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隊校友:大度山居歲月 羅時瑋/第17屆建築系,等等 。《葉珊散文集》中的東海記憶。《葉過林隙:楊牧和他們的東海》;作者: 鍾玲, 周芬伶, 宇文正, 楊明, 徐國能, 陳智德, 陳慶元, 言叔夏, 甘耀明, 楊富閔, 莫澄, 張馨潔, 蔣亞妮, 高博倫, 許閔淳, 黃家祥
周芬伶, 《葉過林隙》pp.16~69
出版社:印刻 2021
葉過林隙:楊牧和他們的東海
內容簡介
「他已走到樹林那邊去了,去尋找野菰或僅是為走走,或者,在更早以前,他已走到樹林那一邊,林外有山有風有海有雨,他無法停止腳步,走過之處都會留下一串低語。」——周芬伶
鍾玲、周芬伶 、宇文正、楊明、徐國能、甘耀明、陳智德、陳慶元、言叔夏、楊富閔、莫澄、張馨潔、蔣亞妮、高博倫、許閔淳、黃家祥
16位作家寫下攸關楊牧、東海、與自我的追索
若說文學化作一座山林,
那麼,詩人已經穿過樹林的間隙,走到那彼岸去。
年少的楊牧,也曾息著大度山的山風,緩步在相思樹林下,
那些林下的低語,聲聲噎噎,
已凝鍊成光影,佈成一副星圖。
而後到之人在相同位置上仰望著夜空,
期望摘取到一點光火,
在那林間照出一條「我」的道路。
這是一本記憶之書,
作家們追溯著楊牧過往的腳步,
也追溯著自己在東海的時光,
並將各自的記憶化為文字匯聚於此。
從時光的漩渦中抽離,
他們早已循著光跡,
先後踏在這林間的小路上。
本書特色
本書集結各年代畢業於東海大學的作家們接棒書寫,寫下對詩人楊牧與東海的記憶,爬梳出一條屬於東海的文學之路。
作者介紹
3 年前
回東海大學 (2021.12.29~30):大學四/五年記憶迷你資料館」......大度山居歲月 (羅時瑋/第17屆建築系; 漢清講堂274 從東海第七宿舍說起 徐海偉 鍾漢清。 許邦雄兄對我的回應。《葉珊散文集》中的東海記憶。
回東海大學 (2021.12.29~30) :每個人的大學四/五年,都該有類似"「北の国から」ミニ資料館"的「記憶迷你資料館」......許邦雄兄對我的回應
2021.12.19
今晨到youtube 查,知道"北海道 富良野與《來自北國》"等是重要主題。今年還有"「北の国から」ミニ資料館 開館式典(2021年6月22日)"......
有好幾片介紹,諸如
北海道自駕 富良野與《來自北國》
其實,每個人的大學四/五年,都該有類似的「記憶迷你
資料館」。 我的,開館式典(2021年12月19~20日)。故事的緣起一時想法,在"1975級回娘家"上貼文
朋友,12月30日9點到13點舉行。請直接在此處報名。
內容:巡禮校園說故事,錄影:陳彥;建築系內全球同學會Zoom (每個人都能參與,host為Texas 的徐海偉.......);餐敘......
"活動提議:相識50年 "
本月還有約2周,希望月底某天"舉辦此聚會。
地點:台北或台中,兩地依參加人員中多者定奪,會有錄影 (要隱身者請說明);或ZOOM聚會(如果有海外朋友)
說明;建築系的羅時瑋-林世堂的談話,才提醒我,我們大部分認識於1971年,距今50年,可以一聚 (約2~3小時,餐會除外)。
希望1975級及1976級建築,或我們的朋友都來聚會,餐飲費自由認捐);自由當召集人。
您認為怎樣,討論時間至20日晚10時。
IE班 鍾漢清
之後,我才了解,參加的人可能絕少,真慘.....
