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法蘭西斯‧福山講座》作者: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等,其議題更值得繼續討論:,2018 。 弗朗西斯•福山 Donald Trump:臭名; 川普魅力--弗朗西斯•福山談論。希拉蕊(Hillary Clinton),Carly Fiorina, Ruth Porat、 陳張莉,



《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法蘭西斯‧福山講座》作者: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等,其議題更值得繼續討論


這篇都是2016年5月6日前的資料 該年11月美國大選總統大選,Donald Trump勝出,當其第一任總統,2024年再次當選
弗朗西斯•福山 2017年4月在台灣有講座 2次演講和問答,後來整理出書,很值得參考。其議題更值得繼續討論:


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法蘭西斯‧福山講座



內容簡介

中美爭鋒、民粹危機、強人政治再現、科技隱憂……
看法蘭西斯‧福山犀利分析世界政經體系的變動

  「全世界民主國家開始有這個趨勢,民主的政治系統沒辦法去做出重大決定,因為體制上的阻礙造成了行政阻礙,也引發了「強人政治」的需求,你需要一個強人來克服這些困難與阻礙……。」──法蘭西斯‧福山談川普上任

  1989年,一篇名為〈歷史的終結?〉的文章在知識界引起軒然大波,激起熱烈的辯論,而就在幾個月後,東歐共產國家分崩離析、蘇聯解體,正如同這篇文章所論:民主體制將成為人類的最終選擇。

  這個準確預言了未來發展的文章作者,就是法蘭西斯‧福山。他對東西方政治制度的瞭解、對趨勢的掌握,讓他得以指出歷史的走向,也對政治局勢的發展知之甚詳。

  2017年,福山教授受邀來台進行長風講座,其演講主題是「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這個主題又包括兩個子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崩解?」和「中美爭鋒及其影響」。

  在第一個子題中,福山教授論及二戰後美國「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促進了經濟方面人員、物資與資金等流動,催生了世界貿易組織及歐盟等組織或協定,但目前的美國卻因國力的衰退與他國崛起,以及民粹風潮對憲政民主構成威脅等因素,動搖了其世界秩序維護者的地位。這些發展不只影響了美國大選的結果,也關乎未來世界局勢的變化。

  在第二個子題中,福山教授與朱雲漢院士對談,聚焦討論中美的競爭與合作關係。他認為中國不太可能扮演美國在二戰後的國際角色,也無法成為與美國地位相等的世界強權,主要是因為中國本身就是國際體系長期的受益者,加上內部存在政權正當性的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危機在於:當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下降,中共政權可能採取民族主義來對抗國際社會,從而轉移國內民眾的不滿。在國際政治與經濟的角力上,中國的崛起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之處。

  這兩場講座,讓我們有機會了解福山對中美關係的看法,以及民粹主義如何衝擊民主政治。當民主體制受到民粹的挑戰時,如何在民主與民粹當中取得平衡,是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日裔美籍政治學者,師承知名學者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曾任職於美國的智庫蘭德公司及數所學術機構,包括喬治梅森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等,目前在史丹佛大學的國際關係研究院:弗里曼‧史巴克里國際問題研究所,擔任資深研究員。其早年發表的論文〈歷史的終結?〉在學界引起激烈討論,後來發展成重要著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並被翻譯超過數十種語言。

 

目錄

序/江宜樺
專文導讀
從川普革命看天下大勢/朱雲漢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內外挑戰──從福山的論述談起/吳玉山
 
第一場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崩解?
開場致詞
從福山教授的研究看現代社會處境/江宜樺
 
法蘭西斯・福山講座全記錄 
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是否將劃下句點?
國際秩序與全球化
全球化下的民粹勝利趨勢
/川普上台
/英國脫歐公投與俄國普丁的高支持率
/土耳其案例
/利用民主合法性的民粹主義
美國民主政治體制的困境
歐盟與身分認同問題
回看亞洲面臨的民粹與移民問題
川普走馬上任後的影響
國家的腐敗威脅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
科技隱憂
 
