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投票結束幾天,拜讀很多厲害文章,因工作之故,我原本打算保持「無線電靜默」。然而,一則新聞,讓我忍不住寫這篇。對,照例又臭又長。
以肉桂卷聞名的花蓮老宅咖啡SabiSabi,店主鄭怡萍選前力挺罷免,不但在店內設立連署站,並宣示若罷免失敗,將在8月23日前結束營業。
投票結果出爐,她守諾準備收拾搬家,臉書等官方帳號照樣湧入大批仇恨留言,問她為何不快點滾,甚至留下性騷擾文字,各種羞辱攻擊,讓人反胃。順帶一提,SabiSabi提前於7月26日永久關店。
類似集體出征,選前就發生在李恕權身上,發生在網紅千千與志祺七七身上,也發生在方君竹的大罷免影片留言裡。
近一年多,不少媒體用「民主內戰」一詞,形容台灣的政治氣氛。我不認同這個詞彙,因為民主制度最大優點,就是避免內戰,各種形式的內戰;而是透過投票不記名表意,解決社會矛盾。
包括大罷免,既是憲法框架內的合法民權,無論罷免方或反罷方,所有爭端與不滿,理應止於開票結束那一刻。
遺憾的是,台灣確實落入當代民主國家「仇恨政治」的陷阱。據Pew研究中心長期調查,美國選民「非常討厭」對手政黨的比例,從1994年的20%左右,2022年攀升為54%-62%。(圖一)
另一民調機構蓋洛普分析,歷屆美國總統上任之初的支持度,黨派分歧的趨勢日益明顯;換言之,共和黨總統當選,民主黨支持者普遍不服,反之亦然。(圖二)
不只美國,V-DEM與卡耐基基金會的跨國研究發現,歐洲、亞洲各國也明顯出現「政治極化」的趨勢。(圖三)
如此看來,台灣的確「走在世界潮流尖端」;壞消息是,民主原本是一種相互妥協、彼此尊重的制度,敵對與叫囂,只會讓我們倒退回部族政治。
專門研究新興民主國家是否健全、制度能否鞏固的哈佛政治學者Steven Levitsky等人,在《民主國家如何死亡》書中,歸納出兩項指標性原則:
第一,「相互容忍(mutual toleration)」,意指不同政黨彼此不應視為敵人,而是可協商的合法對手;
第二,「制度克制(institutional forbearance)」,意指政治多數不會濫用合法權力,壓制或打擊對手。
唯有相互容忍,尊重制度,無論行政部門的多數,或立法部門的多數,都願意遵守權力分立原則,進行良性政策競爭,並透過定期改選,尋求民意正當性,民主體系才能長久維繫。
一、政治人物帶頭以非理性言詞攻擊對手,甚至攻擊新聞媒體與選民,同時以直播、短影音截取片面訊息等手段,誤導並鞏固同溫層選民;
二、新聞媒體弱化,甚至黨派化,不同立場選民缺乏可信的共同平台,進行政策理解與對話,連《紐約時報》都被訂戶綁架,論壇主編因刊登保守派議員投書而下台;
三、社群平台演算法放大尖銳意見,溫和聲音相對不受重視,一如最近被頻繁討論的「沈默螺旋」;
臉書,Line,YouTube,Threads,2300萬人的手機,打開後是2300萬種資訊來源組合,我們錯失基本事實的共同討論基礎,傳播理論的「第三人效果」發揮淋漓盡致,「別人都被錯假訊息操縱,只有我不會被偏見影響」。
這種「以我為中央伍」的立場心態,主導當代的網路溝通:與我立場相左,一定是對方的錯。我們失去走出同溫層的意願,失去聆聽、尊重、同理不同意見的耐性,反映在大罷免等高強度事件上,經常出現「非友即敵」的極端心態。
尤其,還有中國因素,對方希望加劇離間、分裂台灣社會,更容易以利益介入收割。再則,抖音逐漸成為年輕世代新聞接收來源,提供一個更神秘的操控黑箱(圖四),1000個名不見經傳的TikToker,影響力就超過百萬級YouTuber。(可參考我去年12月23日寫的羅馬尼亞案例。)
去年,加州柏克萊大學進行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政治極化現象並非不可逆轉。他們透過32,059名志願受試者,進行25項操作變項,測試哪些方法最能降低極端政治態度,結果發現:「更正紛歧誤解、觀看正向影片、共同國家認同、同理心個人故事、更正民主誤解」的效果最明顯。(圖五)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去年10月的《Science》期刊上。