但是,我還是會回去 東海大學 (2021.12.29~30),看看師友(羅時瑋、沈金標、吳福助老師、蔡禎騰、李基正........)。錄影,存些紀錄。
----
****
昨天重讀《葉珊散文集》,不少記載大度山處,這是ˋ東海人類似、共同的記憶。所以:
談"《葉珊散文集》中的東海記憶",作為"東海相識50年 (1975級及1976級建築)之活動的引言。
---
我知道台灣書商的盜版行為,令作者深惡痛絕或心灰意冷。譬如說,許達然的《含淚的微笑》,盜版簡直是無法無天。《葉珊散文集》類似,然而後來盜版商垮了:《葉珊散文集》台北:大林,1966;1978再版(文星1966年初版,洪範也是正版,大林印很多,卻是盜版。)
《葉珊散文集》最初是文星版1966。1978年又有洪範版,2009年已改版21刷;楊牧每一版都有話說。到2009版後記才有一段謝辭。
台北書緣 (52): 談"《葉珊散文集》中的東海記憶",作為"東海相識50年 (1975級及1976級建築)之活動的引言
聶華苓序
第一輯 陽光海岸 (大學作品)
第二輯 給濟慈的信
“教堂外的風景”,頁145-52,前半部談天主堂和雷神父的法國文壇見解……
2020.11
小教堂簡介(2):路思義教堂 (The Luce Chapel)和 善牧天主教堂 (台中大度山,1960~70年代)
第三輯 陌生的平原
後記
"後來我跟鄭樹森說,我們一起來編一本詩選吧,兩人分頭選了自己讀過喜歡的詩,因為是兩個人,比較有不同的看法,折衷一下彼此的觀點。他完全贊成,於是有了《現代中國詩選Ⅰ》《現代中國詩選Ⅱ》(與鄭樹森合編 ,1989)。"
《現代中國詩選Ⅰ》《現代中國詩選Ⅱ》從沈尹默(1882~1971),到羅葉 (1965~2010),選得有意思,尤其是楊牧的13首 (不知道是否為自選的?)
我中國;你台灣
柯靈《往事隨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988年除夕寫的《聊贈一枝春--向台灣友人隔海拜年》,談到余光中、楊牧、鄭樹森、唐文標、蔣勳.......
"......楊牧先生曾有幸萍聚東京,人如其人,瀟灑的風度記憶猶新。他主編的《中國近代散文選》(原文如此,可能指《現代中國散文選Ⅰ、Ⅱ,1981》),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曾將其中台灣作家的部分印行,命名《台灣散文選》,我受囑寫序,由此一線文緣,得以窺台灣散文燦然如錦的氣象,對許多文采斐然的作家心嚮往之。(頁261)"
《葉珊散文集》中的東海記憶。東海相識50年 (1975級及1976級建築)
****宿舍
大度山居歲月 羅時瑋/第17屆建築系
民國60年夏天尾巴時,是新生入學第一天,就在大學前站牌處走下客運車,眼前幾落平房麵館和彈子房,圍著一小方黃土石子地坪,對面就是東海大學入口。越過兩線道的中港路,路邊都是碎石渣,來到校門口,設有警衛室,旁邊還豎起一支高高的貼黃磁磚的十字柱。
走進蟬聲聒噪的鳳凰林蔭道,傍著一條彎彎小河溝,在河溝沒入路面時,左右兩邊就是男生宿舍入口了。說是入口,也沒設門禁,就從5棟末端拐進去,走過1棟宿舍背後,迎面是一片草坪,草坪後是大屋頂的男生餐廳,往左轉入宿舍區,在9棟樓下川堂領完用品,前面是個粗放的院子,幾棵大榕樹,加上紅磚間砌的曬衣場,四邊是錯落配置的長條宿舍棟,住房部份兩層樓高,隨著坡地局部設有地下層,作浴廁、鍋爐間、儲藏室使用。
找到721寢室,見到了從台北、高雄、台中來的同系同學,興奮地互相自我介紹。每間寢室住六人,裡面都是實木家具,有兩人合用的大書桌、兩人用的櫥櫃以及雙層床,寢室整個面寬都開大窗戶,門口上方也有氣窗,通風採光都很良好。
到傍晚時,端著臉盆到浴室洗澡,赫人發現浴室沒門,還靠窗很近,雖是毛玻璃窗片,不怕被從外面看見,但浴室裡明亮得很不習慣,戰戰兢兢地洗到一半,幾個學長竟然赤條條地加入,大家坦誠相見,生平第一次如此集體淋浴(一般男生應在入學前就在成功嶺受訓時領教過了,但我們建築系要到一年級暑假才到成功嶺受訓),真是新生特別的震撼洗禮。
這可能是東海男生的革命情感源頭,天天如此共浴,穿上衣服還能假裝不認識嗎?7棟在地勢高的一區內,有時水壓不夠,洗澡到一半會停水,只好濕噠噠地再披上衣服,手腳還沾著肥皂泡,端著臉盆越過約農路去下方的宿舍洗,還好多半發生在夜間,遇見認識女生正好路過就裝作沒看到。
宿舍房間的尺寸是刻意設計的,長向可擺足三張床的長度,短向入口這面,門並非設在正中央,門的一邊可容一張床長度,另一邊容得下一個床寬,也就是說房間是以床的長寬模矩設計的,桌櫃尺寸也按此模矩製作,容許有彈性的安排方式。所以在後來每學期開始,室友們就共同討論如何擺放傢俱,每學期都通過共同協商而重新調整,每間寢室的內部擺設都各個不同,以今天的術語來說,就是生活民主的落實囉!