問與答
第1問:國際秩序的危機是前所未有的嗎?
第2問:如何逆轉民粹主義興起的風潮?
第3問:菁英政治無法反映人民需求與敘利亞危機國際無所作為該如何解?
第4問:文化多元主義的未來趨勢與對無人駕駛車輛的看法?
第5問:建立一個國家完善的法治機制過程中,有辦法規避昂貴的司法成本嗎?
第6問:政府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興起的自由資訊、直接的民意反映?
第7問:川普是否會打造新的國際貿易架構?臺灣該如何應對中國與美國?
第8問:從何證明現在的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社群網站的重要性?
第9問:如何建立更強建的官僚體系?
第10問:敘利亞攻擊行動被後的因素為何?
第11問:世代差異認知對未來政府的影響?
第12問:中國崛起對自由的國際秩序有何影響?
第13問:美國政治體制的設計造成國會兩極化嗎?政治兩極化是否無法解決?
第14問:川普是最有可能拿臺灣當作籌碼和中國交換美國利益的總統嗎?
結語
 
第二場 中美爭鋒及其影響
法蘭西斯・福山講座全記錄 Ⅱ
中美關係的本質
美國是否會和中國因北韓核武危機問題而合作或衝突?
美國外交政策的未來變化?對全球事務的態度?如何維持對歐盟的承諾?
中國在未來扮演的國際角色
中國未來的外交政策以及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中美合作與競爭對東亞與臺灣有何影響?臺灣該如何因應中美關係的新變化?
 
問與答
第1問:美國和中國的競爭關係和過去有何不同?對國際經濟安全的影響為何?
第2問:北京模式對開發中國家的吸引力問題?是否會傷害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
第3問:中國在國際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是?
第4問:經濟繁榮與自由的抉擇──對在場來賓的提問
第5問:中國未來十年是否會出現重大政治變化?若有,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是?
第6問:川普未來是否還能以人權做籌碼與中國交鋒?
第7問:俄羅斯在中美關係中的角色為何?中美對峙的熱點地區在哪裡? 
第8問:川習會後中國可能成為中美關係中的主導方嗎?臺灣該如何在新中美關係中取得正當地位?川習會後對中國模式、美國模式的看法為何?
第9問:民主和平論是否可解決中美關係的問題?中國民主化是否對和平有幫助?
第10問:福山教授與王歧山先生究竟談了些什麼?中國可能會有改革嗎?
第11問:民主在中國的發展為何?是否會影響東亞秩序?
結語
 

序(節錄)

長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江宜樺


  長風文教基金會以「提升公民文化素養、協助青年連結國際」為宗旨,透過政策研究、專題演講、青年論壇、學生營隊、國際交流等活動,鼓勵社會大眾及青年學生共同探討臺灣未來發展的願景與策略,並以建立社群網絡、分享研究成果等方式,進一步發揮思想交流的功能。

  在我們舉辦的各項活動中,以「長風講座」最受外界矚目。我們針對全球重要發展趨勢,以及臺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邀請重量級思想家、政治家、企業家或社會實務工作者,舉辦重大議題的公開演講及座談,希望能夠引起社會大眾對這些議題的關注,並深入思考因應之道。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無疑是「長風講座」的首選,因為他在三十年前提出的「歷史終結論」,曾引發全球思想界的大辯論;而他在近幾年提倡的「治亂興衰論」,又再度吸引各界眼光,刺激大家去思考中西治理模式優劣得失的問題。三十年來,福山著述不斷,卓見迭出,謂之為當代最具分量的政治理論家絕不為過。

  福山教授在一九八九年夏天發表了一篇名為〈歷史的終結?〉的文章,引用黑格爾歷史哲學的觀點,主張人類即將見證的不只是「冷戰的終結」,而且是「歷史的終結」,因為從意識形態發展的歷程來看,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必然成為人類最終的選擇。這篇文章引起知識界激烈辯論,沒想到幾個月後,東歐共產國家逐一崩潰,而蘇聯也在一九九一年瓦解。福山驚人的歷史洞見,讓他聲譽鵲起,而「歷史終結論」更成為當代顯學。

  然而,福山並沒有自滿於「歷史終結論」的理論成就。他在繼續閱讀大量歷史文獻,深入考察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之後,於二○一一年、二○一四年陸續出版《政治秩序的起源》,以及《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建構了一個體大思精的「治亂興衰論」,不再以西方自由民主體制為人類制度選擇的唯一依歸,而主張任何長治久安的政治制度,都必須兼具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重視法治的文化,以及民眾可以向政府課責的制度。

