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與灣群像》:溫肇東、曾銘輝、蘇錦坤
《世界日報‧灣區群像》讓我想寫《灣與灣群像》。
說明:"灣與灣"是80年代中台灣的工研院電子所所長胡定華博士所提的"美台合作:科技-創業"觀念。它可以應用在人事方面。
博愛路的夜晚有古風,場地則是台灣農業與藝術的會合。
20250813 感謝溫學長讓我有機會聽聽「溫門」的每月分享聚會。這辦了近百場,這回颱風天的AI入門學習頓悟討論還算精彩。
博愛路的夜晚有古風,
場地則是台灣農業與藝術的會合。
20250813 感謝溫學長讓我有機會聽聽「溫門」的每月分享聚會。這辦了近百場,這回颱風天的AI入門學習頓悟討論還算精彩。
無力結構 傳統大博物館的崩解,未來流行分散小單元的組合,如青森十和田市美術館,室內外都有看頭;阿布達比羅浮宮也有這種味道
Dear 溫老師 最近在整理家裡的東西(好多未拆箱當初從美國搬去中國又搬回紐約),看到這份您10多年前幫我寫的推薦信,讓我很幸運的申請到Top 10的Carnegie Mellon還領到partial scholarship。也開啟了我爾後在美國的發展路途,真是非常感謝! 同時也想起當初科管所第五屆16個同學5位專任老師在商學院新大樓9樓奮鬥的時光!
東京帝國飯店搬到建築
那年代建築師連室內及家俱都設計
Dear 溫老師 最近在整理家裡的東西(好多未拆箱當初從美國搬去中國又搬回紐約),看到這份您10多年前幫我寫的推薦信,讓我很幸運的申請到Top 10的Carnegie Mellon還領到partial scholarship。也開啟了我爾後在美國的發展路途,真是非常感謝! 同時也想起當初科管所第五屆16個同學5位專任老師在商學院新大樓9樓奮鬥的時光!
東京帝國飯店搬到建築
那年代建築師連室內及家俱都設計
AI Overview
Edwards Deming stayed at the Imperial Hotel, Tokyo during his time in Japan. He was particularly associated with the Frank Lloyd Wright-designed building, known as the Wright Building or Wright's Imperial, which functioned as a bridge between Japa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styles. The original Wright-designed building was demolished in 1968, but parts of it were saved and reconstructed at Meiji-mura, an open-air architecture museum in Inuyama near Nagoya.
AI 概覽
愛德華茲·戴明在日本期間曾入住東京帝國酒店。他特別鍾愛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的建築,即“賴特大廈”或“賴特帝國”,這座建築是連接日本和西方建築風格的橋樑。賴特設計的原建築於 1968 年被拆除,但部分建築被保留下來,並在名古屋附近犬山市的露天建築博物館「明治村」重建。
-----
李大維的回憶錄《和光同塵》高中以一段校刊「建中青年」編輯來紀錄。編輯死黨約十位,我外校生竟然認識其中四五位。高中社團常比大學朋友更其中有兩位是其中有兩位是1973級的東海工業工程系學長: 溫肇東與徐錚。
我們今天續談溫肇東。那天溫學長談到他同班同學有近6位已經過世,有點出乎我意外,也很傷心,其中張忠樸學長,在我的BLOG和 YOUTUBE(漢清講堂)都有顯著地位。
一句話,李大維的同學因為從事不同的職業和機運,其實成就也跟李大維同樣了不起的,譬如溫肇東教授,他的臉書今天有多則,很能表現出其"成就"。
溫肇東
溫肇東
溫肇東
溫肇東退休前2014~16 6本書《左派商學院》 {十年百城‧千卷萬里:城市觀察的創新筆記}、{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
- 作者:溫肇東、蔡淑梨
- 出版日: 2015/06/30
- 出版社: 遠流出版
創意需要開放、實驗的精神,文化需要積累並且與時俱進。本書作者長期觀察美學與創新相關領域的發展與趨勢,從文創產業的推動機制、美食、文化、設計、美學與時尚、未來及人才等主題切入,探討文創產業的內涵與價值,對於創新創業、創意生態、跨界媒合、生活價值、美感體驗、品牌經營、人才培育等文創核心議題,提出了專業且令人深思的看法,其文章脈絡更見證了台灣欲從傳統製造的經濟,轉向提升到以「文化和創意」為價值取向的過程,視野豐富寬廣,觀點多元獨特,兼具實務與理論,值得各界參考與實踐。期盼涓滴創意匯聚成文化長河,創造出更多更廣的可能性。