六個生活習慣很不同的人怎麼擠一起過日子呢?有人想熄燈睡覺,有人還要開夜車,有人整天窩在寢室照鏡子剪指甲,有人終日不見人影襪子亂丟臭死人,所有累積的衝突與不滿,平時就靠個人溝通本領,然後每學期重新組寢室換夥伴,再來就按個人需求調動傢俱,所有生活上的齟齬,就在宿舍房間設計的彈性裡化解。
另一個東海特點是勞作制度,大一大二都要做勞作,每天清晨與中午固定時間,要一起掃落葉、洗刷噁心的廁所,還到餐廳後頭大水槽清洗油膩膩碗盤,但惱人的是必須清早點名,缺席次數太多就不及格,勞作不及格須重修,要及格才能畢業。建築系夜間趕圖,通常都爬不起床做勞作,常只好再熬到天亮,做完勞作再回寢室睡覺。
大一基本設計有一次是石膏製作,老師先運一車黏土給我們做粗胚,那一周我們寢室到廁所之間的走廊地面都滿是黃泥巴,教官氣極了,找人來清洗。但次周要翻模灌石膏,寢室到廁所的走廊又立刻變得白花花地一層石膏渣,教官都幾乎瘋了。建築系常要開燈通宵趕圖,60燭光燈泡不夠用,只能改裝200燭光燈泡,電源常因此跳電,整排宿舍瞬間黑暗,一般保險絲很快就燒掉,後來有人就用粗鐵絲來接,反而比較耐用。
二年級時換到823寢室,就住在教官寢室隔壁,那年大家決定要乖一點。開學後聽說將有流星雨,室友們就想說系主任漢先生總要我們做些新鮮事,要如何趁機會來點新鮮呢?大家想到去年勞作工頭盛姐人很好,我們來去找升上大四的她、跟她寢室結為姊弟寢室,於是一行無聊男子就走向女舍721寢室,就在通往音樂系館小徑上方,我們在樓下叫她,報出我們的友誼信息,學姊們倚著陽台欄杆笑得好燦爛。
女生宿舍房間大小跟男舍差不多,但開整片落地窗,外面有陽台。那時全校才七八百人,女舍一樓很多空著,作為穿越空間,男生在宿舍區內從小圓環到女生餐廳之間都可自由走動。但巧妙地隨地勢而分區圍出小庭院/曬衣場,南北向多圍白牆,東西向圍以紅磚透空牆,只供裡面人進出,外人不得而進,動線規劃得巧又嚴密。整個宿舍區以高牆圈起,裡面就是一座沒有賈寶玉的大觀園。
東海宿舍形式簡單,走廊欄杆就是開放式的實木條搭接,走廊也直直通到底,甚至女舍樓梯多是直通樓梯,而且宿舍都用天然材料,白牆灰瓦紅磚檜木,背景統一,無論外人如何誤闖禁區,幾乎毫無藏身角落,立刻就被發現,因此是最具防衛效果、又適度開放的管制空間。
那時候女舍沒通報系統(負責管理的張怡慈先生住在宿舍區中央)、大家也沒手機,男生到女舍找人,可在門口託走過女生幫忙,告訴她要找誰、第幾寢室,她就一定幫忙找到她,若正巧人不在,被託的女生會再走出到門口告知人不在。當然,在以前小圓環那裡,也有男生站在對方寢室下方呼叫名字,被找的女生就大聲回應,跑出陽台說再等一下,有些酷哥還吹聲口哨,裡面女生就知道了。從7棟二樓下來到5棟之間有一小橋相連,從站在圓環的男生眼睛高度,橋面約高出半層樓,女生過橋時翩翩身影,總像仙女下凡一般。