  從這個新的理論視野出發,福山認為東西方的政治制度各有所長。中國的國家治理能力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及秦代就已經令人刮目相看,印度及猶太民族的法治觀念建立得最早,而政治問責制度則是近現代西方國家的強項。總體而言,他仍然認為目前以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較為完善,尤其是北歐國家在這三個方面,都具備長治久安的基礎。但是,他對東方國家的優點是願意肯定的,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展現的政府效能。同時,他對英美國家政府效能的不滿,也經常溢於言表,尤其是當前美國政府的失能,更被他痛斥為「否決政治」(vetocracy)的結果,因為種種制度及政治力量的過度制衡,政府已經淪落到一事無成的地步。

  福山對美國民主政治的憂慮,隨著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總統,而更加無法釋懷。對他而言,美國社會多年來已經因為種種認同議題而嚴重分裂,此時川普利用美國民眾對傳統政治人物及既得利益集團的不滿,成功掀起一股右翼民粹主義(right-wing populism)的風潮,讓美國陷入更加歇斯底里、更加排外封閉、更加分裂對立的情境。川普的入主白宮,不僅預告了美國民主制度即將遭受民粹主義的衝擊,而且更重要的,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辛苦打造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會不會也因為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而開始一步一步崩解?

  我們正是基於對這個全球變局的關注,而決定力邀福山教授來臺擔任長風講座,好讓大家對美國政治的最新發展、對世界政經體系的可能變化,以及對中美兩強爭鋒下的臺灣究竟有何影響,從一流大師的分析中獲得啟迪。

專文(一)(節錄)

朱雲漢 中央研究院院士


  我經常提醒臺灣的讀者,在我們思考臺灣的長遠未來時,我們必須對於二十一世紀全球秩序的演進方向做出明智的判斷,否則臺灣就會像在茫茫大海中失去羅盤指引與動力的小船,只能任憑風浪推擠漂流;尤其處在當前這樣一個歷史結構劇烈變動的時代,臺灣的社會菁英更需要做好這道歷史習題,否則面對眼前的驚濤駭浪,必然徬徨不知所措。

  人類社會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格局正在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秩序重組。但是在臺灣大多數的社會菁英對於這場歷史大變局的面貌與動向仍缺乏完整的認識,更不理解其基本的歷史脈絡。許多社會菁英還是緊緊擁抱著二十世紀後半葉形成的主流觀念與思維模式,沒有做好迎接二十一世紀變局的思想準備。

  如果我們想要看得清楚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想要掌握它的來龍去脈,就一定要跳脫過去習以為常、並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主流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因為這些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只是一時一地的歷史產物,從來就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這些思維窠臼不但無助於我們認識與理解二十一世紀歷史巨輪的滾動軌跡,反而可能遮蔽我們的視野。

  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乾坤顛倒的歷史趨勢大反轉,所有我們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歷史座標都可能急速變盤,所有過去認為不可思議的場景都可能突然矗立眼前。進入二十一世紀,歷史的腳步走得更快了。中國再興與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已經打破了二十世紀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西方國家

  正失去制定多邊體制與規範的主導權,而非西方世界正逐漸取得處理全球議題的話語權。G20已經替代 G7成為最重要的全球政策協調機制。去年在杭州舉行的 G20峰會更是重要的分水嶺,在中國倡導下G20集團正式啟動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系統性改革,中國躍升為全球經濟治理議題的主要倡議者與引領者。同時,中國正繞過西方主導的多邊體制,與南方國家另起爐灶,創建上海合作組織、中非論壇、中阿論壇、中拉加共同體論壇、金磚投資銀行、亞投行、中國與中東歐開發基金、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等全新的多邊體制,全面深化南南合作。習近平推動的「一帶一路」大戰略更將在未來三十年主導歐亞大陸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一帶一路」大戰略更意味著中國不再被動的加入西方主導的全球化,而將主動建構一個新的全球體系,修改全球化的路徑與遊戲規則。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變局,臺灣社會菁英必須具備全球觀與大歷史觀,不但不應該抗拒歷史潮流的反轉,反而要思考如何積極參與二十一世紀新秩序的建構。年輕世代要拒絕小確幸,不做井底之蛙。臺灣更必須跳脫西方中心思維,要設法重新融入亞洲,重視與新興經濟體的交往,重新連結非西方世界;要摒除虛幻的文明優越感,接納與包容多元價值、宗教與文化。臺灣需要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傳承與發展經驗,面對中國大陸,要學習以小事大,要避免在主權議題上與對岸硬碰硬;在國際上要重實質輕名分,避免掉入大國對抗的漩渦,避免在軍備競賽上虛耗資源,絕不當戰略棋子。

