀式。這座工廠將由TSMC與德國汽車零件大廠Bosch、車載半導體領域的巨頭英飛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及荷蘭NXP半導體公司(NXP Semiconductors)共同出資營運,專注為歐洲市場供應車載半導體。TSMC計劃派遣數百名工程師,以解決潛在的人才短缺問題。
這座工廠預計於2024年開始建設,並於2027年底前投入營運,總投資額超過100億歐元。
目前預計生產12至28奈米製程的成熟世代半導體,主要應用於車載和工業用途。生產能力預計在2029年達到每月4萬片12英寸晶圓,略低於TSMC位於熊本縣的第一工廠的5.5萬片的月產能。
為確保工廠的順利運轉,TSMC已經開始與德國的學術機構和地方政府合作,啟動人力資源培訓計劃,並計劃在未來3到5年內派遣數百名工程師至德累斯頓。此外,TSMC還打算將該工廠發展為「持續可能製造」的示範工廠,利用德國的地理優勢及再生能源來實現可持續性目標。 TSMC此舉正值歐盟為了增強區內半導體生產能力而加大投資力度之際,歐盟希望在2030年前將其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從目前的9%提升至20%。
目前,TSMC的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台灣,但公司正逐步將部分生產基地分散至其他國家,以應對各國政府的招商引資及客戶需求。除歐洲外,TSMC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及日本熊本縣的工廠也正在進行中,這些工廠全面運營後,TSMC的全球生產能力將有超過20%來自台灣以外的地區。
為著這個家
一早和同仁從柏林
趨車前往德勒斯登
出席台積電德國廠
廠房興建動土典禮
會場一位台積電高階同仁
將我介紹給魏哲家董事長:
「董事長,跟您介紹,
這位是駐德代表謝志偉大使。」
魏董很友善地伸出手說:
「大使好,好!我是『魏哲家』。」
我邊握手,邊不假思索地回說:
「是的,我也是『為了這個家』」。
魏董立即笑了開來 -
他意會到我把「魏哲家」
音喻成「為著這個家」了。
我也出聲笑了起來。
我相信,我們都同時想到了:
「這個家」就是「台灣」。
不然,我們的笑聲
不會如此爽朗、燦爛。
典禮結束,有位年輕的台灣人
滿臉笑容地走過來對我說:
「謝大使,可不可以跟您自拍一張?」
我說:「當然可以!」
照完,他說:「謝謝您們外交人員
對台灣的貢獻!」
我回說:
「謝謝!沒有啦,一點而已。」
年輕人邊揮手離去,邊強調:
「不止一點而已啦!」 -
寫到這裡,忽然意識到
「不止一點而已」的發音
簡直和「不止一點二億」一模一樣!
還是睡覺去吧。
***
德國聯邦總理Scholz先生、歐盟執委會主席Von der Leyen女士及薩克森邦邦總理Kretschmer 先生的出席與致詞,對台積電的信賴、認可與感謝,讓我深感作為台灣人一種很健康的驕傲!因為,我知道,這些讚譽的後面充滿了對台灣的自由民主之尊敬與珍惜。
謝謝台積電、也謝謝後頭厝的台灣人!
台德仍無邦交,但是並非台灣不夠格,而是中國有夠狠。
不過,我也可以告訴台灣鄉親們,一切會改變且轉好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我們有本錢自信的,
萬勿妄自菲薄。
***
廠房所在地的德勒斯登市之市長Hilbert先生也出席並一起舉鏟參與破土典禮。
我拜會過他並與之長談,他非常歡迎、高興台灣人的到來,並已與邦政府合作在進行各種迎接台灣人的準備。
#德國現場【台積電德國廠動土,歐盟、德國領袖見證】
德國東部大城德勒斯登(Dresden)北郊一塊土地閒置多年,突然架起白色的大帳篷,周邊警力戒備森嚴。當地時間8月20日一大早,#台積電 董事長魏哲家以主人的身分,站在紅地毯上親自迎接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步下座車。在歐洲和德國領袖的見證下,台積電在歐洲的第一座廠舉行動土典禮,這一天也是歐洲追求晶片自主的里程碑。
魏哲家首先致詞,回顧幾年前與蕭茲第一次見面的情景,他直接了當說預算都準備好了,等著台積電來投資,才有今天的儀式,他因此由衷感謝蕭茲的促成。
他還說,離客戶和人才近是選擇在德勒斯登設廠的原因,他承諾台積電將深耕地方,負起社會和環境責任,為當地培育人才。
台積電與歐洲半導體業者英飛凌、博世、恩智浦合資成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在德勒斯登別名「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的歐洲最大半導體聚落投資逾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552億元),台積電持股7成。這是歐洲近年規模最大的晶圓廠投資案,范德賴恩稱是全球最大晶片業者與歐洲最頂尖業者的攜手合作,可協助歐洲製造業獲得新科技和產能。
她還宣布,今天稍早歐盟執委會已批准德國政府補貼50億歐元(約新台幣1,776億元),為台積電建廠送上大禮。
這也是歐盟為打造自主半導體產業鏈所制定的《歐洲晶片法》(European Chips Act),到目前為止金額最高的補貼;歐盟目標是在2030年前促成450億歐元(約新台幣1.6兆元)的投資,讓歐洲的晶片市占率從10%提高到20%。
蕭茲致詞一開始就稱台積電是「先驅」,對全球半導體業要角來德國投資感到「興奮」。他強調,晶片是21世紀的石油,台積電的投資對歐洲的半導體業、汽車工業和淨零轉型有重大意義。
由於軍援烏克蘭和停止購買便宜的俄國化石燃料,俄侵烏戰爭爆發以來德國經濟深陷泥沼,在財政吃緊的狀況下,德國政府仍補貼台積電投資額的一半,可見其發展半導體業的決心。
去(2023)年8月,台積電宣布要建廠,一年後就舉行動土典禮,展現執行實力。德勒斯登當地的薩克森邦(Sachsen)總理克里契麥(Michael Kretschmer)致詞時一再強調「信任」,肯定彼此的信任和合作無間是建廠進度順利的主因。
薩克森邦即將在9月1日舉行大選,克里契麥亟欲尋求連任,然而當地極右排外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聲勢高漲,民調坐二望一,讓他連任之路備極艱辛。地方人士普遍認為,台積電新廠刻意在選前動土,是為了克里契麥的連任壯大聲勢。
今天典禮因此也充滿濃濃的選舉味。為了與善於煽動卻少提出具體政策的極右民粹勢力區隔,克里契麥意有所指強調,台積電的投資會讓整個薩克森邦受惠,不只是德勒斯登,試圖拉攏經濟不振地區的選民。蕭茲致詞最後也批評極右人士的民族主義,指責他們自我封閉和對未來恐懼,強調德國需要對全世界開放,才能繼續爭取到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型投資案。(文、攝影/林育立)
#延伸閱讀
【歐洲最大半導體聚落、德國「薩克森矽谷」如何迎接台積電第一座歐洲廠?】https://pse.is/63xku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