若問我,根據這項研究,台灣能夠做什麼?我的許願池來了,裡面有一把金斧頭,也有一把銀斧頭(隨便亂比喻)。
所謂金斧頭,意指YouTube頻道Jubilee,它是一個不完美的原型,創辦者是一名韓裔企業家,我開玩笑形容,他將美國Town Hall等民主審議傳統,與韓式綜藝相結合,開發出不同路線的影片系列,目前YT訂閱人數破千萬,TikTok則有三百萬追蹤者。
Jubilee的節目設計中,我最喜歡兩個系列,一是Surrounded,由一名政治人物或政治名嘴坐在圓心,被15-20名立場相反的報名民眾包圍。針對政治人物/名嘴丟出的議題,大家可以搶答,坐到圓心進行一對一辯論,有時間限制,但能看到不同意見立場交鋒。
二是Middle Ground,主辦單位邀請黨派立場不同的幾位支持者,由主持人提出不同宣稱(例如:大罷免濫用憲法權利?),同意與不同意者分別坐到場中椅子上(以屁股投票?),各自陳述己見,關鍵不在於辯論對錯,而是分享個人故事與經驗,尋求共情與共識。
兩者的核心目的,都是讓人「看見並理解不同意見」,無論是政治人物、名嘴、一般參與者,都必須抱著平等、尊重的態度,盡量找出彼此的最大公約數。
然而,此事若要成立,銀斧頭很關鍵,意即現場查核機制。為了避免參與者胡說八道,主辦單位與新聞網站SAN(Straight Arrow News)合作,針對各方提到的事實與數據進行查證,並將查核結果同步打在螢幕上。
SAN的創辦人是富商Joe Ricketts(他的家族也擁有芝加哥小熊隊),他靠著經營線上股票交易平台,累積大量財富。2021年,他聘用專業記者與編輯,創立新聞網站SAN,除了一般新聞,網站特設一個「Media Miss」專區,列出左派媒體與右派媒體刻意忽略的新聞。
此外,SAN還有一個「Bias Breakdown」單元,解析新聞媒體各種偏見不實。SAN的精神標語是Unbiased. Straight Facts.(無偏見的直白事實),截至目前,該網站被NewsGuard、AllSides等新聞評鑑機構評定為「高可信度」。
嗯,即使以我的囉唆標準,這篇臉書文都已太長,我的結論要來了:
台灣並不缺各種政治網紅、名嘴、政論節目,台灣最欠缺的是,讓人尋求共同價值的平台,前提是,我們需要一個基於事實基礎的討論機制,一個各方信服的中介機構,一個兼具創意與深度的對話設計(類似Jubilee,但不要那麼韓綜)。
最後,或許更重要的是,線上觀看者必須抱持開放、同理共情的心態,願意合力找出彼此在同一島嶼上共生的理由、目標、動力,與途徑。
當然,這不會是終極解方,卻是邁向民主共同體的第一步。若然,我們的政治生活,才有機會擺脫仇恨的操控,擺脫政客的操控,擺脫外國政府的操控。
若然,我們才能拒絕政黨綁架,成為一個自我負責的公民,認真檢視立法部門的粗糙立法,或行政部門的適任爭議,推進一個真正成熟的民主社會。
----
今天早上我召開了記者會,講「程序正義」;也就是講「公道」。
坐捷運,要排隊,就是公道。考試不准舞弊,也是公道。
大家講公道,社會才能有穩定,公平,正義,善良;政府講公道,也才有公信力。
傅崐萁率領16名國民黨立委,去年赴北京朝拜王滬寧;回來之後,就開始破壞台灣的公道。
他們仗著人多,居然可以跳過所有討論、審查、公聽、協商等程序,把法案直接強行表決通過。民進黨立委想阻止的時候,他們就以暴力相向。
不顧程序正義而訂出的法律,當然會引起巨大的爭議;但國民黨似乎很樂於看到爭議。因爲讓台灣混亂,社會不安,最符合中共的利益。當台灣亂到不行的時候,中共就可以用「平亂」為藉口,對台灣動武。
所以,大罷免就是要「討回公道」。讓台灣恢復和平、穩定、互信、良善。
當然,徐巧芯沒日沒夜、沒有道理地罵我、損我,也是巨大的不公道。
我功在國家、有獎為證,樂善好施,廣為人知。而且最近三年,我納稅合計高達30億台幣。她是惡公僕,我是好主人,結果她「惡僕欺主」,天天對著我高聲叫罵,這公道嗎?