專文(二)(節錄)

吳玉山 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界倡議自由主義的大師、曾經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中預言自由主義將取得全球勝利、並劃下人類發展終點的法蘭西斯‧福山教授四月在臺北長風文教基金會做了兩場演講和對談,以「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崩解?」以及「中美爭鋒及其影響」為主題,觸及現今世界上兩個最重大的政治發展議題,引起了國內學術界和輿論的廣泛討論。

  福山教授的演講和與朱雲漢院士的對談,其實可以放到一個大的框架下來了解,就是自由主義所面對的內外挑戰。他先談到了自由主義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如何受到右派民粹主義的衝擊,然後談到在戰後由美國所建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挑戰。基本上今日的自由主義的確是受到內外夾擊,而處於二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局面。此時由國際上倡議自由主義最著名的大師來談對自由主義的挑戰及其未來,當然是及時而且必要的。

  然而,究竟自由主義在當代所代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不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無法討論自由主義所面對的挑戰。我以為自由主義的精神是追求自由,反對國家的管制和干涉,並且在四個重大的社會分歧上,採取了一定的立場。這四個重大的社會分歧是群體認同、政治形態、經濟分配,和社會文化。自由主義在群體認同上主張超越國家與族群,提倡國際主義、普世主義,或至少區域主義,而反對國家主義。在政治形態上,自由主義反對威權與菁英政治,主張民主參與。在經濟分配上,自由主義提倡私有財產與市場功能,反對國家對於所有權和分配機制的管控。在社會文化上,自由主義主張進步、容忍與多元,而與社會保守主義對立。群體認同、政治形態、經濟分配,和社會文化的四大分歧是從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出現最主要的社會衝突之處,並且成為各國政治競爭的主軸。自由主義在這些分歧線上都採取了追求自由的立場,而與強調國家與管制的一面相對立。

  這樣了解了自由主義的當代意義之後,我們便可以明白今天自由主義所處的困境。由川普所代表的右派民粹思潮,高舉美國至上,發表各種敵視移民的言論,還侈言要在美墨邊境建築高牆,又表明不容盟邦占美國的便宜,錙銖必較,這和在戰後建構各種國際自由主義制度、主張開放和包容的美國不啻有天壤之別。不過,如果具體地用四大分歧來理解川普現象,便會發現他並非全然地不符合自由主義的圭臬。川普的確高舉美國國家主義,而與二戰以來的任何一位美國總統不同,令人有回到大戰之前、甚至十九世紀之末的感覺。因此在群體認同上,是大大地從國際主義與普世主義上倒退。另外,川普也投社會保守主義所好,在墮胎與同性戀等議題上,對過去歐巴馬總統的自由主義政策,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轉。在其他諸如環保等的社會議題上,川普也極端保守。所以在群體認同和社會文化的分歧上,川普確實展現了反自由主義的強硬姿態。

  不過在政治形態上,雖然川普捨棄了在全世界推廣自由民主的使命,在國內他卻是搭上了新傳媒與網路革命的潮流,以反建制的姿態來挑戰自由主義的菁英,從這一個角度來看,不能說是反民主的。另外,在經濟與分配議題上,川普是主張減稅與去管制的,那是傳統的右派自由主義立場,也是共和黨的經典主張。所以在這裡,川普倒並非自由主義之敵。

