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回憶錄:1973級東海IE:溫肇東 、曾銘輝、李培基;Roman Polanski、王兵



《死靈魂》將鏡頭對準1950年代中共反右運動的倖存者,他們在夾邊溝等「勞改」營地忍受飢餓、監禁和奴役。導演王兵希望在大時代和小瞬間消失之前保存這段記憶。
CN.NYTIMES.COM

Guardian culture 和其他 2 人都分享了 1 條連結
Polanski had dismissed the MeToo movement as “mass hysteria” and “hypocrisy” in a Polish interview carried out before he was expelled from the Oscars academy.
"Everyone is trying to back this movement, mainly out of fear … I think it’s total hypocrisy"


Director who won Academy award for Rosemary’s Baby dismisses MeToo…
THEGUARDIAN.COM









-----
我與1973級東海IE特別有緣:2018年1月, (美) Murphy Tseng (曾銘輝 東海IE 1973級)、溫肇東 (東海IE 1973級)來參加聚會:211 「東海文庫」規劃及(杜蘅之教授)文獻整理専案報告 2018-01-18 吳福助 謝鶯興
16 views1 month ago

"曾銘輝回信:
想當年老朋友 心情還是年輕的。
老不休 相勉之"
讀了學長外國旅行數月,只花了美金數千元。
過去30年,我習慣隨身帶許多現金。決定砍成十分之一。



【東海15屆】曾銘輝說 - -我遇過一對 91 歲徳國背包客老夫婦 (背景說明)曾銘輝應邀在北加州東海校友會演講,題目「環遊世界,永不嫌晚」,吸引爆滿聽眾。前丶後任會長當晚致函再度表達感謝之意,以下是曾銘輝回信。
謝謝 Jim 和 Jason 兩位校友會長。
.
上周末 (6/25)的野人獻曝,不盡如人意, 料過關應無異議。
聚會中舊友新識反應超乎預期, 驗証了我的假設:每個人最關心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正因如此 ,分享交流開放順暢。
在自助旅行中 我體會到"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道德經) 的奧義。具體的呈現即是: 行前資訊收集消化 多多益善;要上路包袱越少越輕 ,路走得越遠越精彩。
話說回來, "認識自己;擴張舒適圈" 才是主旨,什麼時候我們可以
完全活出自己,那麼舒適圈也將失去意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跨出心理障礙/第一步是最難的。有機會和大家壯壯膽,海濶天空仼遨翔 ,勇敢做自己 ,如何?
再次謝謝大家的熱情捧場!
Murphy (曾銘輝)
Attachments:
1。S F 世界日報 6-27-2016 見報報導影印 / 藍色 Link 為電子報。
2。曾銘輝在演講時放映多張 slides ,其中包括 蘇格拉底丶李小龍丶Mark Twain 丶達賴喇嘛的名言,字字珠璣,深富哲理,每一句都可單獨辦一場博雅講座。Slides 一口氣 50 秒就可看完,但建議各位隨時暫停,細加品味丶思索。
3。三位 15屆同學前往捧場,直說收穫滿滿,不虛此行。照片左起 杜凱年/王麗燕夫婦丶陳梨雲丶曾銘輝丶吳文建。


*****

---2018.5.10

我的記性不好。然而,早上有神技。
高中校友總會網頁有張照片,寫某Arthur (及我的學校系名)等人去走訪他,如此而已。我在校時,當然不知道學長 (我1975級,他1973級)的洋名。不過,其眼神,似乎45年前見過面。竟然,還記得其姓名,並經確認。



有人叫"李培基" (學長)嗎? (1972年秋,吳玉印 (已故)到東海開「實驗計畫的課,學生以1973級東海IE為主,我卻急著去跟他們當"同學"。)
宋安樂 正是。
Hanching Chung 請代問候我45年沒見過的學長
宋安樂 Hanching Chung 沒問題,您與他同是豐原人,或大學同學?
Hanching Chung 我是東海IE1975級,他1973級。我不知道他中一中畢業。
宋安樂 OK, 可惜 Arthur 不玩臉書,否則就不用勞我的駕了,哈哈!





《記兩位中一中高中老同學的認識》
有人說,年紀大或退休以後,靠的就是三個老~老本、老友、老伴。Arthur 與 Peter Huang 就是我從職場退休後,新增加出來的兩位『老』友 (年紀老的朋友)。
我2014年10月退休,開始了爬山這項『良好』嗜好,大概是2016年的3、4月吧?一次一中班上同學會碰到 Arthur ,我跟他說到了爬山這件事,他說他對爬山有興趣,在我邀請下,開始參加我們的每週五小團體的爬山活動,多次登山步道上邊擦汗邊聊天,兩人熱絡起來,他就變成了我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Arthur 是我進台中一中時的同班同學,但在班上彼此沒有太多互動,只能算點頭之交而已,高中畢業後,我們沒有任何聯繫,直到40餘年後高中同學會的再見面,加上最近兩年來的共同爬山,他才變成我的『老友』。
Arthur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後又去唸政大企管研究所,在汽車業界工作30多年,最後作到了某外商汽車公司的 CEO,4、5年前退休,因為我們同是眷村出身的外省第二代,二人有『共同語言』,他又是一很 nice 的人,我很慶幸自己臨老,多出了這麼一位『老』友。
Peter Huang 是我台中一中高二下學期轉社會組班的同班同學,我們二人在校時也沒有什麼互動,甚至可說『很陌生』,1968年夏天一中畢業後,他唸中興歷史系,我去台南唸大學,我們就此『音訊斷絕』50年,直到今年3月22日社會組班同學會召開,二人才又彼此『相認』。
Peter Huang 也是愛玩臉書一族,他對我臉書的每則動態都不吝按讚留言,還把我臉書上以前寫過的上百篇貼文逐一翻出來閱讀,令我感動不已。一個多月來,與他臉書+ line 的頻繁互動,兩人要不變成好朋友也難。(Peter Huang 與我都是『多話型』的人,看了臉書不留言幾句會覺難過)。
Peter Huang 大學畢業高考及格,被分發到新聞局任公職,曾被宋0瑜提拔重用,亦曾被外派東南亞、美國等地工作,更還曾跟著江0坤赴紐西蘭,是中華民國APEC 代表團中一員,算是『見過場面』的人。他已退休7、8年,現在每天過著悠哉遊哉的退休生活﹏。
今天 Arthur 與 Peter Huang 二人不約而同地來我辦公室聊天 (我退休後仍在原公司 part time 兼職) ,他們二人雖是初識,但話匣子一開,我就被撂在一邊,快變成他們的聽眾了。中午吃飯時間到,三人又移防陣地,轉去附近的怡客餐廳用簡餐,繼續未完話題,或許話太投機欲罷不能,直到下午兩點多,服務生送來甜點 menu,暗示我們到了用下午茶時間,我們才依依不捨結束談話,起身離開餐廳。
為 Arthur 與 Peter Huang 兩位一中老同學的認識,特記如上。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