我們有時在系館趕圖到四點快天亮前,讓腦袋休息一下,做張小卡片寫些祝福話語,摸黑到女舍往音樂系館出來的必經路上擺好,然後回寢室休息,一覺醒來就聽到女舍傳來,某某女生撿到那張卡片,又已經瘋傳到哪個女生手上了,這就足夠讓我們快樂一整天。
大三住到1402,這間寢室裡面還有一扇門,我們好奇推開,原來通往鍋爐間,還有一個水龍頭與水槽,大家興奮之餘決定一起來開伙。有室友就從家裡帶來鍋碗瓢盆,有人負責到老師宿舍區小市場採買,烹飪高手蹲地上又炒又煮,飯Q菜香,日子居然過得像是一個家一樣了!只是好景不常,因為洗碗盤的差事總搞不定該輪到誰,就只好遺憾地熄火打烊了。
在那沒有電話手機的年代,所有訊息都靠信件往來,記得入學時每兩人共用一信箱,到我畢業前已變四人共用了。因此,郵局正中的信箱間,是校園聯外也聯內的信息中心,每人每天會報到兩次看信箱。所有海報也都貼在郵局正面,可以讓最多人看見。大四那年,在圖書館與文學院的大菜閒聊,他很苦惱,因為他愛慕一女生,天天寫情書塞到她信箱都被退回,他還給我看他寫的情書,確實讓人不忍卒睹。我們坐著亂聊,想到不如在校園裡寫公開情書,我們說好男的叫東東,女的叫小妮,就在郵局往教堂那條斜徑上,綁上一塊夾板,公開徵求情書。那時有人住教師新村,另批人住坪頂,兩處人就在這裡發表燙人的情話。後來只記得建築系劉胖寫的---「親愛的小妮:我對你的思念,像隻大熊在岩石後面獨自跳舞…」。
住在東海宿舍的日子,真是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當時全國只有東海提供得起這麼豪華等級的宿舍。 磚牆砌一塊半磚的厚度,外層是不加修飾的清水紅磚,門窗用的是高級台灣檜木,柱樑框架是清水混凝土(最早期用洗石子),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設計成為台灣戰後現代建築經典。130多公頃校地供七八百人教學生活,每人平均使用校地1.5公頃以上,有壓不完的馬路、躺不盡的草坪/原,至今仍是世界現代建築十大代表作之一的路思義教堂,就是每天路過、親近、看星星、談夢想的地方,還有文理大道從開闊坡道變成林蔭蔽天,讓師生往來於濃厚人文氛圍的學院之間。
東海人真是得天獨厚,住讀大度山的點點滴滴必然是一生難忘記憶,這片校園永遠牽繫東海人的心。當年這一切是美國教會在歷史機緣下的創舉,培育出一代代格局不凡、心靈出眾的東海人,今日母校決心藉東海人之力,更新男女生宿舍,寄望以前受惠於校園生活的校友挹注資源,讓未來學弟妹們繼續享有優質的校園住讀環境。這應是一個弘大「校策」的開端,要努力邀集校友回饋參與母校的教育大計。
古三國時代,除了有名的孔明向劉備獻隆中策之外,三國魯肅也向孫權獻了榻上策,建議以江東為根本、「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這成為東吳鼎足三分的國策。東海創校一甲子多以來,校友人才濟濟、也如滔滔長河,母校正思「竟校友所極,聚而旺之」,這是固本壯大之道,惟東海人最能體會在心!