  在大西洋的另一岸,英國的驚人脫歐之舉,自然也是反國際主義、反區域主義的。其最主要的動力,便是來自歐洲的難民問題,以及國外移民對於英國的經濟和安全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在脫歐的支持者當中,出現了強勁的反全球化、反自由化聲浪,而與川普陣營同調。此外,英國的產業工人,也擔心移民和自由化對其工作不利,並將經濟轉型所帶來的痛苦,歸於過度開放的政策。不過,英國在脫歐後持續執政的保守黨,對於自由主義的威脅,比川普要小許多。保守黨除了主張必須依民意脫歐之外,不論在政治形態、經濟分配,和社會文化上,都沒有脫離自由主義的主張。脫歐固然是一個意外,並且構成對於歐洲區域主義的重大衝擊,但是其本身並不是對於當代自由主義的嚴重挑戰。由於右派民粹勢力在後續幾個主要歐洲國家的選舉當中都沒有勝出,因此從歐洲方面所出現的對於自由主義的威脅,其實是有限的。




4

Wall Street Journal - 9 hours ago

文化-藝術家都對Donald Trump避之猶恐不及!
建築家 Frank Gehry 在哈佛受獎時說,Donald Trump找他設計多次,他都婉拒!

ABC News

The Rolling Stones are requesting that Donald J. Trump stop using the band's music at campaign events.

----
Trump's appeal is not limited to poorer working-class whites. College 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account for 43% of his support and those earning over $100,00 have accounted for 34% of his voting base
It is a myth that he owes his support to disaffected blue-collar workers
ECON.ST


The New Yorker Cartoons

A cartoon by Shannon Wheeler. Find more cartoons from this week's issue here: http://nyer.cm/dr07mZR



研究世界民主問題的著名美國政治思想學者福山在談到川普現象時說,他本人並不喜歡川普,也不會投票給他,但是川普在政壇上的崛起確實也反映出了一些民意。
他說:“唐納德·川普拉低了美國政治的格調,我認為他也缺少文明風度。這在政治上不是件好事。但是我確實認為,他反映了民眾對很多事情在相當程度上的憤怒;不幸的是,那反映了美國的某種社會現實,也就是,很多人感到被忽視了,感到政治系統沒有回應他們的訴求。”
法西斯?美國人骨子裡沒有專制想法
不過,川普也因為發表了那些具有爭議性的言論而被反對他的一些人貼上了“法西斯”的標籤。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在​​一篇評論川普現象的社論中提醒讀者說,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也是通過人民選舉上台的。


政治學專家弗朗西斯·福山(資料照)
福山說:“我認為,這只是反映出對美國社會的某種無知。美國人骨子裡就沒有專制的想法。我覺得,他們想要強有力的領導,但是他們希望這種領導受到法律和基本問責的約束。他們不希望有人讓反對者噤聲,或是對他們使用暴力。從根本上來講,美國的製度是建立在法律之上的。進一步來說,我認為身為商人和談判者的唐納德·川普很可能更願意與對手談判而不是主宰他們。”
福山認為,美國政治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精英把持政治、金錢政治以及政府運作上的一些問題,但是川普現象本身並不表明美國的政治體制出現問題或者是危機。
權力制衡
他指出,美國民主不僅有民主選舉,還包括權力制衡。
他說:“美國總統和中國領導人不一樣。我們有權力制衡的憲政體系。你當選了總統並不意味著你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總統必須和國會合作,他們必須在憲法框架內行事。總統實際擁有的權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總統的效率實際上取決於他/她與政府其他部門,尤其是司法部門,建立共識的能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制衡他。如果領導人的權力非常大,像習近平一樣,他們就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而人們只能希望有一個好的領導人。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個更大的危險,因為不受制衡的權力會做很多糟糕的事情,比如侵犯民眾的基本權利,犯下不容易修正的大錯誤。”
既有選票還有法治
此外,福山還強調,在美國的民主體制中,有法治作保障。
他說:“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美國人不是選舉獨裁者,我們選出的總統必須在法治體系下行事,必須遵從法律。事實上,當川普說要殺了恐怖主義的家人或是做一些實際上是違法的事情的時候,包括美國軍方的許多人都表示,他們不會服從這樣的命令,因為那是違法的。他們首先是對法律忠誠,而不是選出的任何一位總統。我認為那​​是美國民主最重要的基礎。”
研究民主與治理的著名學者
弗朗西斯•福山目前是斯坦福大學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的高級研究員。1989年初,福山發表題為《歷史的終結》 (The End of History)的文章並斷言,民主制將“成為全世界最終的政府形式”。在這之後不久,柏林牆倒塌,蘇聯共產黨帝國瓦解,福山聲譽鵲起。
這篇文章在1992年被擴展成專著《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福山在2014年出版了他的新書《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他在新書中強調了治理問題。
2015年4月23日,福山和其他兩名學者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邀請,在中南海與其見面。
川普能贏否?
這位知名政治學者對當下的美國總統選舉也做出了他的預測。福山說,從全國范圍的民調來看,不支持川普的人要比支持他的人多,因此他認為,川普即使拿下共和黨提名,當選總統的可能性也比較低。他說,如果是他來預測大選結果,他認為希拉里·克林頓會當選。
不過,自從川普宣佈出馬競選後,一個又一個的美國政治家和評論家預言他只是曇花一現,而這些預言卻一次又一次地被川普擊破。





