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王浩一(1956年10月22日~2025年6月29日)南投竹山人,是臺灣的知名文化工作者、作家以及主持人。
他畢業於師大附中、成功大學數學系。並且獲得成功大學數學系傑出校友獎。
在臺灣經濟騰飛時期曾進入國際貿易公司從事成衣製造,後來擔任美商公司的總經理。然而,在40歲時,隨著勞力密集型產業向中國等地轉移,王浩一選擇了轉變道路。
先後加入台南的一家藝術文化公司,舉辦文化活動,並深度研究這座充滿歷史底蘊的城市。接著,他轉入一家內銷生活用品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一邊寫作,一邊與好友劉克襄合作主持公視節目《浩克漫遊》,探索臺灣各地的美食文化。在60歲前,他已完成數十本著作,出版了21本書。
王浩一在退休後注重自我成長和保持活力,強調通過「繼續學習」來面對退休的孤獨和空虛感。他勉勵人們在面對退休時保持自律、增長自信,從交友中獲取知識,成為生命強度的重要來源。
王浩一熱愛生活,充實且充滿好奇心,積極面對摩天輪般的人生,勇敢安排自己鍾愛和必須完成的事務,傳達著樂觀的生活態度。
60歲前已出版21本書,總著作超過50種,擅長寫作散文和小說。他的代表作包括:
《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的文藝復興》
王浩一的語錄:
①人生就像摩天輪,有上去就會有下來,當我們20、30歲的時候,尚未經過最高處,壓根不會想要死亡,等到過了40、50歲,過了頂端慢慢往下,慢慢等待離開摩天輪的那一天。
②熱情地過著每一天,擁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保持生活充實而閒適,增加自我生命的寬度。
所主持的《浩克慢遊》節目自2017年開播以來,已經播到第5季。憑藉這個節目,在2017年和2023年兩次獲得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如今王浩一逝去,《浩克慢遊》已成絕響。
劉克襄臉書弔文:
浩一離開了。
前幾日,他的心臟有些狀況。在都蘭休養一陣,原本慢慢恢復。但今天晚上,在太平洋的深沉召喚下,還是跟我們告辭了。
遙遠的電話那頭,他弟弟告知,浩一駕車外出,中途或因身體不適,停靠路邊後才遠去。
我剛剛離開中央書局,回家的路程約五分鐘。騎摩托車,停了三四回。先去一位共同朋友那兒告知此事,哽咽地說不出話。路經一起造訪的台中州廳,不禁淚流滿襟。
想到兩人一起拍片,從2014年2月25日起至今,走過臺灣各地,切磋各種地方風物。在他的風趣幽默之下,不同階段,逐一打開了「浩克慢遊」的新格局。
如今斯人遠去,怎能不悲傷,哀痛!!!
許悔之臉書弔文:
晚上接到浩一兄的家人電話,告訴我這個訊息;幾天前,王媽媽辭世,我曾接到浩一兄電話,在通話中,浩一兄如小孩般啜泣;我感受到他的悲傷,再加上日前他因心血管的問題而身體不適,我請浩一兄務必節哀、倍萬自愛,而今晚,浩威告訴我,他的兄長、我的好友浩一辭世,我的眼淚流了出來。
依浩一兄家人的咐囑,於此公佈作家王浩一辭世的消息,他的一生,為人醇厚,著述豐美,近年則隱居台東山林,山居之日常,亦常見到廣闊無邊的太平洋,今日他之辭世,正如陶淵明〈神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我知道自己應生起如此祝福的心,但是又忍不住傷悲,吾心痛哉,痛哉!
[關於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出,則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
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歷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歷史課;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秋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寫歷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