名家專文推薦:
朱宗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蘇麗媚(夢田文創執行長)
吳漢中(2016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辦公室執行長)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本謙(依洛國際開發董事長)
作、譯者介紹
作者
溫肇東目錄
【推薦序】序文、前言
他序
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前言
創意涓滴與文化長河導讀、推薦
推薦
「創河」的顯性與隱性價值精彩試閱
一群勇敢追夢的台灣年輕人十年百城‧千卷萬里:城市觀察的創新筆記
- 作者:溫肇東
- 出版日: 2015/12/31
- 出版社: 遠流出版
作者
溫肇東目錄
【推薦序】序文、前言
他序
行萬里路擴展視野 不斷創新創造價值前言
異鄉的憶義閱覽一段段「行中學」與「學而行」的精彩旅程
精彩試閱
醫療觀光的感官體驗
--曾銘輝、蘇錦坤
蘇錦坤 to HC:曾銘輝是我小學、初中、高中的同學,也是初中到大學的玩伴,他在高中組了一個足球隊,一直延續到大學三年級,我是這球隊的唯一的守門員。
同學,一起溫習功課、準備月考、聯考;一起在彰化辦社團活動, 一起參加足球比賽,12年來卻從來不曾同班。
我記得彰中還有一位學長叫朱辛為(維?), 他弟弟和我高中同學叫朱辛龍。朱辛為比曾銘輝在東海 IE 高一屆或兩屆,問曾銘輝,他記得這個人。
我說:大家都市英才,起碼應該在網路相見。
錦坤兄Yifertw Ken 的BLOG (台語與佛典)最能說明其才情:http://yifertw.blogspot.tw/
曾銘輝回信:
想當年老朋友 心情還是年輕的。
老不休 相勉之
------溫肇東、曾銘輝
數月前,我參加15屆溫肇東教授退休展(是17屆,1975級代表,他的建中校刊編輯同學也來數位)。溫教授的世界寫在他2015-2016年出的4本書;他還在續寫專欄。
當年還碰到溫教授的兩位同學IE同學,我的學長。
今天他們15屆的通信錄說,《灣區群像》有"曾銘輝 用小錢遊大世界" 的訪談、報導。
請參考曾先生的英姿:
今天他們15屆的通信錄說,《灣區群像》有"曾銘輝 用小錢遊大世界" 的訪談、報導。
請參考曾先生的英姿:
《灣區群像》曾銘輝用小錢遊大世界| 世界新聞網
http://www.worldjournal.com/…/article-%E3%80%8A%E7%81%A3%E…/
【東海15屆】曾銘輝說 - -我遇過一對 91 歲徳國背包客老夫婦 (背景說明)曾銘輝應邀在北加州東海校友會演講,題目「環遊世界,永不嫌晚」,吸引爆滿聽眾。前丶後任會長當晚致函再度表達感謝之意,以下是曾銘輝回信。
謝謝 Jim 和 Jason 兩位校友會長。
.
上周末 (6/25)的野人獻曝,不盡如人意, 料過關應無異議。
.
上周末 (6/25)的野人獻曝,不盡如人意, 料過關應無異議。
聚會中舊友新識反應超乎預期, 驗証了我的假設:每個人最關心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正因如此 ,分享交流開放順暢。
在自助旅行中 我體會到"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道德經) 的奧義。具體的呈現即是: 行前資訊收集消化 多多益善;要上路包袱越少越輕 ,路走得越遠越精彩。
話說回來, "認識自己;擴張舒適圈" 才是主旨,什麼時候我們可以
完全活出自己,那麼舒適圈也將失去意義。
完全活出自己,那麼舒適圈也將失去意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跨出心理障礙/第一步是最難的。有機會和大家壯壯膽,海濶天空仼遨翔 ,勇敢做自己 ,如何?
再次謝謝大家的熱情捧場!
Murphy (曾銘輝)
Attachments:
1。S F 世界日報 6-27-2016 見報報導影印 / 藍色 Link 為電子報。
2。曾銘輝在演講時放映多張 slides ,其中包括 蘇格拉底丶李小龍丶Mark Twain 丶達賴喇嘛的名言,字字珠璣,深富哲理,每一句都可單獨辦一場博雅講座。Slides 一口氣 50 秒就可看完,但建議各位隨時暫停,細加品味丶思索。
3。三位 15屆同學前往捧場,直說收穫滿滿,不虛此行。照片左起 杜凱年/王麗燕夫婦丶陳梨雲丶曾銘輝丶吳文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