What good is political science if it flubs the biggest development in American politics in decades?

















The 2016 primaries are putting political science to a very public test
The most influential political-science book in recent memory is being put to…

ECON.ST

【特朗普的偏狹世界觀令人嘖嘖稱奇】
/比如說他認為「所有跟美國做生意的國家」都是在撕裂美國。談到中國時,他說「(中國)從美國身上奪走的金錢,是我國史上最大的竊案」。但其實他只是想表明美國人有時候會購買中國製造的東西。
《經濟學人》認為,共和黨人應該要把特朗普拉下來,否則到11月時,共和黨的溫和派,將只剩下排外主義者跟民主黨人這兩個選項,嗚呼哀哉…/















經濟學人:特朗普不夠格帶領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政黨,更別說是帶領美國了|關鍵評論網
共和黨人應該要把川普拉下來,否則到11月時,共和黨的溫和派,將只剩下…

由 HK.THENEWSLENS.COM 上傳


"Here's what I know. Donald Trump is a phony, a fraud," said Romney, 68, who has kept a low profile since losing to Obama in 2012. Read more: http://reut.rs/1TVyD6x
Donald Trump (川普)反擊:2012年 Romney求我支持他,當時,叫他跪下,他就會跪下!



共和黨內仍有雜音


民主黨68歲參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靠非裔選民支持,橫掃南方6州與麻州,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贏得佛蒙特等4州。希拉蕊已獲得1001張黨代表票,依規定須有2083張黨代表票才能獲黨提名。專家分析,對川普和希拉蕊來說,「超級星期二」的結果意味著他們可以進一步甩開黨內對手,朝總統大選投票日努力。
超級星期二的投票結果顯示,川普果真勢不可當,他已獲約3成黨代表票,從下周二開始的初選州,幾乎都採「贏者全拿」制度。換言之,本月底前,6成以上的黨代表票將有清楚流向。只要初選繼續,就越難阻止川普獲得共和黨提名。共和黨大老支持的盧比歐無力扭轉大局,如果真要阻止川普出線,可能要轉向支持克魯茲。
新罕布夏大學教授史卡拉說,川普贏得共和黨提名「幾乎是必然」的結果。但也有分析指川普面臨來自黨內「主流派」的壓力,有被排擠的可能,最終能否站上決戰擂台仍有變數。 


華裔弱勢挺希拉蕊

希拉蕊已著手擬定對付川普的作戰計劃,她的夫婿、前總統柯林頓、以及現任總統歐巴馬都會充當她的「打手」,希拉蕊陣營也翻查川普近數十年來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財務報告,看是否有問題。
川普抨擊移民政策、華爾街行為的民粹式言論,也支持減稅等有利企業的措施,但他從未仔細談論政見,也未提及要如何落實。在貿易與外交事務方面,他除點名中國操縱貨幣,也批評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
美國東西岸的僑界領袖普遍認為,民主黨較照顧新移民和弱勢族群,較可能獲得美裔華人支持。紐約華埠的中華公所新任主席蕭貴源明白表示:「我們反對川普的移民政策。」 