今天出面要求大罷免的志工,都是國家的主人。國民黨立委都是公僕;可是這些公僕現在用盡一切力氣在侮辱、恐嚇,控告主人。
7/26 讓我們行使主人的權力,恢復主人的地位和尊嚴。
護國大遶境「重返青島!0726 台灣需要你!」
在今天這個下著雨的夜晚,青島東路、濟南路、中山南路再次聚集了上萬名愛台灣的公民。人潮甚至比預期更早湧入,活動還未開始,現場就已經爆滿。
這是一場不靠政黨動員的集會,沒有便當、沒有車馬費,只有每一個憑著信念、付諸行動,愛台灣的台灣人。
從去年青鳥行動到罷免案啟動的這段日子,我們一步一步走到這裡,不為仇恨、不為報復,而是因為我們知道,公然背棄選前承諾,以多數之名暴力掏空憲政秩序的國會,已經嚴重失控,我們要再次站出來,用力守護我們的國家。
今晚的雙舞台晚會,謝謝董事長樂團、楊大正、大支、拍謝少年、裝咖人,帶來一首首動人的音樂,穿越雨聲,不只唱出這一年來台灣人的憤怒,更唱出我們對台灣的愛。
謝謝每一位罷團的志工夥伴,你們的行動與故事,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量;
就像五一戰隊思瑤委員說的:「這不是政黨的對決,而是民主的修復,是要終結沒有討論就表決的國會亂象!」
也像阿苗說的:「今天這場活動,是旗幟最多顏色的,參與者來自四面八方,大家可能來自不同族群,但我們的共同信念,就是民主!」
更像曹董說的:「我們非常團結、創意、有活力。繼續勇往直前、展示公民力量,繼續發揮下去,下週六成就民主自由!」
今天這場晚會不是終點,而是開始。接下來七天請一起拉票,一人一天拉一票。下週六、7月26日,請出門投下同意票。
讓我們延續這股氣勢與感動,共同守護我們的國家。
大罷免,一定會大成功!
感動!公民的力量集結!
大家又回到一年前的立法院外
我們要徹底下架失能暴衝的立委!
7月26!出門投同意!
7月26!出門投同意!
7月26!出門投同意!
▌護國晚會大成功!曹興誠宣布「已破5萬人」現場空拍震撼畫面曝光
▌畫面來源:反共護台聯盟提供
▌「護國大遶境」重返青島! 曹興誠攜北區罷團壓軸登台宣講 20250719
我為什麼要捐錢還忍辱,支持大罷免?我根本沒有選總統的資格。
我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後獲選為台大𠎀出校友。當完兵後,畢業於交大管理研究所,後獲得交大榮譽博士學位。 為解決當年台灣晶片業的人才短缺問題,我創造了「分紅配股」辦法,讓台灣在海外的𠎀出工程人才爭相回國效力。
為解決當年資金不足問題,我建議台灣晶片設計業和製造業垂直分工,分別重點突破;後為聯發科和台積電採用,都得到大成功。
為避免台灣科技產業遭到外商的無理勒索,我推動實現了專利法的除罪化,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省掉無數訟累。
因為創設多家科技公司,並協助新竹科學園區排除了許多發展的障礙,我榮獲了「新竹科學園區成立40週年傑出成就貢獻獎」。同時獲獎的還有張忠謀、施振榮和蔡明介三位董事長。
在「和艦案」無辜被訟期間,見到台灣刑事案件的無盡拖延,我催促修訂了「刑事訴訟法」,導入「速審法」。許多被纏訟多年的被告,如蘇建和等三人,在被告28年後,得以無罪釋放。
在推動「速審法」的過程中,我嚴厲批評了台灣的司法缺失;後來為免遭到司法報復,我選擇加入新加坡國籍,但仍然保持台灣居民身分,從未曾離開過台灣。
我知道一旦放棄國籍,就永遠失去了競選總統的資格。但我不在乎,因為我對作官或從政毫無興趣。
