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名師談話錄的師生都 值得記
蘇格蘭教會,教育,信仰獨立與反對政府干預的傳統:
台灣的長老會雖然被國民黨視爲眼中釘,許多其他教派的基督徒也都不認同他們的教義或神學。前一陣子曾慶豹寫的《約瑟的兄弟們》一書算是對過去幾十年台灣的長老會歷史提出了比較同情或持平的看法,不過他也因此離開在教義上比較保守的中原大學,而轉去天主教的輔仁大學。
台灣長老會早期的傳教士大多來自蘇格蘭的長老會,受的是卡爾文的影響。其中像馬雅各醫師、巴克禮博士,以及蘭大衛醫師等人都是蘇格蘭人,而且與1843年從英國國家屬下的蘇格蘭教會分裂出來的自由教會(Free Church)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像巴牧師及蘭醫生都畢業於與自由教會有密切關係的格拉斯哥大學。
自由教會從蘇格蘭的國教系統分裂的原因這裏不詳細討論,但是一般簡短的介紹都提到兩個字:一個是從政府的控制下追求獨立的信仰方式及神學,另一個是反對貴族對教會行政的把持,特別是教區牧師的聘任。信徒們要自己有權聘請自己的牧師。
這兩者都反映了18-19世紀歐洲普遍追求民族及民主革命的熱潮,又承續了啓蒙運動(特別蘇格蘭啓蒙運動:後者的代表人物有如James Boswell, Adam Smith, David Hume, Francis Hutchinson 等人)的理性思維,重視個人的默想,對上帝所創造宇宙的理性瞭解(也就是自然神學,到今天愛丁堡大學仍維持Gifford Lecture Series, 專門闡述這個思想),對社會的實質貢獻,重視教育,相對不重視神跡(miracle, 但不否認)及《聖經》的字面解釋。對於其他宗教也採取寬容的態度。
可見追求教義及信仰獨立,抵拒政府對教會活動的干預是蘇格蘭長老教會的非常重要的特色。我想這樣的基督教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幫忙解釋台灣長老教會的信仰以及神學的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