「川普是投資夢魘」


隨著川普選情看俏,部分投資人擔心一旦川普選上總統可能引爆貿易大戰,傷害經濟,導致市場波動,一些投資人開始出脫美國股票。海風夥伴管理公司避險基金經理人卡斯直言:「川普是今年投資人的夢魘。」
再度放話
川普前天重申要把蘋果公司的生產線從中國拉回美國,隨著他在「超級星期二」大勝,可能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大位,以鴻海為首的台灣蘋果代工廠可能要小心了。
川普對國際事務的發言不脫一貫誇大風格,他若真的入主白宮,會成為怎樣的世界領袖?分析指他可能是「最不可預測的三軍總司令」。他宣稱會要墨西哥出錢,在美、墨邊境築高牆擋非法移民、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炸到出屎」、恢復以「水刑」或其他更嚴厲的酷刑拷問恐怖份子、禁止穆斯林進美國、歡迎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對中國商品課徵45%的關稅。 
◎編譯劉煥彥、石秀娟 



"I actually wrote this book before the Trump phenomenon. But it’s such a perfect illustration. Because what you see is that ills of the middle class in the US are basically connected to globalization and competition with cheaper labor from Asia and immigration."


The billionaire's rise may not be so mysterious after all.
QZ.COM|由 MATT PHILLIPS 上傳
Donald Trump took o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trade policy during tonight's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debate, blasting the TPP as a "horrible deal" designed to allow China to "take advantage of everyone."

Carly Fiorina has surged to second place in the polls behind Donald Trump in the race for the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BREAKING: Carly Fiorina is ending her bid for the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市場與金融】華爾街30年老將轉戰谷歌
谷歌(Google)素以色彩斑斕的自行車、睡艙和獎勵午餐,以及與這些福利相關的免費活動而享譽世界。現在,谷歌的另一個舉措也讓其一舉成名,那就是執行財務紀律。為了讓財務有章可循,谷歌將在華爾街任職近30年的波拉特(Ruth Porat)招至旗下。露絲的確在谷歌開了個好頭。
7月16日,曾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擔任財務總監達5年之久、目前擔任谷歌首席財務官的波拉特公佈了谷歌的第二季盈利和收入資料,兩項指標雙雙超越分析師的預測。第二天,備受鼓舞的投資者將谷歌的股價推高至歷史高點,令谷歌的市值增加了650億美元,谷歌的兩位創辦人佩奇(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的個人財富各增加了40多億美元。
對於投資範圍廣泛,從無人駕駛汽車到大型平底船建築無所不及的谷歌而言,現年57歲的波拉特被谷歌的股東視為讓公司多些紀律性的最佳人選,因為她有強大的財經背景。現在她必須證明,自己能在不破壞谷歌於線上廣告領域獨霸市場所依賴的創造性企業文化的同時,提升公司的財務效率。「她在科技界並不知名,因為科技行業也沒必要了解她。」派傑(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蒙斯特(Gene Munster)如是說。在波拉特宣佈谷歌第二季度業績之後,由華爾街老手打造谷歌的想法「像病毒擴散一樣流行起來了」,他說,「我認為,市場對這位性格剛毅的女士一定有證明自己能力的看家本領的預期,激發了市場對谷歌的信心。」
第二季,谷歌的營運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個百分點,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並較上一季有所下降。「財務管理的重點是在控制費用增速與確保和支持公司增長之間求得平衡。」波拉特在同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指出。她的談話也透露出谷歌以股票回購和派發股息的形式向投資者返還現金的可能性,華爾街這幾年一直呼籲谷歌這麼做。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盈利發佈後的全公司會議中,她感謝員工對她工作的支持,但同時她也談到了在谷歌內部執行紀律的重要性。谷歌的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
波拉特的成功也受益於她的前任皮切特(Patrick Pichette)的努力。今年第一季,谷歌的費用增長開始放緩。「在波拉特接任時,情況已經有所轉變。」B. Riley & Co公司的分析師辛哈(Sameet Sinha)說。即使如此,第二季的資料仍然讓投資者歡欣鼓舞,因為她在上任伊始就在提升股東價值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業績,持有谷歌股票的AllianzGI Technology Fund基金的聯席經理普萊斯(Walter Price)說。——Brian Womack、Michael J. Moor;譯 徐安琪