1996年開始,我嘗試在兩岸間建立「程序正義」,以消除中共武力犯台的藉口。這個程序很簡單,即「統一必須經過台灣人民的公投同意」。後來有人把我的努力,惡意扭曲為「主張統一」。
2019年七月,在香港看到中共動員大批流氓,以棍棒無差別擊打香港市民,我感到憤怒;也了解中共政權有如爬蟲,無視人權,不可理喻。於是我決定回復中華民國國籍,呼籲大家一起抗共保台。
2000年,我很幸運得到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的接引,得窺佛學堂奧。
佛學基本上勸戒貪婪,鼓勵布施,以消除自我,忘卻煩惱。
布施有三種;「財布施」人人都會;往上一級是「無畏布施」,即免除別人的擔心或恐懼。最上一級是「法布施」,就是讓人因佛法而活得從容自在。
這次大罷免,提供了所有佛門弟子同時實施三種布施的機會。
捐款支持罷團是財布施,驅逐立法院內的投共敗類,讓台灣不致於香港化,是無畏布施;宣導「主權在民,人民自決」,鼓勵所有中國人推翻中共的邪惡暴政,讓兩岸人民都能享受到民主自由,就是大大的「法布施」。
我們布施,當然可能破壞一些奸佞小人的陰謀鬼計,引起他們的仇恨、誹謗、抹黑、抹黃。這也不足為懼,因為「忍辱」就是一種「菩薩行」。如果行事八面玲瓏,無人批評,那是偽君子的魔道,不是佛道。
我作以上的說明,是希望中間選民了解,今天同意罷免的,例如我和昨天站出來的許多醫界大老,都是功在台灣社會,獲有榮譽的正人君子;而那些偽造事實和圖片影音,試圖抹黑、抹黃我的猥瑣小人,除了善於毀人名節,看不出他們對台灣社會有任何貢獻。
現在藍白立委面臨大罷免,無法辯解他們親共賣台的事實,只好拼命移轉焦點,攻擊賴清德、民進黨和公民團體。
就在他們移轉焦點有些成效之際,中共國台辦的朱鳳蓮跳出來,呼籲台灣人停止大罷免;証明了國民黨已經淪為中共的走狗,因此中共要出面幫他們恐嚇台灣人。
我呼籲中間選民,注意反罷ㄧ方種種辱罵、恐嚇、威脅和濫用公權力的行為,這些都是中共慣用的流氓手段。這次大罷免,如果不能成功,我們可以預見,台灣會被徐巧芯、賴苡任那樣的紅衛兵,帶入狂亂的文革社會。
貼錯 blog 黃哲斌【紀念溫暖善良的里長蔡坤龍】......《菜鳥里長日記》一炮而紅
【紀念溫暖善良的里長蔡坤龍】黃哲斌20250711
剛到台南跑警政新聞時,有位畢業於政大新聞的同業蔡坤龍,熱情善良,擅長講冷笑話,我們一直維持良性的競爭關係。
我回台北幾年後,忽然聽說他跑回嘉義市選里長,以無黨籍身分,擊敗兩黨提名人。或許因記者天性,他晚上睡前,不時將服務里民的見聞,寫成笑中帶淚的故事,電郵寄給朋友們,我每次讀完都欲罷不能。
中時電子報創辦部落格時,我索性邀他來開站,結果,他的《菜鳥里長日記》一炮而紅,是當時最受歡迎、迴響最熱烈的創作者之一,也因而出了書,意外開啟社會捐款的善循環。
這些年來,他四度連任嘉義市培元里里長,也曾獲選內政部特優里長。遺憾的是,今晚得知他不幸猝逝。
我曾為《天下》採訪他,很慶幸當時寫下他的傳奇故事,我相信,坤龍希望大家記得的是,那個開朗、謙卑、熱心助人的里長伯。
以下原刊於2011年6月:
在台灣,「里長」並不稀奇,然而,嘉義市有個愛寫部落格的里長伯,他憑藉網路力量,匯聚來自天涯海角的善心願念,捐米、捐錢、捐棉被,救助窮人。更重要的是,他連結這些網路陌生人,至今募集逾百萬元,讓上百個貧苦家庭受惠。
他的部落格,或許是台灣自治史的小奇蹟。
嘉義市培元里里長蔡坤龍,原本是報社資深記者,二○○六年回鄉參選里長。當選後,才發現里長並不好當,「培元里舊稱『鳳梨會社』,算是嘉義市的老舊社區,弱勢邊緣族群較多。」
酗酒與貧窮,幾乎是蔡里長每天的必修功課。