---
住讀東海˙福如東海
東海大學校園的整體規劃,由貝聿銘主持,並邀陳其寬與張肇康合作。貝先生是二十世紀偉大建築家之一,1983年獲頒普立茲克獎(相當於建築界的諾貝爾奬),他最有名作品應就是華盛頓國家藝廊東廂(1978)、巴黎羅浮宮增建(1989); 陳、張兩位先生也在後來都成為傑出建築大師。 他們三位合作完成的本校路思義教堂,獲美國蓋提基金會「現代長青計畫」(Keeping It Modern)於2014年選為全球十大最佳現代建築之一,與雪梨歌劇院並列,獲得高額保存調研補助。整個校園的早期建築是台灣戰後的現代建築最佳範例,路思義教堂已登錄為國定古蹟(2019),其他建築物也正陸續被登錄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
榕樹夾蔭的文理大道,兩旁是行政單位與各學院,都呈合院格局與統一屋型,在鐘塔之前的早期建築群的形式表現,就是全校建築設計的基本準則:灰瓦斜屋頂、露明的紅磚牆、水泥柱樑框架(先期以洗石子表面處理、後期為清水混凝土表面)、檜木門窗等,皆為不加修飾的、且高觸感的天然質料。全校屋頂斜率統一為30度(無論是大型的體育館或銘賢堂、或小至郵局與醫護室)、出簷與廊道欄杆、側牆分割、門窗框細部等都一致性處理。因此我們走在校園裡,人總是主角,統一形式的建築成為背景,但這些被統一設計出來的建築,都是世界級的高品質傑出作品。
東海大學於1955年創校時,與當時台灣大學,為全國僅有的兩所大學(清華、交大各於1956、1958年在台復校),其他皆是理工或法商學院。東海創校富有高度理想色彩,採小班制、導師制,並開創圖書館開架管理、勞作制度、師生住校等獨有規定,學生宿舍也不管制燈火,出入圖書館不設限儀容(曾經教官要求圖書館禁止奇裝異服、穿拖鞋的學生進入圖書館,為美籍館長婉拒,他歡迎所有師生前往使用)。
東海學生宿舍同樣保持高度開放自由的住宿空間。 宿舍整體配置受歐洲早期現代主義「新風格」(De Stijl)影響,平面上採取一橫一豎正交組合,彼此互成90度關係,扣接成區,且多是兩兩相接,很少有三棟接在一起。這是全國僅有的宿舍配置組合,是第一個、也是唯一案例。這樣的配置方式,形成又圍封、又開放的似院非院的簇群空間關係,人在宿舍區內、感受到的不是靜止的內部,而是流動、穿透、又富有層次感的內向環境。加上校園位處坡地上,一長棟房子的頭尾兩端有時相差一層樓高度,因為基地一邊高一邊低的緣故,看來好像房子底部從土裡長出來。加上駁坎、階梯、走廊變橋道,這些附加的形式元素,使宿舍區內充滿豐富的空間變化。
如同校園建築形式的統一外觀,各個宿舍屋形及附加元素也皆統一設計,因有大出挑屋簷、連續的開放走廊樓版及欄杆、及駁坎短牆等,共同形成較強烈的水平感,也強化親地性,使得一進入宿舍區,就感覺放鬆、安穩、受庇護。宿舍單邊走廊也是全國宿舍絕少有的,因東海校地大,可以低密度方式興建宿舍,走廊面多朝向西或北,讓房間大窗戶朝南或朝東,避免西曬及冬季北風。單邊走廊的宿舍,一走出房門就迎見戶外景觀,立刻就可與庭院裡的同學打招呼,對採光通風來說也是高度正面的做法,比起一般中央走廊、兩排房間的生活真是天差地別。走廊欄杆採簡單木作,每一柱間以兩條橫桿加短直桿構成,走廊明亮、沒有死角,可供非正式邂逅或停留,尤其對女舍的安全而言,視覺通透而具有高度防衛性功能。
男舍西區(約農河以西),第1-10棟較早完成,柱樑框架為洗石子表面處理, 東區第12-16棟則為清水混凝土柱樑框架,這五棟相傳是張肇康先生負責設計監造,很嚴格要求施工品質。女舍第1-7棟屬早期興建,為洗石子柱樑,第8-10棟據傳是陳其寬先生設計監造的,柱樑採清水混凝土表面處理,建築品質較佳。女生宿舍比男舍的考慮更佳細緻,首先女舍單元設有後陽台,增添很多住宿情趣,也增加房間私密感。早期女舍區內地面層相當開放,男生可以從樓下穿越,可走到女生餐廳用餐,這是因為設計上使用圍牆巧妙地圈出內外空間。