火災是天意 激勵我再出發」


2015年08月15日
旅美畫家陳張莉是政大外文系畢業,年輕時愛跟著朋友參觀藝廊,逐漸對繪畫產生興趣,32歲經友人介紹跟隨吳炫三、焦士太等名家學畫,42歲隻身赴美取得知名普拉特藝術學院碩士學位。
陳張莉放棄台北優渥的生活單飛紐約尋夢,讓丈夫南僑化工副董陳飛鵬佩服不已。陳飛鵬曾回憶,他當年發現妻子猛K英文,以為她只是想去美國短期進修幾個月,沒想到會拿到碩士。陳張莉接受美國中文電視專訪時提及,她赴美時小孩才10幾歲,婆婆對她為了藝術「拋夫離子」有些意見,但她不怪婆婆,更感謝丈夫支持。
朋友形容陳張莉像是一陣風,思考、行動、說話都很快,每件事都要做得非常到位,除了繪畫,唱歌唱得很專業,國標舞跳得很在行,60歲時還嘗試裝置藝術創作,並參加短期電影速成班,讓創作媒材從平面走向數位。
3年前台北大火將陳張莉24年來所有作品燒成灰燼,當時她正在德國看展覽,她說:「接獲消息,就跟911一樣,我不覺得那是真的。」她心情低落地回紐約,不跟人接觸,心想「是不是老天爺在懲罰我做錯什麼?」兩、三個月後才轉念想,「火災是天意,開始對我是創傷,之後是激勵,反正我什麼都沒了,重新出發好了!」此後她重拾畫筆,隔年帶著24件新作回台辦展,她說:「對藝術家來說,最享受的是創作過程,過程是最珍貴的。」



-----










The New Yorker


The Borowitz Report: “I got to downsize a lot of people tonight, and that makes me a winner,” the Presidential candidate said after her dismal showing in New Hampshire.














Fiorina Cheers Self Up By Firing Campaign Staff
“Every failure is an opportunity, and in this case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give some people the axe,” the former business executive said.

NYER.CM|由 ANDY BOROWITZ 上傳









NPR Morning Edition

"I was asked on a national television program whether a woman's hormones prevented her from serving in the Oval Office," Fiorina said, as the crowd laughed. "So, can we think of a single instance in which a man's judgment might have been clouded by his hormones? Any at all?"
















Feeling Momentum, Fiorina Visits The Iowa State Fair
The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and former Hewlett-Packard CEO...

NPR.ORG|由 MORNING EDITION 上傳





















Carly Fiorina 曾是hp 電腦公司的CEO.
Cara Carleton "Carly" Fiorina (née Sneed; September 6, 1954) is a former businessexecutive and current Chair of the non-profit 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 Good360.[2]Starting in 1980, Fiorina rose through the ranks to become an executive at AT&T and its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spinoff, Lucent. 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Hewlett-Packard(HP) from 1999 to 2005, she was the first woman to lead a company in the top 20 as ranked by Fortune magazine.[3]
In 2002, Fiorina undertook the biggest high-tech merger in history at the time, with rival computer company Compaq, which made HP the world's largest personal computer manufacturer.[4][5] Following HP's gain in market share as a result of the 2002 merger, Fiorina laid off thousands of U.S. employees,[6] but by 2004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was about the same as the pre-merger total.[7] As of February 9, 2005 HP's stock price had fallen by approximately half its value than when Fiorina had started, while the overallNASDAQ index had decreased by about a quarter, owing to turbulence in the tech sector.[8][9][10] On that date, the HP board of directors forced Fiorina to resign 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chairman.[11][12]
After leaving HP, Fiorina served on the boards of several organizations and as an adviser to Republican John McCain's 2008 presidential campaign. She won a three-person race for the Republican nomina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from California in 2010, but lost the general election to incumbent Democratic Senator Barbara Boxer by 10 points.[13]
On May 4, 2015 Fiorina announced her candidacy for the Republican nomination in the2016 presidential election.[14]


美國辯論主題之一是"人民/父母是否有打疫苗的自由?"
Robert Reich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hopeful (and former Hewlett-Packard CEO) Carly Fiorina says parents should have the option not to vaccinate their children before sending them to public school, explaining vaccines should be a matter of personal and religious freedom.
This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Republican line: the freedom not to be vaccinated is superior t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vaccinat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diseases. (Fiorina’s comments come a year after an unusual polio-like illness was seen in dozens of children in her home state of California.) Taken to its logical conclusion, Fiorina and other Republicans would give people the option of not stopping at red lights if they are personally or religiously opposed to them.
Your view?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