他的辦公室隔鄰,正是培元里的「地標」:人氣旺盛的福義軒蛋捲。蔡坤龍指著福義軒後方的大片低矮平房,裡面住著一百多位貧窮線以下的里民。一間四、五坪大的破舊木屋,就能擠進四口之家,與屋外開著白色賓士、排隊買蛋捲的型男潮女形成強烈對比。
目睹社會底層的真實悲歌,蔡坤龍將一名菜鳥里長的心情寫成日記,以化名側寫這些草根人物,在網路上引發不小迴響。
有天,一位移居美國的王小姐,透過部落格聯繫,捐了兩萬元。從此,蔡坤龍的部落格變成網友愛心匯流的捐輸平台,張開一面奇特的社會安全網。
例如,有位單親媽媽的獨子打籃球受傷,氣胸必須開刀;一名低收入戶罹患口腔癌,需要化療;有個老人的兒子嚴重精神障礙,送到收容機構,都靠著網友捐輸,讓他們不會立即陷入困境。
奇妙的是,蔡坤龍很少主動向網友勸募。他只是一篇又一篇,寫出里民的真實故事,時而搞笑,時而催淚,就連保護當事人而取的化名,都充滿諧趣。
就這樣,小額捐款源源而來,一千、兩千、五千,點滴累積超過百萬元。而且說也奇怪,只要帳戶餘額降至安全水位以下,自然會有網友主動匯款。
蔡坤龍比喻,「那個捐款專戶就像牙醫診所的漱口水杯,每次快要見底了,就會自動跑出錢來。」
他除了在部落格公開徵信,同時保留每一筆善款流向的收據。他拿出厚厚一疊、數百張A4列印的單據,上面註明捐款者姓名及金額,也有受贈者的簽名,「但是,從沒有人跑來要求看收據。」
倒是不時有外地人走進里長辦公處,表明「我是你的讀者,我想捐錢。」「有對移居美國的夫妻回鄉探親,先到福義軒買蛋捲,然後進來捐了六千元;或是大學教授到嘉義開會,也順便來捐款。」
有一位蔡里長父親的世交,也主動開始捐米。幾年來,他每隔一段時日,就會用貨車載著二、三十包白米,或是沙拉油、醬油、牙膏,停在里長辦公室門口,丟下就走。「好像走私毒品的『丟包』,」社會記者出身的蔡坤龍笑說。
這些溫暖善意從何而來?「有些人是心理投射,因為與自己的成長環境很像,」蔡坤龍舉例,里內有位擺麵攤的單親媽媽,獨力撫養四名子女,但她的小女兒車禍變成植物人,必須依賴呼吸器。今年初,她因為娘家有房產,低收入戶資格被取消,每月少了一萬七千元的政府津貼,連健保補助與兒女學費補助都沒了。
蔡坤龍為她取了化名「甜蜜蜜」,在部落格寫出這段故事。他徵求四名長期捐助人,每人每月固定兩千元,幫助「甜蜜蜜」就讀醫學院的二女兒,直到三年半後畢業。
「對這家人而言,他們脫離貧困的最大希望就是二女兒。但眼看現在,他們真的撐不下去了,」蔡坤龍說。當晚就有十幾位網友留言,願意長期資助,「其中有位化名『阿瘦』的牙醫,求學時家境窮困,一天只吃一個饅頭,陷入絕境時,只能典當他唯一值錢的顯微鏡,那具顯微鏡曾在當舖裡三進三出。」
蔡坤龍說,窮過的人,更能感同身受。「唯一向我索取捐款收據正本的人,也是一位單親媽媽,她靠著當大樓清潔工,讓三名女兒完成大學學業。等到小女兒畢業找到工作那天,她捐了兩千元,表明要拿收據回家,放在神龕前,感謝神明庇佑,並稟告祖先自己終於『完成任務』。」
有些人捐款,是因為思念家鄉,「離開嘉義很久,有點不放心,看見我在部落格裡報導故鄉事,看見很多家鄉的記憶,」蔡坤龍表示,有人單純因為感動,因為不忍,讀了部落格文章,就忍不住想做些什麼。
曾有一位家住高雄茄萣的女生,開車載著捐助物資,到嘉義找蔡坤龍,順道看看他筆下的鳳梨會社。政府發放消費券那年,不少網友直接將消費券寄給蔡里長,「有位大學教授親自送到里辦公室,認為自己生活過得去,」寧可捐給那些窮苦人家。
時至今日,蔡里長連任第二屆,早已不是當年的「菜鳥里長」。但他的「牙醫水杯」仍維持自動注滿的神奇狀態。有時夜裡,他拉下辦公室鐵門,打開電腦,繼續書寫他的里長人生。「寫下這些真實故事,我常一面寫、一面哭,」他害羞地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