原來的女舍有兩個出入門禁,除了現在的出入管制點外,從郵局前到第7棟前,原有一通道,在7棟前有一圓環,於3、5棟設有管制點,7棟樓下以圍牆圈起,一樓最邊間不設房間,作為通往舊音樂系館的開放路徑。但後來興建新宗教中心,這條路就不通了,圓環取消,內圍牆拆了,以外圍牆圈住全區。現在第1、2、10棟仍以圍牆圈出庭院,第1、2棟之間也留出地面通道。這些原來的圍牆,沿通道側以白漆實牆圍住,另一側就是鏤空磚砌牆,適度保持開放與通風。
男女宿舍都依固定模矩設計,柱樑跨距、門窗開設、走廊寬度、欄杆高度等都以統一尺寸要求,在房間單元安排上,一面開大窗,另一面開高窗,保持通風良好,最特別的是門扇不是正對房間正中央,木門的一邊牆長90公分,可擺下木床的短邊,門的另一邊墻長180公分,正好木床長向可靠牆擺滿,因此可容許以活動傢俱(桌、櫃、床)進行幾乎無限多的各種擺列可能。
宿舍施工方式也是美式規格,譬如一位曾在瑞士工作過的老師提到,東海建築側面外牆與樑版的施作方法,跟他看到的歐洲標準做法是一樣的。宿舍外牆砌一塊半磚厚(一般外牆多為一塊磚厚-約24公分,室內隔牆則是半塊磚厚),具有很好隔熱隔音防潮效果。露明紅磚牆面則按法國式砌法施作,每一列磚皆是一長一短排列,每塊磚必須彼此錯縫(磚縫需彼此錯開),因此砌到轉角時一定得以七五磚收邊(即長度為一般磚長之3/4),砌到最頂層的磚改豎砌且上方切角,這些七五磚、切角磚都必須特別訂做。後期施工的宿舍棟,柱樑框架都是清水混凝土作法,須以上等模板澆灌、拆模後表面不做任何修飾,因此必須事前規劃好表面開口,混凝土品質也必須嚴格控制,尤其灌漿必須充分震動以使砂漿流滿模板內,否則拆模後即現蜂窩(混凝土漿未充分滿實的結果)。門窗皆採台灣檜木製作,室內做窗台板,整體做工很細緻。這些構造上的講究與要求,使得這些建築物的施工造價,比起當時一般行情,要貴出五倍還多。
比起創校初期時大度山一片紅土、植被貧瘠,經過六十多年悉心培育各種花樹,今天的校園已蔚然成廣袤林海,住在森林裡的宿舍,每天在鳥鳴聲中醒來、晚上星月相伴入眠,夏天蟬鳴悠揚,冬日暖陽高照,這大概也是全國唯一如此沈浸在大自然的住宿經驗,也會是一生難忘的讀書交友、浪漫靜好歲月!
最重要的是,好的建築不只是物質性的優越展示,它更是一種精神性的投射期許。東海校園宿舍不只是提供一個床位而已,它以精湛的整體設計品質為同學安頓一種生活在校園的豐盛經驗,將「人」的存在提升到「為己為人」的生命充實之境界,住讀東海,福如東海,養成為東海人,也正是校歌所唱出的「立心立命,立人極於無窮」的大學博雅教育之道。
---漢清講堂 youtube
274 從東海第七宿舍說起 2019-02-25 徐海偉 鍾漢清
***許邦雄兄對我的回應:
12月17日下午4:02 ·
分享對象:所有人
所有人
嗨!漢清兄, 謝謝你對我拍的百香果家園有興趣, link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T5vHNu63o
2019年底在新冠疫情爆發前, 我回台灣曾與陳偉銘(數學系绰號小披頭)開車路過東海, 進去回味一下, 恍如隔世, 真是可怕一下子快50年了. 我與老婆都覺得美國是年輕人的天堂, 但是台灣卻是老年人的天堂. 等疫情過後要漸漸回歸台灣了. 至少一年要一半時間待在台灣. --- 苦邦敬上
苦邦家的百香果 --- 苦邦音樂
苦邦家的百香果 --- 苦邦音樂
苦邦家的百香果 --- 苦邦音樂背景音樂3年前(2018), 我一時興起, 在老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