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實難,「人生實難」臺靜農(1902-1990)《亡明講史》2020 李白 左傳,Macron總統 奧運,巴黎聖母院, Angela Merkel 政績和回憶錄"Freedom: Memoirs 1954 - 2021" 被 Economist 評為"化為灰燼";自欺欺人的馬英九搞統戰;號稱高智商的柯文哲的行動硬碟; Intel 公司 vs AMD ()左傳,Macron總統 奧運,巴黎聖母院, Angela Merkel 政績和回憶錄"Freedom: Memoirs 1954 - 2021" 被 Economist 評為"化為灰燼";Intel 公司 vs AMD ( Time 的年度 CEO 2024:Lisa Tzwu-Fang Su (Chinese: 蘇姿丰; born 1969) ); 中文讀者文摘......... 。絕句甲子春日《澹澹斜陽澹澹春——臺大中文詩詞鈔》方瑜:澹澹即淡淡,臺靜農絕句《甲子春日》有題贈方瑜.....


漢清講堂 215 「人生實難」:談臺靜農先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i1vJBWGgw&t=1740s


實難,「人生實難」臺靜農  李白   左傳。絕句甲子春日《澹澹斜陽澹澹春——臺大中文詩詞鈔》方瑜:澹澹即淡淡,臺靜農絕句《甲子春日》有題贈方瑜.....  Macron總統 2024

Hanching Chung 的直播影片。

2020年12月11日 
分享對象:所有人

臺靜農先生(1902-1990)《亡明講史》稿成80年後出版 (2020)
0:31 / 17:28

翻‘’澹澹斜陽澹澹春——臺大中文詩詞鈔‘’(2024.11)中的方瑜,臺靜農,戴君仁.......(書名取自臺先生1984年絕句甲子春日,有題贈方瑜的手稿複印,又有方弟子等和詩)。


黃得時「胡適講座教授」(國科會設,當時頗難得)四首(1979 )

 「人生實難」

臺靜農 「人生實難」大道多歧

李白 「人生實難」逢此羅織
左傳 成公二年「人生實難」其有不獲死乎  


總統,人生實難:
2024年,傲人的巴黎奧運大成功.....
Notre-Dame Is Restored, but Macron’s Legacy Is in Jeopardy
The 860-year-old cathedral has been repaired in a time frame many thought impossible. But rather than basking in success,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is mired in political crisis.
巴黎聖母院星期六舉行重開儀式,但最矚目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 #Macron 趁美國準總統川普 #DonaldTrump 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Zelensky 都有出席儀式,在儀式邀請二人到愛麗舍宮,進行沒有事先公佈的三方會面
川普在會後沒有就烏克蘭戰爭發表新的評論,反而在社交媒體評論敘利亞局勢,借此嘲笑俄羅斯因為受困烏克蘭而無力再保護敘政權
澤連斯基則重申在「後美國大選」一直推銷的立場,表示「透過實力來達至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是可行的

送別集 (2):林文月編作《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 1991.11》〈臺先生寫字〉〈李方桂師母慰問卡上的附言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47916470550857


漢清講堂 215 「人生實難」:談臺靜農先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i1vJBWGgw&t=1740s


惟巧妙文思盈庭、古今絕學充棟,實難道盡文夫兄沉潛書法多年學養、胸中塊壘,


Freedom: Memoirs 1954 - 2021
Book by Angela Merkel and Beate Baumann

WWWWW 2025


【摘錄分享】
最下方摘錄的李渝文句中,我最喜歡這段:
「少年時把它(溫州街)看作是失意官僚、過氣文人、打敗了的將軍、半調子新女性的窩聚地,痛恨著,一心想離開它。許多年以後才了解到,這些失敗了的生命卻以它們巨大的身影照耀著引導著我往前走在生活的路上。」
我雖然曾經在臺大念了四年的碩士班,對於臺大中文系歷史的人事物並不算熟稔。回到政大讀博士班的某一年,才無意間路過發現臺先生遷居後的故居(現為「臺靜農人文會館」),起因只是心血來潮,從公館跨上Ubike衝殺去「春花微笑」要吃它的紅燒魚片。
「春花微笑」是我碩士班時常光顧的店之一,原先地址在溫州街72號(現在變為「柒食貳」,一間感覺是「七里亭」複製貼上版的店),後來搬至新生南路三段10-1號,它斜後方的巷弄內,就是溫州街25號的「臺靜農人文會館」(臉書粉專:https://reurl.cc/QaagAZ)。
我對於臺先生的粗淺印象,只有大二必修課的課本葉慶炳《中國文學史》書名的題字者,還有在讀他的《龍坡雜文》時意外發現楊亮功的《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這本有趣的史料。臺先生在書中說當時臺灣在北京大學親炙過劉師培的人,應該只有楊亮功和陳泮藻了。
檢索了一下,倘若不是同名同姓,陳泮藻晚年在臺灣師範大學任教二十餘年,師大國文的系網站還有他的簡略資訊;楊亮功則曾經擔任「二二八事件」調查委員。
至於李渝我也並不熟悉,除了買過她翻譯的《圖說中國繪畫史》(作者是她的老師高居翰),只知道她的短篇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是學弟柏言的愛書,柏言自己也在木馬文化出版了短篇小說集《溫州街上有什麼?:陳柏言短篇小說集》,陪我度過好一段在成功嶺新訓與服役的苦悶時光。
------
李渝:
「平日念書曾遇到兩類學者,一以身教,一以書教。臺先生以人格和性格感人,大約屬於前者,可惜的是不曾留下較全面或完整的著作。就臺先生已有作品來看,在小說方面如果說還不及魯迅和沈從文,卻要比茅盾、巴金等人都更具獨創的氣質。這種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不得不歸之於政治長期加於先生的迫害。西方作家、學者何其幸運,常因優越的環境而成為作品豐厚的巨人,然而臺先生在種種政治摧殘之後仍能時時重生,坦蕩蕩地活著,這種對生命的持守也是一項『鉅著』,它的完成也許比完成一部文字上的鉅著更為艱苦和令人尊敬。」
「臺先生的房子一拆除,溫州街大約也不留多少舊日時光。每想到這長我養我的地方心情自然都比較複雜。少年時把它看作是失意官僚、過氣文人、打敗了的將軍、半調子新女性的窩聚地,痛恨著,一心想離開它。許多年以後才了解到,這些失敗了的生命卻以它們巨大的身影照耀著引導著我往前走在生活的路上。希望有一天,溫州街也能成為我的約克那帕托法、我的馬康多。如同文藝復興之城佛羅倫斯的屋頂總是呈現金黃的顏色,溫州街的屋頂,無論是舊日的青瓦木屋還是現在的水泥樓叢,無論是白日黃昏或夜晚,醒著或夢中,也會永遠向我照耀著金色的溫暖的光芒。
一九九一年二月」
──〈臺靜農先生 ‧ 父親 ‧ 和溫州街〉,收入《溫州街的故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25年7月),頁252、253。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